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

夏伯陽感到生氣和鬱悶,這可以理解,他辛辛苦苦訓練了一羣新兵,好不容易建立的一個都。現如今卻要把他調出去,到另一個都去當軍使。

爲什麼要搞這麼一次平級調動?我在這個都乾的不好嗎!

“乾的當然是很好的,但是,你的軍佐章權也幹得不錯,現如今他也要被提拔成軍使了,而你沒有及時進步,一個都當然只能有一個軍使。”

“那爲什麼是我這個軍使給他這個軍佐來騰地方,憑什麼!”

樓升笑呵呵的把夏伯陽拉到一邊坐下來:“你要知道,人家是當年這個都留下的一根獨苗,這些兵也是人家招來的,因爲經驗不足,給你打次副手,如今你也要給人家一點發揮的空間。而且,我們還對你有一個額外獎勵。”

一聽這個,夏伯陽的臉色一下子變了:“統制,你快說,要給我什麼?”

“給你一個自己設計都旗的機會,新成立的這個都是剛剛組建的,你回去挑四五個一年期的老兵跟你走,準備接收新部隊。你是這個新的都的創建者,所以認旗由你來設計。”

“敢情是又要讓我去練新兵蛋子啊。”夏伯陽一下泄了氣。

“你看看你,怎麼遇事就往壞處想呢,我可告訴你,這次我給你安排了一個好副手,這位同袍可是能文能武,拉開弓來百步穿楊,又寫得一手好字,只是說話慢一點,不是太清楚,你要壓住脾氣,認真聽一聽。”

“會射箭又不會說話,這怕不是個傻子。”夏伯陽撇撇嘴,很顯然對統制的話非常不相信。

“注意點兒,你可要跟人家好好相處,互相學習一下。”樓升命令夏伯陽:“現在立刻跑步回你的隊伍,挑選好人手之後,到營長史那裡去報到。”

夏伯陽沒有辦法,只好挑幾個看得順眼的軍兵趕到了新部隊的駐地,營房已經預先打好,新兵們還帶着好奇的神情打量着四周,這讓他滿眼的不舒服。

新的軍佐也如期來到,讓他一見就皺起了眉頭,這人看上去甚至有點兒呆愣愣的,說話很慢,口音也特別走樣,至於百步穿楊,夏伯陽暫時還沒有機會驗證。

最特別的是此人的名字,叫做平高盛,夏伯陽這麼多年,還真沒聽說過姓平的人。

但無論如何,新班子好歹也算是搭起來了,在大部隊整體西調的情況下,這支新部隊也隨之行動,在沒有完成全部預期訓練的情況下就有可能直接參與軍事行動。這更是讓夏伯陽心急如焚,要是讓這幫新兵蛋子出了醜,他老夏也別在弟兄們面前露臉了。

“你們啊,你們啊,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新兵。”夏伯陽無奈的搖頭說道。

夏伯陽和他們都跟着全營已經開拔到了兗州,作爲全軍的總預備隊行動,而在他們西面不遠的單州,太平軍作出了全力一擊的姿態,招致了對面蒙古綱的激烈反應,這位元帥左監軍開始收縮兵力,應付高俊可能的激烈行動。

在此期間,蒙古綱也連續兩三次遣使到高俊這邊,責問高俊爲何在大敵當前之際與同袍刀兵相向,而高俊也很不客氣的回信,要求蒙古綱立刻停止摩擦,將軍隊從沿岸撤回,並且開放河道,允許高俊的商船行動,不然的話,就算是鬧到官家那裡,高俊也絕對不會鬆口的。

“現如今,蒙古綱已經緊張起來了,是時候將部隊派到前線,通過一連串的進攻準備,給咱們的老朋友鬆鬆筋骨了。”馮達很快就給一線部隊下令,在單州進行集結,做出即刻要進行進攻的打算。

蒙古綱果真以爲如此,立刻也將自己的隊伍向單州對岸集中,在歸德府到黃河沿岸之間擺下大寨,操練軍馬,騎兵往來奔馳,試圖震懾太平軍。

這樣的摩擦連續持續了三四天,太平軍卻一直沒有動靜,讓蒙古綱這邊也心下狐疑。

從十一月初八開始,蒙古綱又在西北方向增加兵力,尤其是新東明縣城一帶佈置了近萬人馬,以阻止太平軍從這個方向突襲開封。前線傳來的消息錯綜複雜,有不少蛛絲馬跡顯示,太平軍可能會選擇在這一方向進行突破,以一種近乎於逼宮的方式來向金朝朝野上下討要說法。

山東與河南的兩位大將出現了這樣的摩擦,讓整個朝廷爲之震驚,完顏珣已經第三次遣使向兩位主將這裡來說和,嚴厲斥責他們的愚蠢行爲,要求兩家立刻罷兵言和,而高俊與蒙古綱二人則各自在上表裡大倒苦水,聲稱是對方率先製造矛盾。

黃河沿岸一日三驚,讓開封城內也人心惶惶,翰林院這邊也一片烏雲慘淡。

今天開封士子的聚會裡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監察御史馮璧,他剛剛在歸德府一帶清查完當地屯田,趕回開封述職。趕上黃河沿岸的兩將摩擦,因此這些開封士子們也請馮璧一同來參與聚會,向他詢問蒙古綱那邊形勢如何,如果高俊真的發難,能否應付。

“蒙古綱也是久戰名將,在治軍上頗有心得,據我所知,其下轄軍馬披甲者有三萬之衆,臨陣又可募集精壯近十萬人,絕不可小視。一旦兩軍交手,恐怕高俊自保有餘,但進攻不足,也不可能威脅朝廷,而蒙古綱能否跨過黃河攻打高俊,那也不大好說。”

“倒也不然,蒙古綱雖然與高俊不協,但高俊所作所爲又豈是臣子之道,就算蒙古綱有所欺侮,他也應該率先向官家奏明,怎麼敢調動大兵直接威脅?這不是兵變是什麼?”王若虛又與李獻能意見相左。

“慵夫,你這麼說就不對了,武將不改率直之氣,因而動以刀兵,這也是常理,如果朝廷能妥善排遣,也可以高俊爲己用。可現如今卻只以內外之分,處處護衛自家人,倘若北邊再有警,誰人能用命呢?”

大家一下子都沉默下來,李獻能在口不擇言的時候,居然將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卻又不敢說的金朝弊政全都點了出來:朝廷依舊是一個抓權非常謹慎,以自家人爲核心的帶有深重歧視的王朝。

正當衆人不知如何再開口的時候,曹之謙幾乎是跌跌撞撞的進來:“蒙古綱上表朝廷,說高俊正在秘密打造船隻,要渡河兵變!”

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尾聲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無標題章節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八章 願(下)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尾聲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
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尾聲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無標題章節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八章 願(下)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尾聲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