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

“國家經費,惟賴鹽課”

——金章宗時期,國家財政總收入2000萬貫左右,其中食鹽專賣收入1077萬貫

“呼~呼~”何志也像是風一樣奔跑着,很快就越過了山樑,身後強盜的聲音已經聽不到了,但還是不敢停下,來的時候已經開闢了道路,所以跑回去輕鬆不少,原本一天半的路程,僅僅半天,下午的天空還沒出現晚霞的時候,就跑到了德興府所在的永興縣。

永興縣的公使曲規接見了大汗淋漓、氣喘吁吁的何志也,聽完他上氣不接下氣的報告之後不由得大喜過望。

“終於抓到這夥賊人了!功勞得是咱們永興縣的,你,速速點齊咱們縣的保甲、義兵;你,敲鑼召弓手;你,快馬去嬀川,都趕緊辦,我去稟告縣尉。”

何志也纔不關心功勞歸誰,趕緊對曲規作揖行禮,說我等不求功賞,只望早日出兵云云。曲規心裡正開心,自然滿口答應,安排何志也住進了永興館驛。

-

“那個,你一直叫小冷嗎?”

“是。”

“姓什麼?”

“不知道。”

“那,家在哪裡?”

“不知道。”

“那你父母呢?”

“奴婢不知。”

第二天,一個晴朗的早晨,蒲察阿虎坐在館驛院子的竹椅上,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小冷尬聊,可是他苦惱的感覺小冷很害怕自己,對自己的問題也沒什麼迴應的興趣。

“難不成問的不對?我在家裡可沒有對奴婢這麼耐心的問過問題。”蒲察阿虎的心裡很鬱悶。

小冷靈巧的掃完了院子,又搬來個木盆,開始洗衣服,眼下衆人等人都在館驛裡幫忙幹些活,以償一日兩餐。她在院子清掃,陸娘出去買針線,郭延嗣則在後院幫忙劈柴。

蒲察阿虎覺得無聊,突然好像想明白了,一拍椅子。

“驛人!速來!”

“來了來了。”驛人正在後廚燒飯,丟下鍋勺就跑了過來。金朝的館驛和邊鋪是一個系統,所謂驛人,也是一種鋪兵,由射糧軍充當,哪敢得罪中都來的人。

“驛人,這幾位是我安排住進來的,怎麼還要他們自己灑掃洗漱?”

“這……”驛人一時語塞,總不能說館驛裡的人手錢糧早就被抽調光了吧。眼下哪裡供得起這麼多人,再說這也是人家自己要求的啊。

“喏,拿着,以後做些好飯菜來!”一塊銀錠拍在竹椅上。

土豪正在撒幣時,驛館的門“嘭”地一聲被撞開了,陸娘驚慌失措、披頭散髮的跑進來。

“高,高俊被白六抓到了。”

“什麼?”一衆人等大吃一驚,郭延嗣拎着斧子從後院跑了過來,看到狼狽不堪的陸娘,心裡頓時一沉。

郭延嗣取出弓箭,大家奔出館驛,往校場方向去,迎頭看見了術甲通帶着一衆人等趕了過來,靖安民也在其中。

“戎門,沒想到燈下黑,白六竟然藏在雞鳴山!”蒲察阿虎看見術甲通,急忙嚷到。

“不錯,雞鳴山以北都是行省的軍兵,此人真是膽大包天,竟敢藏匿於此。”術甲通憤然答道,此事確實出乎意料,而且讓他隱隱覺得不對勁兒。

“要知會行省左右司嗎?”

“不必,我做主牽頭,讓各縣弓手、土兵出人剿滅賊人即可,各位給縣裡打個招呼。”術甲通招喚跟在身後的嬀川縣尉。“右廳(縣尉的尊稱)將此事稟告明府(縣令的尊稱)即可,不需打擾省、府諸公。”

“戎門,這?”

“阿虎,你要知道咱們是在行省的眼皮底下,所以動靜越小越好,你趕緊去點集人馬,咱們立馬出城,爭取在下午之前抵達雞鳴山。”

“郎君。”郭延嗣突然站了出來。“我曾在南征軍裡當過弓手,能騎戰馬,我想做先鋒覘騎,即刻打馬去雞鳴山。”

“好,好。”術甲通心不在焉的嘴上答應着,快步走了過去。

在永興、嬀川各縣忙碌的時候,高俊接受了賊人們的正式訊問。

情況比高俊想象的還要好不少,沒有出現老虎凳辣椒水,審問他的不是白六,一個二十多歲白面書生樣子的人,聽別人叫他“程先生”,想必也是白六一夥人的頭目。

“你叫什麼名字?”

“高俊。”

“哪裡人?”

“山東移馬河猛安押剌謀克人士。”

“哼,猛安謀克,我是問你哪州哪縣的!”

“呃,不知道。”

“漢人還是女真人?”

“當然是漢人。”

“是漢人怎麼進的猛安謀克?”

“我……”(我怎麼知道啊)

“不說?”一個小嘍囉用刀柄狠狠鑿在高俊的肩膀上。高俊猛抽一口冷氣,趴倒在地,用力扭動着,試圖緩解肩膀持續而強烈的痛楚。

“身爲漢人,遺忘祖宗,爲索虜效力,真是禽獸不如!”

“這……”高俊想辯解一下,但突然發現自己好像確實一直在爲女真人效力,頓時無言以對,不知怎麼回答。

“九泉之下,你有何顏面去見大宋十二代先帝,見你的列祖列宗,真是敗類一個,賴狗一條,河北義軍,定不饒爾!”

“義軍?”高俊一怔。

“也對,你們這羣漢奸叫我們‘賊寇’,是好漢你就當場叫來聽聽!”

高俊什麼都沒聽見,他的腦袋一片混亂,只能聽見“義軍”、“義軍”兩個字,感覺天旋地轉,沒來由一陣噁心,暈倒在地。

當高俊醒來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感覺自己趴在泥土裡,空氣裡傳來淡淡的臭味,高俊嚥了下唾沫,翻身坐了起來。

“醒了?”黑暗中傳來一個聲音,是僧虔!

“你也在這裡?”高俊驚訝的問。

“當然,我還想問你怎麼來的呢。”

“這是哪裡?”

“地牢。”

“地牢?”高俊想站起來,頭卻碰到了一個木頭柵欄,他用手不斷摸索着,這是一個圓形的平底大坑,直徑約莫有三米,高度一米,頂上裝着木柵,還掛着一把鐵鎖。高俊終於想起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溫迪罕郎君,白六這一夥人是什麼人?”

“什麼人?賊人。白六的老子白野驢是耿京之流的餘孽,流竄太行山區三十多年了,前幾年剛剛斷氣兒,讓他兒子接了班,繼續危害國家。哎?你?”

高俊把着木柵,對上面狂喊起來。

“白六!快轉移!現在有三個縣的保甲要圍剿你!快跑!白六!白六!——!”

高俊聲嘶力竭地大喊,雖然他對南宋朝廷不感冒,但是在中原陸沉將近百年之際,竟然還有義軍,高俊對這些鐵骨錚錚的漢子只有敬佩的份兒。

“你幹什麼!”僧虔起身想拉開高俊,但高俊不管不顧的大喊着,僧虔一發狠,直接把高俊抱摔在地。高俊想和僧虔廝打,但他發覺僧虔在黑暗中似乎視力比他好。

“感情你小子也是個叛種,想和賊人勾結。”

“早知道是義軍就早勾結了。”高俊打不過僧虔,無論怎麼拼命掙扎,都被僧虔牢牢制服着。

“什麼南宋,早就向我們中國進貢了,你家趙擴要向我們道家叫伯伯。”僧虔還搞起理論說服來,只可惜高俊也是受過九年級義務教育加上論壇史圈洗禮的,加上何志也最近的補課,面對這等還不如完顏騰飛水平的言論完全可以應付。

“中國有投降之君,無有投降之民!你們女真人入侵中原,無惡不作,我們自當奮起反抗,直到將你們驅趕出去!”

“徽欽無道,我文烈皇帝弔民伐罪,效仿商湯、武王,革鼎立新,奄有區夏,此乃天命所歸……”僧虔突然冒出一堆文縐縐的話來。

“什麼情況,你個管治安的騎士怎麼還會這些詞兒?”高俊掙扎不動了。

“我們國家騎士,隨時要向百姓宣講道理,這些自然懂得,我們大金立國中原以來,佈德政,行仁義,宣教化,廢除王安石惡法……”溫迪罕僧虔滔滔不絕的講起來。

“惡法?”

“對,王安石是前宋的大奸臣,貪污腐敗,還和神宗的皇后勾搭成奸,惑亂宮廷……”

“你等會兒,什麼玩意兒?神宗的皇后?奸?”

“不知道了吧。”僧虔一高興,鬆開高俊,唾沫橫飛的講了起來,有劇情有轉折,關鍵情節還有豐富的描寫,妥妥的“人民羣衆喜聞樂見”。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高俊欲哭無淚。“王荊公真是死不瞑目啊,金朝的筆桿子還真賣力。”

正當高俊崩潰之際,離他們不遠的一座小房子裡,白六正在忿怒之中。

白天那個出聲驚擾了高俊二人的年輕強盜,眼下正赤裸上身跪在白六面前,他身材瘦小,皮膚乾枯,臉上還有高俊用木矛劃傷的痕跡,看上去羸弱不堪。此刻他抖得像篩糠,還不敢說話,把頭緊緊地伏在地上,任憑冷汗直流。而白六就在他面前踱着圈子,桌子旁放着一把尖刀。

本來白六還想把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多玩一會兒,但是被稱爲“老七”、“程先生”的那個人匆匆闖了進來。

“大哥,趙兄弟也是無心之失,先別責怪他了,我這裡還有重要消息。”

白六示意年輕強盜可以走了,這才問道:“老七,什麼情況?”

“大哥,那個高俊在地牢裡面大喊,說什麼三個縣的保甲要一起上山。”

“三個縣?沒想到咱們還能引來這麼多神仙。”

白六看着桌子上的油燈,緩緩的說:“叫大家打點好行裝,選兩三個腳力健的兄弟,向北探探路。”

“向北???”

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尾聲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尾聲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章 燕(下)第七章 願(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尾聲
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尾聲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尾聲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章 燕(下)第七章 願(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