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

濟南人民期待已久的解放終於到來了,高俊的六面大旗就高高的飄揚在城頭,對叛徒的懲處和抄沒漢奸資產的行動立刻進行,與此同時,嚴實徵收上來的物資也全部發放給城內平民。

高進只在濟南城內呆了一天,但是就在這一天內,他已經聽到了很多讓人心痛的故事。蒙古人佔據濟南的188天,每天都有數不盡的各種各樣的對人民的殘暴犯罪發生。

高俊已經感覺有必要設立專門的法庭來進行審判了,這不同於一般的刑事犯罪,這是暴政,是背叛。

黃承舊等人很幸運的逃脫了這次審判,北門剛剛打開的時候,這幾個人最先跑了出去,作爲蒙古人的忠實狗腿子,眼下肯定不可能逃到鄉下隱姓埋名了——他們在路上遇到十個人,其中有九個可能想在背後給他們來那麼一下——爲今之計只有跑到蒙古人的控制區才行,於是他們不約而同的立刻北上去德州。

與此同時,先遣隊的輕騎兵已經抵達德州一帶,僅僅差了一步沒能追上這幾個人,而德州城內外的幾萬敵軍也都迅速收攏,做好了堅守城池的準備。

“弟兄們,不用怕,大王馬上就要來救我們了!”僞軍頭目所說的大王,指的是已經抵達河北的蒙古大將木華黎,據說他手下雄兵數萬,而且與士豪們的關係都不錯,基本上,誰有難他都會去盡力救援。

眼下嚴實“爲國宣勞”,木華黎當然要過來幫幫場子,只要撐上十天半個月,蒙古鐵蹄南下,高俊還是得撤退的。

德州乃是堅城,難道還堅持不了十天半個月嗎?城內的幾萬軍兵對此信心十足。

趙天賜在巡視城防的時候,接到了嚴實的來信。嚴實儘管不知道高俊的意圖,但是也猜到了高俊有可能的行動,下令趙天賜不要理會濟南的情況,一定要堅守城池,絕對不能使德州有失。

爲了守衛城市,趙天賜乾脆放棄了德州外圍的各縣城和鎮店,只守衛與城牆有關的地方,城內城外固若金湯,數萬兵馬枕戈待旦。

這樣的城池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攻破呢?

太平軍騎兵越來越多了,在城外奔馳掀起巨大的煙塵,讓德州人感到不寒而慄,事實上,如果是野戰的話,士氣已經崩潰了,但好歹有堅城依託,大家總覺得腳下還有點靠山,所以還能支撐得動。

敵軍的騎兵越來越多,偶爾會靠近城牆放箭,但也不會走得太近,對於城上的反擊,其實也並不在乎。

一天,兩天,等堅守到第三天的時候,城上的氣氛已經放開很多了,每天只看到城下有大量的騎兵往來,卻從不見有步兵和攻城器械,真不知敵軍的步兵怎麼走的比小腳老太太還慢?

事實上,高俊已經趕到了德州外圍,步兵也全都過來了,但是德州這樣高大堅固的城池,再加上裡面守衛的兵馬如此之多,貿然進攻可能帶來巨大損失,想要在短時間內攻克德州,必須得想點盤外招。

工兵要開始他們在戰場上的第一次表演了,專業的果然不一樣,經過來自滕州的礦工調教和補充之後,工兵起的洞挖得又快又結實,已經開始靠近城下了。

到第四天的時候,挖出來的穴道已經很靠近城市下方,而此時,德州城內也聽到了地下挖掘的聲音,趙天賜一聲冷笑,這點小把戲還瞞不過他的眼睛,即刻下令挖渠放水。

工兵們還是挖掘的冒進了,直接導致四個通道被淹了三個,只剩下一個靠近城門口的。高俊獰笑着下令,把一具紫紅色的棺材放了進去。

第二天,下雨了,還是大雨。

都說春雨貴如油,今年有了一個好開始,但是高俊卻無論如何都開心不起來,這場瓢潑春雨,直接澆滅了所有有可能的火星,德州城上下哈哈大笑,嘲諷高俊無能。

此時木華黎已經接到了消息,也知道嚴實必然處境困難,已經率領軍馬從河北無爲縣出發,前往山東救援嚴實。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此時,博州那邊也傳來消息,嚴實正率領大軍去救援濟南府。

說到底,博州是岩石的老巢,被他經營的水潑不進,高俊也一直沒能查清楚敵軍在博州的佈防。事實上,潘正進軍之後,才發現敵軍的防禦遠比他想象的可怕。

高俊沒有再起什麼奢望,就連潘正都打不破的防線,太平軍換誰都打不過。

現在來看,形勢要比想象中的棘手,高俊忍不住對諸將們說:“也多虧了叢方印當機立斷奪下濟南府,不然的話,咱們這次可要大大被動了。”

“郎君,現在敵軍已從背後迫近濟南,濟南城牆早就被蒙古人拆除了一段,如今城防不全,恐怕難以支持,應該早日回援。保住濟南,就可以切斷嚴實的東西兩面,東面的益都府和淄州自然落入懷中,能拿下這三州,此戰已然不虛。”孫庭的話引起了廣泛的贊同,但是也有人主張繼續推進,立刻拿下德州。

“一百人就能拿下濟南府,咱們這數千人馬拿不下德州?郎君莫要心急,只要巧加部署,我軍一戰攻克德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當了統制的陳秉彝語出驚人,讓高俊都沒想到,這個舞文弄墨的人一摸上刀把就變得不一樣了。

高俊有些沮喪,應該等王澮從德州趕來之後,再安排北上事宜,至少那樣的話,此時還有個人可以問問。

想來想去,高俊還是決定冒險一把,太平軍立刻對德州發動了強攻。

看到高俊退卻,趙天賜可算是鬆了一口氣,他把前後的事輕輕一理,便知道肯定是嚴恩府親自帶着大軍去支援濟南,高俊後方不穩了。

想到這裡,趙天賜一拍大腿:“不能讓他們好走,咱們也出城,跟在高俊後面,等着他回濟南,咱們前後夾攻!”

僞軍即刻出動,然而行不過數裡,只聽平地幾聲炮響,遠處幾道煙塵,一面三角旗迎風飄揚,太平軍騎兵風馳電掣殺了過來。依託着城牆,僞軍還敢跟太平軍過招,現如今在平地上以步對騎,哪個還有半點勇氣?趙天賜硬着頭皮頂上,沒有片刻就兵敗身死,騎兵一直追殺到德州腳下,上面趕緊起了吊橋,關閉城門,各類羽箭飛石一起打來,騎兵們這才收陣。

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尾聲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尾聲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尾聲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尾聲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尾聲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尾聲第七章 留客住(上)
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尾聲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尾聲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尾聲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尾聲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尾聲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尾聲第七章 留客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