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

此時此刻,高俊正在閱讀趙昉從臨安來的密信。

在刁光斗的搜刮下,南宋的“商品糧”已經盡數北運,臨安米價上漲甚至已經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眼下僅存的大宗糧食,也就只剩下官倉了。

關於臨安小朝廷的形勢,趙昉也寫了不少,憑藉着刁光斗的關係網絡,趙昉輕而易舉的打聽到北伐正在爭論的消息。

趙昉對於宋軍是否會被罰,很謹慎的沒有下結論,但是高俊是清清楚楚,宋軍是一定會北伐的。倒是史彌遠這段時間的內交外困讓他注意,對於南宋歷史,高俊也有所涉獵,但是關於史彌遠在朝堂中上還有對手之事確實不知,在他印象裡,刺殺了韓侂冑之後,史彌遠地位鞏固,幾乎沒有被挑戰過,而現在看來,還是有不少不服軟的人要和史彌遠較量一番的。

“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南宋朝廷的矛盾,促成和議就好了,再打下去只能是兩敗俱傷。”高俊有些苦惱,金朝這邊的形勢日漸明瞭,在打了幾場勝仗之後,完顏珣頗爲知趣的見好就收,下令各軍在春季到來之前班師,並且安心等待南宋方面的回覆。與此同時,金軍調集大量騎兵集中在邊界上製造持續的軍事壓迫,想要讓南宋趕緊把欠繳的歲幣清倉一下,順道再賠點兒軍費,雙方就算完事。

但是從高俊收集到的信息來看,南宋的政策似乎還在搖擺不定,因爲儘管東線金軍並沒有渡淮,但是中線金軍卻攻克了黃州,並且以此爲中心四面出擊,把鄂州都統制下的軍隊打了個七零八落,直到潭州飛虎軍前來這支金軍才撤退。這似乎提供了一些口實,讓南宋上下的主戰情緒又開始氾濫起來,決心要給女真人一點顏色看看,而像史彌遠這種主和派昨日見形單影隻,並且站到了官場民意的對立面來。

高俊並不能推測史彌遠的心思,但是他有歷史的記憶可以參考,在他看來,史彌遠最終還是不可能站在滿朝文武的對立面來,所以與其等到他被不情不願地逼迫北伐,還不如早日下手。

高俊給趙昉寫了一封很長的信,指導造訪下一步的策略,除了繼續想辦法賣鹽買糧之外,就是要爭取和史彌遠搭上線。高俊已經做出了一個非常驚險的決定:直接與史彌遠對話,與其暗通款曲,打默契戰來促成和議。

這種事情是萬丈懸崖走鋼絲,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但是高俊對此還算有些信心,雖然前線大將暗通敵國政府首腦,似乎是國法不容,但是在金朝歷史上卻並非沒有先例,而且判罰力度很輕——至少不會當場被格殺——只要雙方謹慎一些,在淮南的戰役中互相配合,就足以製造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締造新的和議。

送出信的時候,高俊真的有些忐忑。

也就是在開春這段時間,根據地內的權力鬥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不過恰好在此時,完顏珣也開始心疼轉運的費用,下令讓金軍主力部隊梯次佈防,不再集中於邊界做高壓態勢,僅僅留下部分部隊圍困漣水縣伺機攻取。高俊率軍前往海州,主持當地政務。高俊回軍對李秉鈞是很大的打擊,根據地人心向背日漸明顯。

如果完顏珣在一個月前就能做出這樣的決定的話,也許還能避免雙方馬上開戰,但是現如今在南宋北伐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這樣示弱於敵的舉動已經沒有意義了。

高俊主持了對海州的改造,將之納入根據地的體系,並且在春季開始開荒種地,將淮北各處收納的流民安置於此,尤其是在海州建立船廠,招募了大量工人,並且從山東運來糧食以贍濟,海州城民戶多達近七八百戶,商鋪也紛紛開張,多少恢復了昔日的繁榮。

近期要被釋放的戰俘們也被帶到了海州,高俊指着面前的土地告訴他們說,如果有願意留下來爲根據地效命的人,可以從海州撥給土地,從此成爲治下良民。如果想要走的話,太平軍可以放他們走,反正這些人已經缺了手指,不能放箭了。

不少人選擇留下來,但還是有些人堅決要走,高俊在其中看到了移剌阿辛,那個當年在中都風雨夜中曾與他並肩作戰的人。

時隔幾年,高俊已經幾乎認不出這個人了,他的頭髮斑駁了好幾塊,雙手在辛苦的勞作中都變了形,似乎老了20歲,臉色蒼白,眼神渾濁,顫顫巍巍的給高俊行禮,揪着高俊的衣角:“郎君,郎君,我是移剌阿辛,看在我爲您勞作了這幾年的份上,求求你答應放我走吧,我還想去找我的主人,但是我保證以後再也不會和郎君爲敵了,我再也不會了,求求你放了我吧,別把我再關進去……”

秦寧低聲向高俊解釋:“這個人幹活很賣力,也很老實,但是心智似乎不大好,有些魔怔了。”他沒說的是,在不多的閒暇時間中,移剌阿辛總是盼望高俊能夠出現,救他脫離勞作的苦海,他能活下去,就是心中抱着也許明天高郎君就會來找他的執念。

高俊把移剌阿辛扶起來:“阿辛,這幾年的勞作多少已經洗刷了你的罪惡,我也很高興你還活着,現在你隨便去哪裡都可以,出於當年的交情,我也得對你表示一下。”

高俊對移剌阿辛很是慷慨,給了他一套全新的衣服,還挑選了兩個看上去比較老實的戰俘跟他一起走,這三個人深深的向高俊叩拜,發誓這輩子絕對不再和高郎君爲敵。

高俊遣散戰俘的日子正是立春,營地只打開了一條小門,時間選在凌晨,避免被居民圍觀,高俊還是有些擔心自己對戰俘的處置過於寬容,而與敵人有大恨的人會採取過激行動。

但是高俊失算了,戰俘放出的一刻,營寨外面突然出現了很多人,都是山東各地的百姓。在這些人中間,有一個身穿白衣的少女,那是已經失去父母的左綾。她現在住在女學,由何志也提供食宿,這次是由於女學在海州招生才被派來海州的。

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尾聲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三章 伏(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尾聲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六章 貓(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尾聲第十八章。鼠(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尾聲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
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尾聲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三章 伏(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尾聲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六章 貓(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尾聲第十八章。鼠(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尾聲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