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

唐太平以前還在鹽幫裡的時候就挺喜歡聽戲,山東是曲藝之鄉,早在金代就已經衍生出了頗爲豐富的院本。後來加入了太平軍,高俊定下的軍歌當中也有一首《蘇武牧羊》。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匈奴十九年……”唐太平默默的念着歌詞,也想起了在北海邊放牧的蘇武,以及他那位變節的朋友李陵。

李陵提三千銳卒,在草原上被數萬匈奴騎兵所圍困,力戰數日,箭矢俱盡,但依舊不能逃脫,最後只能在投降和死亡當中選擇。唐太平不畏懼死亡,但他不想做這道選擇題。

他不想,對面的蒙古騎兵要逼着他做,遠處的蒙古騎兵下了馬,正在悠閒的吃東西,他們咀嚼的很慢很從容,正準備給予被包圍的這幾千漢人步兵以最有力的打擊。

此時三模合對他北邊不到百里之外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他已經成功的包圍了叢方印和唐太平兩支敵軍,一支5000人,一支3000人。

雖然從人數上來講,對手只是稍佔下風,但是,畢竟這是平原之上,對手又無城郭保護,面對上萬蒙古騎兵的包圍,可以說是危在旦夕。爲了防止出現不可控的事件,也爲了給高俊點厲害看看,三模合決定率先推掉3000人的唐太平。

但是剛剛發動進攻,他就發覺事情並不簡單,敵軍似乎從昨晚起就沒再移動,就地挖掘溝壕,偷偷的在營寨里布置了密集的木柵工事,當蒙古人呼嘯着衝過來時,他們立即放棄了最靠外面的那些營帳,全軍縮到了溝壕裡面。那些營帳裡甚至放滿了易燃的硫磺棉花等物,給蒙古人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就在這一夜功夫,光軍甚至在營寨周圍設置了若干個突出的墩堡,還建立了兩道幫助弓箭手放箭的胸牆。

三模合意識到,光軍早就知道他將會前來發動襲擊,自己的計劃已經被高俊看破了,但是既然如此,他爲什麼依舊敢放任這兩支軍隊在平原上呢?要知道就算是有溝濠保護,蒙古騎兵稍微費點力氣,也依舊是能夠拿下的呀。

而且,從蒙古偵察的觀測得知,最遲在昨天中午的時候,敵軍主力還蝟集在邢州城下,絲毫沒有挪動的意思,他們肯定捨不得放棄對邢州的包圍,既然如此的話,又用什麼來反制自己?

也許高俊這個人真狠得下心,決定不管兩隻偏師的死活,一力要打破邢州城,既然如此的話,三模合就要給這種不體恤部下生命的統帥一個教訓了,他吩咐身邊的騎手們:“不要將敵人全部殺死,透漏出百十來個給高俊送信,讓漢人們知道他們背後的友軍已經被全部殲滅了。”

重新扯住繮繩的三模合信心滿滿,就算高俊孤注一擲,不顧友軍的攻打邢州,想要破城也得有個幾天功夫,而自己今天就能推平兩支敵軍,然後再打劫高俊的糧隊,甚至直逼高俊已經佔領了磁州等地,不怕他不撤回來。

他的信心是有依據的,蒙古騎兵以千人爲規模發動了兩次試探性的攻擊,已經讓唐太平手忙腳亂,元氣大傷。在平原上,敵軍的騎兵來去如風,先用弓箭拋射,然後大隊人馬突如其來的衝進,矯健的戰馬能夠越過匆匆挖出的溝壕,直接撞到光軍的陣型裡去。

從大安三年高俊正式獨立建軍開始,如今已經是十年作戰,從押剌百戶到高家軍,再到太平軍,光軍從來沒有一個整編都被消滅過,這次卻有一個陣都陷入了絕境,蒙古人就像圍獵一樣在平原上包圍了這幾千人馬,在這種絕境下,根本不可能有人成功逃生。

中午的時候,唐太平下令增援東面的兩個墩堡,那是在工兵指導下在一夜間建立的不成熟的工事,用木架和泥土築成,大約只有到人的脖子那麼高,士兵在裡面利用土牆保護自己,殺傷外面的敵人。蒙古人想辦法靠近,往裡面投擲火把和潑灑熱油,亦或者是直接從馬背上跳進去,與光軍軍兵展開肉搏,但這些努力全都失敗了,中午的時候,兩個墩堡儘管已經傷亡過半,但是在墩堡內外也留下了一百多具蒙古人的屍體。

此時,溝壕內的光軍同樣死傷慘重,唐太平無非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把各處墩堡胸牆的士兵全部召回溝濠以內,做全面死守的態度,對敵軍殺傷不多,但是可以堅持的更久。

另一個就是繼續向墩堡和胸牆各處派遣軍馬,本着拼一個夠本,拼兩個賺一個的態度與敵人激戰到底,有可能會殺傷更多的敵人,但是一旦士氣崩潰,就會全軍陷入混亂,被敵軍單方面的屠殺。

依照唐太平的性格,他當然選擇第二個,現如今,他已經下令軍中的長史收集全軍將士的遺言,準備跟敵人轟轟烈烈的最後幹一場了。

沒想到剛剛在磁州打了勝仗,現如今就面臨着全軍覆沒的悲慘境遇,不少軍兵不能接受,一時間軍心浮動。但是太平軍時代建立的政工制度多少起了效果,在軍官們的威逼下勸導下,將士們也只能抹眼淚,繼續固守待援。

下午時分,敵軍的攻勢終於達到了頂峰,五千名敵軍騎兵分成三分,輪流發動衝擊,在第三輪衝擊的時候,溝濠這一部分的軍隊終於陷入崩潰,士兵放棄抵抗轉身逃跑,敵軍一路殺到核心,斬獲頗豐。

關鍵時刻,唐太平抄着齊眉短棍衝了上去,帶領着親衛士兵堅持抵禦,並從其他狀態較好的防線上抽調援軍,總算是將敵軍趕了出去,但是這一次崩潰就讓他損失了超過五百人,根本不可能繼續作戰了。

但是,也就是這個時候,唐太平驚訝的發現,敵軍隊伍居然在收縮,並做出了撤退的樣子。

將士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但是情況沒錯,儘管光軍已經瀕臨絕境,但蒙古人卻沒有發動下一次衝鋒,卻開始集結起來向後退去。

情況發生得非常突然,根本沒有準備,追擊還是留守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敵人這個動作實在是太笨拙,就好像是故意引誘光軍追擊一樣,絕大部分軍官主張繼續固守待援。

“如果敵人確實是打算撤退,而我們主動出擊咬住他們,就能給這羣黑韃造成很大的麻煩。”

還是讀書人腦子靈活,就這麼四句話,陣長史徐中涵就說服了大家,光軍士兵重新列隊,向敵人發動追擊。

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尾聲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五章 白銀(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四章 伏(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九章 北院(上)尾聲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二章 武學(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
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尾聲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五章 白銀(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四章 伏(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九章 北院(上)尾聲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二章 武學(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