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

“我何嘗不知道這一點,只要我這一萬大軍自河南一過,朝野上下對我立刻就會防範警覺,甚至會逼迫我分散軍隊,甚至把我調到開封、陝西之類的地方去,眼下已經到了決戰前的關鍵時刻,這樣的馬虎萬萬打不得。”

“那,太尉可有解決之道。”

高俊嘴脣顫動了一下,似乎是不情願說出來自己的想法,王澮雖然感到驚訝,但也知道不應該強迫高俊說出來,乾脆起身告辭。

高俊這次是打算把自己的名節押上,暫時犧牲掉自己已經近乎於可以與朝廷分庭抗禮的號召力,使出洪荒之力給完顏珣好好帶帶高帽。

當然,想要達成這個目的也是很不容易的,與其讓朝廷懷疑自己,再去吹捧朝廷,倒不如首先讓開封君臣感到害怕,這個不難。

高俊實實在在的拿出大量的糧食賑濟從河北地區逃難來的災民,效果出奇的好,人們領取糧食之後,想方設法逃到河南,順便把高俊的故事也帶了過去,這位早已名動大河南北的山東藩臣因此更是美名遠揚,不少人相信,他是能在河北擊敗木華黎的。

民間的名聲太好,在朝廷那裡自然就不見得會好了,中條山慘敗之後,整個開封龍德殿上下一片如喪考妣,連續幾天,完顏珣都不能理事,臥病在牀。

高琪的相府大門也鎖得很緊,他萬萬沒想到金軍居然敗的這麼快,照這個節奏,自己有生之年恐怕就要吃蒙古人一刀了。

這麼多年來,先是設計幹掉完顏承暉,再是弄權逼死抹捻盡忠,又連續把王質、完顏素蘭等人都排擠出朝廷,爲的就是獨霸相權。而這一切的基礎就在於他始終堅信無論怎麼折騰,金朝都不會在他有生之年那麼快的滅亡,但是事不隨人願,洪水滔天恐怕不是死後纔會發生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不得不往東看,高俊幾次與鐵木真交手,雖然經常失利,但是卻始終沒有被壓垮,現如今又是一方豪強。

中條山慘敗之後,朝廷太弱了,弱到他們看着高俊的時候,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種擔心:萬一高俊這廝產生了什麼不應有的想法……

這種情況下,高俊在河北大肆施恩,讓朝廷上下驚出一陣冷汗,完顏珣夜不能寐,高琪惴惴不安,但朝廷中的一些中低級官員似乎發覺了新的門路,已經有不少人開始考慮高俊萬一打進開封應該怎麼做了。

白華有些拿不準主意,去找李獻能,問他如果高俊趁朝廷已經完全失去武力的時機從山東河北突襲開封,搞一個改朝換代,那他李兄會打算如何自處。

“那我就到龍德殿去哭先皇,罵賊臣。”李獻能頗爲不屑:“高太尉一向有自知,行操守,救民於水火,如果這次利令智昏,居然在這個節骨眼上反叛朝廷,那就是親者痛仇者快,是亂臣賊子的惡行。到那個時候,我麻布孝服一披,直接上殿哭靈。”

聽到李獻能的這些話,白華心裡也有底了,,雖然整個開封城內流言四起,但他們幾個始終保持着鎮定。

就在這關鍵時刻,蒙古綱報告,高俊率軍已經抵達黃河岸邊。

這消息讓龍德殿內大爲震恐,中條山之戰後,不少人都已經對朝廷十分失望,此時高軍南下,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不在。

新任太子完顏守緒已經披上甲冑,找來侍衛親軍總領移剌蒲阿,問他說:“朝廷養士百年所用正在今日,爾等可懼死乎?”

“太子放心,我等必定報效朝廷,至死方休。”移剌蒲阿也換上盔甲檢閱侍衛親軍,但是兩人的臉色都不好看,這些年來開封朝廷財用不足,內鬥頻繁,侍衛親軍也搞得不像樣子,兩個人都心知肚明,這支軍隊未必抵得住高俊那支百戰強軍。

就在所有人都十分驚慌,甚至只要高俊振臂一呼,就將雲集響應的時候,從山東傳來的消息卻讓王雲感到十分意外。

王若虛抵達山東之後,立刻受到了極爲熱烈的歡迎,何志也主持,上下都對這位朝廷派來監察高俊的人畢恭畢敬。並且,他們告知王若虛,高太尉一直在籌劃爲朝廷獻上一份厚禮。

高俊曾經率領一旅之師護着完顏珣深入虎穴,助其鞏固皇位;也曾慷慨一揮,直接爲開封朝廷送了六萬斤銀子,助其燃眉之急。而現如今,錢和兵都已經給了,高俊決定哪怕糟踐名聲,也要再給第三份禮物。。

這禮物是甲骨文。

自從得知河南周邊出土了大量刻畫奇怪符號的骨片之後,高俊立刻派遣專門人員在開封歸德一帶廣泛蒐羅,尤其將搜索重點放到了歸德府周邊,很快就收集了各類甲骨將近六百多片,並且辨析出甲骨文字上百字,這都是商代的各類卜辭。

在整個民族遭遇重大危難之際,甲骨文的突然出現無疑是讓整個民族重新樹立自信,重新振奮精神的一記響亮的號角。然而,高俊卻選擇了不要臉,如此珍貴聖潔的東西,他打算用來作爲吹捧完顏珣的手段。

“商代的文字重現於金代,浩浩乎三代之遺德於今日重現,陛下豈非堯舜,臣等甘做皋頡。”高俊用金玉製作的箱子盛放着這些珍貴的甲骨文,又寫下了上萬字的奏表,高呼甲骨文的發現乃是天降祥瑞,表示本朝上有三代遺德,日後必然能渡過困厄。

尤其是在發現的甲片當中有盤庚遷都北蒙的相關內容,被高俊特意作爲重點禮物。

這封奏表,被後世稱爲“豔表”,高俊在球到臨門的時候卻沒選擇大腳破門,反而卻向後主動拉開了距離,主動表示自己永遠效忠朝廷,讓本來已經失去武力,正處於歷史最低點的開封女真朝廷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讓原本一直捏着一把汗的完顏珣等人鬆了一口氣。

高俊有他自己的理由,完顏珣不足道,真正的大敵是蒙古人,爲了穩住朝廷,爲了使整個計劃不至於落空,眼下還要戒急用忍。

但是有再多的理由,這也是高俊此生的恥辱,以至於到他混一寰宇,澄清海內之後,也依舊有各種反對他的人拿豔表大做文章,他始終揹着這個人生大敗筆,直到進墳墓也是如此。

“拍馬屁只能解決一時問題,必須加快行動速度。”高俊深知兵強馬壯的自己終究不會被信任了,但眼下還可以利用這個短暫的窗口期。

在水師的支持下,太平軍只花了四天時間就度過了黃河,只有合後部隊和敵軍打了一仗。

尾聲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九章 牛馬(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三章 遲疑(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二章 武學(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
尾聲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九章 牛馬(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三章 遲疑(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二章 武學(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