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

壽張縣此時雞飛狗跳,樊浩古和他的同學們幾乎喊啞了嗓子,終於將用來培育良種的種豬和公雞搬上了馬車。

二師兄噴着響鼻,表示巨大的不滿,爲首的這隻豬是高俊眼裡中國人蛋白質補充來源的希望——身材比例合理,後半身很大很肥,而且脾氣好,長得挺快,還耐粗飼,是難得的一代種豬。高俊已經計劃把根據地能掌握的母豬集中起來,讓這位恩澤四方,多播種,多收穫。

壽張縣的搬遷工作比想象中的要難很多,作爲老根據地的核心,有太多十分珍貴而絕對不容閃失的東西:小爐匠的器材,活字印刷設備,以及這些培育良種的動植物。

壽張縣所處的位置不佳,他們在北清河以西,黃河岔道以北,沒有這兩條大江大河的保護,直接暴露在敵軍的兵鋒之下。中路蒙古軍在包圍濟南之後,已經沿着北清河南下,佔據了長清和歸德鎮,已經進入了東平府境內。

而南路蒙古軍也因勢利導,渡過了黃河岔流之後進軍向東。他們對追擊難民已經失去了興趣,而一心一意尋找潘正的蹤跡,他們一路向東,已經進入了濟州地界。

無論從哪種意義上來看,壽張縣都面臨着直接威脅,所有物資必須立刻搬上梁山。

樊浩古累的眼睛發直,不遠處另一羣人前來,都穿着少年軍的制服,爲首之人他認識,叫李驍奇,他們剛剛佈置完老根據地的堡壘戶、潛伏人員和各類消息樹的設置。

看着疲憊不堪的學生們,少年軍們鼓足力氣叫起來:“同學們別擔心,潘統制就在附近!”

讓博爾忽和察合臺無法想象的是,渡過黃河岔流南下的潘正人馬向東行走七十里之後居然再次渡過黃河岔道重新向北,抵達鄆城縣,並且在這裡得到了預定的補給。

高俊又撥給潘正4個旗,並且提供了大量民兵重新補充他的軍馬。

當初建立的三級動員體制在此時顯出了成效,巨大的各地民兵儲備就像一個無窮無盡的兵力池,無論正軍打得如何慘兮兮,都可以在這個池子中撈到足夠的補充。

民兵們大多數都有一定的軍事經驗,並且接受了良好的訓練,只要發給他們盔甲裝備,完全可以勝任正軍。再打上一兩場仗,那麼就和原本的太平軍正軍沒有任何區別了。

在混戰中,潘正的盔甲損失不小,還好高俊在這方面也給予了一定補充,使得他們的實力恢復很大,並且換下了所有的傷病員。潘正讓呂和他們都護送所有傷員向東北方向立刻趕往梁山。

而潘正本人則和其他軍官們商議下一步劇情。

“諸位,現在我們沒有被尾隨追擊,這說明什麼?說明敵軍還沒有發現我們的位置,要不然的話絕對不會放咱們龍歸深淵的。”潘正在大比例的軍事地圖上點了點鄆城的地點,然後畫出了敵軍可能的行軍路線。

“蒙古騎兵雖然跑得很快,但畢竟經歷了一天惡戰,必須要節省馬力,以維持再戰的需要。所以說,在這兩天之內,他們最多行進一百五十里。大家看,以上次交戰的戰場爲核心,一百五十里他們有可能到達什麼位置?”

“他們要是向東追擊的話,現在應該快到了濟州境內了。”郝思文的手指在地圖上畫來畫去,他就是這個毛病,其他人都是虛指,只有他喜歡把指頭完全的按在地圖上。

許國對此表示贊同,敵軍應該沒有發現太平軍再次渡河北上,並且不知道太平軍重新補充了兵力,這樣的話,形勢突然變得對太平軍有利了一些。

“現在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趁着敵軍不備,徹底甩掉他,咱們可以東進去濟州、兗州一帶,然後伺機再戰。”潘正這麼說,有些人已經點頭表示贊同。

“但是眼下根據地還有不少地方沒有完成遷移,北清河以東的秋收也沒有完成。”潘正突然話鋒一轉:“所以我們還要將這支蒙古軍多拖住兩天,既不能讓咱們自己完全陷進去,也不能任由他們向根據地靠近。”

軍官們互相看了一眼,心裡頭對這項決定很不感冒,但是潘正說的沒錯,眼下南路軍擁有最多的兵力,其目的就是要讓他們牢牢的拖住敵軍,甚至伺機重創之。

在瞭解了三路蒙古軍的統帥之後,高俊已經做出了大膽的決定:完顏合達和北路蒙軍暫時不去管他,而高俊率領小部分軍隊,爭取拖住蒙軍名將速不臺和窩闊臺,趁着這個機會,潘正集中主力部隊,一定要爭取重擊最魯莽的察合臺。

這是一個田忌賽馬的故事,儘管對於徹底擊潰敵軍不抱什麼希望,但是高俊希望潘正能夠重創南路蒙軍,這樣會爲以後的作戰提供巨大的方便。

潘正和他手下的軍官們沒有理由拒絕這樣的決定。全軍重新休整之後南下,準備在黃河岔流附近截擊蒙軍。

潘正也未必想到,這將是他早期軍事生涯的得意之作。

蒙古人的行動非常迅速,也出乎了潘正的意料,大軍在鄆城縣休整的功夫,蒙古人的前鋒已經抵達了山口鎮,這確實過於浪費馬力了,但是蒙古人相信敵軍同樣是睏乏不堪,一定要拼盡一口氣,找到他們一鼓作氣的徹底消滅。

然而到達這裡還沒有找到敵軍,蒙古人發覺前面又是一條河流,這條河是黃河岔流的一部分,也被稱之爲南清河。

山口鎮和嘉祥縣都已經人去樓空,花了好半天蒙古人才抓到了幾個鄉民,這些人大多戀棧家鄉,不願意躲避敵軍,結果好死不死的被蒙古人抓住了。

此時數以萬計的協從軍隊也跟隨着開來了,史天澤等人率領兩萬名漢族步兵,也同樣渡過了黃河岔道,幾天之內就可以追上蒙古騎兵前鋒。

即便是撤離三州之地,依舊在當地保持了不少堡壘戶和傳遞消息的人,所以潘正對於蒙軍的動向掌握遠遠勝過對手對自己的掌握,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與諸將商議,大家決定率先擊潰史天澤和劉黑馬所率領的僕從軍。

預定的戰場在黃河岔道中部,鄆城縣以南的曬網村。

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章 燕(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尾聲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三章 伏(上)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尾聲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一章 見(上)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尾聲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
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章 燕(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尾聲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三章 伏(上)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尾聲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一章 見(上)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尾聲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