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

李銘在金軍中就是不錯的騎兵,後來在高俊手下一路高升,自然也接受過不少的軍事培訓,漢高祖白登之圍的事情,他是比較清楚的,如果自己的5000大軍被敵人所包圍,就算潘正及時趕到也必然難以及時將他們全部救出,之後的損失一定很大,自己也有性命之虞,對於雖然高歌猛進,但確實根基不穩的光軍來說,是一項重大的士氣打擊,應該竭力避免。

但是此時李銘卻突然又想起當初登州之戰的時候,陳光諒對自己說過的那些話,騎兵是需要勇氣的,戰勝敵人也需要勇氣,光軍一開始面對的就幾乎是個死局,是,憑藉着一連串軍事上的不可能完成的奇蹟,眼下潘正這次北京,最大的優勢就是以快及慢,敵軍雖然有7萬大軍,但是,劉伯林畢竟之前,並沒有意識到高俊會迅速出擊,準備一定不充分,如果不能在此時就把敵人擊垮,反而選擇退讓,等劉伯林,真的開始大舉快速蒸發,反而就來不及了。

“一鼓作氣,絕不停留,我軍有5000鐵旗,不懼他7萬烏合之衆!”李銘下定了決心。

武仙對這個決定略有異議,但是之前光軍刻日攻克真定府給他的震撼實在是無以復加,在反覆考慮之後,他還是決定親身搏一把,看看光軍是否能再創造奇蹟,而董俊等人,一向沒什麼話可說,此番也只有諾諾而已。

更下一級的軍官對這個決定,都是統一的歡呼鼓舞。李銘只帶了本師的騎兵前進,這些騎兵分屬於史天寧和桑真兩個點檢而恰巧,此二人都跟蒙古人有着深仇大恨,對於,這個痛快的計劃,都舉雙手贊成,在他們看來光軍早已完成了奇蹟,即使現在以5000兵馬,戰勝敵軍7萬,也都是正常的情況,因爲高俊高天王,本身就是奇蹟。

李銘派人回去給潘正送信,簡短的敘述了眼下的狀況,隨即,五千騎兵繼續北進,繞過應州城,直趨大同府,李銘正在地圖上規劃,尋找一個合適的戰場,西京大同府這一帶的地形地貌雖然複雜,但光軍卻瞭解得十分清楚,畢竟,這塊兒軍國重地向來屯兵衆多,而光軍很大一部分來源就是蒐羅各地的金軍敗兵,這些人對完善光軍的地圖作業起了很大幫助,李銘的手指在地圖上比劃,最後敲定的決戰位置是早起城以南。

這一位置正處於恆山以西,錦屏山以東,敵軍雖有7萬餘人,但爲了星夜馳援應酬,不會走遠路,顯然必須翻過兩山夾道,過清涼山,然後走過河谷,南下早啓程,進入映州地界,光軍在這裡圍堵萬無一失,敵軍剛剛過山,就必須面對光軍5000騎兵,再無後退避戰的可能。

在悠長的號角聲中,光軍騎兵出發了,,每名騎兵都有兩匹戰馬,儘管連續幾個月的征戰讓原本膘肥體壯的駿馬稍微顯瘦了一些,但依舊都說得上是神駿非常。

至於士兵們,那就更不用說了,李銘最早爲光軍制定的就是精兵策略,由於戰馬缺少,能在光軍裡面充任馬軍的,都是一等一的精銳,用李銘對高俊的話說:“,不能打300個回合,何以爲馬軍?”

,普通的騎兵們都帶着圓盔,身上披的是重型裝甲,騎兵的盔甲與步兵略有不同,光軍步兵最大的特點是在胸前加了一整片盔甲,以包裹住盔甲在身前鈕釦的那道縫。騎兵坐在馬上,不能使用這種胸前假,因此他們轉而使用了在宋代同樣流行的另一種懸掛式的胸甲:兩塊堅硬的整體鑄造的鐵板,被皮鎖和鐵環掛在左右胳膊披帛卡的終端,當穿上皮布甲的時候,這兩塊甲片緊緊的順着掛在胸前。

盾牌是有用的,每名士兵都攜帶了一兩塊,也適用,緊實的木頭包着鐵皮,上面還繪製着不同的圖案以區分部隊標記。在武器上依舊以馬槍爲主,鐵建,鐵骨朵,,瑪刀和劍都被認爲是有用的,按照部隊編制的不同各有背景,和單調乏味的不明不一樣,騎兵的歷史功勳不少,各有不同的裝備,太陽旗依舊穿着白甲紅繩,遠遠的就能一眼望出。

光軍騎兵迅速趕到了預定戰場,到達時已經是後半夜了,但還是搶在了敵軍的前面,光軍立刻就地休整,,我先建議立刻就地挖掘營寨,這也是光軍的傳統,無論何時到達何地,只要位於戰區,就必須立刻修築營寨,防止敵軍偷襲,很多時候這條制度挽救了光軍的生命。

但是眼下卻很難,,這次趕赴前線的是5000名純正的騎兵,來的時候已經是後半夜,明天就要發起戰鬥,如果大半夜不休息的連夜修築營寨,5000對7萬的戰鬥,誰勝誰負就說不準了。

“士兵們都累了,此時不應該修築營寨,讓大家好好休息,明天早上一戰破敵,打不過的話撥馬就走。”史天寧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桑真也表示同意,他主張全軍立刻搭帳篷休息。可以把隨軍的那幾十輛馬車當作是營寨,停在外圍。

“明天沒有什麼打不過,只有打得過一條路,史天寧在左翼,桑真在右翼,今天晚上立刻,拉起帳篷,點起篝火取暖睡覺,明天按時吃飯,敵人馬上就要來了,斥候部隊不要休息,每刻鐘都要給我傳遞一下敵軍的最新消息!”李銘下定決心,武仙等人也毫無辦法。

第2天早上,劉伯林,手下的先頭部隊過了早起城,抵達預定戰場的時候,驚訝的發現5000名光軍騎兵早就在那裡嚴陣以待了。

兩支騎兵在平原戰場相遇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第2個選擇,5000名光軍騎兵立刻催動陣勢,左右兩一擁而上,而他們的對手也拍着戰馬挺槍相迎。

兩隻銀白色的,波浪在春季的殘雪中泛着微光,猛然撞在一起,從中開出無數細小的紅色的花朵,在陽光的照射下,彷彿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從中蕩起一層又一層的漣漪。

戰役的結果說明了睡覺的重要性,提前休息了一夜的光軍就是比連夜趕路的,大同府軍馬來的,精神百倍,在光軍凌厲的攻勢下,劉偉軍狼狽撤退,一個照面就損失了500多名騎兵,光軍殺得興起,在李銘的指揮下繼續前進,直奔早起城而去。

此時,劉伯林本人剛好也抵達了早啓程,得知前方敗退的消息有些吃驚,沒有想到敵人,竟然捨棄應招不顧,直接,繼續向北,目標似乎就是自己,這下子輪到他頭疼了。

尾聲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十章 血酬(下)尾聲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三章 狗(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尾聲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尾聲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章 劫(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
尾聲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十章 血酬(下)尾聲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三章 狗(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尾聲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尾聲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章 劫(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