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南渡(上)

軍事整編熱熱鬧鬧的搞了小一個月,總算是使整支軍隊恢復了正軌,各項訓練計劃正常開展,備戰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這期間,嚴實也沒有閒着,一方面加緊進攻益都府,另一方面還在加固自己的老家博州。高俊看在眼裡,但是太平軍還需要戰後休整,姑且讓嚴實再多蹦達兩天。

現在更重要的是觀察河北的情況,恰好,鄭明從燕京已經傳來消息了。

鄭明這小子在燕京乾的不錯,由於石抹鹹得不在燕京大行虐民,色目商人放貸害人,導致燕京城內民怨沸騰,鄭明趁機收攏了不少青年男女,在燕京建立了地下網絡。

表面上,他們對新官府相當順從,還有不少機靈懂事的人混到了衙門裡面,做些端茶遞水的小廝,但事實上只是爲了藉着這個工作打探消息,剩下的也不少趁機幫閒,多多少少都有了探聽情報的渠道。

按照高俊的要求,鄭明沒有刻意的去刺探什麼軍國大計,反而留意於不少公開的消息,調查燕京城內糧食市場的價格,每天去數一數進城出城的人數馬數,兵馬每日採購的錢糧幾何,每日進入各衙門的人口若干。

這些都是可以利用公開手段得到的信息,事實上,現代情報學還沒有誕生,整個蒙古的統治機關對於保密工作根本就沒有任何概念,乃至於當鄭明的手下趁着打掃衙門的時候歪頭偷看燕京城內鐵匠戶的籍冊,長官居然一點意見也沒有。

在封建社會,市場經濟不夠發達,這樣的數據能反映出來的內容相對有限,但對高俊來說,已經非常有益於決策了。

不過他也不知道,正當他在看這些鄭明傳遞來的情報時,這羣人卻正在密謀幹點大事。

劉方劉體兩個年輕人表情堅毅,他們的父親因爲欠了西域商人伊本沙剌的錢,被抄沒家產罰爲奴婢,兩個人及早逃了出來,現在也只能東躲西藏,但他們在鄭明的手下表現出色,已經完成了不少任務。

這次大家前來,主要還是聽取勝利的消息,從山東撤回來的敗兵已經進入中都,有關高郎君的種種傳言也散佈在整個河北。

太平軍的勝利不僅僅是戰術上的,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有一支軍隊、一塊地方在鐵木真的兵鋒之下堅持住了。這打破了以往的神話,說明了鐵木真內在的虛弱,說明了以往有關蒙古人的種種可怕的傳言都是不切實際的。

在飽受欺辱的河北百姓這裡,這個勝利更是有特別的意義,河北人大多聽說過高郎君此人,也曉得他當年運河轉戰千里的壯舉,也知道他蘆葦蕩挫敗者勒蔑的強悍。

各式各樣的傳言像野火般蔓延,蒙古人說高俊是蒙古的死敵,是一個真正的惡魔,尤其是那些戴着十字架的蒙古人,他們聲稱高俊用自己的血供奉魔鬼,因而獲得了魔鬼的力量。

但是在河北百姓眼裡,在那些不爲人知的角落,田間地頭,炕前竈下,在蒙古人涉足不到的隱秘的村莊,在那些官吏雙眼看不見的蘆葦蕩裡,還有另外一種傳言與之對抗。他們說,高俊是多聞天王轉世,這個佛教的護法之神要率領救苦救難的大軍消滅位於北方的敵人,一直將蒙古人重新趕回燕然勒石的地方,在那裡高俊纔會回到西天,坐回他的蓮花寶臺。

也有信奉道教的人說,在北方的天空上有一顆熠熠生輝的將軍星,它落在了山東的泰山那裡,因而多了一個救國的將軍。岱宗天降偉人,將會解救河北百姓。

在黯淡無光的歲月裡,山東發生的事情是大家唯一的慰藉,人們相信,哪怕生活再艱難、敵人再橫暴、前途再無望,那個人一定會從山東打回來,拯救這種苦難的。

鄭明他們在燕京已經聽到了這樣的傳說,並且立刻意識到這是提高高俊聲望的好機會,劉方兄弟倆提出,可以在夜晚偷偷的在牆上畫一些太平軍特有的標記,表明太平軍沒有忘記河北百姓。

“會不會太張揚了?”鄭明的副手萬傑有些遲疑,這個孩子讀過書,看上去要比其他人拘謹嚴肅一些。

但是這種懦弱的言論立刻遭到其他人的批駁,連續幾個夜晚,年輕人們都在院子裡偷偷聚集,商量着行動方案。

初春的北京依舊十分寒冷,沒有人願意在外面久留,蒙古人對宵禁控制的並不嚴,城內可以隨意走動。

並不是蒙古人已經使燕京百姓感恩戴德心服口服,不會再串聯造反了,實在是長期的圍城戰之後,城裡居民不多,就算允許出門,街上也幾乎沒有人。

在這種情況下,街頭巷尾卻有些火潑男女,這些不公不法的人即使是半夜也敢肆無忌憚的在街上走,其中不少人已經被那些色目商人收編,充任這些色目人的僕役,平時幫忙上門討債,好生凶神惡煞。

現在街角就站着這麼幾個人,他們都身穿埃及式的紅黃色條紋襯衫,路過的巡夜僕役都不敢輕易惹惱他們,打了個招呼便趕緊遠遠走開。

這些少年們正是打扮成了這些流氓的模樣,假裝是半夜在街頭尋找刺激。隊伍裡的女孩子也咬着牙委屈自己,特意畫了紅紅的妝,假裝是飲酒狎妓。

這些人往往四五個一組,有兩個人分別把守在街道兩側,隨時注意是否有衙役過來,而剩下的人則在中間的牆上趕緊作畫。

鄭明自己也要來,他和劉體一組,而隊裡剩下兩個人都是女孩子,一個叫孫小兒,這姑娘住在劉體家斜對門,沒有被蒙古人欺辱,但是聽說劉體在這裡,還是想方設法找了過來。

事實無比清楚的證明,所謂蒙古軍已經開進益都府,是謊言;高俊是隻有千百人馬的土匪,是謊言;朝廷已經徹底放棄了河北,把他們割讓給了蒙古,是謊言;山東的抵抗軍已經徹底被消滅,現在戰線由南宋僱傭的高麗人把守,那更是大大的謊言。

事實就是,太平軍的人就隱藏在這座燕京城裡面,正在籌劃對抗蒙古人的行動。

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八章 失敗(下)尾聲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二章 糧(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尾聲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尾聲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尾聲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尾聲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
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八章 失敗(下)尾聲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二章 糧(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尾聲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尾聲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尾聲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尾聲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