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

馮達的記性不算壞,他一下子就認出來,這是兩年前在濟南的街上,被他誤認作繡工不小心調戲的女子。

“你是什麼人?”戰場激烈的拼殺讓馮達的心情澎湃,儘管他刻意壓制語氣,但這甕聲甕氣的提問依舊讓那女子瀕臨崩潰,他也認出了眼前這個男人就是曾經調戲他的人。天哪,被俘就已經夠可怕的了,現在還落到了這等人手中,以後會怎麼樣,可真是不敢再想。

看着這女子歇斯底里的模樣,馮達也覺得無趣,出了帳篷,吩咐軍兵們看管好這些被俘女眷:“以後會有作用的,說不定還能交換咱們的弟兄呢。”

耶律齊坐着小車,從高處觀看了整場解圍行動,僅僅幾千名太平軍士兵,渾身盔甲,進退有度,跟隨旗鼓的號令展開隊形,猶如鋼刀一樣插入敵軍的陣地。而河北漢軍雖然人數衆多,可是在訓練有素的太平軍面前簡直不堪一擊,他看到了郭寶玉和嚴實的旗幟是如何移動的,兩名主將逃走之後,整個河北軍瞬間分崩離析,紛紛跪地投降。

“真是不敢相信,郭寶玉也算是一員名將,他手下的軍兵也不能說是給養不足,訓練不佳,裝備上也並未較太平軍離去太遠,可是他們就這麼簡簡單單的戰敗了!”契丹公主睜大着眼睛,彷彿不太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但是負責保護他的太平軍們都露出了輕鬆的神色,這早在預計之中。

“尊敬的公主殿下,這再正常不過了,不要低估太平軍保衛家人與自由時所擁有的膽氣。”年紀輕輕的法機和尚就站在馬車身邊,耶律齊大約是上次受到侮辱,因而心懷不忿,向高俊提出來要讓這和尚隨侍左右,對於這個要求,高俊也打算答應。

“小師傅,僧人是不允許觀看戰爭的。”耶律齊的語氣立刻變得冷淡起來。

“這不是戰爭,是斬妖除魔。”法機和尚朗然答道:“公主殿下,有些事也許您過往並不瞭解,您沒有見過蒙古人是如何殘害這些地區的。他們焚燒村落,屠殺百姓,搶奪財產,甚至驅趕着人們填溝壑膏鋒矢,在兩軍對陣的時候,他們驅趕百姓在前面作爲盾牌,一切你能想到的殘忍手段他們都做過。”

“小師傅,難道女真人是擡着轎子打着鼓進入中原的嗎?既然他們可以以這種方式奪取如此廣闊富饒的土地,蒙古人又何樂而不爲?”

“但是現在百姓們有了第二個選擇,公主請看。”法機指着遠處太平軍的旗幟:“高天王出現了,他是深受諸天神佛賜福的人,他的額頭上有一道星光,那是在他身的佛法護持。如果你遭受飢餓,遠離家鄉,凍病隨身,在此諸般苦難集於一身之際,能夠遇到這樣一個人,就知道我所說的並不過分。”

“小師傅,世間聲色皆是虛妄,唯有是真。”耶律齊說着雙手合十,低聲誦經,而法機也沒有多作辯解。

正當梁山解圍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也古也在滕州一帶遭遇了太平軍的追擊,這時他才知道窩闊臺已經徹底戰敗,而速不臺也全軍後撤,現如今在滕州的蒙古軍隊還沒有集結,他們散落在各處,正在遭受當地百姓和太平軍的聯合絞殺。

“真是一羣無恥之徒,居然敢反抗大蒙古國的軍將,大蒙古國絕對不能忍受這種公然踐踏大蒙古國尊嚴的行爲!”也古開始儘可能的集結蒙古軍將,到處都是點着火把的當地百姓,這些原本看上去不堪一擊的人彷彿得到了共同的號令,一下子全都涌了出來,結成了一張緊密的網,他們遙相呼應,人數衆多,一旦被纏上就難以脫身。狩獵者和獵物就這麼轉變了身份,讓也古捶胸頓足。

正當他急急慌慌逃命的時候,迎面撞上了另一對正在逃亡的蒙古軍,人數約有四五十人。

“撒察別乞百戶,是你嗎!”

“也古王爺!”撒察別乞滿面塵土,忙不迭的給也古行禮:“我十分懷念當初在您麾下作戰的日子。”

“那麼現在你又有機會了,聽我的號令,咱們去那邊的小山坡上,把我的旗幟樹立起來。我們要招來更多的蒙古人一起突圍!”

“我的王爺,這……”

“打起進行圍獵時候的旗幟,你看,這是用來標示獵物的,你把這面旗幟和我的旗幟一塊兒插到那裡,大家就知道不是向那裡集結,而是要到附近的位置去。”也古大喊着:“弟兄們,家世清白的蒙古子弟們,不要擔心,我會把你們帶出去的!”

也古漂亮的行動集結了超過三百名蒙古軍兵,但大部分已經失掉了軍器,這讓他感到失望:“現如今我們不能發動奇襲反敗爲勝了,但是還有跳脫敵人追尋的辦法,聽我說,現在往鮑家莊那裡行進,之後立刻跳開,從西邊的田埂道路偷偷出去,士兵們不要喧譁,不要洗劫路經的村莊,也不要找女人,只要能把戰友的屍體活着帶出去,就算是立下了戰功!”

策略奏效了,他成功的帶領着三百多蒙古騎兵跳出了當地百姓的搜捕,桑真只抓到了一百多名蒙古殘兵,這讓他大失所望,只能帶着這些人回去交差。

也古率領殘兵一路狂奔三四百里,總算是到達了王館鎮,然而當地的守軍已經逃散的差不多了,據說太平軍馬上就要打過來,當地耆老們正在準備歡迎太平軍的宴會。

“郭寶玉將軍和嚴實將軍都到了哪裡?”

“他們現在在博州。”

“好吧,咱們也去博州,這次便宜了高俊這個惡魔。”殘兵繼續後撤,而當地果然迎來了太平軍前來進駐,這也是太平軍首次進入博州境內。

由張大春指揮的軍兵在當地深受歡迎,紀律嚴明而又英勇善戰的太平軍給百姓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也就是駐紮進王館鎮的第一天,覘騎們就傳來情報,河北館陶縣一帶再次出現了大量蒙古騎兵。

“這支軍隊由忽必來和石抹明安率領,蒙古騎兵五千,諸色騎兵五千,另外還有漢軍一萬五千人!”

贊州大捷,殺傷蒙古人2300餘人,漢軍被殺被俘以及投降者12,000餘人,但是這點損失很快就被補上了,在河北,蒙古人的增援正在源源不斷的趕往山東。太平軍放棄追擊博州敵軍,退回老根據地。

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尾聲第一章 羊(上)尾聲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尾聲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三章 伏(上)第九章 四方館(上)尾聲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一章 羊(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尾聲第三章 步兵(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六章 血簿(下)
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尾聲第一章 羊(上)尾聲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尾聲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三章 伏(上)第九章 四方館(上)尾聲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一章 羊(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尾聲第三章 步兵(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六章 血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