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事重重(下)

所說的援軍當然是高俊,等我完顏尋匆匆走到城頭的時候,伏擊戰已經結束,蒙軍騎兵正在四下潰逃。

詳細說來,計劃和原來的版本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用於吸引敵軍的人變少了:僧虔和李銘帶着七八名精幹的軍兵,僞裝成壯丁,被土匪們抓來挖壕溝,而李銘毫不客氣的一刀捅進土匪的肚子裡,一連砍殺了十幾個人,壯丁們發聲喊一齊逃散,整個工地都亂了起來。

一百多名山寨賊人還真不夠僧虔對付的,如果有戰馬的話,他現在腰間估計已經要掛上十幾個人頭了,短刀早就換成了土匪用的朴刀,背上還背了一副弓箭。

看到山下出了大亂子,蒙古人罵罵咧咧地跨上戰馬下來鎮壓場面。大約有四五十名騎兵衝了下來,看到情況已經壓制不住了,只好又派人回營求救,將近兩百名蒙軍騎兵排成扇面,把逃走的人往回趕。

四十名土匪衝到山上求救,爲首之人包着一個頭巾,都被血打溼了。一個蒙古百戶一臉嫌棄的接見了這羣獐頭鼠目的人,他們哭訴着說有人混到了壯丁裡面,拿刀格殺了頭領,請求黑韃老爺一定要爲大家做主,趕緊抓來這**細,五馬分屍而死。

“我聽見了,我聽見了。”這個蒙古百戶心不在焉的說,但是根本沒往心裡去,這羣軟骨頭的南蠻子什麼用都不頂,拿來弓箭殺幾個玩玩,可能還能讓草原之子們開心一下。

“你果真聽清楚了?”爲首的那個土匪冷不丁的問了一句。

這個蒙古百戶一愣,還沒來得及多想,爲腦部供血的血管就全部斷掉了。

爲首之人正是僧虔,他拿頭巾扯了下來,露出腦後的兩條辮子,這個時候,他不由得想起高俊曾經勸自己蓄漢人的髮型。

但是此時不是想這個的時候,他舉刀大呼,幾十個人一齊衝了出來,營地裡的蒙古人既沒有弓箭也沒拿刀槍,戰馬也都好好的拴在馬廄裡,猝不及防就被砍倒了幾十人。

也就在這個時候,高俊打了帥旗,從山腳下發動了衝鋒,營地裡的人,看見了從山下涌來的金軍,但是此時此刻他們已經不可能組織防禦了。

高俊也發了狠,衝在最前面的馮達都穿的不是鐵甲,只求以最快的速度衝到山頂!高俊本人也是如此,全軍一起向上猛衝。

不時有一些比較堅強的蒙軍士兵拿起了弓箭,蔑兒乞人素來以弓箭強勁聞名,有的士兵被利箭穿身,帶起蓬蓬血霧。

但是軍兵們依舊咬着牙發動進攻,50丈,30丈,20丈,敵人的弓箭越來越稀疏,盈利裡面越來越混亂,不少蒙古人丟棄他們的武器轉身逃走,衝到馬廄裡面找一匹馬試圖保命。

不少全無畏懼的軍兵,倒是被這一幕驚呆了,素來剛勁頑強、幾乎從來沒有過潰敗的蒙古人也會逃走,他們也是人,在面對最大的危險的時候,依然會不知羞恥的把後背面向敵人!

高俊現在特別想大笑三聲,但是衝上山頂已經讓他氣喘吁吁,幸運的是黑韃已經在四散逃路,軍兵們飛奔着追殺他們。

衝到山下抓人的黑韃騎兵突然意識到營地不對,呼嘯着往回趕。可惜已經太遲了,他們佈下的扇面太大,一時間不能集結,從四下衝出來的軍兵將他們輕鬆擊敗,僥倖有衝到山腳下的騎兵,也被從山上射來的強弓勁弩擊退。

步兵們衝了上來,圍殲了在山腳下擠作一團的騎兵。

這次戰鬥在營地裡殺死蒙軍二百多人,在山下而殲滅蒙軍一百五十多人。隨後,李銘率領一部分老騎兵們換上蒙古人的戰馬,四下追擊敵軍的潰兵,又帶回來六七十顆人頭。

消滅幾百名蒙古騎兵倒還在其次,但是今天的戰鬥對於軍兵們來說是一劑強心劑,天下無敵的蒙古人在他們的槍尖下轉身逃跑,這是以前從未體驗過的感覺,此時此刻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纔是真正的強者。

當然,在有些人眼裡前者更加重要,比如城裡面的人。戰鬥結束之後,高俊立刻派人到城下傳遞消息,立馬就得到了回覆:請高俊率軍入城。

高俊事前沒有見過彰德府城內蕭條的狀況,否則他一定會感嘆城內的氣氛變化的如此之快。當高俊進城的時候街道上已經是人山人海,雖然面有菜色,但是精神狀態還好的市民們來到街頭,高聲向高俊的軍兵的歡呼,富商大戶們也毫不吝惜財寶,雖然沒有準備酒肉,但是倒給了不少金銀甚至藥材什麼的。

在城門口有一位判官迎接,進了內城的城門就見到了彰德府治中,這是府城之內的三號人物,僅次於知府和同知。兩個人陪着高俊去見知府,而軍兵早有人安排,並不用高俊自己勞神。

這兩個人的路上說了無數句誇獎的好話,也順便打聽出來不少消息:這個高俊是山東人,千里迢迢過來援助的,手下帶着上千軍兵,而且還有不少糧草。幾個人說話間就來到了彰德府衙門的門口,完顏珣早就等不及了。

高俊對這位日後的金宣宗第一印象不壞,五十歲的,精神氣質都還不錯,長相倒是稍顯富態了一點,但是卻不顯得笨拙愚蠢,爲了能夠不對此人下跪,高俊出發之前特意換上了自己的官服——雙方在身穿官服的情況下要使用漢儀,高俊見到一位藩王只要一拜就行了。

“大王莫要見怪,黑韃肆虐我山東西路好多州縣,處處都是流民,卑職便組織起這些人一起抗擊黑韃,事後也不好解散,這次乾脆一塊調出來,也好爲國家出力。”

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章 武學(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尾聲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三章 高中(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尾聲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三章 商業(上)尾聲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三章 狗(上)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尾聲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七章 願(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
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章 武學(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尾聲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三章 高中(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尾聲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三章 商業(上)尾聲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三章 狗(上)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尾聲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七章 願(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