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血酬(上)

儘管劃出瞭如此多的銀子,但高俊囑咐孔元政,新的銀幣鑄造工作還要秘密進行,查封假銀幣的工作也絕不能鬆懈。

孔元政提醒高俊,拿出六萬斤銀子之後,根據地的白銀儲備一下子變得非常緊張,按照原定鑄幣計劃的話,可能三年之內白銀儲備就要見底兒了。

“足足能撐三年,那可真不錯。”高俊的回答讓孔元政摸不着頭腦:“你看看吧,官家在開封有什麼?一兩銀子都沒有,但他好歹還有幾萬兵馬和君主的權威,就可以輕鬆的拿走我們這麼多銀子,只要咱們手中有刀槍,銀子還不是輕而易舉嗎?”

孔元政還以爲高俊是要搶錢,這讓高俊不得不多解釋兩句:“要記住,社會框架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能搭建一個良好運營的社會架構,那麼錢總是會有的,不要只盯着現金,要注意經濟運行是否平穩,商業是否活躍,人們生活是否幸福。”

然而高俊這句話還是略微超前了一點,孔元政能明白高峻的意思,但卻不大理解這種想法。他並非是只知道袖手空談的窮酸措大,尤其對前宋時期的王安石變法很感興趣,還想方設法蒐羅了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文集,對他們的經濟策略進行對比。然而,他的認知也就到此爲止,依舊是以聚斂爲核心考慮經濟問題。

不過這也不能算錯,高俊現在練兵要錢,改革要錢,還真要靠孔元政來幫他搭建合理的稅收架構,在民衆負擔沒到極限的前提下,源源不斷的供給財富,養兵備戰。

不過,高俊馬上就要給孔元政一個精彩的表演了,從南方來的情報來看,江南的水稻快要熟了,期貨交割也近在眼前,今年江南江北的天氣都不錯,水稻普遍豐收,糧食價格正在下降,因此,簽訂了期貨合約的商人們大多沾沾自喜,從年初簽訂期貨契約到現在,糧食價格已經下降了兩成。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北面已經有人盯上了他們,剛剛被完顏珣割了韭菜的高俊此時火氣很大,正需要有人幫他降降火。

九月開始,從楚州漣水等地方先後發來急報,說金軍在淮河以北修築了大量溝壕,並且建立營寨,增加了軍隊巡邏,甚至還有敵軍騎兵出現。

等到九月十二日的時候,情況已經非常明朗了,金軍在淮北已經佈置了超過五千精銳的兵力,這還只是能看見的,遠處目力所不能達到的灰濛濛的原野上,似乎還有更多的軍隊正在集結屯駐。

這當然不僅僅是紇石烈志的人,高俊也派出大量部隊集結在淮河邊上,紇石烈志看着遠處飛馳的騎兵,不無擔心的對高俊說:“現在咱們在淮河邊上集結這麼多軍隊合適嗎?你溫敦郎君可真是讓我看不懂了,平日你一直主張不要對南家用兵,應專心於河北戰事,眼下河北戰事未了,你爲何又突然開始向南增兵,難不成你還真想突襲淮南?”

“兒郎們操練了這麼久,應該讓他們活動活動腿腳了,靠近淮河的地方荒地多,可以讓他們一展身手,今年秋季演習的主題是平原野戰。”高俊可不會把實話說出來,此時他已經調動了上萬軍隊前往淮北地區,一方面是進行軍訓,一方面是檢查淮北地區的墾荒情況,而第三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在淮南製造恐慌。

果不其然,得知金軍突然在淮北增兵之後,宋廷上下驚惶異常,彭義斌剛剛出走,此時淮南並沒有可戰之兵能用,無可奈何之下,臨安朝廷一方面要湖北的孟宗政率軍前來鎮江協助防禦,另一方面,則廣派間諜到淮北刺探情況,看看金朝人到底是什麼想法。

而太平軍在南方的網絡也趁勢大舉造勢,不斷的製造煙霧,謝傳風等人自不待言,剛來南方不久的殷去寒也加入了散佈恐慌性留言的隊伍,很快,淮南地區人人都知道,金軍馬上又要南下攻宋了。

在較短時間之內,糧價頓時大跌,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白花花的糧食爛在地裡,更不忍心讓他們被敵軍的鐵蹄糟蹋,不少人選擇趁早賤賣糧食,那些簽訂了期貨合約的人更是感嘆自己有先見之明,反正現在錢已經付了,只是等糧食交割而已。

而在花靨謝家的府邸裡則是流言飛起,不少人認爲這個什麼期貨交易已經完全搞砸了,但謝傳風和謝家的長輩幾番商量下來,覺得還是應該相信高俊。

雙方合作這麼久了,彼此之間都是有情意的,謝傳風堅定的相信,高俊一定有辦法,在這次風波中大撈一筆。最後,他拿出自己所有的身家來爲高俊這筆生意做擔保。

他們想的沒錯,高俊掌握了巨大的信息優勢,他知道一個別人都不知道的秘密:南宋臨安的太倉早就被他偷光了,現如今,南宋小朝廷要養孟宗政的軍隊,肯定要臨時籌集糧草。

果不其然,陷入兵財兩難的臨安對於金朝可能的進攻十分惶急,趙擴已經幾次接見重臣,商量如何防備敵軍,現如今太倉已空,而原本佈置在江淮一線的軍隊也早就在前年被高俊打了個七零八落,孟宗政剛剛調過來,差不多都是空着兩隻手,還等着朝廷接濟糧草和軍餉。

薛極對於這種情況也早有預料,在一番商討之後,他和幾位朝廷重臣商量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在淮南征收軍料錢,還要徵收糧草。

臨時加稅是國政大忌,趙擴本人也幾番猶豫,但是形勢不等人,眼看着楚州的報告一天比一天急切,金軍毫無疑問已經調動大兵,無奈之下,也只能召開御前會議,讓參政們都來商議。

最後,大家也都同意薛極的意見,趕緊從江南淮南各地徵收軍料錢和糧米,先養兵備戰,撐過今年冬天再說。

當然,薛極提這個建議也不是沒有自己的私心,家裡人已經向他報告,今年參加期貨生意前景不佳,最好是收穫季節的時候糧價能夠拉起來,這樣的話大家才能從期貨中賺錢。

而一旦徵收資料錢和糧米,市場上的穀物減少,再加上戰爭陰雲,糧價一定會迎來一個暴漲。

朝堂上的官員也都議論紛紛,不少人開始上疏,建議要求停徵軍糧。

一方面,這個政策確實害民,但是,也有很多人懷着跟薛極差不多的心思:不少官員的家裡也都簽訂了期貨契約,正等着今年糧價下降。

無奈之下,薛極居然輕車簡從,去拜訪了隱居在郊外武林的曾從龍。

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六章 犯錯(下)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尾聲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尾聲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尾聲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尾聲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尾聲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
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六章 犯錯(下)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尾聲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尾聲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尾聲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尾聲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尾聲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