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軍隊(下)

“都?”軍兵們又疑惑起來,都這個編制大家是知道的,金軍當中,牢城軍、鎮防軍都是使用漢軍編制,有都這一級,約一百人。大家只是不明白,已經有現成的押剌謀克的番號,何必多費勁,搞一個都呢?

箇中緣由,高俊和何志也十分明白:這支部隊將是他們未來的種子,務必要儘可能削弱一切舊女真軍隊的痕跡,百戶、千戶這種世兵制的東西,高俊還沒有多大興趣,在他的理想中,未來的軍隊應該是一支由有榮譽感的職業軍人、保衛家鄉的民兵、應募的伕役和服務人員三級組成的。

軍兵們自然不知道高俊二人的理想,也只是小小的質疑了一下就作罷,都作爲編制存在的時間很久,範圍也很廣,大家還是可以接受的。

至少在隋唐時代就出現了都的編制,在唐晚期,由於藩鎮割據,封爵無度,都相應的人數也越來越少,等到北宋初年的時候,一都只有百人左右,步兵都首領爲都頭,騎兵都的首領稱作軍使。這一編制固定下來,金朝加以承襲,對自己手下的漢族雜牌軍延續了都的編制。

但是高俊並不打算完全照搬牢城軍那種簡陋的組織編制,他需要一種堅強、可靠、還能夠擴張的軍隊編制,這方面的問題他和何志也討論了很多,已經確定了具體組織編制,等到稍後的募兵工作結束之後,就會公佈這一編制。

何志也親自動手擂鼓,高俊再次重申了命令,願意應募的人都站出來。

潘正器宇軒昂,大步流星,第一個走了出來,大家都知道潘正是高俊、何志也二人的鐵桿,這麼熱心也不奇怪。由潘正帶頭,馮達、樓升幾個人招呼着,貼軍一下子站出來不少人。李銘等收攏的潰軍也站了出來。

周虎也帶着幾個正軍出來了,大部分是當初溫敦傑十人隊、後來的教導隊的成員,這些人也跟了高俊很久,高俊個個都叫得出來名字。沒想到的是,一個小個子女真人也走了出來,高俊仔細看了一眼纔想起來,這個是當初和周虎比武的那個五短身材、形貌崢嶸的女真槍棒高手,這個人也想留在軍隊,讓高俊心裡大感快慰。

張成武帶着和他一起出走的礬山縣公使們出來了,趙汝凡自然也站到了應募之列。

僧虔、郭延嗣、孫庭等幾個人自然早早地就出來應募了,四方加起來,應該已經到了一百人。

高俊二人都在心裡點點頭,現在的情況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這種事情,事前兩個人自然摸過底,找潘正、周虎、李銘等人瞭解過情況,估計過應徵人數。

事實證明,潘正這個人雖然有點“苦大仇深”的脾氣,但是關鍵問題確實拿捏得住,他對貼軍應募情況估計很準,站出來的人數、範圍都和他說的差不多。

周虎說的就不準的,多說了不少人,真正站出來的根本沒有那麼多,他看到這情況,顯得十分侷促,好像想回去多拉幾個人出來,但是被高俊眼神制止了。

潘正畢竟是貼軍的領袖,自然估計的準,可週虎是個邊緣化的漢人正軍,對於大部分正軍的情況不瞭解,能圈出正確的範圍就很好了。高俊還是首先在心裡責備了一下自己。

張成武、趙汝凡的情況就更糟了,偌大的一個礬山縣,大部分災民互相之間都不認識,誰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事前趙汝凡吞吞吐吐半天,最後告訴高俊二人自己不知道誰會應募;張成武倒是直白,表示縣民幾乎不會有人應募,但是自己肯定能把全部公使、弓手帶進去。

何志也開始點查,空地上總共站了九十九個人,算上高俊、何志也是一百零一人。

高俊不動聲色:“李小七,你出去!”

李小七是隊裡唯一的未成年人,當然要把他排除在外,事前高俊、何志也二人就商議過,只要一百人,少了就算了,多了就按照年齡順序,把少年們排除。

“我不,我跟着高大哥!”李小七叫着,但是周虎提起他的耳朵,直接把他拽了出去,人羣裡面爆發出鬨笑聲,白卉、陸娘等幾個女子也掩口而笑,倒是敏丫頭擔憂的看着李小七。

看着人數滿足了,高俊開始宣讀任命書。

“高某領受軍使之職,軍使者,爲軍兵首長!”全軍的指揮爲軍使,自然由高俊擔任。

“孫庭領受軍佐之職,軍佐者,僅次於軍使,負責全軍日常操練,戰時協助高某指揮全軍!”高俊宣讀了下一篇任命書,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之前,大家都覺得何志也肯定是二把手,但是高俊創造出了這個軍佐的副職,卻交給了不知從哪來的孫庭,奇哉怪也!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何志也,但是他雲淡風輕,就站在高俊旁邊,孫庭十分意外,甚至沒有取走任命,還是在高俊的催促下才上來領命。

“何志也領受軍判之職,軍判者,後勤、財務之官,掌管伙食、醫藥、糧糗、賞賜,執掌全軍賬簿。”高俊讀完第四張任命,人們又小聲議論起來,一部分人幸災樂禍地覺得高、何兩個人定然是關係破裂了。但是少部分人立馬意識到何志也這個職位是爲接管民政做準備,以後押剌百戶的局面大概就是高俊上馬管軍,何志也下馬管民了,何志也依舊是當之無愧的第二人。

何志也就站在高俊身旁,一轉身就拿到了自己的任命,微微笑着打開檢驗了一下,似乎自己就該是這個位置,倒是下面的孫庭一直很不安,只剩下一隻眼睛的臉扭得厲害。

高俊顧不得這幾位的感受了,抓緊時間宣讀下面的任命。

“下面是什將、承局、押官之任命!”

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四章 伏(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七章 失敗(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尾聲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尾聲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尾聲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尾聲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
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四章 伏(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七章 失敗(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尾聲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尾聲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尾聲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尾聲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