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

高俊驚得呆了,半晌無語,才冒出一句:“我現在親自去盂山,不拿下這塊地方我就不走人!”

何志也急忙上去勸高俊:“你現在上去是添亂,就把戰士全部交給叢方印吧,他也沒讓你失望過吧?”

高俊嘆了口氣:“又折了一員統制,這仗打的可艱難!”

前線確實極爲艱難,光軍士兵拼老了命,但是卻始終不能攻上山頭。王則親自督戰,甚至挺着長槍親自上陣,雖然又往前推進了將近半里的距離,但也就到此爲止了。

此時在山下,費文孝已經召集了本部軍兵,馬上王則的部隊就要撤換下來,由他們頂上去繼續進攻。

“花隊的戰術,我也教過你們很多了,你們也都知道,剛剛陣亡的宋統制乃是我的同村好友,咱們是真好漢,就要報仇雪恨,宋統制麾下的弓箭手,我已經與點檢商議過,全部跟咱們一起上。現在,咱們要重定編制,更換武器!”

士兵們有些納悶,不明白統制爲何在戰前唱這麼一出。

“咱們光軍作戰歷來用純隊,很少用花隊,用一種武器,同進同退,聽指揮號令,這辦法經得住廝殺,新兵能跟着學會。但是此番上山作戰與前者不同,大家看,這山怪石嶙峋,又有殘冰積雪腳下打滑,其間還有密林,不是大軍擺開陣勢的地方,最適合十幾名手足同袍各自仗着手中兵器,一路向上,與敵軍爭鋒!”

士兵們有點明白統制的意思了,他們立刻按照同志的指點,開始更換武器。

仰攻山區需要緊密配合,費文孝下令讓士兵們十四人爲一組,由一名經驗豐富的隊長指揮,此人只拿一口長刀,主要任務不是殺敵,而是指揮軍馬。

在他前面是兩名大盾手,這兩名士兵只帶着短刀,主要任務是使兩口巨大的盾牌在前面,爲全軍加以抵禦。

而在隊長後面則是兩名刀牌手,手拿單手錘和圓盾,一方面保護身後的隊友,另一方面,當面前的敵軍被身後的長槍手刺傷挑倒行動不便時,可以衝上去,用手中的破甲錘施加致命打擊。

在他們後面是四名長槍手,前面兩人用的是鴉項槍,後面兩人用龍門槍,這是主要殺手,在前面隊友的保護之下刺殺敵軍。

再後的兩名士兵用的是中短兵器,由於光軍這一類兵器配備不夠普遍,因此士兵們是有什麼用什麼,一般是找苛黎棒和短戟,但也有不少其他各類兵器,五花八門不一而足,統一特點是攻擊距離比長槍短,但是使用更加靈活,用於對付左右兩邊包抄後路或者打埋伏的敵人。

之後是兩名弓箭手,用的是大稍弓弓加破甲箭,只追求近距離的殺傷力,這種光軍制式的弓上邊都用鐵皮包着,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短兵器一樣刺殺無甲敵人。

位於全隊最後的是尾兵,這名士兵要替全軍揹着多餘的武器裝備,還要掌管兩個修羅火,必要的時候要用這東西來保命。

數十個訓練良好,武器搭配完整的攻擊隊伍接替王則的軍馬上山,讓後者看了莫名其妙,不知道他這位老鄉加老對手這次耍的是什麼把戲,爲何把將士拆的這麼七零八落。

但是隨即他就明白了,由於山路陡峭,到處都是怪石積雪,所以其實雙方能選擇的進攻道路不多,原本密集的橫排大陣根本沒有效果,反倒是步兵小分隊突擊非常得力。

“這還不算最厲害的,要是陝西的弟兄們在這兒,打的會更好!”叢方印聽說費文孝已經掌握了局勢,這才鬆了一口氣,得知對方的戰術之後,不由得一笑。確實,來自陝西的勇敢們是最擅長打這種仗的,步兵小分隊突擊氣勢如虹,哪怕是山東光軍也難以抵擋。

費文孝手下就有不少原本的陝西勇敢,這些軍官們又找回了當年的感覺,沉着冷靜、有條不紊的指揮全軍或進或退,最勇猛的一路在零傷亡的情況下,連續殺了八十多人,河東軍馬這個時候不再想這一兩銀子的賞錢了,才意識到大難臨頭。

“爾等是中國遺民,可速降!”叢方印親自抵達戰場,下令讓侍從們敲鑼靜場,親自發話。

“別糊弄人,我們可都是很忠於太師國王,忠於皇上的!”爲首的一名軍官,還想再多說兩句,但是費文孝不耐煩的使了個眼色,旁邊一名苦大仇深的弓箭手直接抽出箭來,這隻爲宋英統制報仇的利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將那個站在山石上還想叫罵的僞軍軍官射了個透心涼,栽倒在地,屍首咕嚕咕嚕的滾了下來。

這一舉動徹底打消了敵軍繼續抵抗的決心,士兵們驚恐後退,終於有人脫離本方陣線,向光軍這邊一邊跑一邊扔掉武器,大喊投降求饒。

此時,距離香爐石最近的蒙古軍隊已經抵達距離戰場不到五里之處,只聽到遠處歡呼雷動,又眼見主峰上換了光軍旗幟,深知情況不妙,眼下天色漸晚,久居險地必遭不測,也只能打馬而退。光軍趁勢一路推進,將香爐石周邊的小山頭也全部佔據,步兵們立刻沿着敵人原本佈防的地方佈置防禦,此山端的是易守難攻,兩三百人就足稱固若金湯。叢方印佈置了兩個旗作爲防守力量,費文孝統一指揮,剩下的人全部後撤,重新填補其他地區的防禦。

高俊是在當天晚上才得知消息的,之前自然睡不着,帶領一幫參軍在帳房裡鬧得胡天胡地,紅着眼睛在地圖上畫圈,想着如果進攻失敗還有哪些補救計劃。得知叢方印等人真的在一日之內攻克香爐時全殲守軍,並且已經開始佈置防禦,不由得大喜過望:“這一仗已經贏了一半了,好,現在敵軍必定會拼死反攻,想要逼退我軍,不能讓他們得意!”

高俊的想法非常正確,此時木華黎已經親自策馬趕到南面的水草山,得知香爐石已經被光軍攻克,不由得勃然大怒,當衆處死了一名敗逃下來的僞軍軍官,併發令說有敢後撤一步者斬無赦。

在場將領都認爲,光軍剛剛拿下香爐石,必然立足未穩,只要蒙古軍隊反擊及時,以迅猛雷霆之勢達成會心一擊,必然能重奪天險。然後再繼續東進攻打芍藥坡,也許並不比原計劃差,甚至於敵軍剛剛打完一場進攻戰,力量虛弱,說不定反而比以前更好打。

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三章 狗(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六章 散兵(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八章 牛(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五章 決(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尾聲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一章 欺騙(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八章 鑄爐(下)
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三章 狗(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六章 散兵(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八章 牛(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五章 決(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尾聲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一章 欺騙(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八章 鑄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