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

山東已經開始了新一年的春耕工作,然而,此時的遼東依舊殘雪未消,寒風徹骨,就在積雪與泥濘交錯的土地間,一支騎兵隊伍艱難的行進着,爲首的什將高擎着五色大旗,率領軍兵向北行進。

在過去兩個月裡,太平軍完成了對遼東的第一輪投送,孫庭已經率領數千人馬來到了天蒼蒼野茫茫的遼東大地,並且見到了堅守在這裡的紇石烈桓端,雙方相談甚歡。桓端對山東派出這樣一支生力軍來支援尤爲意外,這支援的力度已經超過了他最好的預想。

寧要少些,但要好些,雖然派來的不過四千多人,可是都是一等一的精銳,人人盔甲完備,聽得懂旗鼓號令,進退自如,紇石烈桓端此時也表現出了大家氣度,大手一揮就送給了孫庭500匹戰馬,孫庭更是如虎添翼,他已經率軍前進,準備收復蓋州一帶。

就在今年春季,遼東戰場出現了有利的變化,由於河北叛亂的加劇,蒙軍不斷抽調南下,在這裡的兵力變得薄弱,而剛剛被鎮壓的契丹獨立勢力也有死灰復燃之勢,更重要的是,與此同時,東真的蒲鮮萬奴與高麗崔氏日漸交惡,雙方不斷越界相侵,衝突一月十數起,已經有開戰的跡象。

遼東的戰爭是政治戰,這點高俊比誰都清楚,他與根據地幹部做過一番分析,高麗在半島上經營了數百年之久,人心歸附,雖然崔氏專權,但終不可輕易與之交惡。試想本位面的歷史,大蒙古國兵威遠勝高麗,幾次降服之,甚至國王親自帶路投降,但反抗軍終究抵抗了三四十年之久,足以見此地人心難馴,但是如果能巧妙運用,也可以是一大助力。

而蒲鮮萬奴野心勃勃,與蒙古的關係相當微妙,和契丹人是生死仇敵,與金朝勢同水火,和高麗現如今也屢生狐疑,這麼一個四方不靠的玩意兒,正是應該全力打擊的對象。

高俊給孫庭的建議是,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扛住蒙古的影響,聯合高麗幹翻蒲鮮萬奴。

孫庭對這道命令心領神會,趁着蒙古率軍入關與河北叛軍作戰的機會,他直接率軍北進,先後收復了蓋州與澄州,使金軍從復州橋頭堡那種朝不保夕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這樣的變化足以讓人開始思考,高麗方面似乎也有了些意思。

然而此時就想着縱橫捭闔未免太早,畢竟,來到遼東之後還沒有打一場真正的硬仗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孫庭現如今急需捏一個軟柿子,而他挑中的就是蒲鮮萬奴在遼東東南部的部隊。

這裡是今日的本溪撫順一帶,靠近高麗,屬於東真的突出部,千山山脈雖然也不怎麼好爬,但終究比長白山主峰要強出許多,按照孫庭的想法,攻下這裡足以證明金軍今非昔比的實力,引起高麗的靠近,雙方合力北上,進攻盤踞在遼東北部的蒲鮮萬奴,遼東戰局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孫庭在遼東的任務與潘正在陝西不一樣,陝西畢竟是老農耕區,人口衆多,毗鄰的西夏和吐蕃都有政治爭取的可能性存在。與之相反,遼東地區人口稀少,全依仗軍隊取勝,而此地的敵我界限又很分明,除去高麗之外,沒有多少人存在反覆橫跳的可能性,所以孫庭在遼東的任務就是戰爭,只要出色的打出一場又一場的戰鬥,就能跟中央交差。

正當他興致勃勃的策劃遼東戰役的時候,高俊終於進入了一年中最悠閒的時候,每逢春夏農忙之際,田野裡滿是秧苗,士兵們只能在營地裡搞日常訓練,不能組織大規模的演習。而民兵們則都回家幫忙種地去了,更沒有操練任務,軍官們也要趁機充電,不說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也是一鬆一弛,文武之道。

趁着這個機會,高俊終於可以一覽山東名勝了,就在冰雪剛剛融化之際,他帶着一羣親隨來到了久負盛名的天下名山——泰山。

泰山是五嶽至尊,和它有關的奇聞異事連篇累牘,儘管金朝文獻資料單薄缺乏,但是從這吉光片語當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泰山的情感。

金朝的山東極爲興旺發達,而山東名山泰山自然也就成了金朝文人的永恆話題,第一位主宰金朝文壇的党懷英就是泰山腳下的奉符縣人,而之後的張萬公、楊伯淵、趙秉文、王遵古、和速嘉安禮、黃九約、李之翰、趙渢等人,要麼出生於泰山,要麼曾在泰山任職或訪問,其中最爲有名的莫過於姚孝錫,此人與胥持國、王寂、党懷英等人都有交往,和全真教的馬鈺道長也往來非淺。

然而,當來到泰山腳下的時候,高俊卻不願意爬山了,反而執意登上了與泰山相對的徂徠山。

“想當年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國,登泰山而小天下,我高俊年未至而立,不可有小天下的心思,今日只登徂徠山。”高俊在出來山頂上,面對衆人,指着西面的泰山主峰:“以後咱們終究是要登上泰山的。”

如果用小學生寫遊記的方式來形容高俊這次登山的話:這次登山活動讓高俊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樹立了爲社會大衆服務的進取精神。但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句話是對的,望着深沉蒼茫的巨大山脈和它背後所蘊含的無窮精神力量,高俊從心底感受到了震撼,這座山,他四周的土地,景仰他的人,是如此的特殊,與高俊永恆相連,泰山崇拜是中國人的特徵,心中裝有這座山的人,與高俊就是精神上的同胞。

儘管未能登山,但高俊卻下令整修了東嶽廟,歷來重修東嶽廟都要刻碑立志,但是高俊卻因爲本人沒有登山,並沒有立碑紀念,只是將原有的大金重修東嶽廟碑重新整修一遍,使其煥然一新。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知名文人的碑刻、墓地都被高俊下令重修保護。

負責這件事的人自然是工政府方面,聽吳廣亭報告說,泰山這面有很多來遊玩的人。這倒是讓高俊突然想起來,似乎根據地還從來沒有考慮過旅遊業的問題,儘管現在全力耕戰,但未來終究是要搞旅遊的,可以趁這個機會先率先劃定好未來的遊覽勝地,保護樹木,樹立植被,等趕跑了蒙古人,得勝的士兵就可以步入優美的叢林,在厚毯一樣的如茵草地上休憩疲憊的身軀,讓潺潺的溪水洗刷太平軍士兵的皮靴。

這件事也交由工政府負責。

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章 糧(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二章 羊(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尾聲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一章 見(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八章 牛(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尾聲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二章 欺騙(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六章 貓(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尾聲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尾聲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
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章 糧(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二章 羊(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尾聲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一章 見(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八章 牛(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尾聲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二章 欺騙(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六章 貓(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尾聲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尾聲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