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再說周桓王自從聽說鄭莊公假傳自己的命令討伐宋國,心中大怒。便讓虢公林父獨秉朝政,不用鄭伯。鄭莊公聞知此信,心中自然怨恨桓王,一連五年不去周國覲見。
這一日,桓王叫着鄭莊公的名子說道:“鄭寐生對我太沒有禮貌了!若不討伐,別的諸侯也會效仿,朕當親帥六軍,聲討他的罪名。” 估計周桓王也沒什麼事兒,心裡只有鄭莊公放不下。
虢公林父上前勸阻:“鄭國世襲卿士多年,今日奪取他的權力,所以他纔不來朝貢。大王下詔令各國征討就可以了,不必親自去。”
周桓王氣的臉色都變了,說道:“寐生欺騙朕,不是一次了。朕與寐生誓不兩立!”就召集蔡、衛、陳三國,一同興師伐鄭。
鄭莊公聽說周恆王帥兵來伐,趕快把大臣召集來商議對策,王師來伐,可不是小事,衆大臣們都低着頭不說話。
沉默了一會,祭足說話了:“天子親自領兵來,責備我國不去朝拜,這屬於名正言順,應該派遣使者向天子謝罪啊!”
莊公一聽,着急了,生氣的說:“周王奪了我的權、罷了我的官,現在又帶兵討伐我,可惜我三代勤王,勤勤懇懇,看來以前的功勞都要付之東流,被他罷官也就算了,這次必須要挫其銳氣,不能再委曲求全了。”
高渠彌說:“陳國與咱們鄭國素來和睦,他們發兵助王是奉命而來,不得已。蔡國和衛國與我們有仇,必然全力相助。天子這次震怒而來,其鋒不可當,所以咱們應該堅壁駐守,等他們疲憊了,或戰或請和,再做考慮。”
大夫公子元接着高渠彌的說:“周王是君,咱們是臣,以臣戰君,名不正言不順,要打就應該速戰速決,否則,其他諸侯國在議論中會幫助周王攻擊我們。我們能力有限,有一個計策,不知道行不行?”
鄭莊公忙問:“有什麼計策?快快說來”
子元說:“周王軍隊分爲三個集團軍,中軍是他的部隊,左右二軍分別是陳國、蔡國和衛國的部隊,陳國有內亂,政令不通,軍隊戰鬥力差,先用主力攻擊陳國部隊,陳敗則士氣衰,敗軍會把其陣型衝亂,我們乘勢再攻擊蔡國和衛國部隊,蔡衛知道陳國兵敗,也就沒有了鬥志,容易擊敗,周王中軍就成立孤軍,再去打他的中軍,我們定然能夠取得勝利了。”
莊公來了精神,說:“愛卿對敵人瞭如指掌,此仗必勝!”然後調兵遣將。
周桓王聽說鄭伯不但不來請罪,還出師抵抗,怒不可言,親自出戰,準備了一些譴責鄭莊公的話,當面講給他。
鄭莊公可能已經料到周王找他說話,雖然列隊,並不出陣。
周桓王讓大將挑戰,鄭國軍陣也沒有人應答。
快到中午的時候了,莊公感覺對方將士已經懈怠了,將令旗一揮,戰鼓齊鳴,鼓聲如雷,各各奮勇當先,直接殺入陳國軍中,陳兵原本就沒有鬥志,一觸即潰。
正如子元所說,王軍大敗,亂軍之中鄭軍大將祝聃遠遠的看到周桓王,張手就是一箭,正中左肩。周圍軍士爲保護桓王,不敢戀戰,且戰且退而走。鄭莊公見好即收,不敢窮追猛打,早早鳴金收兵而回。
事後,鄭莊公象徵性的給周恆王送了些犒勞軍士的物品,表示認錯,說自己實在沒辦法,完全是正當防衛,給恆王一個下臺階。
恆王呢?打又打不過,管又不服管,傳檄四方諸侯一起攻鄭吧!又怕各路諸侯不聽自己號令,白白的宣揚一遍自己吃了敗仗,思來想去,最後只得忍氣吞聲。
怪誰?誰讓自己能力有限呢!
鄭莊公大敗周王,給公子元記了大功,把一座城封賞給了他,城中人民、賦稅全歸公子元所有,各個將領都有封賞;只有祝聃的戰功不記。
祝聃專門去找莊公。莊公說:“迎戰周王已經是以小犯上、大逆不道的罪過了,箭射周王的肩膀再給你記功封賞,人們將更加議論我了。”
祝聃沒有得到獎賞,憤憤不平,終日鬱鬱寡歡,沒多久背上長了個大毒瘡,無法治癒一命嗚呼了,莊公私下給他家一些財物,命人厚葬。
想不開確實對健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