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派系(上)

賀珍一定要讓兒子去成都給鄧名幫忙,對此鄧名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拒絕,這種行爲看上去有點類似送兒子做人質,是一種軍閥表示效忠的方式。一開始鄧名認爲賀珍是想多要點補給,就聲稱自己手裡已經沒有餘糧,但賀珍否認他是賣兒子,沒有糧食也要讓賀道寧去成都——本質上他就是賣兒子,只不過是不急着收錢罷了。鄧名隨後又表示不知道給賀道寧安排什麼職務好,但賀珍再次表態,他的意圖只是讓兒子跟在鄧名身邊增長見識,有事的時候讓賀道寧幫個忙,沒事就多學、多看好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鄧名也只好點頭同意。他仔細一想,自己現在的地位就是一個佔據了成都地區的軍閥,也可以按照軍閥的慣例行事,如此一來也就釋然了,答應賀珍在分手時把賀道寧帶回成都。

跟着父親返回軍營的路上,賀道寧有些嘀咕,賀珍知道兒子的膽子小,不是打仗的料,不過他認爲鄧名不會帶着自己的寶貝兒子上戰場,袁象和劉晉戈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儘管那兩個都有勇名,但鄧名也把他們留在安全的後方,這種軍頭的子侄肯定是重點保護的對象,萬一在戰場上有個閃失,政治代價就太大了。

本來賀道寧想讓父親幫他要求個一官半職,但最後什麼保證都沒有,讓賀道寧心裡不安,不知道去成都後會有什麼遭遇,是不是真成了人質,被圈養起來;而且鄧名剛纔明顯露出了對自己的不信任,挑明瞭要考察他的能力一番才能授予職務,如果沒有合適的就只能閒呆着。

“你就是沒見識!”聽明白兒子的擔憂後,賀珍罵道:“挑貨纔是買貨人,要是鄧提督滿口答應,那派給你的纔會是真的閒職,答應太快的人一般都不會守信用;鄧提督不肯把話說死,正說明他會認真考慮給你點事做,他不能不給你的老子面子。要說這事都是你自找的,上次多好的機會,你要是和鄧提督一起衝陣,到了成都怎麼也能執掌一軍了吧?”頓了一頓後,賀珍又道:“還能給你老子省下好多盔甲。”

……

賀珍走後,鄧名和軍官們討論該如何安排賀道寧。

“小賀將軍不行,”周開荒連連搖頭:“嬌生慣養,比不上小袁將軍和小劉將軍。”

周開荒和袁象的關係極好,當初袁宗第派兩個人一起來鄧名的軍中,也是想讓他們互相照應,有一點爲袁象培植羽翼的意思。不過形勢的走向有些出乎袁宗第最初的預料,他完全沒有想到鄧名離開虁東後就前往東川、昆明去找清軍交戰,而且勢力大了以後鄧名依舊領軍,還常常離開根據地一走就是幾個月。現在袁象雖然屬於鄧名集團的高層,但親信程度明顯不如和鄧名出生入死的周開荒,兩者的地位至少已經是平起平坐,稱不上誰是誰的羽翼了。

“小賀將軍確實不是勇將,不知道治才如何。”鄧名輕聲說道。賀道寧和袁象、劉晉戈一樣,只要鄧名不想得罪他們背後的軍頭勢力,就不能不委以重任。

這種大將的子弟一來成都就獲得重任,毫無疑問不符合鄧名的現代思想。但成都既然不是什麼憲政國家,鄧名就得按照專制政權的遊戲規則來玩。比如樸煩和於佑明在武昌搞的這場麻煩,於佑明不用說,在浙軍中有人脈,和任堂的關係也不錯,只要不鬧得天怒人怨,鄧名只能亡羊補牢而不能嚴懲,免得讓浙系的人馬不滿;而樸煩是熊蘭的心腹,雖然鄧名有點懷疑他可能收受賄賂,但鄧名也得考慮熊蘭的工作熱情。鄧名經常遠離根據地出征,可不想後院起火——這次武昌的事涉及了成都很多人,如果真有行賄的事發生,成都方面大概也有份。

“不聾不啞,不做親家翁。”鄧名在心裡默唸着,川軍中他能大權獨攬,靠的就是這些爪牙,只要忠誠並懂得適可而止,沒有獨裁者會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專門和手下過不去。趁着手下還沒有享受過權利,鄧名可以進行一些社會改造,但只要他不想搞得衆叛親離,就必須學會裝聾作啞,這些規則能流傳下來就說明了其合理性。

“提督高郵湖大捷,賀將軍遣子入質很正常,不過不能讓小賀將軍掌握財權。”鄧名對張煌言不錯,對浙東軍也信任有加,看到虁東軍開始從鄧名的盟友向屬下發展,任堂還是挺高興的。

“沒錯,要是小賀將軍把糧草都給他老子運去了,那可受不了。”穆譚立刻附和道,說話的時候還瞅了周開荒一眼。

而周開荒立刻聽出了對方的畫外之音,顧不得再批評賀道寧的軟弱了,馬上爲袁象和劉晉戈辯護道:“袁提刑和劉知府都是正大光明地向提督提出的要求,而且袁國公堅守萬縣,劉國公護衛三峽,對提督有功!”

鄧名在江南征戰的時候,就曾接到後方的來信,劉晉戈表示夷陵和萬縣都需要物資,請鄧名酌情撥給一些,鄧名當然不會不同意這種要求;這次檢查於佑明和樸煩的賬冊時,發現劉晉戈給萬縣和夷陵各運了價值十萬兩銀子的物資;此外,鄧名能夠察覺於佑明和樸煩的手段,劉晉戈自然也知道。但熊蘭、秦修彩一系積極幫於佑明說話,稱購入“零件”在成都組裝不違反鄧名的規定,劉晉戈難以追究到底,最後只好和銀行達成妥協,讓他們路過夷陵和萬縣時給劉體純和袁宗第送去一些急需的物資。

給夷陵劉體純送東西是劉晉戈的孝心,而給萬縣袁宗第的那份肯定是袁象在起作用。相比鄧名從江南獲得的巨大財富,劉晉戈申請的物資不過是很小的一部分,任堂和穆譚稱不上多心疼,但他們二人和虁東軍沒有交情,總覺得這些闖賊在吃大戶。

“送物資的事我同意了。沒有袁將軍,怎麼壓制重慶的水師,保證航運的暢通?”鄧名趕快打圓場,加強虁東軍本來就是他戰略的一部分,而且支援張煌言的時候,任堂是絕無怨言的。穆譚總是私下和鄧名抱怨,說舟山軍和虁東軍的付出太少,獲得的又太多,這裡面的意思鄧名心裡也有數:鄭成功有錢,穆譚不好意思再替閩軍討好處,但他覺得延平郡王對少唐王忠心耿耿,功勞也很大,難道有錢就活該吃虧嗎?所以穆譚總給鄧名吹風,說諸侯不但不應該找鄧名要東西,反倒應該向他納稅、提供兵員。

這次返回四川后,鄧名計劃去一趟昆明,除了加強盟友聯繫外,也兼有安撫趙天霸的意思。眼看虁東、舟山都從鄧名的勝利中分得了好處,李定國作爲西南支柱,如果鄧名不加強合作那說不定會讓趙天霸懷疑他對晉王有敵意。

眼看討論不下去了,鄧名草草宣佈散會。

接着他又把樸煩和於佑明找來,告訴他們可以採購一些衣服、布料去成都。鄧名已經宣佈要發給每個參與高郵湖的士兵五千元獎金,有四千多明軍戰兵因爲已經在成都有家室所以沒有娶親的需要,他們馬上就會有一大筆錢。男人有錢之後,肯定會想着爲妻子購買一些衣服、裝飾品之類的東西,鄧名估計這個生意會不錯。這些貨物能夠吸收一部分獎金,免得成都嚴重通貨膨*漲;而且軍屬生活得好同樣有助於提高軍人的地位,爲以後軍隊徵召士兵創造方便;最後一點,鄧名已經琢磨着要拿走稅務局的壟斷特權,在付諸行動前讓他們賺點錢能夠消除不滿——還好是發現得早,要是這種壟斷經營權長期化、正規化,特權集團就不是這麼點小恩小惠能夠安撫的了。

在鄧名悲嘆自己越來越像一個傳統統治者的時候,郝搖旗和東安郡王也來到了武昌附近。

“明天就能見到提督了。”郝搖旗對朱盛蒗說道:“提督誅殺虜酋,天下震動,看來大明中興不遠了啊。”

高郵湖大戰的消息傳到後,郝搖旗和軍官們先是不信,覺得順治有精銳的禁衛軍護衛,又在清廷自己的地盤上,周圍有綠營保護,有官府的耳目眼線,明軍突襲順治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多虧了東南督撫的大力宣傳,很快郝搖旗就發現此事千真萬確,鄧名不但孤軍深入敵境成功地擊斃了皇帝,還毫髮無損地返回到自己的水師中。

以前很多明軍軍官雖然還堅持抵抗,但他們內心深處認爲戰敗只是時間問題,鄧名在湖北的勝利只是拖延了失敗到來的時間,前途依然是一片灰暗——那時名震天下的滿八旗還沒有大批地南下,似乎他們沒有來湖廣只是因爲虜廷覺得沒有必要,湖北明軍越強大就會引起北京的越多關注,更大的聲勢只會把滿洲兵更早地引來。

李定國擊敗尼堪時也造成過全國震動,但接下去三王內訌導致了南明瓦解,反倒讓很多人更加絕望。連能夠正面擊敗八旗的晉王都難逃失敗,那湖北明軍自然更不是八旗的對手。去年鄭成功也因爲先勝後敗而讓勝利失去說服力,和李定國一樣,八旗的失敗看上去像是偶然失手。

但順治的死亡讓明軍興奮不已,還讓不少人產生了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有不少底層士兵都議論清廷會不會投降,地方上會不會望風而降;儘管這些盼望沒有成爲現實,但郝搖旗的軍隊仍是人人振奮,從上倒下都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安如泰山的御營都能在虜廷的領土上被殲滅,說明名震天下的滿洲八旗絕非不可戰勝。更關鍵的是,郝搖旗軍中有很多人都見過鄧名,和遙遠、陌生的李定國、鄭成功不同,鄧名在郝搖旗官兵心中是個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一個名字;虁東兵也相當熟悉參與高郵湖之戰的部隊,不就是川西兵嘛,在鄧名入川前他們還不如我們吶。

第31節 側擊第10節 爆破第30節 成長(下)第24節 內憂(上)第58節 同盟(上)第20節 困獸第19節 帝國第19節 軍功第54節 權變(下)第38節 牽制(上)第31節 裁軍(上)第36節 備戰第37節 軍火第35節 鞏固(上)第27節 圍攻(中)第5節 協作(下)第34節 糊塗(下)第57節 疲兵第55節 死地第31節 戰備第10節 追逐第29節 搏鬥(上)第50節 追擊(上)第52節 私心第36節 宿命(下)第34節 晉王(下)第57節 疲兵第21節 東進(下)第56節 待遇(上)第43節 挫折第52節 反擊第14節 強攻(下)第28節 欠條第25節 捷報第11節 劫營(上)第35節 鞏固(上)第57節 疲兵第54節 議和(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8節 打賭第31節 名將第48節 潛逃第36節 分攤(下)第4節 棟樑第27節 飲血第26節 觀感第17節 堅壁第60節 管轄第28節 人心第29節 統一(下)第10節 負責(下)第2節 賞罰第22節 退讓(上)第24節 宣傳第11節 兩全(下)第22節 謊言第24節 怒潮(上)第45節 突破(下)第59節 議款(上)第2節 賞罰第54節 迂迴第21節 東進(下)第44節 夾擊(上)第18節 詔書(下)第4節 平衡第15節 朋友第55節 壓力(上)第53節 擒賊第14節 應對第43節 靖難(上)第45節 處置第22節 風起(下)第26節 兄弟(上)第50節 追擊(中)第6節 戰俘第30節 威壓(下)第7節 交易第59節 議款(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30節 賽跑第18節 恐怖(上)第36節 修路第2節 目標(上)第17節 虛招(上)第52節 登陸(下)第51節 夢想(上)第58節 斷後(下)第51節 緊俏第52節 登陸(下)第19節 跋扈(上)第45節 移民第31節 血戰(下)第33節 問策(上)第47節 自救第65節 援助(上)第26節 生意(上)第60節 戰俘第59節 黃雀(上)第61節 未來第27節 合作(下)
第31節 側擊第10節 爆破第30節 成長(下)第24節 內憂(上)第58節 同盟(上)第20節 困獸第19節 帝國第19節 軍功第54節 權變(下)第38節 牽制(上)第31節 裁軍(上)第36節 備戰第37節 軍火第35節 鞏固(上)第27節 圍攻(中)第5節 協作(下)第34節 糊塗(下)第57節 疲兵第55節 死地第31節 戰備第10節 追逐第29節 搏鬥(上)第50節 追擊(上)第52節 私心第36節 宿命(下)第34節 晉王(下)第57節 疲兵第21節 東進(下)第56節 待遇(上)第43節 挫折第52節 反擊第14節 強攻(下)第28節 欠條第25節 捷報第11節 劫營(上)第35節 鞏固(上)第57節 疲兵第54節 議和(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8節 打賭第31節 名將第48節 潛逃第36節 分攤(下)第4節 棟樑第27節 飲血第26節 觀感第17節 堅壁第60節 管轄第28節 人心第29節 統一(下)第10節 負責(下)第2節 賞罰第22節 退讓(上)第24節 宣傳第11節 兩全(下)第22節 謊言第24節 怒潮(上)第45節 突破(下)第59節 議款(上)第2節 賞罰第54節 迂迴第21節 東進(下)第44節 夾擊(上)第18節 詔書(下)第4節 平衡第15節 朋友第55節 壓力(上)第53節 擒賊第14節 應對第43節 靖難(上)第45節 處置第22節 風起(下)第26節 兄弟(上)第50節 追擊(中)第6節 戰俘第30節 威壓(下)第7節 交易第59節 議款(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30節 賽跑第18節 恐怖(上)第36節 修路第2節 目標(上)第17節 虛招(上)第52節 登陸(下)第51節 夢想(上)第58節 斷後(下)第51節 緊俏第52節 登陸(下)第19節 跋扈(上)第45節 移民第31節 血戰(下)第33節 問策(上)第47節 自救第65節 援助(上)第26節 生意(上)第60節 戰俘第59節 黃雀(上)第61節 未來第27節 合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