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壓力(上)

伐清

這段時間還有一些外國人從舟山抵達成都,對於兩個德川幕府的使者,鄧名很客氣的款待一番,還認真地詢問了閩家和日本的貿易往來,以及閩軍最主要的大宗貨物。鄧名雖然也打算和日本進行一些直接貿易,但並不打算和延平郡王發生激烈的競爭,幕府的使者之一名叫小宅生順,他很詳細地鄧名介紹一番日本支援明軍的情況。

結果發現鄭成功出售給日本的最主要貨物之一就是黃金,利用日本金價便宜套取白銀,然後用白銀在大陸購買貨物賣去南洋,而在攻佔臺灣之後,鄭成功貨物中還出現了蔗糖,比例也有漸漸增大的趨勢,不過白銀交易依舊是比重最大、最重要的一項。

小宅生順告訴鄧名,德川幕府先行政策是閉關鎖國,雖然對方沒有明說,但鄧名也能明白幕府執行這個政策的一個原因,鄭成功也向鄧名提起過這件事,那就是幕府認爲如同聽任西方的武器大量流入藩國,就會對幕府形成嚴重威脅。

不過幕府對明軍還是一直儘可能地給予幫助,允許鄭成功在日本進行交易,這固然有明朝流亡人士在日本的宣傳攻勢,讓日本幕藩都認爲這是脣亡齒寒的事情,也有文化上的親近感。聽完介紹後,鄧名就暗暗打定主意,不在日本進行白銀交易,以免明軍發生內部競爭。

小宅生順肩負有替幕府考察明廷情況的職責,永曆政府流亡緬甸一事讓日本幕府方面也驚恐不安,鄧名的前世日本朝野就因此喪失了對明廷反敗爲勝的信心。但這次小宅的長江之行讓他非常滿意,作爲幕府內部的漢化派,小宅很高興地看到明軍的船隻在整條長江上都暢通無阻,在他看來明廷雖然在永曆十五年的戰役中丟失了貴州和湖南、廣西大片領土,不過戰局並未絕望,在湖北也奪取了襄陽、江陵這樣重要而且有名的城市。小宅生順和他的同伴都認爲說服幕府繼續支持明廷、允許福建、浙江明軍在日本交易不成問題,並把這個判斷清楚無誤地告訴了鄧名。

“多謝貴使。”既然有了時間,鄧名就帶着日本的使者視察川西的軍隊,現在日本處於和平狀態,上層對文化和奢侈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且還從石見銀山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白銀,在歐洲都獲得了白銀之國的美名。

現在成都女工正在緩慢地恢復四川的蜀繡生產,四川錦繡是暢銷全國的奢侈品,不過雖然有很強的市場需求,這中商品還是有些過於顯眼,鄧名本想着在長江沿岸走私、零售。若是能打通日本市場,鄧名就可以爲努力恢復中的錦繡產業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舟山、崇明也能獲得足夠的收益。

而現在鄧名要做的,就是向日本人證實明軍自保的能力,只有幕府確信明軍從日本獲得的白銀不會變成被激怒的清廷攻打它的軍費時,日本幕府纔會對明軍的交易不聞不問。四川常備軍的狀態讓小宅順生更加滿意,他和同伴甚至當着陪同人員大聲議論,認爲四川明軍要比幕府想象中的情況強十倍。趁着這個機會,鄧名錶示他希望幕府允許舟山軍在日本購買紅銅、硝石等戰略物資,這些物資都會是給川軍的,幕府完全可以放心,絕對不會落入清廷手中爲北京所用。

小宅順生表示他並沒有從幕府得到這個授權,不過他深信等他們返回江戶報告川軍的狀況後,將軍會欣然答允鄧名的這個要求。

日本使者表示如果方便的話,他們還想在長江沿岸走走。

現在四川人口沒有出現自然擴散的現象,除了政府全力支持的綿竹、江油移民外,人口正向成都到敘州航運線這條狀地帶上聚集——這條航線上有所有生活必須品和奢侈品,也有着川西所有的工廠。除了正蓬勃發展的造船業外,其他的行業都都儘可能地把工廠貼近長江,因爲這樣的貨物就可以很容易地裝船外運——這條帶狀區域,同樣囊括了川西全部的工業。現在人口甚至正綦江、江津發生移動,因爲這裡交通和其他沿江區域一樣便利,李國英走後重慶和川西的貿易往來也越來越密切,利潤節節提高,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工作。

鄧名就讓劉晉戈安排此事,先找人配幕府使者再成都轉轉,當他們啓程返航時可以在敘州再轉轉,甚至鄧名還打算修書一封讓重慶守軍接待他們,這樣想必能給德川幕府留下深刻印象,讓日本朝野深信明軍奪還兩京只是時間問題。

相對受到盛情款待的日本使者,英國、西班牙等商行的代表受到的待遇就要差得多了。鄧名一直記得鄭成功和自己在南京城下說過的話,猜測閩軍隨時可能和西拔牙人爆發衝突,所以就算達成什麼貿易協議也根本無法履行。而且西班牙在菲律賓的排華行爲也讓鄧名非常憤怒,要不是他沒有遠洋水師,甚至都有派象徵性的部隊去配合鄭成功的打算。

從舟山趕來的還有一個荷蘭人,雖然閩軍剛剛從荷蘭人手中奪取了臺灣,巴達維亞那邊還在密謀奪回,不過荷蘭商人已經開始嘗試恢復貿易往來:根據歐洲的傳統,既然已經停戰了,那在下一次開戰前生意完全可以先做着。

對這個荷蘭人四川政府都要比對西班牙人熱情,因爲鄧名只記得臺灣從此就掌握在鄭家手中了,對巴達維亞的陰謀也一無所知,所以鄧名認爲明軍和荷蘭之間應該不會有戰爭了,貿易顯然能維持得更長久。不過這個荷蘭人並沒有得到巴達維亞議會或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太多授權,此行基本只是來釋放一下善意,而臺灣水道控制在閩軍手中,鄧名也不可能對對鄭成功的生意或是外交指手畫腳,所以鄧名也沒有和荷蘭人達成任何協議,只是明確了願意在緬甸地區展開貿易往來,具體內容還需要繼續磋商。

無論是西班牙人還是荷蘭人,鄧名都向他們詢問了橡膠問題,隨着五十一亭對絕緣材料的要求越來越多,鄧名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這個東西。雖然印象裡東南亞有大量的橡膠,但被問到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人都搖頭否認了這點,鄧名思來想去,覺得這說明橡膠只能是南美產物,不然這兩個歐洲人不會對此一無所知。因此鄧名就畫了一大堆橡膠樹的畫,把它們統統交給西班牙人,委託他去南美找找,鄧名願意用瓷器和絲綢交換樹膠。

目前英國勢力在亞洲是最弱的,海上力量也遠遠不能與荷蘭相提並論,不過兩個英國人卻沒有絲毫的顧忌或受到任何的限制。兩個英國人表示無論鄧名想進行什麼樣的貿易,他們都會盡力去完成,比如一個人就建議鄧名進口荷蘭和西班牙人的艦炮——明廷以前很喜歡這種紅夷大炮。

鄧名對這種笨重的火炮興趣不大,不過見兩個英國人推銷得這麼積極,就隨口問他們手裡到底有多少。

“公爵閣下要多多少就有多少!”一個紅髮的英國人兩眼發光,見鄧名開始考慮他的提議後,這個英國佬興奮得雙頰赤紅:“只要公爵閣下想要,幾十、幾百門大炮都不是問題。”

原來這兩個人英國人想去搶西班牙人或荷蘭人的商船,然後把船上的火炮賣給鄧名。

“所有荷蘭人和西班牙人能賣給公爵閣下的,我們英國商人都有,而且價格還便宜。”

“是嗎?”鄧名有點出乎意料,因爲剛纔根據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敘述,英國在亞洲既沒有據點,更沒有能和他們匹敵的航運能力。

“是,我們英國有全世界最多的私掠船,雖然亞洲這裡遙遠,但只要公爵閣下需要的貨物夠多,無數的英國船長都願意來爲您效力。”紅髮的英國人驕傲地聲稱他就有一條非常強大的私掠船,他們願意洗劫過往的荷蘭、西班牙商船,然後把上面的貨物、大炮、甚至船隻都廉價出售給明軍:“只要公爵大人許可我們在大明的港口停泊、修理船隻、補充淡水和食物。我們也保證不襲擾大明的船隻,如果有人違反了這神聖的承諾,我們這些守法的商人很願意旁觀公爵把罪犯吊死。如果公爵大人擔心這會引起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的不快,那我們也可以接受一個秘密的補給港口,比如長江口的崇明。”

兩個英國商人還有其他的貨物,比如強壯的黑奴就是他們極力推銷的一種,而且還保證可以按照買方的要求進行處理,比如變成啞巴甚至閹割,英國人對鄧名吹噓說,這種牲口用來種地比牛馬還好使。

“就是距離太遠,恐怕不上算。”這兩個熱心的英國人還稱英國東印度公司很願意給公爵送來免費的樣品,不過鄧名委婉地謝絕。

“只要公爵要的夠多,就不會不上算。”

“而且公爵給一個報價,上不上算就是我們來計算的了。”兩個英國人依舊不死心。

“不,我暫時不需要異域的人。”

“它們不是人,只是一種類似猩猩的牲口,還能像鸚鵡一樣學會人話。”英國人急忙澄清。

最後鄧名仍是讓兩個英國人失望了,他表示其他的貨物都沒問題,私掠也可以裝不知道,讓他們在崇敬補給也是小事一樁。除此以外,鄧名還需要一些數學、幾何著作,還有歐洲的最新天文學成就,鄧名同樣很感興趣。

“沒問題,公爵閣下儘可以放心交給我們,公爵大人需不需要翻譯?”英國人還推薦了意大利和奧地利的數學、天文家庭教師,男的、女的都有,他們表示給鄧名尋找教材的時候,如果看到了好的教師也會幫鄧名給綁來中國,價格到時候好商量。反正要是鄧名不願意給他們贖身,到時候往長江裡一推就行了,那些賣不出的黑奴英國人從來都是如此處理。

“我喜歡這些英國人。”在會談結束後,旁聽的任堂大聲說道。

“不錯,很符合帝國的脾胃。”穆譚、趙天霸他們也紛紛贊同。

第30節 大敵(下)第44節 中介第51節 保衛(上)第23節 波瀾(上)第7節 演變(下)第29節 搏鬥(下)第41節 占卜第17節 調查第35節 捆綁第31節 呆仗(下)第60節 烽火第18節 對手第22節 風起(下)第16節 攀談(上)第7節 變臉(下)第36節 否決第69節 忠臣(上)第28節 戰報第14節 應對第56節 離去第58節 同盟(下)第4節 平衡第53節 兌換第36節 施琅第53節 齊射(下)第38節 包抄第37節 立碑第8節 升級(下)第27節 派系(下)第2節 目標(下)第19節 感慨(上)第26節 生意(下)第65節 援助(上)第11節 兩全(上)第12節 圍困(上)第7節 北上第31節 胥吏第28節 算計(下)第26節 反覆第46節 證券(下)第11節 攻勢(上)第7節 變臉(上)第29節 功名第57節 分贓(上)第20節 康熙(上)第15節 戰象(上)第33節 孤注(下)第16節 攀談(上)第54節 險境第21節 根基第24節 洞悉第12節 混亂第69節 忠臣(上)第50節 債券(上)第52節 縱火第16節 鹽業第29節 解圍(上)第56節 待遇(下)第59節 魔鬼(上)第18節 登陸(上)第46節 證券(下)第36節 宿命(下)第8節 戰備(上)第36節 宿命(下)第49節 擴張(下)第12節 圍困(下)第14節 強攻(上)第33節 試探第18節 詔書(下)第58節 處罰第40節 入寇(下)第43節 續戰(下)第19節 忠心(下)第26節 生意(上)第28節 城前(上)第30節 賽跑第34節 糊塗(上)第4節 推薦(上)第59節 議款(下)第14節 算賬第50節 動向(上)第22節 退讓(上)第55節 壓力(上)第59節 撤軍第19節 軍功第45節 處置第20節 僞詔(下)第43節 輕取第43節 鷹派第60節 管轄第57節 觀感(下)第52節 往事(下)第13節 勇氣(上)第50節 懷疑第20節 相逢第32節 血戰(上)第42節 艱苦(下)第40節 入寇(下)第29節 功名第42節 艱苦(上)
第30節 大敵(下)第44節 中介第51節 保衛(上)第23節 波瀾(上)第7節 演變(下)第29節 搏鬥(下)第41節 占卜第17節 調查第35節 捆綁第31節 呆仗(下)第60節 烽火第18節 對手第22節 風起(下)第16節 攀談(上)第7節 變臉(下)第36節 否決第69節 忠臣(上)第28節 戰報第14節 應對第56節 離去第58節 同盟(下)第4節 平衡第53節 兌換第36節 施琅第53節 齊射(下)第38節 包抄第37節 立碑第8節 升級(下)第27節 派系(下)第2節 目標(下)第19節 感慨(上)第26節 生意(下)第65節 援助(上)第11節 兩全(上)第12節 圍困(上)第7節 北上第31節 胥吏第28節 算計(下)第26節 反覆第46節 證券(下)第11節 攻勢(上)第7節 變臉(上)第29節 功名第57節 分贓(上)第20節 康熙(上)第15節 戰象(上)第33節 孤注(下)第16節 攀談(上)第54節 險境第21節 根基第24節 洞悉第12節 混亂第69節 忠臣(上)第50節 債券(上)第52節 縱火第16節 鹽業第29節 解圍(上)第56節 待遇(下)第59節 魔鬼(上)第18節 登陸(上)第46節 證券(下)第36節 宿命(下)第8節 戰備(上)第36節 宿命(下)第49節 擴張(下)第12節 圍困(下)第14節 強攻(上)第33節 試探第18節 詔書(下)第58節 處罰第40節 入寇(下)第43節 續戰(下)第19節 忠心(下)第26節 生意(上)第28節 城前(上)第30節 賽跑第34節 糊塗(上)第4節 推薦(上)第59節 議款(下)第14節 算賬第50節 動向(上)第22節 退讓(上)第55節 壓力(上)第59節 撤軍第19節 軍功第45節 處置第20節 僞詔(下)第43節 輕取第43節 鷹派第60節 管轄第57節 觀感(下)第52節 往事(下)第13節 勇氣(上)第50節 懷疑第20節 相逢第32節 血戰(上)第42節 艱苦(下)第40節 入寇(下)第29節 功名第42節 艱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