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 牽制(上)

現在李國英制定的正是他向朝廷報告的那個計劃。本來他早在四月還有一個備份計劃,要更雄心勃勃一些,那就是集中兵力打下萬縣,讓奉節和成都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困難。這個大氣得多的計劃是在李國英得知北京會給他派來漢八旗,並且造好了重慶的攔江大炮的炮胚之後萌生的——更多的援軍和即將出爐的新銳兵器讓川陝總督的底氣壯了不少,他原本計劃一旦大炮試驗成功就大量仿製,然後封鎖江面,用少量部隊配合阻攔成都快速來援的部隊;然後放出清軍的嘉陵江水師配合主力拿下萬縣。

現在製造大炮的辦法是首先用蠟做一個炮胚,然後在蠟炮的外圍用泥土做模具,再加熱熔掉蠟胚,等泥模陰乾後澆入銅汁,就可獲得銅炮。李國英的超級大炮自然也不例外,只可惜等比例放大的第一門八千斤重炮第一次試射就炸膛了。除了這門以外,其他用泥坯澆鑄出來的大炮也無一例外地成爲了廢品。

經過研討,老師傅們一致認定不能等比例放大,而是要把炮壁鑄得更厚實一些。爲了保證口徑足夠大,李國英只好繼續增加大炮的重量。爲了保險起見,製造蠟胚的時候老師傅們也儘可能地加厚外壁。新的泥胚現在才陰乾了一個多月,估計要到七月底才能進行澆鑄。就算這次樣炮過關,李國英也來不及鑄造更大口徑的火炮了。既然做不到封鎖江面,李國英雄心勃勃的總攻萬縣的計劃自然也宣告流產。

現在李國英能做的依舊是每天坐在重慶城頭,數着過往的明軍船隻數量。他希望到今年年底的時候,能夠給川西明軍的航運找點麻煩。

“四萬披甲,十萬無甲和民夫,總共十幾萬大軍就是去萬縣袁宗第那裡割點糧食!”孫思克覺得李國英的戰略實在是太保守了。

“有糧食割就不錯了,總比十幾萬大軍都坐在城頭上數數強。”李國英覺得朝廷完全是多此一舉,不過既然錢糧都已經花了,那進行實戰演練總比無所事事強得多。

……

此時在昆明,鄧名沒有等來皇帝的任命,卻得知緬甸境內發生了政變。緬甸的王弟莽白謀殺了其兄莽達,篡奪了緬甸的王位。

“這件事可能對皇上有什麼影響?”聽聞此事後,鄧名馬上去找李定國,見到晉王后直截了當地問道:“皇上會遇到什麼風險麼?”

在南明風雨飄搖的現在,任何變故造成危害的可能性都遠遠超過帶來益處的可能性,因此鄧名也不願意永曆出事,即使是一個逃亡的皇帝,萬一身死,都可能給天下的人心帶來新的打擊。

“皇上不會有事的。”李定國接到報告後也大吃一驚,不過這是緬甸的內務事,按說不會對永曆、內閣和御林軍有什麼危害,只要天子不頭腦發漲地嘗試干涉——根據李定國的瞭解,當今天子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

“莽白弒兄篡位,肯定會要求聖上認可,但聖上怎麼可能認可這種忤逆綱常的惡行?”李定國覺得,緬甸現在名義上還是明朝的藩屬,按說宗主國應該討伐叛逆,保護莽達的後人登上王位。不過李定國估計永曆即沒有膽子也沒有力量進行干涉。如果緬甸的新王要求流亡的明廷爲篡位者正名的話,無論永曆如何應對都會有麻煩:“若是元輔能說服聖上回來那就好了。”

“如果聖上不承認莽達的王位呢?”鄧名對前世永曆是如何被害的並不十分清楚,也不知道緬甸政變一事,只大約記得是緬甸把永曆父子交給了吳三桂;現在雲南還在明軍手中,吳三桂也遠在貴陽,鄧名一直認爲永曆不會有什麼大危險,沒想到居然又起了這樣的風波。

“或許,”李定國低聲說道:“或許元輔已經勸說聖上承認莽白爲緬甸國王了吧,這樣對聖上也是有益的,只是……只是……”李定國沒有把話說完,他內心希望永曆表現出天子的原則,但想想自己當年也做過賊,似乎沒法把“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這種話說得理直氣壯:“不管怎麼樣,有滇川的幾十萬將士,莽白也不敢對聖上無禮。”

“但願如此。”鄧名輕輕地嘆了一聲。

……

緬甸,大明天子行營。

莽白的使者怒氣衝衝地走了。篡位成功後,莽白在都城接受了緬甸文武的祝賀,但大明天子卻沒有來道賀,甚至沒有派遣賀使。氣恨之下,莽白就派人來責備永曆,聲稱他沒有盡到客人的禮儀。而永曆給使者的解釋就是,逃亡緬甸兩年多了,他手中的錢財已經花得差不多了,所以無法置備出一份像樣的賀禮來。

從來都沉浸於賭博的內閣和御林軍將軍們,今天居然都放棄了賭局,一起跑來陛見,見緬甸的使者怒不可遏地拂袖而去後,首輔馬吉翔和他的閣老女婿楊在的臉都嚇白了,兩人和其他閣老一起跪在永曆面前,懇求皇帝去祝賀莽白的勝利。

“朕流亡藩屬,稱得上可悲了,但朕終究還是中國之主,豈能去給一個藩王道賀?”永曆的臉色顯得十分平靜,但語氣卻冷得可怕:“你們願意去儘管去,但不能以朕的使者的名義去。”

“聖上,三思啊。”閣老們齊聲高呼。

“朕意已決,你們還是打牌去吧。”永曆說完後,就向後走去,離開了他的臣子們。

等回到後面,永曆的太子走到天子身邊,小聲說道:“父皇,莽白人面獸心,若是不趁他的心意,恐怕會有不測。”

“吾豈有不知?”在兒子面前,永曆不再掩飾,苦笑了一聲。

“而且莽達之前對父皇也相當無禮。”太子又說了一句。永曆逃亡入緬甸後,莽達見大明天子膽怯,閣老醉生夢死,對他們十分地看不起,找各種藉口拒絕來拜見宗主國的皇帝。

“莽達對吾確實不怎麼樣,但他沒有對不起他的弟弟,他終究還是莽白的哥哥,是緬甸之王。”永曆搖搖頭:“不論君臣之份,光是謀殺親兄,這就是畜類一般了。吾怎麼能去道賀?吾怎麼可以派人去道賀?”

見兒子臉色發白,顯然內心十分恐懼,永曆放緩了口氣:“吾不能振興祖業,內不能安衆臣,外不能御強虜,拋下將士逃亡藩屬,將來恐怕沒有面目去見列祖列宗,算是把太祖、成祖的臉都丟盡了;可吾依舊是大明天子,是中國的皇帝,如果吾爲了苟且偷生,就去給一個殺害親兄的禽獸道賀,厚顏無恥地爲他的惡行叫好,那朕就不止是丟天家的顏面了。會讓天下萬邦,都譏笑中國之君的無恥——朕是個懦夫,但不是無恥之徒!”

“父皇。”太子大駭,跪倒在永曆面前。

當年有人勸說永曆把太子送去四川,但皇后捨不得兒子,所以永曆心一軟就把他也帶到了緬甸。看到太子文弱的樣子,永曆心裡也是黯然神傷:兒子和他一樣,雖然聰明但卻缺少武勇,怎麼看都不像是漢光武那樣的中興之主。

“吾已經把祖先的臉丟盡了,不能把你和子孫們的臉也丟光。”永曆擺了擺手:“下去吧,這事不必再說了。”

太子畏畏縮縮地站起身來,猶豫着又問道:“晉王爲鄧名請爵一事,父皇爲何一定要留中?”

接到李定國的奏章後,內閣都紛紛叫好,認爲給鄧名一個郡王的身份,再追封他的祖上三代,就可以消除、至少是暫時消除鄧名對皇位的威脅,所以極力建議永曆立刻下旨賜爵。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永曆卻把奏章留中不發,毫無給鄧名一個郡王的意思。

“給不給鄧名爵位,現在還急不得。”永曆把他的打算透露給了太子:“不過無本職、無品銜,終究還是有點太說不過去了。好吧,朕這就讓人擬旨,給鄧名一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吧,嗯,再給一個國公,但是不追封三代!”

“父皇,這是爲何?”太子徹底糊塗了,他聽閣老們說過,只有給鄧名定下一個外姓王的身份,纔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如果現在雲南的文武都唯朕之命是從,當然這樣辦最好。但現在朕還在緬甸,說鄧名不是宗室,未必是件好事。”雖然知道自己呆在境外不歸不太好,但永曆卻怎麼也鼓不起返回昆明的勇氣。貴州的吳三桂擁有壓倒性的兵力優勢,要是清軍再次打過來,而緬甸不允許永曆第二次入境怎麼辦?

“這有什麼關係?”太子還是沒聽懂皇帝的意思。

“爲何漢獻帝一次次地下詔書讓臣子討伐曹操,但始終能平安無事?爲何曹操逝後,漢獻帝差點就把大權收回來了?”永曆冷冷地問道:“爲何其他各代廢帝的下場都是慘不忍睹,唯獨漢獻帝能逍遙快活,曹丕還能容忍他使用天子旌旗,見詔不拜?”

“爲何?”太子被問得張口結舌,暈乎乎地反問他父皇道。

“因爲漢獻帝在外面有個劉皇叔!如果李定國有一天想做曹操,他肯定不願意朕有個帶兵的皇侄在外邊的,那樣他就要小心落得和王莽一樣下場。”永曆大聲說道,見兒子還是呆呆地沒有反應過來,永曆又喝了一聲:“你好好想,漢獻帝爲何要認個皇叔?想不明白就接着想,直到想通了爲止。”()

第1節 精明(上)第28節 算計(下)第22節 退讓(下)第57節 夜戰(上)第5節 協作(上)第21節 東進(下)第21節 風起(上)第30節 賽跑第39節 王佐(下)第12節 調整(下)第9節 買路第35節 鞏固(上)第2節 抵x制第36節 備戰第19節 帝國第7節 窮途第6節 親征(上)第30節 變化(上)第52節 壯士第18節 恐怖(下)第7節 交易第36節 方向(下)第23節 援助第27節 得兼第53節 慘痛(下)第22節 搶攻(下)第48節 提案第19節 忠心(上)第52節 壯士第15節 相識(上)第39節 衝突(上)第54節 授權第19節 忠心(下)第40節 印象(下)第11節 兩全(下)第29節 統一(下)第9節 失言第54節 投機(下)第13節 天明(上)第42節 升級(下)第48節 打賭第43節 挫折第8節 信用第33節 通牒第23節 代理(上)第43節 續戰(上)第29節 統一(上)第67節 守法(下)第31節 名將第22節 退讓(上)第34節 晉王(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節 上風第13節 提督第5節 重整(上)第37節 軍火第15節 朋友第7節 演變(上)第39節 哨探第33節 問策(下)第42節 艱苦(上)第16節 龍騎(下)第60節 算盤(上)第22節 反正第42節 升級(上)第42節 升級(下)第8節 紛亂第8節 震怒(下)第69節 忠臣(上)第22節 風起(下)第5節 重整(下)第26節 佈防第18節 鏈條第30節 威壓(上)第41節 失控(下)第6節 疑惑第38節 包抄第32節 意外第48節 融洽(上)第48節 賀禮第5節 隔閡第37節 等待(上)第3節 援軍第13節 天明(下)第8節 升級(下)第41節 占卜第48節 融洽(上)第3節 信號(下)第43節 挫折第7節 出口第19節 軍功第52節 壯士第27節 得兼第9節 送神(上)第36節 方向(下)第2節 VIP第55節 報紙(上)第51節 夢想(中)第60節 爭奪(上)第32節 奉節
第1節 精明(上)第28節 算計(下)第22節 退讓(下)第57節 夜戰(上)第5節 協作(上)第21節 東進(下)第21節 風起(上)第30節 賽跑第39節 王佐(下)第12節 調整(下)第9節 買路第35節 鞏固(上)第2節 抵x制第36節 備戰第19節 帝國第7節 窮途第6節 親征(上)第30節 變化(上)第52節 壯士第18節 恐怖(下)第7節 交易第36節 方向(下)第23節 援助第27節 得兼第53節 慘痛(下)第22節 搶攻(下)第48節 提案第19節 忠心(上)第52節 壯士第15節 相識(上)第39節 衝突(上)第54節 授權第19節 忠心(下)第40節 印象(下)第11節 兩全(下)第29節 統一(下)第9節 失言第54節 投機(下)第13節 天明(上)第42節 升級(下)第48節 打賭第43節 挫折第8節 信用第33節 通牒第23節 代理(上)第43節 續戰(上)第29節 統一(上)第67節 守法(下)第31節 名將第22節 退讓(上)第34節 晉王(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節 上風第13節 提督第5節 重整(上)第37節 軍火第15節 朋友第7節 演變(上)第39節 哨探第33節 問策(下)第42節 艱苦(上)第16節 龍騎(下)第60節 算盤(上)第22節 反正第42節 升級(上)第42節 升級(下)第8節 紛亂第8節 震怒(下)第69節 忠臣(上)第22節 風起(下)第5節 重整(下)第26節 佈防第18節 鏈條第30節 威壓(上)第41節 失控(下)第6節 疑惑第38節 包抄第32節 意外第48節 融洽(上)第48節 賀禮第5節 隔閡第37節 等待(上)第3節 援軍第13節 天明(下)第8節 升級(下)第41節 占卜第48節 融洽(上)第3節 信號(下)第43節 挫折第7節 出口第19節 軍功第52節 壯士第27節 得兼第9節 送神(上)第36節 方向(下)第2節 VIP第55節 報紙(上)第51節 夢想(中)第60節 爭奪(上)第32節 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