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協作(下)

任堂的話讓鄧名感到有些驚訝,他對明末人物並沒有什麼研究,所有的印象都來自於書本和網絡,在他的記憶力,似乎前世給黃宗羲的評價很高,是反封建反的思想家,雖然這看起來這和黃宗羲稱頌滿清帝王爲聖人有些矛盾,不過鄧名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現在鄧名不願意接納黃宗羲的弟子進入他的軍隊,只是出於不願意在軍隊草創的時候出現思想混亂——就像任堂剛纔說的一樣,要是鄧名再用“祖宗之法不可變”和“事急從權”做擋箭牌的時候,要是跳出來幾個士人給任堂幫腔就討厭了——對此鄧名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即使是前世的憲政國家,軍隊也依舊是堡壘;此外,鄧名還有一些實用上的考慮,暫時這些江南士人無法給明軍提供什麼實質上的幫助,鄧名當然更願意把利益給他的同志、或是用來和地方實力派交易,而不是白送給士人。

不過看起來任堂對江南士人的怨恨不僅限於此,鄧名覺得有必要更深入地瞭解一下這員大將的理由,就試探着問起他爲何對黃宗羲等江南士人如此反感。

“我們有今日之禍,全是江南士人造成的。”任堂對江南士人的感情很矛盾,一方面有屬於同一階級的親近感,一方面又有堅持抵抗者對失敗主義者的蔑視:“當年就爲了一個擁立的問題,江南士林和弘光天子鬧得勢不兩立,虜醜南侵之前,江南士林拼命詆譭先帝,唯恐將士、官民不對先帝灰心失望,馬首輔保護天子,他們對馬首輔也恨之入骨,竭盡造謠詆譭之能事,大敵當前,江南士林卻竭盡全力地讓天下百姓都深信朝廷君昏臣奸、亡無日矣,這到底是在幫誰的忙呢?其中黃宗羲起的作用更是無與倫比……”

說到這裡任堂突然收住了口,因爲他想起馬士英在魯王系這邊也不受待見,再多說就會連張煌言一派也都牽扯進去了。

“馬首輔。”鄧名想了一會兒,才意識到任堂說的是馬士英,而且用得時敬稱:“馬首輔不是奸臣嗎?”

“馬首輔!”聽出鄧名語氣中的疑惑時,任堂頓時又激動起來了,以前他也曾認爲馬士英夠嗆,不過任堂既然有以死報國的志氣,那麼無論是馬士英、還是張家玉這樣士人就都是他的榜樣:“南廄破時,禮部主事黃公不降,多鐸就用江南士林的說法勸降他,稱先帝昏聵爲何他要盡忠,黃公口稱‘天子聖明’,多鐸又問馬首輔如何,黃公稱‘忠臣’,多鐸反問士人皆稱馬首輔爲奸臣,爲何黃公獨樹一幟?黃公答曰,馬首輔保護天子,死戰不降,忠臣何疑?而那洶稱馬首輔爲奸臣的,反倒統統投降虜醜了,不是奸臣又是什麼?”

說到這裡任堂有些疑惑,他聽說鄧名是福王遺孤,既然如此又怎麼會質疑馬士英?

“說的不錯。”鄧名點點頭。

講述到這裡時,任堂再一次停下,因爲再往後又會涉及到魯王系、唐王系對馬士英這個福王支持者的迫害,仔細計較起來,鄭成功和張煌言臉上都會有些難看。

東林復社對馬士英最爲痛恨,因爲他們最擔憂的就是福王坐穩帝位,和他們計較當年誹謗、侮辱鄭貴妃一事。相比東林造謠謀叛,勾引左良玉配合清軍進攻南京,馬士英反倒在大敵當前的時候表現的極爲剋制,三次制止了弘光對東林的挑釁做出反擊,力主要和衷共濟,不過他最後得到的報答是大規模的武力叛亂。馬士英被清軍俘虜後大罵不降,被處以剝皮充草的酷刑,而東林得知後人人拍手稱快,滅絕人性地笑稱馬士英這般下場和他“瑤草“這個號正相配。而且有一點任堂並沒有對鄧名說,當年復社領袖張溥死後,人走茶涼,復社的好友、門生都忙着爭奪他留下的政治遺產,正是這個被東林鄙夷的馬士英,因爲一些淺薄的交情和士人的感情,獨自爲張溥的後事奔走了一個月,讓這位東林領袖能夠屍骨還鄉、入土爲安。

如果鄧名想大用江南士人,任堂多半會把這些黑材料拿出來,讓長江提督有所瞭解,不要完全信任他們,但現在鄧名已經表現出了對士林明顯的輕視,那任堂也就不雪上加雪,免得導致鄧名更不把士人放在眼裡,讓他再也沒法獲得同盟軍。而東林在鄧名前世的後續行動,任堂當然不得而知,黃宗羲的弟子萬斯同主編明史的時候,仍常常寫信給黃宗羲討論內容,直到那時他們師徒仍唯恐馬士英能獲得忠義之名,《明史》羞羞答答地提了一筆馬士英殉國的事後,馬上又長篇大論地稱,有野史稱馬士英是投降滿清了的,只是事後又私通隆武才被清廷處死。在正史裡大談野史如何如何,這也算是獨一份了,而且這段野史的描述比對馬士英死亡的正式記錄還詳細,還要繪聲繪色。

黨爭這種問題鄧名同樣是無可奈何,而且在他看來這也不是東林一家的毛病,西營要不是因爲同樣的問題也不會被清廷打得一敗塗地。這次鄧名勸說張煌言優先考慮幫助鄭成功,就是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把不同派系的明軍再次團結起來。

“聽說魯王去了澎湖,張尚書對此頗有些擔憂,我們回四川前,我回修書一封給延平,請他把魯王送還舟山。”鄧名覺得即使是爲了共同的事業,讓張煌言單方面付出也是不太合適的,所以就想設法讓鄭成功退一步,幫張煌言去掉一個心結。不過直到此刻,鄧名對黃宗羲仍抱有一些指望,畢竟前世那個反封建反的大思想家這個名頭還是很響亮的,現在鄧名正處心積慮地想建立國民社會,要是有個理論大師幫忙,那這宣傳工作就不用他親歷親爲了:“可惜這次來的只是一個黃先生的弟子,要是黃先生親身體前來,我倒是很想恭請他去四川開書院。”

四川的書院雖然和傳統的大不相同,會是一所大學而不是爲官府生產後背官員的培訓所,但鄧名估計黃宗羲肯定搞不懂裡面的文章,說不定會欣然上任,等到了四川那反悔也未必來得及了。

但黃宗羲不知道,任堂同樣不知道,現在這個書院的模式僅存於鄧名的腦子裡,他見鄧名居然想讓黃宗羲幫他培養後備官員,頓時又是大急:“提督爲何對黃宗羲念念不忘?讓他留在江南和提督做做生意不好嗎?書院祭酒一職,就是交給錢謙益都比給黃宗羲強啊。”

見任堂一副氣急敗壞的模樣,鄧名大奇道:“爲何不妥?”

“提督想讓他教學生什麼?教私通韃虜麼?”任堂爲了打消鄧名的這個念頭,也顧不得士林形象:“黃宗羲最近五、六年一直在江南講學,提督知道他都在講什麼麼?直到爲何清廷置之不理麼?他當初可是參加過義軍,被清廷通緝過的啊。”

“黃先生都講了什麼?”鄧名確實一無所知。

“他講大明天子乃是天下之大害!”任堂義憤填膺地說道。

在鄧名的前世,黃宗羲的講學頗受推崇,他從順治十年左右開始努力講學,稱君爲天下的大害,怒斥大明皇帝聚斂無數,搜刮民脂民膏;還譏笑大明天子從洪武開始,就想把國家當做私人財產,鎖進箱子裡,永世佔爲己有。

“當年黃宗羲大罵先帝好色無度,抓蛤蟆煉春藥,到底對誰有利?現在黃宗羲大罵國朝天子,豈不是爲虜醜張目?”任堂質問道:“提督請他做監生貢院的祭酒,到底想讓他教什麼?”

“他說的其實沒錯。”鄧名聽任堂敘述過前因後果,知道正是這些言論給黃宗羲帶來了反封建反大思想家的頭銜,至少鄧名覺得黃宗羲對明朝歷任天子的指責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是剃了頭呆在清廷治下這麼說未免有踢死狗的嫌疑。見任堂鼓起嘴還要爭論,鄧名搶先補充了一句:“只是不合時宜。”

“只是不合時宜嗎?”任堂厲聲問道,雖然鄧名是它的長官,但任堂已經忍不住要力斥其非了。

“就是不合時宜。”鄧名再次重申道,黃宗羲的行爲就好比在抗日戰爭期間,呆在日佔區歷數國民黨的罪惡,號召學生們看清中華民國的反動本質——在解放戰爭期間同樣責備過國民黨頑固堅持獨裁、、這些罪行,並號召全國人民起來推翻國民黨統治,但肯定不會在抗日戰爭的關鍵時刻去日佔區發出類似號召,因爲這些指責雖然沒錯,但肯定是不合時宜的。

至此鄧名已經打消了請黃宗羲去負責四川書院的念頭,黃宗羲若是在四川繼續這種宣傳,那對清廷的幫助說不定比對推廣憲政思想還大。

“還是等我光復了中國大半領土之後,再請黃宗羲來講學吧。”鄧名在心裡暗暗打定了主意,那個時候再讓黃宗羲痛罵封建應該就沒有大壞處了,現在顯然還是太早;而且黃大思想家一邊反大明封建的同時,還歌頌清帝是聖人,如果黃大思想家不是出於阿諛逢迎而是真心這樣認爲的話,鄧名知道後果會更不堪設想,那就好比在抗戰期間,有知名學者在後方大肆鼓吹日本天皇和大x東亞共榮圈一樣。

“我這就寫給延平郡王的信,等周陪公回來,幫張尚書在崇明站穩腳跟後,我們就回四川。”鄧名岔開話題,不再與任堂爭論大明天子是不是聖明的問題,幫助閩浙明軍同心協力後,鄧名知道西南還有一大堆麻煩要處理:“等返回四川后,我要再去一趟昆明。”

“提督要親自去昆明嗎?”聽到鄧名的這個打算後,周開荒立刻就叫起來。

“提督不會親自去得,肯定是派一個使者。”任堂不滿地瞪了周開荒一眼,事關鄧名的安全,他馬上也忘記了剛纔的爭執。

“不,我就是要親自去一趟昆明,到時候你們接着練兵,不要鬆懈了,讓趙千戶陪我走一趟。”

筆者按,今天努力完成了,但是最近幾天寫作時間很不穩定,筆者努力抓時間,但是萬一有哪天跟不上少更、斷更了,還望讀者們諒解。

另,還欠你們三千字,今天更了大概有七千吧,昨天的五千還了兩千,諸位讀者對這個計算沒有異議吧?

第55節 敵意第36節 宿命(下)第43節 靖難(上)第41節 失控(上)第21節 風起(上)第8節 升級(下)第50節 金磚第34節 問候(上)第37節 報告(下)第54節 議和(上)第33節 唐王第56節 突擊第3節 上風第59節 黃雀(上)第53節 擒賊第49節 訓練第44節 先行第28節 借刀第15節 出降(上)第18節 激戰第50節 追擊(上)第38節 迎敵第7節 變臉(下)第53節 霸氣(上)第7節 交易第40節 擁立第29節 機密第57節 夜戰(上)第67節 守法(上)第19節 跋扈(上)第27節 得兼第44節 中介第13節 試探(下)第58節 同盟(下)第53節 慘痛(上)第9節 買路第57節 觀感(上)第52節 登陸(上)第44節 夾擊(下)第26節 觀感第14節 強攻(上)第32節 突圍第58節 遺孤第32節 意外第56節 離去第13節 債務第52節 縱火第46節 計劃第3節 壓力(上)第8節 戰備(上)第17節 虛招(上)第57節 分贓(下)第60節 人心(上)第62節 蠢動(下)第7節 仲裁(上)第36節 備戰第51節 詐敗第28節 戰報第25節 棄軍第41節 獻計第7節 演變(上)第30節 大敵(下)第22節 退讓(上)第45節 處置第44節 靖難(下)第15節 攻防第44節 退意第50節 債券(下)第24節 怒潮(上)第31節 裁軍(上)第21節 風起(上)第42節 艱苦(下)第26節 反覆第23節 波瀾(下)第22節 風起(下)第20節 合夥第38節 牽制(上)第25節 捷報第49節 昆明第39節 衝突(下)第53節 烈焰第6節 事變(上)第45節 合作第51節 晚宴第54節 權變(下)第60節 人心(下)第69節 忠臣(上)第33節 通牒第30節 威壓(上)第52節 登陸(下)第15節 戰象(上)第34節 詐降第47節 情報(上)第60節 爭奪(下)第54節 投機(下)第6節 勇士第37節 軍火第15節 出降(上)第8節 進軍第23節 代理(下)
第55節 敵意第36節 宿命(下)第43節 靖難(上)第41節 失控(上)第21節 風起(上)第8節 升級(下)第50節 金磚第34節 問候(上)第37節 報告(下)第54節 議和(上)第33節 唐王第56節 突擊第3節 上風第59節 黃雀(上)第53節 擒賊第49節 訓練第44節 先行第28節 借刀第15節 出降(上)第18節 激戰第50節 追擊(上)第38節 迎敵第7節 變臉(下)第53節 霸氣(上)第7節 交易第40節 擁立第29節 機密第57節 夜戰(上)第67節 守法(上)第19節 跋扈(上)第27節 得兼第44節 中介第13節 試探(下)第58節 同盟(下)第53節 慘痛(上)第9節 買路第57節 觀感(上)第52節 登陸(上)第44節 夾擊(下)第26節 觀感第14節 強攻(上)第32節 突圍第58節 遺孤第32節 意外第56節 離去第13節 債務第52節 縱火第46節 計劃第3節 壓力(上)第8節 戰備(上)第17節 虛招(上)第57節 分贓(下)第60節 人心(上)第62節 蠢動(下)第7節 仲裁(上)第36節 備戰第51節 詐敗第28節 戰報第25節 棄軍第41節 獻計第7節 演變(上)第30節 大敵(下)第22節 退讓(上)第45節 處置第44節 靖難(下)第15節 攻防第44節 退意第50節 債券(下)第24節 怒潮(上)第31節 裁軍(上)第21節 風起(上)第42節 艱苦(下)第26節 反覆第23節 波瀾(下)第22節 風起(下)第20節 合夥第38節 牽制(上)第25節 捷報第49節 昆明第39節 衝突(下)第53節 烈焰第6節 事變(上)第45節 合作第51節 晚宴第54節 權變(下)第60節 人心(下)第69節 忠臣(上)第33節 通牒第30節 威壓(上)第52節 登陸(下)第15節 戰象(上)第34節 詐降第47節 情報(上)第60節 爭奪(下)第54節 投機(下)第6節 勇士第37節 軍火第15節 出降(上)第8節 進軍第23節 代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