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虛招(上)

第二天,鄧名又把幾位山東人找來詳細詢問於七的情況。

於七在山東經營了十餘年,實力確實是相當可觀,在山寨裡存儲了大量的糧食和火藥,而且還有不少武器。這些江湖好漢雖然戰鬥力不能和正規軍相比,但比普通百姓還是要強很多,所以並沒有被清軍一舉擊潰。

不過通過詢問鄧名也確認了一點,於七千真萬確是被逼反的,事先並沒有進行過廣泛的串聯和組織。起義一開始就是各自爲戰,很多造反者若不是因爲戰敗,也不會去和於七會師;而且清廷在山東厲行禁海令後,於七並沒有暗中阻擾、破壞,或是收留過大批漁民,更沒有嘗試與舟山走私,因此於七在沿海地區並沒有什麼情報來源和勢力。

一度席捲大半個山東的起義現在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各路起義軍被進入山東的清軍各個擊破,現在大都和於七一樣躲藏在山寨裡。雖然清軍的主力正在往南移動,不過元氣大傷的義軍還是不敢從山寨裡出來。因爲交通要道和府縣全數掌握在清廷的手裡,義軍彼此之間無法聯絡協同,反倒是清廷的部隊可以快速增援。

得知鄧名在考慮登陸山東後,高雲軒等人當然都非常歡迎,他們表示只要無敵的川軍進入山東,擊敗滿清的中央部隊,義軍就可以再次趁勢而起,配合川軍消滅山東的地方部隊。高雲軒向鄧名保證,山東義軍其實還是很有實力的,就是半年以來野戰慘敗的次數太多了,所以大批的義軍戰士對前途悲觀失望,脫離隊伍逃回家去了。只要川軍能夠在山東的地盤上擊敗清軍,讓大家看到清軍不是不可戰勝的,義軍就能迅速恢復元氣。

因此高雲軒等人認爲,川軍在山東作戰算得上是本土作戰,義軍可以承擔偵查、佔領、防守、運輸等諸多工作,還可以在川軍圍城的時候當突擊隊。高雲軒說他的師門人脈很廣,每個縣城都能找到真心實意的合作者,不用擔心後方官吏是否可靠。總之,他們給鄧名的印象就是,川軍在山東不愁找不到合作者和民夫。

在飯桌上聽過川軍的戰績後,山東的五個人對川軍的戰鬥力就有了迷信一樣的崇拜,高雲軒稱山東就是三歲的小孩都知道鄧名乃是蓋世豪傑,說到這裡的時候,吳月兒也在邊上拼命點頭。

不過鄧名並沒有立刻答應下來,而是在山東人離開後詢問鞏焴對下一步戰略的考慮。

“他們有辦法立刻動員起五萬民夫和不少於兩萬的兵丁麼?”鞏焴開門見山地問道。

“沒有。”鄧名搖搖頭,剛纔談到登陸後的補給問題時,這幾個人表示他們需要返回棲霞,讓藏身在那裡的於七和各路大俠出面,廣派弟子聯絡地方豪強,等有了眉目後再來接引明軍上岸。

“在運河決戰吧。”鞏焴飛快地答道。雖然他一開始不願意鄧名留下來與清軍決戰,但隨着雙方不斷蓄勢,已經難以抽身。現在數萬清軍雲集在鳳陽府、淮安府一帶,如果明軍突然撤退,他們肯定要南下大肆劫掠一番,不然都沒辦法向各路將士交代。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了,就算東南督撫都奇蹟般地平安無事,下次明軍過境時也不會受到往日的歡迎了。

而且隨着兩軍對峙,全國官吏和縉紳的注意力也都被吸引過來,他們看到的是明軍大模大樣地劫了漕運,然後就優哉遊哉地在清廷的重兵環繞中享用收穫,而無論是山東還是南京,都拿這支明軍無可奈何。崇禎朝清軍攻打明廷第四次破口,在明廷的境內流連不去,甚至放牧幾個月,把牲畜都養肥了才退出關,大概也只有那件事與這次川軍的情景相當。

差異在於,現在的清軍具有攻擊的慾望和架勢,如果在與鄧名的對峙中清軍先畏縮了,鄧名按照計劃將其挫敗然後從容離開,那麼全國的官吏都會聯想起二十年前的明清局勢,只不過是顛倒了角色而已。那樣的話,滿清的威望就會再一次受到沉重的打擊,更多的官員會認爲明軍控制區雖小,但天下的大勢依舊未定。

“如果我軍被擊退了,那麼我軍的形勢就要倒退兩年。”這次輪到鄧名來闡述此時決戰的不利條件了:“我軍就算打贏了,如果損失太大,勝利的果實多半也會落到別人手裡,比如蔣國柱、張長庚和南方的三藩,他們一定會笑開了花。”

“有的時候是不得不賭,賭贏了就問鼎中原,豈有不行險而取天下的?而且只是倒退兩年罷了,並不是一下子輸得乾乾淨淨。”鞏焴認爲,鄧名的賭本比李自成當年還要雄厚,鞏焴看到了蓬勃發展的四川,大批退役的老兵和以亭爲單位的軍訓讓鄧名不愁重建軍隊的問題;現在就是戰敗了,也可以關上夔門修養,然後找機會和滿清再賭下去——若論賭本的雄厚,鞏焴覺得鄧名和三王內亂之前的孫可望也差不多了;戰敗的直接後果恐怕就是川西的高速發展要被打斷了,而且鄧名也會失去補貼同盟軍的能力。

“豈有不行險而取天下的?”鄧名喃喃自語了一聲。他今天請鞏焴過來,主要是想探討有沒有可能在山東掀起大規模的游擊戰,以支援運河的正面戰場。而鄧名自認爲擅長的是正面交鋒,而鞏焴則擁有豐富的游擊戰經驗,所以鄧名就問起了鞏焴可否有良策。

“不行。”鞏焴一口否定了鄧名的設想:“山東義軍已經完全垮了,他們現在只能躲在山寨裡等死,根本沒有衝出去和清軍交鋒的勇氣了。要想鬧出動靜來,不管打得贏打不贏,至少要敢出門啊,哪怕是包圍個縣城什麼的。”

鞏焴認爲鄧名的打算是一廂情願,山東義軍已經被摧毀了,除非川軍在運河上打出轟動全國的大捷,那樣的話山東義軍或許還能起死回生。

“那些大俠起事和縉紳不同,縉紳的力量在鄉間,而大俠的力量在府城、縣城。”鞏焴認爲,於七無法形成鄧名設想的游擊戰基礎,江湖好漢大都聚集在城裡,他們對農民的影響力遠不如縉紳。如果於七能夠拿下幾座縣城,那大俠們走街串巷的很快就能拉出一支隊伍來。可是起義以來,山東義軍沒有拿下過任何一座縣城,反倒被綠營逼到了鄉下、山裡去,就等於被隔絕在他們原來的勢力圈之外:“於七胸無大志,既然是造反就別怕死啊。他和其他大俠的黨羽都在各個城裡,就應該收買縣城的軍官,直接在城裡造反。而他爲了安全起見,把最忠誠的弟子和徒衆都拉出城,在城外打造好旗幟、編組好隊伍,然後再大張旗鼓地去攻城——最初倒是安全了,但那些盟友,和他有來往的綠營、朋衆都還在城裡吶,就是想響應於七,他們都找不到機會。”

鞏焴認爲在川軍攻下幾座縣城前,於七能夠給鄧名的幫助非常有限,遠不像那幾個山東人所說。若是鄧名想在山東遍地點燃烽火,那還是需要山東的縉紳支持,而看起來暫時山東縉紳還是偏向清廷的,至少在鄧名錶現出足以保護他們的實力以前,不會改變中立的立場。於七固然可以當個中間人,比鄧名自己去亂碰亂撞強很多,但足以擊敗山東清軍的大軍只要一天不出現在山東的土地上,縉紳就不可能丟下全族人的性命來牽制清軍、呼應江南的兩軍大決戰。

“最重要的是,”鞏焴見鄧名還有些遲疑,就進一步指出了山東義軍的不足:“山東義軍的領袖是大俠而不是縉紳,這實際上很危險。因爲縉紳能號召村子裡的宗族長老,領出來的都是淳樸的農家小夥,他們或許不會打仗,沒見過世面,但他們服從命令,而且因爲哪裡都沒去過所以就會跟着族長走,這些兵最是好帶。喊一聲跟着讀書郎走,一個秀才就能讓他們心服口服;而大俠們不同,他們的徒弟再忠誠,也比不上同族同鄉的後生,而且他們都太聰明瞭,情勢不對的時候知道往哪裡跑,更有派系複雜的師傅、師兄弟、同鄉、同行的關係,根本理不清。結果就是誰也不服誰,當兵的不聽當官的話,甚至整天惦記着把長官絆個跟頭,換自己去做這個官。不行,”鞏焴一邊說一邊連連搖頭:“這種兵沒有辦法指望,順風的時候還好,逆風的時候能把你給急死,氣得吐血都不稀奇。”

鞏焴的看法很明確,那就是鄧名最好收起其他的念頭,山東義軍沒辦法幫助大軍登陸,也做不到製造聲勢分散清軍的注意力。

“兵法以正合,以奇勝,我軍如此雄壯,堂堂正正與韃子一戰便是。這就是一場豪賭,只要贏了,天下也就到手一半了。雖說和皇上當年的局面有點像,但皇上手裡的籌碼可沒有你這麼多、這麼好。”接下來的一句話說明,鞏焴也聽到了一些關於鄧名用兵的傳聞:“不要光想着化妝成韃子,然後趁人吃飯、睡覺的時候去偷營。”

“我沒打算總這樣做,”鄧名急忙辯解:“這是浙軍的想法;鞏尚書剛纔所說的,也是我一貫的主張。”

鞏焴滿意地點點頭:“國公從諫如流,不固執己見,正是英主氣象啊。”

“鞏尚書過獎了。我明白了,就在揚州和韃子堂堂一戰吧。”鄧名說完後就沉默了,陷入了沉思中,良久後他敲打了一下桌面:“我覺得,山東還是可以利用一下的。”

第46節 接觸第36節 分攤(下)第18節 詔書(下)第18節 拒絕第29節 統一(上)第30節 賽跑第22節 搶攻(上)第47節 自救第38節 奔波第66節 加入(上)第52節 壯士第19節 一騎第6節 親征(下)第21節 東進(上)第58節 狙擊第8節 信用第25節 矇蔽第66節 加入(下)第14節 彈盡(下)第58節 同盟(上)第39節 衝突(下)第34節 糊塗(上)第32節 扶持第24節 川西第10節 鎖喉(下)第21節 東進(上)第11節 兩全(下)第6節 密議(上)第50節 追擊(下)第26節 兄弟(中)第18節 恐怖(下)第7節 交易第27節 圍攻(上)第5節 協作(下)第27節 反攻第24節 怒潮(下)第33節 通牒第25節 投奔(下)第7節 變臉(下)第55節 報紙(下)第29節 道破第1節 失憶第41節 難民第50節 債券(下)第4節 推薦(下)第51節 夢想(下)第25節 捷報第21節 東進(下)第9節 授權(上)第22節 搶攻(下)第31節 側擊第13節 困獸第42節 艱苦(下)第33節 問策(上)第48節 融洽(上)第19節 忠心(上)第22節 殿下第44節 夾擊(下)第46節 證券(上)第22節 搶攻(下)第18節 恐怖(上)第13節 天明(上)第8節 升級(上)第53節 衝鋒第56節 離去第18節 恐怖(上)第43節 挫折第3節 壓力(上)第24節 洞悉第54節 險境第48節 融洽(上)第2節 VIP第41節 難民第13節 困獸第50節 動向(下)第44節 夾擊(上)第5節 密信第53節 烈焰第12節 軍旗第46節 證券(上)第40節 印象(上)第29節 計謀第3節 壓力(上)第3節 君臣第8節 戰備(下)第43節 續戰(上)第37節 刺客第63節 黃雀(下)第60節 爭奪(下)第50節 追擊(下)第8節 紛亂第57節 分贓(下)第33節 固執第56節 離去第30節 賽跑第51節 夢想(中)第29節 計謀第48節 賀禮第39節 良機第28節 盟軍(下)
第46節 接觸第36節 分攤(下)第18節 詔書(下)第18節 拒絕第29節 統一(上)第30節 賽跑第22節 搶攻(上)第47節 自救第38節 奔波第66節 加入(上)第52節 壯士第19節 一騎第6節 親征(下)第21節 東進(上)第58節 狙擊第8節 信用第25節 矇蔽第66節 加入(下)第14節 彈盡(下)第58節 同盟(上)第39節 衝突(下)第34節 糊塗(上)第32節 扶持第24節 川西第10節 鎖喉(下)第21節 東進(上)第11節 兩全(下)第6節 密議(上)第50節 追擊(下)第26節 兄弟(中)第18節 恐怖(下)第7節 交易第27節 圍攻(上)第5節 協作(下)第27節 反攻第24節 怒潮(下)第33節 通牒第25節 投奔(下)第7節 變臉(下)第55節 報紙(下)第29節 道破第1節 失憶第41節 難民第50節 債券(下)第4節 推薦(下)第51節 夢想(下)第25節 捷報第21節 東進(下)第9節 授權(上)第22節 搶攻(下)第31節 側擊第13節 困獸第42節 艱苦(下)第33節 問策(上)第48節 融洽(上)第19節 忠心(上)第22節 殿下第44節 夾擊(下)第46節 證券(上)第22節 搶攻(下)第18節 恐怖(上)第13節 天明(上)第8節 升級(上)第53節 衝鋒第56節 離去第18節 恐怖(上)第43節 挫折第3節 壓力(上)第24節 洞悉第54節 險境第48節 融洽(上)第2節 VIP第41節 難民第13節 困獸第50節 動向(下)第44節 夾擊(上)第5節 密信第53節 烈焰第12節 軍旗第46節 證券(上)第40節 印象(上)第29節 計謀第3節 壓力(上)第3節 君臣第8節 戰備(下)第43節 續戰(上)第37節 刺客第63節 黃雀(下)第60節 爭奪(下)第50節 追擊(下)第8節 紛亂第57節 分贓(下)第33節 固執第56節 離去第30節 賽跑第51節 夢想(中)第29節 計謀第48節 賀禮第39節 良機第28節 盟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