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實驗

在第一眼看到城外明軍的時候,鄖陽的守將感到一陣陣的頭暈目眩。對方不但以無法想象的速度完成了穴攻,而且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穴攻模式,城牆不是向下坍塌下去,而是被轟上了天。如果是以前那種穴攻的話,先不提那極大的失敗率,即使獲得成功,城牆坍塌得再厲害,也不會讓守軍沒有可利用的地形。

但現在,站在平地上的鄖陽守將就可以毫無障礙地看到遠處同樣位於平地上的明軍,部署在附近的清軍守軍已經徹底失去了戰鬥力。明軍如果立刻發起進攻,就可以從這個沒有絲毫抵抗能力的豁口衝入城中,守將幾乎被這個巨大的恐懼瞬間擊倒了。

雖然湖廣的精銳部隊已經南下調去雲貴、兩廣,但這些部署在一線,與明軍保持接觸的清軍將領卻都不是庸才。無論是鄖陽、谷城還是江陵、襄陽的守將,都是有多年作戰經驗、懂得各種城市攻守之道的老軍務。在湖廣清軍抽調精銳南下的時候,這些有經驗的將領是抵抗夔東明軍的中堅力量,保證川鄂明軍無法前進就能讓雲貴一代的清軍安心作戰。

“來人吶!”在最初的恐慌過去後,鄖陽的守將立刻意識到局面還不是無可挽回,雖然不知道爲什麼,但明軍沒有在第一時刻發起進攻毫無疑問是犯了大錯。當時煙塵滾滾,如果明軍衝進城,清軍很可能看不清楚,鄖陽的守將和知府跑到現場時,說不定就會被明軍當場抓住。守將想到這裡立刻驚出一身冷汗,大吼道:“堵住缺口,不要讓賊人衝進來。”

鄖陽守將飛快地指點着戰場,對身邊的親衛喝到:“調一半弓箭手來,守住豁口兩端。”

弓箭手經常是被部署在城門附近。如果遭遇攻擊,城門通常是最危險的地方,因爲一旦取得城門,進攻方就可以暢通無阻地殺入城內。可現在鄖陽城最危險的莫過於這個豁口,這裡的通道差不多和城門一樣寬闊,但卻連一扇門都沒有。

在焦急地等待弓箭手到位的時候,守將一直在默默祈禱明軍不要立刻發起攻勢。守將的祈禱果然應驗了,一直到他從其它地段調來大隊清兵,豁口兩端也被密密麻麻的弓箭手佔領時,明軍依舊沒有任何進攻的跡象。

“太幸運了,真是菩薩保佑。”守將擦去額頭上密密麻麻的汗珠。他發現豁口外的壕溝明軍也沒有填平,這又爲守軍添加了不小的優勢。

守城清將已經認真檢查過了豁口處的情況。如果是以前那種城牆坍塌,還可以對城牆進行迅速的緊急修補,不過這次明軍把這段城牆破壞得實在是太厲害了,看起來只能先打退明軍的攻勢,等明軍退去後徹底重修這一段的城牆了。

差不多在清軍將領透過煙塵看到明軍的同時,明軍也看到了城牆上的豁口。

看到炸出這麼一個大口子,袁宗第和劉體純頓時都目瞪口呆。

今天這個豁口要比他們以往見過的所有的穴攻效果都要好,簡直稱得上是完美。不過明軍並沒有做好進攻的準備,目前大部分戰兵還分散在各自的崗位或是營地上,並沒有集合起來。爆破前劉體純不認爲成功的機率有多大,所以沒做任何準備,至於趁機攻佔鄖陽城池則完全沒有考慮過。

如果明軍利用爆破時的煙霧發起進攻,那麼鄖陽城現在可能已經失守。清軍守將不理解明軍爲何不這樣行動,他並不知道,在煙霧散去前明軍並不知道城牆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就是在煙霧散去後,劉體純和袁宗第從震驚中反應過來,首先想到的也是防守而不是進攻。

之前清軍如果要大舉出動,只能從幾座城門裡出來,劉體純和袁宗第的部署也都是基於這個前提。但現在突然出現的豁口能夠讓大軍快速地進出,劉體純和袁宗第對此並無絲毫準備,如果全鄖陽的清軍突然從這個豁口中一涌而出,很有可能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在鄖陽城內緊鑼密鼓地組織防禦時,城外的明軍也急急忙忙地調整部署,加強了對這個突然出現的豁口的監視。

忙碌過後,袁宗第、劉體純和鄧名對這次穴攻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鄧名無法把化學、物理原理立刻傳授給他們,只好用吹氣、砸水缸之類的比喻來設法讓他們理解,說明爲何自己會成功,而劉宗敏會失敗。

參與討論的不僅他們三個,還有鄧名的全體衛士,劉體純和袁宗第的大批衛士以及幕僚。這個討論會基本成了鄧名的一言堂,每個人都把鄧名敘述的方法牢記在心,而且大家迅速達成一致意見,就是利用正在挖掘的地道再進行幾次爆破試驗。

劉體純大喜過望,一下子迷上了這種戰術,牢牢記住了鄧名給它起的名字,把“爆破”兩個字翻來覆去的唸叨了無數遍。劉體純建議把這次攜帶來的火藥全部用來進行試驗,如果能夠熟練掌握爆破技巧,那麼以後再攻城的時候就簡單了,只要把城牆一炸,那麼奪城還是難事麼?

袁宗第早就認爲鄧名好像對火有一種特殊的力量,所以他沒有劉體純那麼激動。袁宗第隱隱懷疑三太子身邊會形成一個領域,在這個領域內凡是和火有關的東西就會變得很強大。劉體純挑選一批心腹軍官專門去跟三太子學習爆破,袁宗第也派了幾個,但他暗自打定主意,將來等三太子不在的時候,獨自做幾次爆破試驗,看看這個招數是不是還有效。

在劉體純的催促下,沒有多久就又有一條地道挖到了鄖陽城的牆角下。現在明軍也不考慮把地道挖得很寬,只要能保證通風就一個勁地往前挖。很快,又有一口棺材被裝滿火藥送了進去。鄧名準備再次下地道指揮密閉,但劉體純表示不用鄧名親自下去,他有幾個士兵見過鄧名的手法,這次就由那幾個士兵來幹收尾工作。

這幾個士兵照貓畫虎地做好了導火索,交給鄧名驗收無誤,然後就開始在地道里砌牆。這個地道比上次那個要窄很多,所以洞堵得飛快,地道里的明軍三下五除二就把地道封了個嚴嚴實實。鄧名提出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但劉體純認爲現在最重要的不是改進,而是先掌握這門手藝,所有的佈置都力求和前面的那次絲毫不差。

明軍預備第二次爆破的時候,清軍並沒有發現,他們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第一個豁口上。城牆被炸後,鄖陽知府急忙動員城內百姓,收集了大批木料在豁口後方修建柵欄。這個豁口剛出現的時候城內人心惶惶,有不少士兵認爲城破在即,已經在琢磨退路,百姓也都躲在家裡不肯出來;看到遲鈍的明軍竟然沒有衝進城,知府和守將彈冠相慶,士兵的鬥志漸漸地也恢復了一些。只要明軍再給他們一些時間,就能把柵欄完全搭起來,等到明軍再衝擊這個豁口時,兩側頭頂上有嚴陣以待的弓箭手,正面也會遇到依託柵欄防守的清軍步兵的抵抗。

一旦這個柵欄完成,熬過這個白天,知府就會組織百姓製造大型的木籠,在木籠裡裝上石頭,把豁口暫時填補一下,不讓明軍輕易進來。目前清廷對湖廣前線的文官也是精挑細選,看重的不僅是文章寫得如何,也要有一定的實戰經驗,

鄖陽的文武二位守臣都在豁口後忙碌,一個督戰、一個督工。明軍遲早會從這個薄弱環節進攻,其它地段發生的事情暫時都顧不上了——直到又是一聲響雷從身後迸發。

……

“不錯,不錯!”眼看着又出現了一段被炸塌的城牆,劉體純臉上全是滿意之色。這種穴攻方式相對來說工作量小、進度快,而且效果明顯:“根本就不用挖大挖深,只要能往牆基下塞進去一具棺材就行。”

劉體純意猶未盡地轉過身,向衛士詢問着其它幾座土丘下面地道的挖掘進度,打算再爆破一次,讓剛學會這手技術的部下再溫習溫習。他打算嘗試一下鄧名說過的改良措施,裝藥量也適當減少一些。

不過其它幾條地道目前距離牆基還很遠。前兩次爆破用的地道差不多是同時開始動工的,所以進度差不太多。

“最快也要明天,甚至後天了。”劉體純仔細詢問了幾條地道的進度,心裡估算了一下時間,轉頭對鄧名說道。劉體純打算把各條地道上擔任教學的老師們全抽調到一起,挖掘速度自然就會加快。

“這個爆破在晚上也能進行嗎?”袁宗第問道。

劉體純聽到後心中一緊,感覺袁宗第問到了點子上。按他想來,應該是白天陽氣重,晚上陰氣重,確實不能一概而論。

“當然可以。”鄧名笑道:“難道晚上就不能開炮了麼?”

“至少打不準。”劉體純說完後也笑起來:“可是我們這個爆破,已經打好了洞,把棺材往城牆底下一塞,沒法不準。”

……

發現第二個豁口出現後,守將剛剛放寬一點的心頓時又繃緊了:“原來賊人是要兩路齊發!”

尚且完好的城牆暫時沒有防守的必要了,因爲兩個大敞着的豁口就擺在那裡,明軍肯定不會吃飽了撐的再去爬城牆。但是城門不能不守,守將命令在四座城門下只留下最低的防守兵力,其餘的士兵分成兩隊,同時在兩個豁口後佈防。

明軍很快就發現整個城牆上已經空無一人,於是劉體純當機立斷,不挖地道了,直接派兵跑過壕溝就開始刨牆角,只是在頭上搭起一個棚子,防備從上面落下石頭。這種挖掘比地道要簡單多了,不需要很多人手,更不用考慮複雜的地道通風、搬運土石等問題,明軍一口氣組成了好幾個小組,分佈在鄖陽城牆下同時開始挖洞。

第二個豁口出現後,守軍又曾發生動搖,在守將和知府的拼命勸說下總算再次穩住人心。知府顧不上把第一個豁口後的柵欄進一步加固,就開始在新的城牆缺口後面開始修築工事,一直忙到深夜總算快要完成了。十個時辰以來他就一直沒休息過,後面還有督造木籠的工作等着他,由於豁口變成兩個,木籠的需要量也要翻番。

知府對那些修建木柵欄的民工許諾,等這批柵欄修好後,在開始造木籠前他們每人都可以吃一頓飽飯,還有肉湯。

知府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在民工們獲得這頓飽飯以前,明軍又進行了第三次爆破。下半夜又發生了第四次,到第二天清晨的時候,出現了第五次。

知府雙眼血絲密佈,木匠和徵集來的百姓早都一鬨而散,再也沒有任何辦法把他們從緊閉的家門後邊喊出來了,就連府衙的衙役們也和百姓們一起逃回家去了。協助守城的輔兵中有不少是本地人,他們的反應和衙役們一樣。一些從城外找來的輔兵躲到了認識的朋友家中,或者趁亂從豁口逃出城去。

清軍現在需要防守的有四座城門加上五個豁口,輔兵大量逃亡後,清軍顯得更加兵力單薄。本來鄖陽城中的一千多戰兵中,有八百被分配在四座城門上,而且每座城門都有五百以上的輔兵在協助防守;而現在經過不斷抽調後,每座城門只有四十左右的戰兵,這些士兵對防守城門毫無信心,由於缺少輔兵,他們的作戰效率會受到很大影響。要是剩下的輔兵都跑光了,就需要戰兵自己去城下搬運木石到城牆上來,也得自己去尋找食物了。

其實明軍的爆破行動並不止三次,有幾次失敗了,所以清軍沒有注意到。在這些行動中,明軍試驗了不少新方法,也減少了火藥的用量。劉體純和袁宗第帶來的火藥只剩下一點點了,劉體純不把它們徹底用光是不會停止爆破的。

至於鄖陽城,城牆被炸得七零八落,到處都是豁口,在劉體純眼中已經是囊中物了,所以並不急於進攻。眼下賀珍不在城下,他帶兵去四郊收集物資去了。劉體純認爲攻城就會發生巷戰,缺少了賀珍,明軍的優勢不夠大,他打算等到賀珍返回鄖陽後再展開進攻,目前只要繼續爆破城牆就好。

雖然剩餘的火藥不夠多了,不過如何高效地進行挖掘也是需要練習的,戰場上需要迅速挖出爆破使用的坑洞,劉體純讓一些軍官帶隊,尋找城牆的不同位置進行試驗,以總結經驗教訓。

鄖陽南門城樓上只剩下了四十一個戰兵和二十幾個輔兵留守,當看到一隊明軍扛着鋤頭,大模大樣地走到距離城門不遠處動手挖掘牆基時,他們沒有考慮太多就打開城門出來嚮明軍投降。明軍接受了他們的投降,控制了城門並且向劉體純發出報告。在劉體純派來士兵接管城門後,原先的那隊明軍就走出城外繼續挖牆角。

鄖陽知府得知南門失守後,獨自走進衙門上吊自殺。知府的死訊傳到守將耳中時,他知道大勢已去,鄖陽城陷落已成定局。

對於吳三桂那種級別的大將,清廷或許不會追究他的罪責,但對鄖陽守將這個小小的新晉參將來說,丟失城池、失陷知府,那就意味着問斬、抄家,只有戰死在鄖陽或許還能爲家族謀一線生機。

分散在各個城門和豁口的軍隊已經失去控制,鄖陽參將只好集結了所有的家丁、親兵和同樣走投無路的心腹軍官,帶着這支勉強還能控制的軍隊,騎上所有他們還能找到的戰馬,從鄖陽城內殺出,準備進行最後的死戰。

參將在他的最後一擊前進行了認真的偵查,把目標選定在明軍將旗的位置。如果奇蹟發生,能夠擊殺了明軍的大將,說不定鄖陽的局勢還能逆轉,或者可以帶着明軍大將的首級逃走,將功贖罪。

這隊清軍剛剛出城,立刻就被明軍發現,很快劉體純、鄧名等人就得到了警報。劉體純正在興致勃勃地和那些爆破手們討論心得體會,還不時向鄧名問幾個問題。

“五十幾個騎兵,還有一百個左右的步兵,打着參將旗號,朝這裡來了?”目前明軍的將旗離城牆不遠,劉體純聞報發出一聲冷笑:“他是要拼命了嗎?”

“先生,讓卑職去打探一下吧。”趙天霸說道。他對爆破的興趣沒有劉體純那麼大,他最喜歡的還是戰陣廝殺。這幾天鄧名整天圍着鄖陽城牆打轉,趙天霸作爲貼身衛士也只好跟着。

“好。”鄧名點點頭,同意趙天霸去探一下敵情。

趙天霸飛身上馬,帶着幾個鄧名的衛士離去。雖然鄧名的衛士們有不少是出身川軍,但大多在萬縣之戰時就跟在趙天霸身後,其他的人也都聽說過此人的武勇,對趙天霸心服口服。

……

清軍參將看到遠處的明軍似乎開始調整隊形,對方將旗左右的人馬是他這一小隊清軍的無數倍。在參將看來,只有一場急襲或許能奪取一點優勢。就在他準備領軍向將旗殺過去的時候,餘光突然看到有幾個明軍騎兵向自己撲過來。

參將定睛看去,一共有六個明軍騎兵,除了領頭的那個明軍外,剩下的五個明軍都有精緻的絲披風,披風下寒光凜凜,全是一身的鐵甲。而那個領頭的明軍反倒穿着普通的盔甲,披着件陳舊的布披風。

“吾乃錦衣衛千戶趙天霸!”

爲首的那個明軍大喊一聲,挺槍縱馬向清軍殺來。參將也是一聲大喝,迎馬上前,手中長槍如毒蛇吐信,閃電般地刺向那個爲首的騎士,滿心以爲能將其一舉擊殺。但對方長槍一擺,兩支槍尖撞了一下,參將只感覺從槍桿上傳來的力量大得不可思議,一下子就把他的槍撥開,脫手飛去,不等他反應過來,明晃晃的尖刺已經逼近,就在自己兩眼之間……

趙天霸走後,袁宗第和劉體純調整了一下隊形,準備迎戰。他們認爲這可能是敵人最後的亡命一擊,雖然人數不多,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剛剛說了兩句簡短的命令,沒等傳令兵把它們傳達給部隊,就聽到遠處傳來雷鳴般的歡呼聲。

“怎麼了?”袁宗第和劉體純不解地轉過頭。不過他們受到城牆和周圍軍隊的影響,現在的視野不好,一時看不清楚。當然不會是壞事,因爲這陣歡呼聲是前面明軍發出的。

在一波高過一波的歡呼聲中,趙天霸提着一顆血淋淋的人頭,率領另外五個衛士返回將旗下。趙天霸從馬上一躍而下,大步走到鄧名身前,把鄖陽參將的人頭擲在鄧名腳前。他面色平靜,口氣波瀾不驚:“來敵共步騎一百五十五人,卑職等殺敵二十一人,餘者皆降。”

“有勞了。”鄧名微笑道。鄖陽的戰事看來是宣告結束了。

知府自殺、主將戰死,餘下的清兵盡皆嚮明軍投降。本來袁宗第還想派人去催賀珍趕快帶兵回城準備巷戰,現在也沒有這個必要了。劉體純立刻派人去接管鄖陽的武庫,發現火藥完好無損後他極爲開心,攜帶來的火藥已經耗盡,可鄖陽一投降就什麼都有了,這裡儲存的火藥比明軍帶來的還要多。

劉體純計劃試驗一下對城牆直接爆破。當年劉宗敏的失敗仍讓他耿耿於懷,現在有了鄧名的啓發,他打算嘗試對牆壁進行密封爆破。袁宗第見勢不好,急忙把火藥分成三份,劉體純繼續研究爆破城牆沒問題,但是不能挪用屬於他和賀珍的那兩份。

……

當天下午,賀珍滿心歡喜地返回鄖陽,他覺得此行收穫不小,看來鄖陽清軍的堅壁清野工作做得還是不夠徹底。

等見到鄖陽城後,賀珍滿面的笑容都化爲驚訝,面前是一片殘垣斷壁,城頭上飄舞的是明軍的紅旗而不再是清軍的綠旗了。

“他們到底對鄖陽做了什麼?我才走了兩天,對吧?明明只有兩天啊。”賀珍對身邊的親衛大叫起來。

最近一段在縱橫歷史類的點擊成績不錯,今天又是週末,更新六千字感謝大家,希望大家繼續多點擊、多投票,

第12節 圍困(上)第54節 官銜第35節 鞏固(上)第1節 交換第33節 孤注(上)第48節 融洽(下)第28節 欠條第53節 擒賊第13節 勇氣(下)第27節 飲血第26節 觀感第59節 魔鬼(下)第20節 相逢第52節 縱火第50節 誤判(上)第32節 血戰(上)第25節 捷報第60節 爭奪(下)第33節 問策(上)第26節 兄弟(上)第24節 整訓(上)第50節 挫折第50節 追擊(下)第7節 變臉(上)第55節 俘虜(上)第33節 問策(上)第2節 競爭第40節 打賭第35節 進軍第2節 軟硬(上)第60節 管轄第25節 矇蔽第33節 唐王第50節 金磚第25節 棄軍第10節 追逐第40節 印象(下)第51節 保衛(上)第49節 擴張(上)第27節 圍攻(下)第18節 鏈條第49節 副手(下)第50節 追擊(中)第48節 專利(下)第59節 議款(上)第55節 報紙(下)第28節 盟軍(下)第38節 牽制(下)第40節 泥潭(上)第38節 買賣(下)第23節 波瀾(上)第1節 精明(下)第13節 試探(上)第32節 扶持第7節 演變(下)第52節 私心第2節 抵x制第14節 應對第19節 軍功第31節 佯攻(上)第25節 壓力(上)第49節 風氣(下)第59節 議款(下)第46節 計劃第19節 跋扈(上)第46節 脫逃(下)第43節 風向(下)第45節 突破(上)第22節 殿下第5節 潤滑第7節 仲裁(下)第58節 處罰第1節 精明(下)第29節 計謀第40節 入寇(下)第13節 勇氣(下)第48節 融洽(上)第6節 魯王第59節 魔鬼(下)第6節 戰俘第66節 加入(上)第27節 圍攻(上)第6節 事變(上)第15節 相識(下)第24節 掠奪第13節 勇氣(上)第58節 遺孤第22節 風起(下)第38節 奔波第4節 暗示第8節 震怒(下)第33節 搜索第19節 跋扈(下)第50節 懷疑第45節 鍊金(上)第8節 矛盾第4節 推薦(下)第58節 接觸(下)第26節 判斷(下)第42節 送行
第12節 圍困(上)第54節 官銜第35節 鞏固(上)第1節 交換第33節 孤注(上)第48節 融洽(下)第28節 欠條第53節 擒賊第13節 勇氣(下)第27節 飲血第26節 觀感第59節 魔鬼(下)第20節 相逢第52節 縱火第50節 誤判(上)第32節 血戰(上)第25節 捷報第60節 爭奪(下)第33節 問策(上)第26節 兄弟(上)第24節 整訓(上)第50節 挫折第50節 追擊(下)第7節 變臉(上)第55節 俘虜(上)第33節 問策(上)第2節 競爭第40節 打賭第35節 進軍第2節 軟硬(上)第60節 管轄第25節 矇蔽第33節 唐王第50節 金磚第25節 棄軍第10節 追逐第40節 印象(下)第51節 保衛(上)第49節 擴張(上)第27節 圍攻(下)第18節 鏈條第49節 副手(下)第50節 追擊(中)第48節 專利(下)第59節 議款(上)第55節 報紙(下)第28節 盟軍(下)第38節 牽制(下)第40節 泥潭(上)第38節 買賣(下)第23節 波瀾(上)第1節 精明(下)第13節 試探(上)第32節 扶持第7節 演變(下)第52節 私心第2節 抵x制第14節 應對第19節 軍功第31節 佯攻(上)第25節 壓力(上)第49節 風氣(下)第59節 議款(下)第46節 計劃第19節 跋扈(上)第46節 脫逃(下)第43節 風向(下)第45節 突破(上)第22節 殿下第5節 潤滑第7節 仲裁(下)第58節 處罰第1節 精明(下)第29節 計謀第40節 入寇(下)第13節 勇氣(下)第48節 融洽(上)第6節 魯王第59節 魔鬼(下)第6節 戰俘第66節 加入(上)第27節 圍攻(上)第6節 事變(上)第15節 相識(下)第24節 掠奪第13節 勇氣(上)第58節 遺孤第22節 風起(下)第38節 奔波第4節 暗示第8節 震怒(下)第33節 搜索第19節 跋扈(下)第50節 懷疑第45節 鍊金(上)第8節 矛盾第4節 推薦(下)第58節 接觸(下)第26節 判斷(下)第42節 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