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 融洽(下)

正在鄧名和蒙正發相見恨晚的時候,一個知府衙門的人急匆匆地跑上城樓,向鄧名報告道:“惠老先生今天早晨過世了.”

原來,剛纔劉晉戈回到知府衙門後懷了一肚子氣,心裡一直在埋怨惠世揚和鞏焴不露面,也不來給自己幫忙。但這兩個人的資歷都比劉晉戈高得太多了,就是父親劉體純見到他倆也得畢恭畢敬的,所以劉晉戈雖然生氣但卻沒有派人去問原因。

沒有讓劉晉戈等多久,鞏焴的一個隨從就趕來知府衙門,將惠世揚的噩耗通知了成都知府。聞訊後劉晉戈急忙趕去惠世揚的住地,同時讓一個手下去城樓上報告鄧名。

劉晉戈來到惠世揚住的地方,見到了心情沉痛的鞏焴。

“昨天老平章練習了一夜的禮節,非常勞累,今天早上在衆人勸說下才稍微休息了一會兒。”惠世揚的隨從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彙報給劉晉戈:“那時老平章已經穿戴得整整齊齊了,他不肯換衣服,只是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後來時候差不多了,尚書到屋裡去看,看見老平章一手扶着額頭,正睡得香甜,也不忍叫醒他。一直等到實在不能再等了,想去把老平章喊起來,結果發現老平章已經仙去了。”

據這個隨從說,惠世揚走得很安詳,臉上還含着笑。發現惠世揚已經沒救了,鞏焴沒有按計劃去迎接鄧名,而是料理起惠世揚的後事。劉晉戈輕手輕腳地走到堂前,看到擺着一具嶄新的棺材,惠世揚已經躺在裡面,屋內屋外也都收拾妥當。

“剛纔尚書可是讓保國公好等。”劉晉戈輕嘆一聲,他知道這實在屬於天有不測風雲,可還是有些遺憾,覺得鞏焴完全可以把這些事交給下面的人去做,不用一直親自呆在這裡。

雖然劉晉戈說話的聲音輕微,可是鞏焴卻一下子擡起頭,花白的鬍鬚也抖動起來,厲聲質問道:“你可是怪老夫沒有把老平章一個人丟在這裡,去城門前主持歡迎之禮?”

“尚書息怒,晚輩豈敢?”劉晉戈當然就是這個意思,但看見鞏焴勃然大怒,連忙謝罪。

“老平章以百歲之身,跟着我南來四川,想助諸君一臂之力。現在他客死他鄉,要是他屍骨未寒的時候老夫就舍他而去,只顧趨炎附勢,那還算是個人嗎?”鞏焴越說越生氣,聲音洪亮得就好像有一口大鐘在屋子裡隆隆作響:“老平章此番是來輔佐鄧名的,他若是稍有人心,也應該前來弔唁。”

“尚書說得是。”劉晉戈連連點頭。

……

聽說惠世揚去世,鞏焴忙於料理後事所以不能參加慶祝活動後,鄧名心中微感詫異。他對鞏焴這個人沒有絲毫瞭解,就連他在什麼時候投奔闖營都不知道。聽說這個人身受崇禎的大恩,但李自成攻破了燕京,他就毫不猶豫地投降了闖王,而且還燒掉了明朝歷代皇帝的神主牌,能把事情做得那麼絕,看起來也是個趨炎附勢之徒。

不過鞏焴堅決抵抗滿清,一直堅持到現在,鄧名就算對這個人心存鄙視也不會顯露出來。何況鞏焴和夔東軍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就算是爲了夔東軍的面子也要客客氣氣地對待鞏焴。最關鍵的是,鄧名並不是明朝宗室,鞏焴別說燒了明朝的太廟,就是把明朝歷代天子的墳墓都刨了,在鄧名看來也不過就是破壞文物的惡行罷了。

在聽到噩耗的第一時間,鄧名就不假思索地對左右說道:“惠老先生不遠千里來成都指點我,可嘆沒能見到,我這就去他的靈前哀悼,致上哀思。”

朱之瑜剛纔一直躲在一邊,離鄧名和蒙正發遠遠的,聽到周圍的人紛紛議論惠世揚突然離世,朱之瑜先是一愣,隨後就走了過去。之前蒙正發和朱之瑜打算狠狠攻擊惠世揚和鞏焴的品行一番,現在聽到鄧名居然想去哀悼,朱之瑜就想出言阻止:明宗室的子弟如果接見投闖的叛賊,或許還可以理解,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抗清勢力來解釋;但去給這樣的人致哀是極爲不妥的,等於肯定了他生前的所作所爲——這種辜負君恩的叛賊比闖賊都要可惡。

但在朱之瑜走過去的時候,熊蘭已經第一個發言支持鄧名的決定。根據熊蘭所知,鄧名對死去的人總是表現出相當的尊重。即使是明軍的敵人,在死後也能得到入土安葬,熊蘭更沒有聽說過鄧名有掘墓、鞭屍之類的行爲。

而當朱之瑜走到鄧名旁邊,還沒來得及開口時,蒙正發又一次搶在老朋友之前,代表兩個人發言:“國公此言極是,惠老先生以百歲高齡仍然矢志抗虜,單憑着這一點,無論過去有什麼不妥也都不該和他計較了。”

蒙正發的話把朱之瑜的勸諫一下子堵了回去。今天蒙正髮帶給朱之瑜的“驚喜”很多,每次都讓朱之瑜錯愕不已。就在今天早上,蒙正發還大談惠世揚如何投闖、降清,數落他的劣跡,聲稱要和朱之瑜一起在鄧名面前直斥其非,讓惠世揚和鞏焴在衆人面前下不來臺,哪怕是他們跪下磕頭請罪,也要痛打落水狗到底。

而現在蒙正發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弄得朱之瑜緩不過神來,不過更讓朱之瑜驚愕的言論還在後面。

“雖然惠老先生和我、和朱仁兄的政見相左,但我們對惠老先生的學識都是極爲欽佩的。”蒙正發通過和幾個人交談,已經基本搞清了今天在城外發生的一些事,劉晉戈準備好的儀式泡湯了,那個始終站在鄧名傍邊的熊蘭主持了所有的慶祝活動。熊行長每一句話都說到點子上,絕對是個深藏不露的傢伙,把鄧名的心思揣摩得八九不離十。所以在聽到熊蘭的話後,蒙正發當機立斷要快步跟上,大唱了一通他的座右銘就是不“因言廢人”,出於對惠世揚老先生的崇敬,蒙正發當然要去哀悼。

蒙正發又飛快地指了一下朱之瑜:“朱仁兄也是要一起去的。”

朱之瑜一鼓嘴,就要說他不會去給這種老叛賊送行,而且一看見鞏焴那副模樣就氣不打一處來。但未等朱之瑜說出口,蒙正發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再次大聲對鄧名說道:“不知我們兄弟二人和國公一起去好不好?”

“既然去就一同去好了。”鄧名現在對蒙正發的印象十分良好,顯然這個人非常識大體。朱舜水的名字在鄧名心目中的分量很重,但好像心胸氣量都沒法和這位蒙正發相比,以前任堂居然還在背後說過蒙正發的壞話——果然道聽途說不能完全相信。

從交談中鄧名也感覺得出來,顯然蒙正發的骨頭不如陳佐才那麼硬,多半是沒有膽子當着衆人痛罵自己,但短短接觸了一會兒,鄧名覺得蒙正發的才學絕對不在陳佐才之下,而且他周遊過東南數省,見識、閱歷都是當代士人中的一流。

鄧名隱隱感覺,成都的書院或許應該把教師的稱呼分得更細一些,把籠統的教授分成: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等幾個等級。在鄧名看來,蒙正發絕對可以勝任書院教授的職務,就是擔任文學系主任多半也沒有任何問題。如果蒙正發能像陳佐才那樣認真教學的話,對書院的學生來說可真是大福氣,無論是開拓視野還是提高文學素養,蒙正發大概都比陳佐才還要強。

對於鞏焴的職務,鄧名也有類似的打算。雖然鄧名沒有時間到學院旁聽,但悄悄地派人收集過他們的辯論內容,在歷史、軍事上的見地,鞏焴比蒙正發要高得多。鄧名覺得書院的歷史繫系主任對鞏焴來說肯定是遊刃有餘,就是不知道鞏老先生肯不肯屈尊俯就。

直到現在,鄧名仍然覺得陳佐纔是成都書院裡擔任祭酒職位最好的人選。或許陳佐才的遊歷不如蒙正發和朱之瑜,更無法與鞏焴相比,陳佐才的文章、見識恐怕也比不上另外三個人,但陳佐纔敢於在衆人面前直接斥責侍衛環繞的鄧名。

鄧名一直認爲,身爲大學校長,學識、教學能力固然不可缺少,但卻不必樣樣都是全校第一。行政事務可以靠優秀的助手來輔佐,關鍵的還是校長本人的心胸和不畏權貴的勇氣。鄧名知道陳佐纔有足夠的勇氣來保護教師和學生,不會在鄧名本人或是其他權勢下低頭。而對於鞏焴和蒙正發這兩個人,鄧名就沒有信心了。和朱之瑜還沒有太多接觸,鄧名不知道這個人的姓格如何。

當然,這分思量鄧名不會對外人明言。

鄧名和蒙正發走下城樓的時候,後者覺得今天鄧名和自己很談得來,似乎是一個洗刷自己的恰當機會,就主動和鄧名提起了自己以往的事情。只要趁着這個機會得到了鄧名的原諒,以後別人就不能再拿這些問題攻擊他了。

欺師滅祖這個名聲實在是太難聽了,蒙正發蜻蜓點水地提了一下那段往事,然後就滿臉悔恨地對鄧名說,自己當初輕狂無知……

“這有什麼可自責的?”不等蒙正發表白完畢,鄧名就打斷了他的懺悔。

鄧名本來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穿越後和士人相處的時間也不長,從來沒有把師生不和的事情上升到欺君罔上、忤逆不孝的高度——就是欺君罔上鄧名其實也不覺得有什麼;忤逆不孝雖然不應該,但也不至於就千刀萬剮。

何況蒙正發背叛的那個老師只是他的監考官,並沒有真正教過他。在這個時代很重視這種關係,認爲監考官就相當於老師。但鄧名卻沒有同感,他不是沒叨叨過自己的監考官,前世他的同學們不滿意監考官的更是多如過江之鯽。蒙正發這點事實在算不上什麼。

鄧名笑道:“不是有句話叫‘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嗎?”

蒙正發當然沒有聽說過這句話,愣了一下。但細細一品味裡面的含意,不禁欣喜若狂,鄧名還不是寬恕或既往不咎的意思,而是乾脆替他開脫,甚至還有叫好的意味在裡面。

“國公說的是。”蒙正發馬上停止了懺悔。這才叫言語妙天下呢,他打定主意要把國公大人的這句指示連夜寫成匾額,掛到自己的家門上去。

第11節 攻勢(下)第16節 家學第35節 面談第54節 投機(下)第55章 山崩第44節 夾擊(下)第8節 信用第42節 艱苦(下)第57節 觀感(上)第7節 仲裁(上)第26節 生意(上)第29節 搏鬥(上)第36節 方向(下)第52節 決心第11節 兩全(上)第21節 闖關第5節 放棄(下)第40節 擁立第14節 彈盡(下)第69節 忠臣(上)第21節 闖關第38節 奔波第39節 嚮導(下)第13節 提督第53節 衝鋒第2節 VIP第9節 海權第56節 推銷(上)第58節 接觸(下)第2節 競爭第37節 重慶第1節 轉運第41節 爭奪(上)第59節 魔鬼(下)第35節 表態第54節 議和(上)第7節 變臉(上)第16節 龍騎(上)第39節 哨探第31節 胥吏第11節 劫營(下)第21節 東進(上)第26節 佈防第46節 證券(下)第56節 宣戰(下)第27節 飲血第69節 忠臣(上)第35節 面談第4節 暗示第52節 登陸(下)第33節 搜索第60節 管轄第12節 調整(上)第25節 投奔(上)第50節 挫折第34節 攻勢第7節 變臉(上)第21節 煙霧(上)第17節 堅壁第42節 艱苦(上)第32節 奉節第41節 難民第28節 人心第49節 昆明第34節 詐降第18節 登陸(上)第34節 糊塗(上)第52節 私心第51節 緊俏第15節 相識(下)第27節 憧憬第16節 家學第68節 混亂(下)第37節 回返第39節 衝突(下)第35節 鞏固(上)第28節 戰報第68節 混亂(下)第9節 送神(上)第3節 君臣第47節 證據(中)第46節 脫逃(上)第40節 擁立第8節 信用第45節 移民第28節 算計(上)第4節 棟樑第42節 說客第29節 搏鬥(下)第12節 圍困(下)第56節 待遇(下)第25節 投奔(下)第30節 新年第38節 買賣(下)第28節 城前(下)第29節 統一(上)第58節 狙擊第33節 孤注(上)第12節 混亂第16節 衝擊(上)
第11節 攻勢(下)第16節 家學第35節 面談第54節 投機(下)第55章 山崩第44節 夾擊(下)第8節 信用第42節 艱苦(下)第57節 觀感(上)第7節 仲裁(上)第26節 生意(上)第29節 搏鬥(上)第36節 方向(下)第52節 決心第11節 兩全(上)第21節 闖關第5節 放棄(下)第40節 擁立第14節 彈盡(下)第69節 忠臣(上)第21節 闖關第38節 奔波第39節 嚮導(下)第13節 提督第53節 衝鋒第2節 VIP第9節 海權第56節 推銷(上)第58節 接觸(下)第2節 競爭第37節 重慶第1節 轉運第41節 爭奪(上)第59節 魔鬼(下)第35節 表態第54節 議和(上)第7節 變臉(上)第16節 龍騎(上)第39節 哨探第31節 胥吏第11節 劫營(下)第21節 東進(上)第26節 佈防第46節 證券(下)第56節 宣戰(下)第27節 飲血第69節 忠臣(上)第35節 面談第4節 暗示第52節 登陸(下)第33節 搜索第60節 管轄第12節 調整(上)第25節 投奔(上)第50節 挫折第34節 攻勢第7節 變臉(上)第21節 煙霧(上)第17節 堅壁第42節 艱苦(上)第32節 奉節第41節 難民第28節 人心第49節 昆明第34節 詐降第18節 登陸(上)第34節 糊塗(上)第52節 私心第51節 緊俏第15節 相識(下)第27節 憧憬第16節 家學第68節 混亂(下)第37節 回返第39節 衝突(下)第35節 鞏固(上)第28節 戰報第68節 混亂(下)第9節 送神(上)第3節 君臣第47節 證據(中)第46節 脫逃(上)第40節 擁立第8節 信用第45節 移民第28節 算計(上)第4節 棟樑第42節 說客第29節 搏鬥(下)第12節 圍困(下)第56節 待遇(下)第25節 投奔(下)第30節 新年第38節 買賣(下)第28節 城前(下)第29節 統一(上)第58節 狙擊第33節 孤注(上)第12節 混亂第16節 衝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