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脫逃(下)

王明德等人的決死突擊確實吸引了明軍幾乎全部的注意力,但張勇依舊是險象環生,身後依然有窮追不捨的敵兵,而周圍還有己方的潰兵。

“我什麼大風大浪都闖過來了,怎麼會死在這個地方?”已經換上小兵軍裝的張勇一邊給自己打氣,一邊奮勇前進。根據張提督的經驗,只要應對得當,小兵其實逃掉的機會更大。尤其是在這種重重包圍中,要是身邊有一羣親兵簇擁着,那肯定會是明軍的重點打擊對象,就是本方被俘的小兵,爲了保命也會嚮明軍報告他們看見“某某將領帶着一大羣人”向某個方向逃走,而不會專門提到某個身穿破爛軍服的老兵獨身朝着某個方向而去:“狼追豬的時候都知道挑個子大的呢,老子怎麼會犯傻?”

既然現在張勇給自己的地位是被狼追趕的豬,那他就決心做一個儘可能骨瘦如柴的豬,他把親兵統統遣散,獨自一人逃生,雖然確實沒有吸引到什麼明軍的注意,但這無疑也降低了張勇的自衛能力,如果他不能憑藉豐富的經驗躲開明軍的耳目,那就算只有兩三個敵兵也能輕易把他抓走。

側耳聽着周圍的人聲,張勇疾步如飛,已經逃到原先將旗位置的兩裡之外,他並沒有隨大流向西,而是繞了一個圈折向東南方向——這裡剛剛爆發過一場激戰,取勝的明軍可能已經簡單打掃過戰場,而且還會因爲西面的戰事被吸引着遠離此地。張勇找到一個狐狸洞,他一邊蹲在洞口喘氣,一邊小心觀察着周圍的動靜。

張勇知道這裡依舊不是百分之百地安全,袁宗第回師的時候也可能會從附近經過,他要是能躲到北面的山裡去最好,若是形勢不好就在山裡潛伏待機。不過張勇這個計劃遲遲無法實現,路上不時有明軍的騎兵經過,明軍輔兵正把抓到的俘虜集中監視起來。最不幸的是,其中一隊明軍輔兵選擇的關押地點距離張勇的藏身地還很近。

看到明軍在旁邊的丘陵上攔出一個圈打算安置戰俘,張勇的心中叫苦不迭,如果這裡被建立成臨時的戰俘營,那周圍就會有大量衛兵,很快就會發現隱身山腳邊的張提督。這隊明軍去哪裡不好,偏偏在張提督的藏身處設立臨時戰俘營,這真是天亡張勇,非戰之罪啊。

士兵越來越多,趁着明軍大批輔兵還沒有把俘虜押來,張勇不得不冒險離開藏身之地。不得不冒的風險果然導致張勇遇險了,他溜進叢林的時候,有兩個明軍輔兵好像看到人影一晃,以爲是有俘虜逃走了,就拿着棍棒追過來尋找。

這裡的戰場已經打掃過,好處就是明軍不會再費力翻檢地上的屍體,有幾個人斷定剛纔是錯覺,已經回去了,但還有三個明軍依舊不死心,一心要把那個“逃走”的俘虜抓回來。

又和三個明軍繞着個小山轉了一圈了,張勇知道自己的體力已經快到極限了,他必須要儘可能地隱藏蹤跡,絕不能讓明軍認爲確實有一個清軍在逃,可是又不能速度太慢免得被追蹤者跟上。這樣高難度的行動,即使是對野外求生技巧一流的張勇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張勇的體力急劇消耗着,在這個危機關頭,他更沒有時間去找野生動物的洞穴,就算碰上一個也來不及擴建、僞裝它。

“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啊。”張勇看得出來跟蹤者絕對是新手,要是經驗豐富的老手早就可以確定,他們看到的行蹤都是野獸留下來的而絕對不是人,但這三個沒經驗的輔兵看不懂張勇的佈置,還長着一副實心腸,不依不饒地一定要把逃犯找出來:“難道我今天要喪命於此了嗎?”

張勇的體力快耗盡了,不遠處就是長江,可他自問跳下去也是被江水捲走的下場,那還不如投降,看看能不能隱藏好身份然後半路逃走呢。

……

張勇陷入絕境的時候,王明德的形勢也是千鈞一髮,他和其他清軍將領都帶着數以百計的親兵突圍。正如張勇想的那樣,這些盲目自大的傢伙們完全沒有自己就是被狼追的豬的覺悟,龐大的親兵隊牢牢吸引住了明軍的注意力,而且明軍追上其他清軍士兵時,隨便哪一個都能準確無誤地指出王明德他們的逃竄方向。

“該死的袁賊!”王明德口中不斷地咒罵着,但心裡也不知道到底是恨袁宗第更多些,還是恨他的隊友更多一些。發現中計後,王明德堅持抵抗了片刻,意識到事不可爲後就扔掉了將旗逃竄——這就是自己承任失敗,如果明軍還有其他敵人要解決的話,那麼就會轉而向其他的戰場增援,王明德就有更多的機會逃走。

不過跟着王明德一起衝進包圍圈的清軍將領們,不約而同地一起扔掉了將旗,由於沒有其他戰場需要增援,明軍就各自追擊自己眼前的那些敵軍,早知道這麼倒黴那還不如抵抗到底,還能多堅持一段時間——不過王明德轉眼一想,不對啊,要是就我一個人打着旗,那不是給其他兔崽子爭取逃跑時間了嗎?好吧,兔崽子們,大家都扔了將旗跑路,那也比讓我一個人斷後強多了,要是跑不了都別想跑。

領着幾百個親兵在潰兵中左衝右突,王明德把他那些不肯捨己爲人、吸引火力的同僚算是恨到了骨頭裡,至於那個發假信號坑大夥兒的張提督,王明德對他的感情已經快要不能用“恨”這種情緒來描述了,是一種類似對臭蟲、蚊子那種必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的本能情緒,不過王明德估計輪不到自己動手了,看眼前的情況,張勇可能已經被明軍亂刀分屍了。

“袁佳副都統,您老人家在哪啊?”王明德可憐巴巴地喊了一聲,但任憑他四下張望,卻始終找不到漢八旗的蹤影。

王明德轉到哪裡,明軍就圍堵到哪裡,另外幾個扔掉將旗的同伴已經先後就擒,明軍更是一層層地圍困上來,把王明德困在越來越小的包圍圈中,隨着更多的潰兵投降,王明德終於發現自己和身邊的這些親兵快要面對全部的明軍了。

“袁賊!流寇趕得你爺爺好緊!”

死亡的恐懼籠罩在王明德的心中,他狠狠地啐了一口,前方又被堵上了,身邊親兵的臉上都是絕望之色,但還能往什麼地方逃,四面八方已經到處都是袁宗第的兵馬了。是死是活就看這一次了,不少親兵都面露兇光,眼睛裡閃着猙獰之色,在對局面徹底絕望後,他們心中的兇悍之情也被徹底地激發出來。

“且慢,且慢!”王明德制止了手下的垂死掙扎,他身邊還有二百多不到三百的鐵桿心腹,剩下的人非死即傷,都已經不知去向。看着僅剩的手下,王明德忽然放棄了突圍的想法,向左右問道:“我們沒有殺過明軍吧?有沒有?要是誰的刀上有血趕快都擦乾淨了,趕緊的。”

“袁公,袁公。”望着剛剛出現的袁宗第的將旗,王明德策馬二前,高舉着的手臂上還揮舞着幾張紙條:“末將就是王明德,這是長江鄧提督給末將的免死券啊,是免死券啊!”

看着單槍匹馬過來的王明德,袁宗第皺皺眉,下令道:“讓他過來。”

剛纔被俘的幾個清軍將領就有人掏出過類似的東西,說是鄧名給的什麼優惠券,可以贖命用,這東西袁宗第倒是曾聽鄧名上次去江南前說過,不過當時他就當笑話一聽,沒想到清軍還真留着呢。

王明德老老實實地來到袁宗第面前,行了一個軍禮,表示他並不是投降,而是來議和的:“這是長江提督給的免死券,下面有長江提督的簽名,請袁公過目。”

在王明德之前就有人拿出過優惠券,但袁宗第剛纔時間仔細看這東西,現在才能認真地看一遍。

“確實是鄧提督的簽名。”袁宗第的衛士、幕僚也證實了這優惠券的真實性,不過有個眼尖的人對袁宗第指出:“國公,看這日期,好像過期了。”

“沒有,沒有。”王明德大叫起來:“這個日期是末將第一次被俘的日子,但後來末將又被鄧提督俘虜了一次,那次鄧提督說日子就更新了,不過當時來不及改。想必袁公對此也有所耳聞吧?”

袁宗第倒是聽鄧名說過,從重慶經過時又抓住了王明德一次,而且好像也有優惠卷的什麼事,不過具體細節袁宗第並沒有太深的印象。

“鄧提督一諾千金,說這張免死券對所有明軍都是有用的。”王明德見袁宗第並沒有斷然否決,就生出了更多的盼望:“末將把這張免死券交還,還望袁公信守諾言,放末將過去。”

“嗯。”袁宗第也有些遲疑不定,他不知道鄧名發這個券到底有何打算,不過肯定有深意。這個東西不是袁宗第給的,他翻臉不認賬也不算毀約,甚至也不能算鄧名食言,不過他擔心這會導致鄧名的前期佈置落空——怎麼看,袁宗第都覺得鄧名給王明德他們這個優惠券是有什麼大計劃在裡面。

而袁宗第和成都的關係很近,他的侄子在成都說話也很有力,現在聽說還升任敘州知府,萬縣的糧草、裝備幾乎都是鄧名給的,雖然鄧名沒有要求,但袁宗第不能不顧忌鄧名的利益。

第31節 側擊第37節 立碑第18節 登陸(下)第59節 魔鬼(上)第23節 波瀾(上)第10節 負責(上)第37節 等待(下)第42節 艱苦(上)第45節 顏面第52節 私心第34節 糊塗(下)第37節 報告(上)第1節 誤會(上)第25節 駭浪(上)第5節 密信第42節 說客第29節 統一(上)第28節 戰報第31節 側擊第58節 斷後(上)第1節 失憶第62節 蠢動(下)第4節 推薦(上)第51節 保衛(上)第48節 打賭第52節 登陸(下)第56節 宣戰(上)第53節 擒賊第38節 牽制(下)第61節 未來第46節 掃蕩第40節 印象(上)第59節 黃雀(上)第38節 整訓(下)第5節 協作(下)第20節 康熙(上)第31節 佯攻(下)第49節 風氣(下)第18節 登陸(上)第7節 窮途第58節 斷後(上)第47節 證據(上)第29節 搏鬥(下)第51節 夢想(中)第13節 試探(上)第33節 唐王第49節 坦承第20節 康熙(上)第49節 昆明第40節 困境第7節 交易第31節 佯攻(上)第42節 艱苦(上)第29節 統一(上)第40節 登陸第50節 追擊(上)第58節 斷後(下)第9節 穴攻第55節 報紙(下)第46節 證券(下)第29節 搏鬥(上)第37節 干涉(上)第11節 兩全(上)第41節 遭遇(上)第33節 唐王第42節 反擊第53節 衝鋒第21節 受降第57節 疲兵第1節 秘旨第30節 成長(上)第4節 國民(下)第24節 內憂(下)第18節 詔書(上)第34節 攻勢第41節 阻擊第28節 借刀第10節 默契第41節 阻擊第35節 鞏固(下)第28節 盟軍(下)第37節 重慶第14節 亂戰(上)第38節 牽制(下)第2節 目標(下)第13節 勇氣(下)第19節 一騎第55節 俘虜(下)第28節 城前(上)第7節 變臉(上)第11節 攻勢(下)第34節 詐降第16節 衝擊(上)第35節 面談第11節 實驗第14節 強攻(上)第19節 跋扈(上)第41節 爭奪(下)第69節 忠臣(上)
第31節 側擊第37節 立碑第18節 登陸(下)第59節 魔鬼(上)第23節 波瀾(上)第10節 負責(上)第37節 等待(下)第42節 艱苦(上)第45節 顏面第52節 私心第34節 糊塗(下)第37節 報告(上)第1節 誤會(上)第25節 駭浪(上)第5節 密信第42節 說客第29節 統一(上)第28節 戰報第31節 側擊第58節 斷後(上)第1節 失憶第62節 蠢動(下)第4節 推薦(上)第51節 保衛(上)第48節 打賭第52節 登陸(下)第56節 宣戰(上)第53節 擒賊第38節 牽制(下)第61節 未來第46節 掃蕩第40節 印象(上)第59節 黃雀(上)第38節 整訓(下)第5節 協作(下)第20節 康熙(上)第31節 佯攻(下)第49節 風氣(下)第18節 登陸(上)第7節 窮途第58節 斷後(上)第47節 證據(上)第29節 搏鬥(下)第51節 夢想(中)第13節 試探(上)第33節 唐王第49節 坦承第20節 康熙(上)第49節 昆明第40節 困境第7節 交易第31節 佯攻(上)第42節 艱苦(上)第29節 統一(上)第40節 登陸第50節 追擊(上)第58節 斷後(下)第9節 穴攻第55節 報紙(下)第46節 證券(下)第29節 搏鬥(上)第37節 干涉(上)第11節 兩全(上)第41節 遭遇(上)第33節 唐王第42節 反擊第53節 衝鋒第21節 受降第57節 疲兵第1節 秘旨第30節 成長(上)第4節 國民(下)第24節 內憂(下)第18節 詔書(上)第34節 攻勢第41節 阻擊第28節 借刀第10節 默契第41節 阻擊第35節 鞏固(下)第28節 盟軍(下)第37節 重慶第14節 亂戰(上)第38節 牽制(下)第2節 目標(下)第13節 勇氣(下)第19節 一騎第55節 俘虜(下)第28節 城前(上)第7節 變臉(上)第11節 攻勢(下)第34節 詐降第16節 衝擊(上)第35節 面談第11節 實驗第14節 強攻(上)第19節 跋扈(上)第41節 爭奪(下)第69節 忠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