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軟硬(上)

這些天來任堂和穆譚的工作很重,他們二人負責運輸數萬人的工作,而且鄧名還催得很緊。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些人並不是自願跟着明軍一起走的。除了運輸外,還要監視清軍,統籌安排民夫的工作,幾天前叫苦不迭的二人已經向鄧名提出要求提高工資,以便僱傭幕僚——無論明、清的文官還是武將,僱傭幕僚都要自己討腰包,正常情況下這筆經費是靠貪污、吃空餉之類的方法獲得。而川西明軍採用常備軍和徵召兵模式後,任堂和穆譚沒法吃空餉,就向鄧名提出要求:先給他們兩個人漲個十幾倍薪水再說,如果不夠用還要再加。而在拿到薪水之前,這兩個人只能一個人幹好幾個人的活兒,還要從軍官團裡“拉壯丁”,讓他們幫忙做事。

本來就忙得不可開交,但任堂唯恐王明德那裡出了什麼問題,所以清軍使者一求見就立刻接待。

聽到清軍使者的話後,任堂臉色一沉:“絕無此事!”

不等清軍使者再分辨,任堂就伸手向着那個清軍一指:“拿下,重重打二十棍,然後丟出營去!”

周圍的衛士齊聲應是,衝上去把王明德的使者抓了起來,不由分說地拖去營外行刑。

“別把他打死了,要是打斷了腿,就給他的同伴一付擔架擡走。”任堂小聲對一個衛士吩咐道。等這個人領命而出後,任堂又向另外一個手下交代:“去問問看,是不是真有人在煽動王明德他們的戰士逃跑。”

“遵命。”

……

中午休息的時候,穆譚跑來任堂的營帳裡和他一起吃午飯。

“提督什麼時候給加俸祿啊,”穆譚進門後就仰天高呼:“實在是要累死了!”

“全軍第一貪,你還沒錢僱傭幕僚,說出去誰信啊?”任堂開玩笑道。他和穆譚的關係不錯,兩個人都是東南同盟出身,如果擱在以前說不定還會互相看不上眼,但現在既然身在四川,那兩人就覺得關係不同一般了,象徵着張舉人和鄭監生的傳統友誼。

“冤枉啊,我收的禮九成九都被提督抽稅拿走了啊,要是提督不抽稅、允許我吃空餉,我當然不會再要錢了。”穆譚一邊喊冤,一邊坐下吃飯,他們兩個在規定的午休時間裡也要討論工作。

任堂隨口就說起了今天早上王明德使者來鬧事的事情,並詢問穆譚是否派人去煽動清軍叛逃,穆譚表示他絕對沒有幹過這種事:“你當我還有這份閒工夫?多叛逃過來一個我就得多一份活兒啊。”

“嗯,我想也是,我已經派人去查到底怎麼回事了,晚上應該就能搞清楚了。”穆譚的回答並不出乎任堂意料,忙得不可開交的兩個人不可能生出這種無聊的閒心來。

“你還說不定把王明德的使者打斷了一條腿?”

“當然,我們是帝國軍隊。”任堂理直氣壯地答道。他對帝國的解釋得到了絕大部分軍官的贊同,其中也包括穆譚,只有鄧名仍然死不承認“帝國”和“強盜”是同義詞:“只有我們帝國軍官去警告別人不要撕毀條約,什麼時候輪到別人來警告帝國軍官了?”

“說得不錯。”穆譚讚許地點點頭:“王明德他們這是給臉不要臉,提督只是爲了下一步打仗的需要,所以不隨手滅了他,他還以爲我們怕了他了;尤其是現在,我們要是好言好語的,說不定他們真以爲我們是怕了他們了,說不定又會生出什麼不安分的心思來。”

當天晚上任堂就拿到了簡要的報告,搞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這些叛逃的清軍士兵都是惦着要去成都種地,所以混進明軍這邊來的;得知明軍不招兵後,這些叛逃者都大失所望,但他們又不敢回去,聽說俘虜被運去敘州、成都以後就是自由人了,他們就紛紛表示願意被當做俘虜運走。

“原來如此。”任堂想了想,負責接受的明軍軍官已經執行了甄別工作,而且這些戰鬥兵的處理方式會和之前被俘的山西綠營的披甲兵一樣。任堂對此表示滿意,稱他沒有什麼需要補充的了。

第二天中午,穆譚和任堂吃午飯的時候,衛兵報告王總兵親自來了。

“估計還是爲了那件事,真是不讓人好好吃飯了。”任堂站起身本想出去接待,但轉念一想,又坐了下去繼續吃飯:“讓王明德等着,告訴他我正在吃飯。”

好不容易等到任堂和穆譚吃完飯過來了,王明德滿臉賠笑地說道:“任將軍、穆將軍,昨天那個狗才不會說話,末將又狠狠地把他打了一頓,真是給兩位將軍添麻煩了。”

昨天使者回去後王明德一問,猜想準是使者言語太激烈惹惱明軍將領了。因爲鄧名的態度一直很和藹,所以清軍的脾氣被慣出來了,現在任堂突然換了張面孔,清軍一下子還有點不適應,吃了虧之後纔想起來鄧名已經不在此地了。

“昨天我說‘絕無此事’,這句話我說錯了。”任堂大大咧咧地說道,臉上毫無愧色:“嗯,是有些人跑過來了,你沒說謊,嗯,你們自己注意吧,我沒工夫替你們操這份閒心。”

“多謝任將軍。”王明德已經發覺任堂和鄧名的待人態度完全不同:“那末將這就可以把人領走了?”

“領走?多費事啊,我手下的人已經甄別過了,總不能白辛苦一場吧?這次是我失察了,你沒說謊,我就不和你計較了。你可以回去了,以後管好你的營地,也不用親自來道歉了。”任堂搖了搖頭,告訴王明德人是不會返還的,以後要是還有人跑過來,那明軍還是不會還。

王明德的眉毛豎起來,開始爭辯,先是指出明軍收藏逃人類似窩贓,是對清軍將領們的私人財產的侵害;然後王明德又退了一步,表示願意用東西來交換——根據王明德的印象,鄧名領導的川西軍見錢眼開。

“你是要把人買回去?”邊上的穆譚插嘴問道。

“正是。”王明德連忙點頭。

“不行,提督說過,我們不做人口買賣,川西什麼都可以賣,但就是不許把人當做奴隸賣掉。”穆譚大言不慚地說道,好像完全忘記了鄧名拿俘虜和建昌換人的事,不過那也是以前的事了,一年前鄧名賣人並不影響他半年前宣佈不可以做人口買賣。

“可是鄧提督不是剛剛和末將做過買賣嗎?”王明德驚奇至極,忍不住反駁道:“五個人抵一頭牛……”

“那是我們買你們手中的奴隸,可是我們不賣人。”穆譚不客氣地打斷了王明德的話:“如果你覺得你的兵很值錢,就自己看好了,到了我們這邊就是我們的人了,我們不會還的,王將軍不用白費脣舌了。”

鄧名對清軍將領一直很客氣,穆譚和任堂都知道這是爲了從清軍將領身上撈好處,而剛纔兩人商量了一下,覺得如果歸還逃人就會導致清軍不敢叛逃,這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情況;別看鄧名和清軍將領客客氣氣的,但是穆譚和任堂都認爲,鄧名絕對不會同意把向他請求庇護的人送還給清軍處罰——退一步說,就算鄧名肯,那將來再還也不是不行,但穆譚和任堂絕對不能去主動損害鄧名的名聲。

王明德仍在喋喋不休地爭辯,任堂懶得廢話,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喝道:“王明德!你我乃是敵軍,鄧提督和你客氣那是因爲鄧提督是個好人,我可不是什麼好人,你再囉嗦我就把你滅了。”

這話讓王明德嚇了一跳,稍微思索了一下,他冷笑了一聲:“我和鄧提督是有協議的。”

“不錯,如果你老老實實呆着就沒事,但提督交代過,如果你們不老實就滅了你們,省得你們給我們生事。”任堂還給對手一聲冷笑:“我數到三,要是你還不滾出我的帳篷,我就告訴提督,你今天來刺探軍情,想偷襲我,所以我不得不發兵滅了你們。”

王明德瞪圓了眼睛,盯着任堂的臉認真地觀察着他的表情,竭力分辨對方話中的真僞。

“一!”任堂見王明德居然還不走,就厲聲喝道。

“好,我告辭了。”面對赤裸裸的威脅,王明德立刻做出了明智的選擇,他一邊向帳篷口退去,一邊還在進行着最後的抗議:“將來我要找鄧提督評評理。”

聞言穆譚哈哈大笑,朝着即將離開帳篷的王明德笑道:“你們這些敗軍之將,提督明明一個手指頭就能碾死你們,只不過對你們好好說話,不打不罵。你以爲提督會爲了你朝我們吼嗎?你真有這樣的想法嗎?”

“我是付了優惠券的!”王明德委屈地嚷道:“那些逃跑的人,末將也都付過優惠劵了……”

“二!”任堂見王明德停下腳步又開始分辨,就又是一聲大喝。

看着王明德帶着衛兵跌跌撞撞地跑遠了,任堂鄙視地評價道:“欺軟怕硬。”

任堂轉過頭去看穆譚:“提督沒朝你吼過嗎?”

“沒有啊。”穆譚不假思索地答道,又反問一聲:“朝你大喊大叫過嗎?”

“嗯,暴跳如雷。”任堂點點頭:“其實那次你也就是晚來了一小會兒。將來你也可以自己試一下,只要把提督的晚飯吃了,你就能看見了。”

回憶了一下鄧名的做事風格,任堂喚來一個衛士,讓他給清軍的營地送一批釋放券過去,反正這都是紙張而已:“他不是委屈嗎?把優惠券還給他。”

回到營地後,王明德立刻把大家叫來議事。聽完今天事情的經過後,滿營的將領都臉色發白互相抱怨,不就是丟了幾個士兵麼,爲什麼要去招惹能置自己於死地的強敵?最關鍵的是鄧名現在不在。

清軍立刻達成一致意見,馬上把派去偵查明軍動靜的預警部隊調回來。固然鄧名標榜他爲人公平,可萬一惹惱了任堂和穆譚,被他們發兵滅了又該去哪裡哭訴?替任堂送釋放券的使者到了之後,清軍將領拿出好酒好肉招待使者美美地吃了一頓,然後王明德、胡文科等人一起滿臉堆笑地把使者送到門口,目送他離去。

筆者按:八月最後兩天了,已經投完了月票的讀者我非常感激,你們不必刻意去找了;那些還有月票在手的趕緊投給我吧,不用就過期了。

第56節 宣戰(上)第44節 退意第25節 投奔(下)第43節 輕取第24節 內憂(下)第3節 上風第60節 管轄第24節 洞悉第20節 僞詔(下)第29節 搏鬥(下)第31節 裁軍(上)第53節 齊射(上)第19節 跋扈(上)第11節 事變第7節 交易第64節 平息(下)第54節 官銜第21節 根基第20節 廷議第5節 退兵第47節 自救第29節 解圍(上)第57節 信件第10節 決議(上)第7節 仲裁(下)第30節 變化(下)第9節 送神(下)第27節 得兼第40節 打賭第16節 攀談(上)第58節 斷後(下)第34節 糊塗(下)第17節 衝擊(下)第41節 爭奪(下)第49節 坦承第44節 遊騎(上)第10節 負責(下)第26節 判斷(上)第2節 軟硬(下)第4節 生變第43節 續戰(上)第16節 攀談(上)第25節 矇蔽第7節 窮途第30節 賽跑第24節 川西第43節 風向(上)第15節 軍心第39節 都府第40節 入寇(下)第37節 報告(上)第18節 詔書(下)第18節 激戰第26節 佈防第45節 顏面第33節 通牒第50節 債券(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32節 才能(上)第36節 方向(下)第6節 事變(下)第46節 戰備(下)第11節 攔截第34節 詐降第16節 攀談(上)第43節 鷹派第26節 生意(上)第5節 退兵第46節 脫逃(上)第32節 扶持第45節 移民第53節 慘痛(下)第69節 忠臣(下)第52節 登陸(下)第16節 家學第44節 條約(上)第50節 動向(下)第15節 戰象(下)第19節 一騎第17節 挖坑第48節 賀禮第60節 算盤(上)第18節 拒絕第54節 投機(下)第56節 推銷(下)第6節 親征(下)第20節 僞詔(下)第60節 算盤(下)第49節 擴張(下)第21節 追兵第42節 說客第19節 軍功第30節 威壓(上)第31節 名將第36節 修路第36節 修路第11節 實驗第35節 會面(上)第10節 負責(上)第40節 泥潭(上)
第56節 宣戰(上)第44節 退意第25節 投奔(下)第43節 輕取第24節 內憂(下)第3節 上風第60節 管轄第24節 洞悉第20節 僞詔(下)第29節 搏鬥(下)第31節 裁軍(上)第53節 齊射(上)第19節 跋扈(上)第11節 事變第7節 交易第64節 平息(下)第54節 官銜第21節 根基第20節 廷議第5節 退兵第47節 自救第29節 解圍(上)第57節 信件第10節 決議(上)第7節 仲裁(下)第30節 變化(下)第9節 送神(下)第27節 得兼第40節 打賭第16節 攀談(上)第58節 斷後(下)第34節 糊塗(下)第17節 衝擊(下)第41節 爭奪(下)第49節 坦承第44節 遊騎(上)第10節 負責(下)第26節 判斷(上)第2節 軟硬(下)第4節 生變第43節 續戰(上)第16節 攀談(上)第25節 矇蔽第7節 窮途第30節 賽跑第24節 川西第43節 風向(上)第15節 軍心第39節 都府第40節 入寇(下)第37節 報告(上)第18節 詔書(下)第18節 激戰第26節 佈防第45節 顏面第33節 通牒第50節 債券(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32節 才能(上)第36節 方向(下)第6節 事變(下)第46節 戰備(下)第11節 攔截第34節 詐降第16節 攀談(上)第43節 鷹派第26節 生意(上)第5節 退兵第46節 脫逃(上)第32節 扶持第45節 移民第53節 慘痛(下)第69節 忠臣(下)第52節 登陸(下)第16節 家學第44節 條約(上)第50節 動向(下)第15節 戰象(下)第19節 一騎第17節 挖坑第48節 賀禮第60節 算盤(上)第18節 拒絕第54節 投機(下)第56節 推銷(下)第6節 親征(下)第20節 僞詔(下)第60節 算盤(下)第49節 擴張(下)第21節 追兵第42節 說客第19節 軍功第30節 威壓(上)第31節 名將第36節 修路第36節 修路第11節 實驗第35節 會面(上)第10節 負責(上)第40節 泥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