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計謀

“你和胡全才、李世勳打過吧?”鄧名問道。

賀珍點點頭,他和李世勳交手多次,以前胡全才巡撫鄖陽時李世勳是他的部下,郝搖旗和賀珍和此人都多次對陣過:“我多次輸給胡賊、李賊。”

對過往的戰敗賀珍並不諱言,胡全才在鄖陽巡撫任上時有來自洪承疇的全力支持,而夔東闖營舊部不但領地貧瘠,而且還受到永曆朝廷的猜疑。無論兵力還是給養清軍都遠遠好於夔東明軍,因此賀珍、郝搖旗雖然反覆攻擊鄖陽、谷城、襄陽一線,但始終無法殲滅這一帶的清軍,即便明軍給胡全才造成了一些殺傷,他依舊能夠從長沙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

賀珍從大寧帶出來三千兵現在差不多全是甲兵了,這些天讓輔兵搬運物資時他就在訓練這些新戰兵,不過只有幾天工夫還遠遠沒有練好。賀珍的甲兵加上其他人留在鍾祥的戰兵,也有三千多,和清兵前鋒的實力相差不多,只是鄧名覺得訓練不足,正面交戰估計還是難以取勝。

但賀珍不這麼看,他指出從信件上看,李世勳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統帥,清軍的四千披甲來自湖廣各地,原本互不統屬,如果是堂堂對陣、攻城或許還好,如果突然發生緊急情況,清軍的凝聚力和應變能力其實很可疑。因此賀珍主張出動出擊去偷襲清軍先鋒,而不是固守鍾祥等待其他明軍回援,他還對鄧名聲稱瞭解李世勳的致命弱點。

“李賊見小利而亡命,每次遇到有搶功、多貪多佔的機會絕不會放過。”賀珍向鄧名指出,李世勳的這個特點如果善加利用可以給明軍帶來很大的優勢:“我有一計,保證可以擾亂虜師軍心。”

賀珍提議鄧名帶着鍾祥守軍去正面迎擊清軍,而他帶着本部隱藏在路邊,見到鄧名人少李世勳肯定會發動追殺,鄧名在詐敗的同時可以扔下輜重誘敵,等清兵隊形散亂後,賀珍就突然從旁邊掩殺出來,肯定能夠大敗李世勳。

在賀珍的極力主張下,鄧名同意主動出擊。就算賀珍不說,他也覺得明知清軍的動向如果不加以利用那太可惜了。

見鄧名虛心採納,賀珍心裡非常高興:出征以來分到了不少東西,但是財物他是永遠不會嫌多的;現在袁宗第和劉體純都不在城中,郝搖旗更遠在襄陽府,雖然鄧名已經派使者火速趕去通知他們,但是賀珍估計他們無法及時趕回來。殲滅清軍先鋒肯定能繳獲不少物資,賀珍知道鄧名從來不會拿很多,其他人既然沒有參戰。那隨便給一點東西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都歸他賀珍了。

……

在鍾祥明軍積極準備迎戰的時候,胡全才統帥的水陸大軍也從武昌出發,急急忙忙追趕前鋒的腳步而去。

雖然胡全才也知道兵貴神速的重要性,但湖廣總督率兵親征鍾祥,這麼大的一件事豈能不驚動全城。總督大人走出衙門準備離開武昌城時,武昌府的官員、縉紳就夾道歡送,無數的士人當場賦詩,預先歌頌着總督大人把安陸賊人掃蕩一空的豐功偉績。大部分人都滿臉堆笑,預祝胡總督旗開得勝,犁庭掃穴,不但驅逐鄧名,更一舉攻下郝搖旗在房、竹的巢穴;還有一些官員則眼含熱淚,表示胡總督爲王事不辭辛苦的精神實在太令人感動了,是天下忠臣孝子的楷模;更有個別人先是笑容可掬地說吉利話,然後熱淚盈眶地表示忠心……最後鬧騰了一個多時辰,胡總督總算來到碼頭。在他的坐船邊,又有大批的武昌父老來敬酒,整齊地高喊着“總督大人爲民除害,湖廣黎庶同感大德。”之類的口號……在僅僅一水之隔的漢陽府,胡全才又受到了規模相當的一次歡送。

雖然耽誤了一些時間,但是這種歡送還是讓胡總督心裡高興的,這證明武昌、漢陽的士人還是支持自己的。這次出征鍾祥前,胡全才還擔心本地幕僚會紛紛抱病不參與同行,如果武昌府、漢陽府的官吏、士人真與胡全才對抗,湖廣總督還會感到很棘手,他估計武昌、漢陽的人若是不能在收復鍾祥的行動中立功,就會極力貶低這次軍事行動的意義。

而現在一起都很完美,武昌、漢陽的兵馬雖然留下防守,但本地幕僚都跟着一同出征,在事後給朝廷的請功奏章上,這些士人也都會得到胡全才的大力讚揚——他也知道允許外地兵在武昌、漢陽揩油多半不得人心,不過爲了軍心士氣胡全才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事後如果有機會他當然還要全力修補關係——武昌的士人既然能夠分到功勞,當然也不會再說湖廣總督的怪話。

就連那個麻煩簍子周培公,這兩天的表現也讓胡全才很滿意。

這廝最近一貫給湖廣總督臉上抹黑,藉此顯示他的高瞻遠矚,本來胡全才已經打定主意,等收復鍾祥後,就跟朝廷彙報說這個周舉人在被俘後曾向匪首乞求饒命,更與鄧名私下密語數日,回到武昌後更造謠、傳謠,行跡極爲可疑。看到周培公今天東跑西顛地鼓吹鬍全才的英明神武,胡總督心裡一陣陣冷笑:“現在知道害怕了?遲了!”

話雖如此,胡全才心裡也有一絲動搖,要是按照他原本的計劃,周培公肯定逃不了一個凌遲,讓湖廣士人好好看看得罪湖廣總督會有怎麼樣的下場;但現在周培公表現得這樣馴服,如果胡全才還那麼兇狠地報復的話,可能會讓其他人在畏懼之餘,也感到胡總督是個睚眥必報的人,那樣將來若是有人無意得罪了他,就可以不顧一切地得罪到底了。

“或許讓他落一個問絞就差不多了吧?讓人知道老夫的手段和宰相肚量。”胡全才掃了一眼身畔的幕僚,周培公還在那裡唾沫橫飛地歌頌胡全才的剛毅果敢,他在心裡琢磨着:“罷了,再看看他後面如何了,如果真的知情識趣,免了他的功名就是。”

歡送的武昌人羣站在岸邊,遙望着湖廣總督的旗幟且行且遠,提督武昌馬軍的清軍將領還有他的岳父都在其中,客軍盡數跟着湖廣總督走了,現在武昌又是本地兵的天下了。

……

兩天後,

“小福王怎麼說?”縉紳見女婿來拜訪,立刻詢問起事情經過。

使者是今天早上纔回來的,馬軍提督立刻就來向岳父報告,說道:“一路平安無事,鄧名給他一頓上好的酒菜,還賞了他五兩銀子,並讓他帶話回來,說明廷那邊把這賞先記下了,若是泰山什麼時候想要可以去領。鄧名還讓使者傳話,問有沒有親信家人被山西佬裹挾在身側,將來若是碰到也好款待一番。”

“唔。”縉紳琢磨一下,搖了搖頭:“若是給名字的話,就落下把柄了,而且周舉人說小福王在鍾祥的兵馬其實沒有多少,估計退兵的面較大。”

這個縉紳的另外一個女婿跟着胡全才出征了,本來武昌、漢陽的縉紳和湖廣其他地方的兵還有些香火情,但這兩天外地士兵在城內敲詐勒索,讓武昌士人恨透了他們,巴不得他們和胡全才一起倒黴。這個縉紳雖然也有類似想法,但如果胡全才兵敗,他在總督幕府的女婿也會有危險,所以不能繼續向鄧名通報軍情了。

“有備無患。”縉紳又思考了片刻,覺得手心手背都是肉,周培公的預測也不一定全準,就讓馬軍提督再派人去一趟鍾祥,就說武昌士人大都心懷大明,盼王師如赤子之望慈母。若是遇到武昌的年輕士人,還望小福王看在他們父輩的面子上盡數放過。

“也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縉紳又與女婿密謀良久,他們估計現在兩軍前鋒可能已經接觸,這次去送信會更加危險,所以不再寫信而是讓使者帶口信去即可。

不過這個縉紳有女婿隨行湖廣總督身側,不代表其他縉紳都有子侄在軍中。在他的求情使者帶着口信再次往鍾祥而來時,鄧名與賀珍二人已經帶着軍隊離開鍾祥,直奔李世勳的清軍先鋒而去。這兩天裡他們又接到不少匿名信,嚮明軍彙報湖廣總督的最新動向,有好幾封信裡還給鄧名出謀劃策,提出各種殺敗胡全才的計策。

在這些信和把它們帶來的使者口中,鄧名已經聽到了不少替武昌和漢陽士人求情的要求,對於這些要求鄧名當然一概答應下來。還有一個使者的要求比較特別,是要求鄧名對江陵兵將網開一面。據趙天霸分析,這個縉紳的消息來源很可能是江陵軍中,本人也可能是江陵籍貫。到時候若是發現有某支江陵兵將脫離湖廣總督躲在後面,那多半就是這個匿名信主人的情報提供者。

“如果只是被勒索了幾兩銀子,多半不會恨到這個地步,”最近鄧名已經通過使者和探子知道了一些武昌發生的事情,也大概猜到了胡全才喪失民心的原因:“可能是被大兵打了,甚至可能被亂兵燒了間屋子、搗毀了庭院,可大兵們有湖廣總督撐腰奈何不了他們,只好找我們替他們出頭。”

探馬報告已經發現了清軍的先鋒哨探。鄧名下令排兵佈陣。

列陣的明軍以輔兵爲主,還有鍾祥的留守部隊,一側靠着漢水橫着擺開。而賀珍的本部則隱藏在鄧名軍陣的另外一側稍靠後一些的位置,列陣的明軍能夠有效地截斷清軍的偵察兵,保證賀珍的實力和位置不會暴露。等清軍陷入混亂後,賀珍就會帶領部隊摸上前去,從側面對清兵發起猛烈的攻擊。

見到嚴陣以待的明軍後,清軍探馬十分驚訝。他們一路急行而來,並沒有見到明軍的幾個探子,更確信沒有讓明軍的探子靠近身後的主力,還以爲很好地隱藏了實力,能打鐘祥一個措手不及呢。

清軍探馬停下腳步,轉身去向背後的主力報告時,賀珍正站在鄧名身邊,一起眺望對面的敵軍動靜。離開鍾祥前,賀珍準備了大量的銅錢和小塊的布料,據他介紹,用這個誘敵比往地上撒銀子更有效。

大量而不是價值太高的財寶,能夠讓敵兵的陣容迅速陷入混亂,持續時間也能更長。不過光是銅錢也不行,賀珍還讓鄧名準備了銀子碎屑,準備和銅錢、布頭一起往地上扔。

“看到遍地的銅錢和布料,敵兵肯定會俯身拾取,就算本來不太貪心的,看到同伴一枚又一枚地把銅錢往口袋裡塞,揣起一塊又一塊的好布,也會忍不住撿起來;而碎銀子呢,肯定比銅錢值錢,但是又小又不好找,不少被踩到土裡面去,敵兵就會不停地翻啊翻,想再找一塊出來。

賀珍的經驗就是,誘敵用的東西一定要又多又小,不然一下子撿乾淨了就起不到效果了,價值更不能太高,要讓敵兵怎麼撿都還嫌少。

“我曾經用這個計謀打敗過李世勳兩回。”賀珍自信地說道:“郝將軍也用這招打敗過他。”

“就是你們至少用過三次?”鄧名大吃一驚,這是賀珍事先沒有告訴過他的:“你還指望李賊繼續中計麼?”

“是啊,他已經中過三次計了,說明這計謀對他管用啊。”看鄧名錶現得如此驚訝,賀珍感到十分不解。

鄧名盯着賀珍看了兩眼,他覺得即便是一條狗,被同一支棍子打了兩次後也該認得那根棍子了,如果李世勳再中計的話,那他還是靈長類嗎?

不過事已至此,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士兵們也都被反覆交代過,已經無法修改計劃了,鄧名只好默默祈禱,盼望李世勳的記憶力和智力都與爬行類動物看齊。

清軍主力陸續趕到,在鄧名的面前擺開陣勢。見明軍勢單力孤,大批清軍將佐都躍躍欲試,打算衝上去把對面的明軍殺個片甲不留。但他們的統帥李世勳卻捻着自己的鬍鬚,望着對面明軍的旗幟默默不語,遲遲不肯下令發起進攻。

周圍立功心切的清軍將佐一再催促,李世勳沉吟着,終於開始向衆人解釋自己爲何如此持重:“本將與房縣郝賊、大寧賀賊交戰多年,此二賊甚是詭計多端、不可不防啊。”

雖然沒有看到郝搖旗或是賀珍的旗號,但是李世勳懷疑有一個老對手可能就躲在明陣背後。他曾經被賀珍和郝搖旗各自用誘敵之計擊敗過兩次,今天的戰場氣氛十分可疑,李世勳幾乎敢肯定對方又想故伎重施。

“若是我們猛攻這隊明軍,他們不但不戰而是立刻掉頭逃跑,同時扔下銅錢、布頭和小角的碎銀子,又該如何是好?”李世勳不好意思對周圍的同僚說自己被這戰術打敗過四回了,但是他的問題很有力量,把周圍的同僚都問得啞口無言。

“我若是那敵將,就事先把主力埋伏在側面。”李世勳隨手向着鄧名陣地側後一指,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預測到底有多麼地準確,一絲不差地指在了賀珍埋伏兵馬的位置上:“等我們士卒滿地撿銅錢、布料,在土裡翻找着碎銀子而無暇擡頭,在他們爲這些財寶廝打時,賊人就會從側面突然殺出來,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大家覺得李世勳的看法確實有道理,但總不能與明軍對峙不動。清軍的兵力明顯比對面的明軍雄厚得多,總不能爲可能存在的伏兵就這樣無限期地耗下去。李世勳也覺得如果不採取行動確實不妥,至少也要發起一下試探性的進攻,以確認明軍不是在虛張聲勢。

李世勳把包括本部兵馬在內的一半披甲留在旗下,命令其他的將佐帶領剩下的一半與輔兵一起發動進攻。這樣就算中了敵人的計,有一半披甲在手——而且還是更精銳、更訓練有素的一半——李世勳就不至於陷入無計可施的絕境。

那些立功心切的將佐很快就調整好隊形,清兵擂動戰鼓,吶喊着向鄧名發起進攻,看到清兵衝過來後,對面將旗揮舞,本來還嚴陣以待的明軍二話不說掉頭就跑。

看到眼前的敵人如此不堪,發起進攻的清兵士氣大振,人人奮勇向前。遠處觀戰的李世勳見狀卻是眉頭皺得更緊了,他心中不祥的預感也變得更重。

聽到漢江那邊傳來戰鼓聲後,已經回到軍中的賀珍一臉計謀得逞的冷笑,無聲地一揮手,帶着人馬躡手躡腳地開始向前摸去。戰場上響起的殺喊聲和激起的煙塵會很好地掩蓋明軍的行動,等向前摸一段後,賀珍軍就會一起向漢江邊殺去,砍斷李世勳的將旗,把那些正在撿取財物的清兵一網打盡。

見到明軍一邊跑,一邊頭也不回地撒東西,李世勳心頭劇震,人也從馬鞍上站起來,極力向戰場那邊眺望。

追在最前的清軍見到遍地都是明軍扔下的銅錢和布料,紛紛低頭去拾,與身後收不住腳步的同伴撞在一起,滾成一團。後上來的清兵看到一地的財物後,也顧不得追趕,趕忙往自己懷裡揣。

“接着就該撒碎銀子了,我就知道!”李世勳知道等明軍開始撒碎銀子後,士兵更會翻遍土坷垃滿地尋找。他急忙下令全軍轉向,讓還受控制的一半披甲面向原來的側翼,心急如焚地大叫道:“賊人馬上就要從這裡殺出來了,準備迎戰!”

第49節 擴張(上)第32節 血戰(上)第26節 判斷(下)第66節 加入(上)第59節 魔鬼(上)第15節 軍心第26節 兄弟(中)第52節 往事(下)第19節 忠心(上)第46節 脫逃(下)第50節 追擊(上)第5節 協作(下)第2節 目標(上)第28節 城前(上)第23節 江防第46節 脫逃(下)第47節 約戰第57節 分贓(下)第11節 劫營(上)第13節 試探(下)第3節 信號(上)第12節 圍困(上)第56節 待遇(上)第14節 亂戰(上)第15節 攻防第33節 孤注(下)第8節 戰備(上)第53節 烈焰第60節 烽火第51節 詐敗第12節 圍困(下)第20節 萬縣第8節 戰備(上)第37節 軍火第6節 親征(下)第12節 調整(下)第26節 兄弟(中)第21節 闖關第59節 魔鬼(下)第30節 變化(上)第5節 協作(上)第23節 波瀾(上)第45節 顏面第2節 抵x制第32節 血戰(上)第18節 登陸(上)第24節 整訓(下)第35節 進軍第11節 兩全(上)第21節 煙霧(上)第43節 挫折第26節 兄弟(中)第45節 鍊金(下)第52節 壯士第14節 亂戰(下)第53節 齊射(上)第14節 亂戰(下)第30節 劍閣第22節 搶攻(上)第11節 兩全(上)第23節 代理(上)第28節 戰報第54節 迂迴第52節 往事(上)第45節 處置第13節 試探(上)第17節 堅壁第37節 等待(上)第31節 呆仗(上)第54節 授權第31節 大敵(上)第23節 江防第20節 僞詔(上)第52節 登陸(上)第48節 提案第51節 救援第28節 人心第26節 判斷(下)第21節 追兵第60節 算盤(上)第24節 內憂(上)第52節 反擊第48節 專利(下)第14節 亂戰(上)第47節 證據(上)第5節 放棄(上)第10節 爆破第37節 回返第56節 推測第36節 分攤(下)第6節 疑惑第27節 圍攻(上)第40節 印象(上)第3節 說服第23節 江防第25節 捷報第35節 表態第32節 意外第44節 靖難(下)第16節 龍騎(下)
第49節 擴張(上)第32節 血戰(上)第26節 判斷(下)第66節 加入(上)第59節 魔鬼(上)第15節 軍心第26節 兄弟(中)第52節 往事(下)第19節 忠心(上)第46節 脫逃(下)第50節 追擊(上)第5節 協作(下)第2節 目標(上)第28節 城前(上)第23節 江防第46節 脫逃(下)第47節 約戰第57節 分贓(下)第11節 劫營(上)第13節 試探(下)第3節 信號(上)第12節 圍困(上)第56節 待遇(上)第14節 亂戰(上)第15節 攻防第33節 孤注(下)第8節 戰備(上)第53節 烈焰第60節 烽火第51節 詐敗第12節 圍困(下)第20節 萬縣第8節 戰備(上)第37節 軍火第6節 親征(下)第12節 調整(下)第26節 兄弟(中)第21節 闖關第59節 魔鬼(下)第30節 變化(上)第5節 協作(上)第23節 波瀾(上)第45節 顏面第2節 抵x制第32節 血戰(上)第18節 登陸(上)第24節 整訓(下)第35節 進軍第11節 兩全(上)第21節 煙霧(上)第43節 挫折第26節 兄弟(中)第45節 鍊金(下)第52節 壯士第14節 亂戰(下)第53節 齊射(上)第14節 亂戰(下)第30節 劍閣第22節 搶攻(上)第11節 兩全(上)第23節 代理(上)第28節 戰報第54節 迂迴第52節 往事(上)第45節 處置第13節 試探(上)第17節 堅壁第37節 等待(上)第31節 呆仗(上)第54節 授權第31節 大敵(上)第23節 江防第20節 僞詔(上)第52節 登陸(上)第48節 提案第51節 救援第28節 人心第26節 判斷(下)第21節 追兵第60節 算盤(上)第24節 內憂(上)第52節 反擊第48節 專利(下)第14節 亂戰(上)第47節 證據(上)第5節 放棄(上)第10節 爆破第37節 回返第56節 推測第36節 分攤(下)第6節 疑惑第27節 圍攻(上)第40節 印象(上)第3節 說服第23節 江防第25節 捷報第35節 表態第32節 意外第44節 靖難(下)第16節 龍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