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精明(下)

周培公跟四川銀行家們前後腳趕來的南京,等他到兩江總督衙門的時候,於佑明等人已經去驛站休息了,後宅的僕人們一個個臉色都很難看,距離書房還很遠的時候,周培公就聽到有人在裡面大聲咆哮。書房裡只有蔣國柱和樑化鳳兩個人,四川人走了之後,蔣國柱又一次失控,把擺設一通亂砸,對樑化鳳賭咒發誓一定遲早要讓鄧名後悔。

面對激憤的兩江總督,樑化鳳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纔好,見到周培公後,江南提督也是苦笑不已:“這兩年免得稅,都被鄧名捲走了。”

雖然朝廷免了江南的一些稅,但蔣國柱可沒有一絲不苟地照搬,他對朝廷說的是川軍所過之處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再收稅就要激起民變了;可蔣國柱知道實際上遠沒有到這個地步,不但可以繼續收稅,而且沿途的百姓還和明軍做生意掙了不少錢。因此蔣國柱大約只減少了一半的賦稅,這既給下面分潤一些好處,也能有助於恢復江南的經濟。這些截留的農稅,再加上大量徵收的商稅,讓兩江總督衙門攢下了一些家當。

“何止!”蔣國柱厲聲喝道,除了這些賦稅外,兩江總督衙門還能從剿鄧總理衙門那裡拿到一份分紅,去年幫着明軍搬運百姓,給明軍提供物資讓剿鄧總理衙門也賺了不少,最近半年跑船也是收入頗豐,但這次鄧名差不多是個蔣國柱來了個一鍋端。

“總督大人息怒,”周培公急忙幫忙勸解起來,在湖廣、江西,剿鄧總理衙門一直起着潤滑劑的作用,周培公本人寫過很多封信給張長庚等人,勸他們忍一時之氣,切勿魯莽行事;同時剿鄧總理衙門還及時地把兩江坐山觀虎鬥的心態密告給湖廣,或是把湖廣想坐收漁人之利的思路泄露給兩江這邊:“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鄧名此番有披甲數萬,只可智取不可力敵。”

“嗯,本總督豈會不知。”蔣國柱很清楚身邊沒有可靠地同盟,僅靠江南的力量與鄧名硬拼只能便宜了別人,多半還要把自己搞的家破人亡。蔣國柱放緩了口氣,又稱讚了周培公一句:“這次你做的很好。”

雖然周培公沒有能夠說服鄧名回師,但周培公一直把上游的情報遠遠不斷地提供給兩江總理衙門,讓蔣國柱沒有受到張長庚的迷惑,而且還清楚地知道上游的江南府縣也都妥協了,現在要是和鄧名鬥,恐怕就是以南京獨抗東征的明軍主力了。

樑化鳳和周培公合力把蔣國柱安撫好後,前者就告辭離開了,蔣國柱隨後問起鄧名是不是又勒索了剿鄧總理衙門。

“正是,不過下官據理力爭,最後鄧名同意以後剿鄧總理衙門的利潤,只需要拿出兩成來購買它的債券就可以了。”周培公急忙向蔣國柱表功:“而且鄧名也答應了,以後我們可以用他的欠條購買貨物,或是用來支付利潤。”

見周培公取得了這麼大的外交進展,蔣國柱輕嘆了一聲:“如此說來,這欠條倒也不完全是廢紙。”

“確實不是廢紙,不過真正有用的是最後還給我們的欠條,債券還是不能用來買貨,或是用來支付給他衝抵利潤的。”周培公仔細地把幾種欠條的區別給蔣國柱介紹了一番:“總的說來,也就是把錢放在鄧名那裡存一年罷了,他也是想落個安心,怕我們趁着鄭成功去世羣起圍攻他。”

“但願如此。”聽說錢還有要回來的機會,蔣國柱心裡有了希望就又舒服了一些,拼一個魚死網破的念頭更是淡得快消失不見了:“就是不知道鄧名一年後會不會又食言不算。”

“這絕對不會,歸根結底,這次還是我們太急躁了,四省還沒有做好準備,就開始對張煌言下手,給了鄧名口實,也逼得他發飆要拼命。如果我們再小心一些,穩當一些,我們四省還是要比他強大的多,再說我們背後也還有一個朝廷,沒法全力對付鄧名。”周培公指出,只要東南四省精誠團結,大家有勁往一處使,那鄧名根本不是對手:“再說這次債券他賣給了這麼多人,到時候如果他敢食言,武昌和南昌勢必不能和他善罷甘休,鄧名重諾,只要我們不給他藉口,他就無法食言。下官還是覺得,只要我們四省團結一致,那就沒有人能欺負我們。”

“談何容易啊。”蔣國柱長嘆一聲:“南昌、武昌智不及此,要是他們肯全力支持本總督,那鄧名小兒、北京朝廷,又有何懼?”

周培公一直在對蔣國柱積極表忠心,稱對方是第一個給他布政使實權的長官,恩情遠在其他督撫之上,還爲他開過總督衙門的中門,真是粉身碎骨也難報萬一;周培公也對張朝這麼說過,不過理由換成了後者是第一個給他布政使銜的人,讓他得以躋身大員之列;而在見張長庚的時候,周培公也一再感激過對方把他從白身簡拔爲官員;而林啓龍比較難辦,周培公只能全力溜鬚拍馬了。

這種兩面三刀周培公也不擔心被拆穿,因爲這幾個傢伙各懷鬼胎,都和自己商議過對其他人不利的計劃;剿鄧總理衙門的盈利也越來越可觀,督撫們都想多吃多佔,他們一致要求周培公給舟山稽查造假賬的同時,也都暗示周培公對其他人造假。現在周培公手裡的賬本有六、七套版本,有給舟山看的,有給幾個督撫共同看的,還有給督撫們分別看的,以及一套給鄧名看的。

“這次鄧名要求下官用剿總利潤買他的公債的時候,下官留了一個心眼,與他簽訂了一份密約。”

“密約?什麼密約?”蔣國柱一聽興致就來了。

“就是剿總買公債的交換條件,鄧名同意出售給我們戰艦、武器、幫助我們訓練軍隊。”周培公指出現在川軍的訓練水平和戰鬥力遠遠超過綠營,所以向川軍學習先進的軍事技術是有必要的,而且這支軍隊既然向鄧名付錢了,他就沒有理由要求剿總解散:“事到如今總督大人難道還看不明白麼?鄧名就是財迷,只要有錢掙,他就會願意冒險。如果鄧名一分錢都拿不到,那他爲了自己的安全就會禁止我們重建水師,但只要他能拿到錢,他就會因爲貪心而做出讓步。我們就可以慢慢積蓄力量。”

周培公告訴蔣國柱,他剛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鄧名已經有些遲疑了,但經不住周培公誘之以利,而且還警告他如果東南沒有自保的能力,那滿清大舉南下就能讓鄧名一夜回到四年前。最後周培公用嚴謹的分析說服了鄧名,讓他同意向剿鄧總理衙門提供必要的支援。

“老弟真是人中翹楚啊。”聽周培公用買了這麼一點債券,就能從鄧名那裡拿回這麼多的東西,蔣國柱暗暗慚愧,周培公果然不愧是“鄧名問題專家”,事情做得比別人漂亮一百倍都不止。而且蔣國柱還立刻意識到了,這支軍隊一旦組建起來,就會是一支四省聯軍,到時候只要掌握住了這支軍隊,就不用擔心武昌和南昌無限拖後腿了,甚至還能反過來迫使武昌和南昌採取和南京一致的步調。

唯一讓蔣國柱擔心的是,那就是鄧名會不會滲透這支軍隊,畢竟周培公爲了說服鄧名,答應這支軍隊的武器都從鄧名那邊採購,而且還付錢給鄧名,讓四川爲長江剿總大隊提供軍事教官。

“下官對此也不太有把握,大人知道下官不通軍事,說不定就被鄧名騙了,反倒是替他養軍隊了。”對於蔣國柱的擔憂,周培公大聲叫好:“所以下官和鄧名說了,這個密約我們可以要求執行,也可以不要求執行。就是因爲下官斟酌不好這裡面的利弊,所以才請大人定奪。”

“嗯。”蔣國柱沉思片刻,斷然說道:“做事不能前怕狼、後怕虎,既然老弟辛苦爭取來這麼一個條件,我們也爲此買了鄧名的債券,那就要把事情做起來。你說這剿鄧總隊是我們來支付軍餉,對吧?”

“是。”

“那就要建立起來!”蔣國柱聲音變得沉穩有力:“我們需要這支軍隊來團結四省力量,也需要它來對抗鄧名和朝廷。”

“是,那下官以爲,讓樑提督來管理這支軍隊是最好的。”周培公再次強調他不懂軍事。

“不,這樣會讓朝廷過分注意,他們會奇怪爲何一支水上的衙役隊我會讓樑提督這樣的大將去管,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還會讓鄧名加倍地提防,更重要的是,武昌和南昌未必肯撥款給剿總大隊了。”蔣國柱當機立斷:“就由剿鄧總理衙門挑選軍官來執掌這支軍隊。”

“可這樣總隊就不是掌握在大人手裡了,”周培公依舊反對:“而是完全控制在剿鄧總理衙門手中了。”

“可你控制剿鄧總理衙門,不是嗎?”蔣國柱反問道。

周培公猶豫了一會兒,突然拜倒在地:“總督大人,下官權力已經不小了,又不能和大人日日見面,只恐背後有嘴傷人。”

“不要怕,我信得過老弟。”蔣國柱笑吟吟地把周培公扶起來,給他鼓勁打氣:“你放心大膽地去做,做出成績來,這樣將來我把兩江總督這個位置交給老弟的時候,別人也才說不話來啊。”

戰戰兢兢地離開了兩江總督衙門後,周培公坐上自己的轎子,搖搖晃晃地返回自己的住所:“哼,兩江總督的位置,很稀罕麼?只要鄧提督依舊天下無敵,剿鄧總理衙門就會如日中天。”

現在周培公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年輕舉人了,這幾年他周旋於各個總督之間,見慣了官場的爾虞我詐,更有鄧名這麼一個外星人提點教誨。

“張總督的志向就是割據,成爲名符其實的一方諸侯。”周培公閉上眼睛,在心裡默想着各個總督的算盤:“林總督和江西巡撫的思路差不多,走一步看一步,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着,實在不行就投了鄧名;而蔣總督的野心最大,以前我一直揣測不清,比如他最近就一直積極在蒐羅士人的罪證,好像想製造大獄狠狠搜刮一筆錢財。”

這件事周培公在見到鄧名時也向後者報告了,當時周培公還有些糊塗,因爲張長庚明顯很看重領地的民心,已經斷然不肯爲了取悅朝廷而把縉紳得罪個一乾二淨了,這顯然和張長庚那份割據的心態是分不開的。而蔣國柱如果和張長庚的心思一樣,按說也不該往死裡得罪江南的縉紳。

爲此鄧名和周培公討論了很久,最後鄧名懷疑蔣國柱是想學吳三桂,他的志向不是割據江南——無論將來清廷獲勝還是大明中興,都不可能容忍某個傢伙盤踞在南京。蔣國柱很可能早就想通了這一點,所以已經打定主意要培養一支軍隊出來,爲此就是得罪了全江南的士人也在所不惜,反正這地盤也肯定保不住。而如果能打造出一支軍隊來的話,蔣國柱就有了和清廷或鄧名討價還價的資本,將來清廷獲勝他可以指望想吳三桂一樣遠征四川,建立自己的藩國;而如果大明中興的話,蔣國柱也可以獻了南京,然後打出山海關去遼東尋找一片安身立命之地。

鄧名和周培公越琢磨越覺得蔣國柱這麼設計自己未來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兩人就上商議好用剿鄧總隊來試探一下蔣國柱,真想學吳三桂的話,蔣國柱肯定不會嫌軍隊多的。

“裂土封藩嗎?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做不了鄧提督的黃雀,別人的倒是完全可以試試。”周培公依舊閉着雙眼,一抹微笑從他的嘴角浮了起來:“賢妻,爲夫雖然不能在家陪你,但將來會給你掙個王妃的封號出來的。”

在聽說明軍先鋒靠近南京後,蔣國柱就派人去迎接,他已經爲明軍選好了營址,還熱情地幫忙修好了營寨來獻殷勤,但心腹很快返回報告說,明軍先鋒臨國公李來亨,謝絕了兩江總督的好意。

“虎帥說,別的事都好麻煩大人,但這軍營還有水營,他一定要自己來修。”

第19節 軍功第12節 徵稅第24節 怒潮(下)第46節 掃蕩第26節 兄弟(上)第6節 勇士第2節 目標(上)第5節 重整(下)第50節 債券(上)第21節 闖關第25節 投奔(下)第7節 變臉(上)第22節 退讓(下)第37節 回返第6節 事變(下)第39節 良機第7節 演變(下)第3節 裁軍第9節 授權(上)第26節 佈防第45節 隊友(上)第4節 暗示第21節 東進(下)第38節 迎敵第65節 援助(上)第52節 登陸(下)第17節 隱姓第22節 風起(下)第44節 失蹤第44節 中介第48節 打賭第13節 試探(上)第34節 攻勢第9節 問話(下)第53節 齊射(下)第3節 壓力(下)第21節 煙霧(下)第31節 胥吏第47節 贖買(下)第40節 困境第60節 爭奪(上)第29節 道破第32節 爭奪(上)第34節 詐降第42節 反擊第20節 康熙(上)第58節 遺孤第1節 代售第20節 困獸第39節 都府第55節 壓力(下)第11節 攻勢(下)第10節 爆破第5節 協作(上)第44節 失蹤第6節 魯王第39節 王佐(上)第20節 康熙(下)第43節 輕取第39節 嚮導(上)第26節 兄弟(中)第27節 派系(下)第4節 推薦(上)第51節 緊俏第20節 僞詔(下)第9節 穴攻第33節 搜索第35節 請客(下)第11節 攻勢(上)第2節 目標(下)第7節 窮途第27節 圍攻(上)第54節 授權第37節 立碑第38節 買賣(上)第28節 盟軍(下)第48節 賀禮第39節 大捷第25節 駭浪(下)第54節 權變(上)第15節 相識(上)第4節 一致(下)第22節 謊言第39節 王佐(上)第5節 協作(下)第54節 權變(上)第28節 算計(上)第23節 代理(下)第24節 掠奪第45節 突破(上)第50節 誤判(上)第16節 甕中第8節 升級(下)第58節 狙擊第7節 仲裁(下)第28節 城前(下)第51節 夢想(中)第37節 等待(下)第39節 哨探第46節 脫逃(上)
第19節 軍功第12節 徵稅第24節 怒潮(下)第46節 掃蕩第26節 兄弟(上)第6節 勇士第2節 目標(上)第5節 重整(下)第50節 債券(上)第21節 闖關第25節 投奔(下)第7節 變臉(上)第22節 退讓(下)第37節 回返第6節 事變(下)第39節 良機第7節 演變(下)第3節 裁軍第9節 授權(上)第26節 佈防第45節 隊友(上)第4節 暗示第21節 東進(下)第38節 迎敵第65節 援助(上)第52節 登陸(下)第17節 隱姓第22節 風起(下)第44節 失蹤第44節 中介第48節 打賭第13節 試探(上)第34節 攻勢第9節 問話(下)第53節 齊射(下)第3節 壓力(下)第21節 煙霧(下)第31節 胥吏第47節 贖買(下)第40節 困境第60節 爭奪(上)第29節 道破第32節 爭奪(上)第34節 詐降第42節 反擊第20節 康熙(上)第58節 遺孤第1節 代售第20節 困獸第39節 都府第55節 壓力(下)第11節 攻勢(下)第10節 爆破第5節 協作(上)第44節 失蹤第6節 魯王第39節 王佐(上)第20節 康熙(下)第43節 輕取第39節 嚮導(上)第26節 兄弟(中)第27節 派系(下)第4節 推薦(上)第51節 緊俏第20節 僞詔(下)第9節 穴攻第33節 搜索第35節 請客(下)第11節 攻勢(上)第2節 目標(下)第7節 窮途第27節 圍攻(上)第54節 授權第37節 立碑第38節 買賣(上)第28節 盟軍(下)第48節 賀禮第39節 大捷第25節 駭浪(下)第54節 權變(上)第15節 相識(上)第4節 一致(下)第22節 謊言第39節 王佐(上)第5節 協作(下)第54節 權變(上)第28節 算計(上)第23節 代理(下)第24節 掠奪第45節 突破(上)第50節 誤判(上)第16節 甕中第8節 升級(下)第58節 狙擊第7節 仲裁(下)第28節 城前(下)第51節 夢想(中)第37節 等待(下)第39節 哨探第46節 脫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