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追擊(下)

松山、朱仙鎮、郟縣,這些近年來的著名大戰都是軍事訓練課中反覆提及的戰例,在座的明軍軍官大都上了半年左右的文化課,對戰鬥的過程相當熟悉。

“和松山之戰一樣,我們的水師會在夜間突然撤離,然後各隊舉火離開營地。事出突然,李國英的膽子還未必有洪太那麼大,他多半不敢立刻追擊。但他遲早會感覺出不對,等天明後發現船隻和我的旗號不見了,就會明白過來。這時他的偵騎也會向他報告,說撤出營地的我軍全無旗號引導,建制潰散。”

鄧名認爲最遲到這時,李國英就會發動全軍追擊。而如果明軍能夠在清軍抵達前恢復秩序,就贏得了一個局面有利的遭遇戰機會。

“現在還不能對士兵們講,不過遲早他們都會知道我們的軍事計劃。在撤退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掉隊,每一個士兵都必須明白,我們的勝利、全軍的生死存亡都取決於誘敵的成敗,他們必須要儘可能久地保密。如果他們在被俘後主動向清軍吐露了我們的軍事計劃,那就等於在謀殺他的同袍。”

向全軍通報軍事計劃會有很大的好處,免得士兵真的以爲鄧名棄軍潛逃了,以致軍心潰散不可收拾。但這同樣會給明軍帶來計劃泄露的巨大風險。

兩害相權取其輕,鄧名還是決定在戰前向士兵們通報真實意圖,現在他說的話也是對在座軍官們的警告:“在座的諸君,我知道你們都有朋友,都有絕對信得過的屬下,但在我下令通報全軍前,任何人都不能泄露計劃,任何泄露都會增大我軍失敗的危險,正如我剛纔所說的,那就是在謀殺我軍的全體將士。”

把全部計劃通報完畢,鄧名給軍官們一些時間思考,然後開始讓他們提問題。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問題被提出來,若是鄧名已經考慮過的,就拿出答案與大家分享;若是鄧名還沒有想好的,就讓全體一起討論。

有人提出一個新的問題:“貴州的俘虜怎麼辦?”

沒有人相信貴州的俘虜能夠像舟山的義勇兵一樣保守秘密。

“這就是我說暫時不能泄露計劃的原因。”鄧名答道。

但這個回答顯然不能讓部下們滿意,遲早俘虜們都會知道。

“是的,當我軍開始撤退的時候,這些貴州的百姓肯定會聽到一些風聲,就算士兵人人守口如瓶——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他們也能看出一些異常。要是他們向清軍報告,必然會引起李國英的警惕。”鄧名對這種疑慮並不是沒有預料,實際上他的衛士已經提出過這個問題:“俗話說,死人的嘴是最嚴的,如果我把這些貴州百姓都坑了,就不擔心他們泄密了。”

有些浙江軍官心裡已經在轉這個念頭,但被鄧名點破後,這些人就沒有出聲接話。

“幸好還有另外一個辦法,就是讓水師把這一萬貴州百姓都運走,我們的水師雖然運不走全部的軍隊,但是一萬人還是擠得下的。”鄧名對在座的軍官們說道:“與其說這些貴州人是俘虜,我更願意把他們視爲被清軍劫持的百姓,而我們至少現在還是軍人,有時候,軍人需要爲百姓斷後,需要留下和同袍同生共死,這樣,當他退伍後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俸祿。”

“如果這樣辦的話,”又有一個軍官說道:“若是李國英發現貴州百姓居然都沒有逃回去向他投降,不會感到奇怪嗎?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肯定不會把貴州的百姓用船送走吧。”

“如果他能平心靜氣地想上一天,就像他在重慶時那樣時間充裕,他或許會起疑,不過我覺得他這次應該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來想;而且就算起疑,難道他會爲了根本不重視的貴州百姓,就不追殺我們的潰軍嗎?他廢了這麼大氣力,不就是爲了這個時候麼?”

制定了分批去熟悉道路地形的時間表後,鄧名宣佈散會。

回到自己的中軍帳後,他立刻提筆給李國英寫挑戰書。袁宗第曾經繪聲繪色地描述過李國英和其他人被追趕時的窘況,在袁宗第看來,徒勞無益地嘗試向敵軍挑戰,就是崩潰的先兆。

……

發現明軍停下腳步後,李國英立刻命令清軍止步,與明軍相隔數裡對峙。

“賊人已經開始失控了。”自認爲經驗豐富的李國英做出了判斷:“呵呵,這個鄧名還真是年輕啊,我還以爲他能多堅持些日子呢,竟然這麼早就無法繼續行軍了。

以前每當李國英感到士兵開始焦躁不安時,就會不情願地停下腳步,原地紮營以安撫士氣。不過這種工作非常辛苦,而且恢復行軍後士氣仍然會迅速低落

當聽說明軍那邊送來挑戰書後,李國英先是一驚,接着就心花怒放,如果不是要在部下面前維持川陝總督的威嚴,李國英差點就笑出聲來。

儘管如此,當明軍的使者把挑戰書遞上來時,李國英的臉上還是忍不住露出了微笑。把戰書讀了兩遍後,李國英春風滿面地擡起頭,看着下面正等待答覆的使者。

“不知李總督如何答覆鄧提督。”見李國英擡起頭,明軍使者急不可待地問道。

“唔,本官這兩天身體不適,等本官痊癒後,自當統兵出營,與鄧提督堂堂一陣。”李國英拉着長調說完後,就命令左右把明軍的使者送出去。

第二天鄧名又派使者送來戰書,李國英聽說後微微一驚:“他這麼心急嗎?”

李國英重複了一遍昨天的藉口,又把使者和戰書一起送出營外。結果鄧名顯得更沉不住氣了,下午就派了一隊人馬來營外罵陣。

開始明軍罵得還比較含蓄,暗示李國英不敢應戰,然後就明確指出李國英是個膽小鬼,最後就污言穢語一起上了。聽到明軍越罵越難聽,李國英就下令敲鑼打鼓,把明軍的聲音蓋過去,同時讓偵騎兵加緊監視明軍的動靜。

明軍在營門外辱罵總督大人,但被辱罵的人和他的兩萬五千多手下卻非常高興。雖然不知道明軍營中的具體情況,但明軍表現得越心急,就說明了他們的情況越糟糕,經過軍官、士兵的口口相傳,很快全體清軍都明白了這個道理。

於是清軍紛紛豎起耳朵,竭力從鑼鼓聲中尋找着敵人的謾罵聲。

“聽,他們還在罵總督大人。”一個士兵滿臉喜色地說道:“他們已經罵了整整一天了。”

“是啊,哈哈,他們罵得真是難聽啊。”另外幾個清軍士兵也拍着大腿笑道。營外明軍對川陝總督罵得越是不堪入耳,川陝總督的手下越是愛聽,一個個都發自內心地歡喜:“看來我們很快就能領賞,然後回重慶去嘍。”

士氣高漲讓李國英也很興奮,在他看來鄧名簡直就是在幫他。等到下一天明軍又派使者來送戰書時,李國英童心忽起,下令不放使者進營,同時讓各營都打造一丈高的木牌,上面大書“免戰”二字,每個營地門口都擺上一個。

看到評書裡的東西都出現在軍中,清軍士兵更是人人大笑不已,他們嘻嘻哈哈地把免戰牌掛上營門。被激怒的明軍於是又出動大批士兵來清軍營地前謾罵,守衛在營牆上的清軍士兵都用嘲諷的目光看着這些罵陣的明軍。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就是頭腦再遲鈍的人也看得出來,鄧名戰敗在即,清軍只要堅壁不戰,就可以坐看明軍自敗。

再過一日,鄧名派來的人除了戰書,又送來一份禮物,見清軍不放他們進營,就把東西放在營門前自行離去。

守衛營門的士兵把禮物送來中軍帳中,李國英和衆將開封檢視,發現其中竟然是一套女人的衣裙。

“哈哈,哈哈。”雖然是在衆人之前,但李國英再也忍耐不住,仰天大笑不已:“鄧名小兒,當真無用,竟然這麼幾天就軍心喪盡了。”

李國英當初在重慶扮演空城計時的諸葛亮,現在又扮演五丈原的司馬懿,鄧名這麼湊趣,世上還有比這更體貼的對手、更愉快的享受麼?李國英看了箱中的衣裙兩眼,風趣地對衆人說道:“可惜老夫乃是朝廷命官,一舉一動關乎朝廷體統,不然老夫真想笑納了鄧名的禮物,讓三軍將士看看老夫的心胸氣量。”

周圍諛聲如涌,李國英下令把這套衣服挑上旗杆,傳示各營。

這幾天來,探子報告明軍軍營有進有出,但沒有大隊人馬離開過。李國英知道明軍主力還沒有徹底崩潰,不過看到鄧名送來的裙子後,他更加深信這一天近在眼前。

“啓稟大人!”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熟睡中的川陝總督突然被衛兵叫醒:“賊人大營出現亂像。”

“什麼亂像?”李國英聞言一躍而起,轉眼間就睡意全無。

還沒走到營牆上,李國英就聽到一陣陣雜亂的喧譁。登上了望臺後,看到營牆上的衛兵正衝着明軍營地的防線指指點點,舉目所及,到處是火把發出的點點亮光。

這些亮光數也數不清,好像有一兩萬之多。從軍多年的李國英一瞥之下,就看出其中全無章法,成千上萬的敵人零零散散,多則十餘人、少則數人,爭先恐後地向西方離去。

第29節 機密第19節 忠心(下)第10節 默契第47節 證據(上)第35節 捆綁第57節 觀感(下)第50節 金磚第25節 投奔(上)第35節 鞏固(下)第9節 買路第20節 困獸第28節 算計(上)第25節 矇蔽第49節 坦承第17節 衝擊(下)第43節 挫折第23節 瓷器第1節 誤會(下)第59節 安撫第33節 問策(上)第52節 登陸(上)第55節 混戰第50節 追擊(下)第32節 血戰(上)第5節 重整(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2節 往事(下)第32節 才能(下)第49節 坦承第44節 條約(上)第36節 備戰第18節 恐怖(上)第39節 嚮導(下)第35節 鞏固(上)第2節 VIP第12節 強渡(下)第40節 印象(下)第48節 賀禮第52節 往事(下)第47節 證據(下)第27節 得兼第4節 生變第48節 融洽(上)第50節 誤判(下)第28節 人心第57節 夜戰(下)第53節 齊射(下)第48節 潛逃第17節 堅壁第55節 報紙(下)第52節 縱火第12節 強渡(上)第43節 續戰(上)第44節 條約(上)第39節 都府第37節 重慶第18節 激戰第31節 大敵(上)第38節 買賣(下)第66節 加入(上)第40節 打賭第56節 推銷(下)第52節 反擊第67節 守法(上)第29節 搏鬥(下)第13節 提督第43節 靖難(上)第28節 盟軍(下)第7節 交易第4節 國民(上)第47節 贖買(上)第25節 投奔(中)第55節 報紙(下)第9節 問話(下)第52節 私心第48節 專利(下)第8節 信用第37節 報告(上)第20節 困獸第46節 戰備(上)第9節 送神(上)第54節 投機(上)第29節 統一(上)第4節 國民(上)第21節 風起(上)第44節 夾擊(下)第36節 分攤(上)第14節 強攻(下)第50節 動向(下)第3節 信號(上)第31節 戰備第55節 混戰第31節 戰備第8節 信用第22節 搶攻(上)第56節 突擊第47節 獎勵第4節 推薦(上)第54節 投機(下)第39節 王佐(上)
第29節 機密第19節 忠心(下)第10節 默契第47節 證據(上)第35節 捆綁第57節 觀感(下)第50節 金磚第25節 投奔(上)第35節 鞏固(下)第9節 買路第20節 困獸第28節 算計(上)第25節 矇蔽第49節 坦承第17節 衝擊(下)第43節 挫折第23節 瓷器第1節 誤會(下)第59節 安撫第33節 問策(上)第52節 登陸(上)第55節 混戰第50節 追擊(下)第32節 血戰(上)第5節 重整(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2節 往事(下)第32節 才能(下)第49節 坦承第44節 條約(上)第36節 備戰第18節 恐怖(上)第39節 嚮導(下)第35節 鞏固(上)第2節 VIP第12節 強渡(下)第40節 印象(下)第48節 賀禮第52節 往事(下)第47節 證據(下)第27節 得兼第4節 生變第48節 融洽(上)第50節 誤判(下)第28節 人心第57節 夜戰(下)第53節 齊射(下)第48節 潛逃第17節 堅壁第55節 報紙(下)第52節 縱火第12節 強渡(上)第43節 續戰(上)第44節 條約(上)第39節 都府第37節 重慶第18節 激戰第31節 大敵(上)第38節 買賣(下)第66節 加入(上)第40節 打賭第56節 推銷(下)第52節 反擊第67節 守法(上)第29節 搏鬥(下)第13節 提督第43節 靖難(上)第28節 盟軍(下)第7節 交易第4節 國民(上)第47節 贖買(上)第25節 投奔(中)第55節 報紙(下)第9節 問話(下)第52節 私心第48節 專利(下)第8節 信用第37節 報告(上)第20節 困獸第46節 戰備(上)第9節 送神(上)第54節 投機(上)第29節 統一(上)第4節 國民(上)第21節 風起(上)第44節 夾擊(下)第36節 分攤(上)第14節 強攻(下)第50節 動向(下)第3節 信號(上)第31節 戰備第55節 混戰第31節 戰備第8節 信用第22節 搶攻(上)第56節 突擊第47節 獎勵第4節 推薦(上)第54節 投機(下)第39節 王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