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節:圍魏救趙

戲志纔料想的不錯,此時千里之外的下邳城中,陶謙正捋着花白的鬍鬚,低頭思索着。一旁的桌面上正赫然端放着一章黃稠聖旨。

“來人啊!”

門外一侍僕躡腳而入:“大人有何吩咐?”

“喚別駕前來!”

“喏!”

陶謙口中的別駕,自然是徐州別駕糜竺了。

陶謙並不是徐州本地人士,而是揚州丹揚人士。東漢時期,門閥林立,各州各郡幾乎都有着樹大根深的士族門閥。

這些傳延數百年的家族,都是當地名義上的土皇帝。外來官員,若是對其家族利益造成威脅的話,恐怕就會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了。

因此,此類官員一般會用兩種方法迅速融入當地,接掌大權。一種是像益州牧劉焉那樣,藉以雷霆之勢,鐵血之力,橫掃當地士族豪強,迅速扶植起己方勢力,立足當地;第二種就是荊州牧劉表的方法,交好當地部分士族,打壓另一部分士族,從而立足於當地。

陶謙的方法就類似於劉表的方法,剛進入徐州的第一步,陶謙的目光就投向了當地的富商——糜竺。

糜竺揚名于徐州,不僅是因爲他的億萬家資,更是因爲在他身上發生的一件神奇的事情。

據說糜竺年輕時,有一次遠行行商歸來,在一荒路邊上見一婦人蜷縮一旁,甚是可憐。糜竺見其衣着破爛,身形孤苦,故而心生不忍,以自己車架載其前行二十餘里,婦人謝去,臨走時,婦人忽改佝僂之形,謂糜竺曰:“吾乃火德星君也,今奉天命,當往東海火焚汝家。感君見載,是爲有德之人,故以相語!”

糜竺聞言大驚,忙私下懇求。

那婦人搖搖頭:“天命如此,不得不燒。既如此,君可速回,我當緩行。切記,日中當火發也!”

糜竺聞言,連連拜謝,乃疾行而回。到家後,糜竺令人搬出府中所有財物。物件盡皆搬出,正是日中之時,只見屋中忽起煙火,旋即蔓延全府,大貨直燒一天一夜才漸漸熄滅。

自此後,糜竺更是虔誠行善,美名遠揚。

陶謙來到徐州後,拜糜竺爲徐州別駕;而糜竺也投桃報李,大力資助陶謙,招兵買馬,才穩住了徐州的形勢。

糜竺不僅有着雄厚的資金援助,更有着常人無法比擬的政治能力,這讓陶謙更是對糜竺另眼相看,視爲心腹之臣。

也許是上了年紀了,陶謙的性子已遠不如年輕時果斷,這聖旨上的事情,陶謙還真拿不下主意。

不一會,身形微胖的糜竺擡步而入,對着陶謙拱手道:“大人喚我何事?”

“哦,子仲來了啊,坐坐坐!”

陶謙先招呼着糜竺落座,接着把桌上的聖旨遞給了糜竺:“子仲,你看看!”

糜竺接過聖旨,細聲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四方初平,戰消兵止,正是百廢待興之時!渤海袁紹,妄起兵戈,以亂將平之世,實屬不臣也!聞陶公高義,朕心甚慰也,故欲令徐州兵士,揮旗北上,以懲袁紹,勿負朕望!欽此。”

“北征袁紹?”糜竺皺着眉頭思索起來。

陶謙見糜竺看了聖旨,不禁說道:“北方相戰與我徐州何事?何況徐州之北亦有青州相隔,子仲,你看陛下此聖旨是何意也?”

糜竺稍微一思量,便明白了其中奧妙所在:這哪是陛下的聖旨,肯定是管彥的意思。

冀州乃是管彥的地盤,如今袁紹出兵攻打,冀州危在旦夕,而管彥分身乏術,根本無法前去援救冀州。

青州刺史田楷乃是幽州公孫瓚的手下,此次攻打冀州,公孫瓚也加入在內,所以青州必然不會出兵相助,於是管彥便把主意打到了徐州身上。第一,陶謙對漢帝是絕對忠誠的,管彥以漢帝的名義命陶謙出征,陶謙必然無法拒絕;第二,管彥和自己之間關係還算不錯,所以管彥也知道自己甚爲徐州別駕,也必然會相助。

這管彥倒是打的一個如意算盤!

想到這裡,糜竺不禁微微一笑,放下了手中聖旨。

陶謙見糜竺微笑,忙問道:“子仲,可是有良策了?”

糜竺自然不能說:這是管彥想拿您當槍使!糜竺有意幫助管彥,卻也不想讓陶謙受到大損失。於是,糜竺心生一計:“大人,陛下之意只是欲解冀州之圍,並未曾要我等協助冀州,敗退袁紹,固竺有一計,或許可行!”

“哦?子仲速速講來!”

糜竺湊上前去,在陶謙耳旁講道如此如此,聽的陶謙是眉開眼笑,大聲叫好。

鄴城東南三十里,有一地名爲塘灣,地名雖爲“灣”,卻無一處水源。北方之地,本就缺水多風,這個“塘灣”更是無比貧瘠,取這個名字也許是當地人對水源的渴望吧。

袁紹的三萬大軍便駐紮在此地。按理說,軍隊駐紮,應該是選擇易守難攻,水源充足的地段,但是袁紹料定此戰乃是速勝之戰,故而並沒有按照常理去駐紮軍隊,選擇了這個開闊、無水的地段,就是爲了讓部隊能夠隨時向鄴城疾奔。

如此安排,難道就無人勸阻?當然有,其中反對地最激烈的就是袁紹新近招納的一名謀士。

此人姓田,名豐,字元皓,鉅鹿人氏。本位一縣小吏,以正直而不得志。後聞四世三公的袁紹在渤海招賢納士,故而田豐棄官相投。

袁紹見其談吐不凡,思如潮涌,故而留與身旁,任主薄一職。

田豐性直,任何事情都直言不諱,經常把袁紹弄得下不來臺。開始,袁紹爲顯禮賢下士,故而表面的從未與田豐計較,但是心中卻已非常煩厭。

數日之前,袁紹下令紮營塘灣,哪隻話音剛落,田豐便出言力阻,更是說出了“若紮營此處,戰而必敗”的話語,袁紹勃然大怒,以“擾軍心”之罪,令人把田豐拖下去斬了。

在衆人勸慰、求情之下,才抱住了田豐的性命,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袁紹令人打了田豐二十軍棍,這才收場了事。

二十軍棍,在袁紹眼中看來,並不算什麼,已經算是給了田豐一條火路了,可田豐只是個書生,身子骨哪能跟營中的士卒想比?

二十軍棍打完,田豐直接在踏上昏迷了一天一夜,從鬼門關走了一遭才緩緩醒了過來。袁紹這時才感覺處罰確實重了點,於是令人精心照料田豐。經過數十日的調理,田豐這才能勉強下地走動。

這天,田豐跟往常一樣,在隨從地攙扶下,在營中瞎逛。

這是忽見一士卒從營外慌張地跑了進來,對田豐行了一禮後便有急匆匆地向袁紹營中走去。

田豐感覺有大事發生,忙叫住士卒:“瞞着,何事如此匆忙?”

士卒抹了把額頭地汗,回道:“主簿大人,探子來報:徐州陶謙忽發兵一萬,直向渤海而去!”

“向渤海而去?”田豐一皺眉:“你怎知陶謙是對渤海發兵的?”

“征討檄文都出了,您看!”說着,士卒從懷中掏出一張告示,遞給了田豐。

田豐強忍着背部的劇痛,展開告示,粗略一讀,心中滿是不安。

沉思了一會兒,田豐一字一句說道:“此必是管彥之計也!”

“此事交與我,我與主公說去,沒你的事了,你下去吧!”

士卒有點不放心:“這……”

一看士卒吞吐,田豐皺眉道:“怎麼,不放心嗎?”

“小人不敢,小人不敢!”士卒連連告罪,便又走到營寨之外執勤去了。

看着士卒走開了,田豐這才把手中的告示遞給一旁的僕人,沉着臉說道:“立刻把這個告示燒了,萬莫走漏風聲!”

“老爺,燒了?”

田豐點點頭:“燒了!此事萬不可被主公知道,否則萬事休矣!”

僕人跟隨田豐多年了,看到田豐這樣子,必然是大事。於是當下也不多問,僕人猛地轉頭便欲去燒燬告示。

僕人剛一轉頭,便結實地跟一人撞了個滿懷。

“哎呦喂!”二人口中哀嚎一聲,便倒在地上。

“你長沒長眼睛啊?”

僕人看清來人,乃是袁紹手下另一謀士郭圖也!忙告罪道:“小人知錯,小人知錯!”

郭圖看來確實被撞疼了,上脣邊的兩撇八字鬍疼得一抽一抽的。

“你趕着去幹嘛?大營之中豈可如此唐突莽撞……”郭圖忽然停止了呵斥,兩眼放光地盯着掉落在地上的告示。

郭圖忙拍了拍屁股上的塵土,捧起地上的告示便認真看起來。

田豐見狀,閉上了雙眼,長嘆了一口氣,輕聲道:“大事休矣!”

“嘿嘿!”看完告示後郭圖瞥了瞥閉目站立的田豐,冷聲道:“元皓先生,方纔聽聞汝欲燒了此告示?”

田豐抱着一線希望,忙解釋道:“公則,此事……”

郭圖一揮手,打斷了田豐,厲聲道:“田元皓,此等大事,當稟報主公,汝怎麼擅言焚燬?哼,待我稟報主公,再定汝罪!”

說罷,郭圖一揮大袖,直向袁紹營中跑去。

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一百三十六節:州牧重置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一百三十九節:西園之辱第六節:泰山賊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二百九十二節:陰毒詭計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七十四節:陰差陽錯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二百零一節:司徒相邀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三百零五節:急回洛陽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九十八節:馬騰投韓遂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四十八節:鶴峰(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四十九節:呂布發威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二百二十九節:馬尿淬火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九十節:傅燮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二百九十五節:洛陽暗流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二百六十四節:出京求賢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二百三十一節:忠義相佐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
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一百三十六節:州牧重置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一百三十九節:西園之辱第六節:泰山賊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二百九十二節:陰毒詭計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七十四節:陰差陽錯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二百零一節:司徒相邀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三百零五節:急回洛陽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九十八節:馬騰投韓遂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四十八節:鶴峰(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四十九節:呂布發威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二百二十九節:馬尿淬火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九十節:傅燮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二百九十五節:洛陽暗流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二百六十四節:出京求賢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二百三十一節:忠義相佐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