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曾布回朝

五月丙寅,欽聖憲肅皇后(向太后)及欽慈皇后(趙佶生生母,早已亡故)葬入永裕陵,山陵使曾布終於完成了使命回朝。然而,他纔剛剛在政事堂處置公務沒幾天,右司諫陳佑便上書彈劾,言曾布自山陵歸而不乞出外,實屬貪戀權位,言辭異常激烈。由於第一道奏疏沒有任何迴應,陳佑竟一而再再而三地連上了三四道奏疏,結果全都被留中不發。

在趙佶刻意冷處理此事的情況下,陳佑竟將奏疏傳遍三省,一時之間,朝野大譁。迫於這種強大的壓力,曾布便避居家中不赴朝會,頗有些冷眼看風色的意味。

福寧殿中,趙佶冷冷看着下頭那幾個低着頭的臣子,心中萬分惱火。不管韓忠彥和李清臣擺出怎樣置身事外的態度,他都明白,事情和這兩人有脫不開的干係。自己登基未久百廢待興,朝堂上大臣的侵詐卻愈加嚴重,怎能不令他大光其火?

“陳佑未得朕旨意便敢私自將奏疏傳遍三省,這個言官也當得太膽大妄爲了!”他抖手將那幾份奏摺撒落在地,冷哼一聲道,“身爲臺諫竟連一點規矩都不知道,長此以往,豈不是個個都敢妄論大事?傳朕旨意,免去陳佑右司諫之職,通判滁州!”

韓忠彥和李清臣悄悄對視一眼,心中無不憂心忡忡。趙佶不僅沒有因爲言官的屢屢彈劾而罷斥曾布,反而歸罪於臺諫,這實在不是好兆頭,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若這個時候不加以規勸,他們也將隨之名聲掃地。韓忠彥正欲開口提陳佑求情時,一旁的範純禮卻突然站了出來。

“聖上,言官上書言事乃是他們的本分,怎可輕言論罪?先前聖上下詔求直言時,曾經承諾過不以言論罪。如今若治罪陳佑,豈不是譭棄承諾?再者,陳佑之所以上書彈劾曾子宣,乃是出於一片公心,更是爲了聖上和朝廷着想,還請聖上明察!”

見是範純禮出頭,趙佶頓時猶豫了,但是。那股身爲皇帝的驕傲卻在一瞬間佔了上風。“此事朕意已決,爾等無需多言。今日之事便議到這裡,明日朝會上,朕自會當衆宣佈此事,以爲羣臣之戒!”

話說到這個份上,範純禮只得默然而退,韓忠彥和李清臣兩個始作俑者自然更不敢力爭,先後躬身告退。出了福寧殿,韓忠彥便叫住了範純禮,鄭重其事地道:“今天範公挺身而出爲陳佑說話。實在是難得。不過聖上如今仍在盛怒之下。還是再等幾天徐徐進言的好。唉!”

範純禮爲人剛直,但這並不代表着他就不明白朝中局勢。須知一旦曾布去職,最有可能繼任宰相的除了李清臣便沒有旁人。他和韓李二人向來沒什麼私交。剛纔之所以據理力爭,爲的也不過是一點公心。此時,他只是微微點頭道:“聖上下詔求直言的旨意仍然在,因此怪罪言官自然不妥,我既然身爲聖上臣子,這個時候若不規勸,又怎麼對得起這身官袍?”言罷略一拱手,竟徑直去了,只留下韓李二人面面相覷。

沒有在福寧殿議事之列的高俅自然是在曾布府中,此時。他正站在曾布身邊,看着其酣暢淋漓地潑墨揮毫。等到一幅字成,他方纔笑道:“曾老的字是越來越內斂了。”

“那是當然,若是始終鋒芒畢露,怎能長久?”曾布心懷大暢,忍不住打趣道,“說起來還是你高伯章的字鐵劃銀鉤,力透紙背,確實是年輕人啊!”

“那也比不上曾老這棵常青樹。”高俅苦笑着回了一句。這才直入正題道,“陳佑的彈劾不過是小事,如今的時節,聖上絕對不會讓曾老你去職的。話說回來,聖上勃然大怒之下必定發作言官,若是曾老有心,不妨上書求求情。”

“求情?”曾布隨手擱下了筆,冷哼一聲道,“我還沒有那麼好的涵養!當初調回這麼一批言官,若不是我的首肯,就是韓忠彥也別想輕易做到。他們倒好,不知道飲水思源也就罷了,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和我作對,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次是聖上找了一個人作法,我爲什麼要摻合?我如今是避居家中等候處分的人,哪裡還有資格進言?”

見曾布犯了執拗,高俅只得心中暗歎,卻也懶得再勸了。他很清楚,儘管曾布表面裝得恬淡,但終究是記在了心裡,明裡不算帳不代表着暗裡不使絆子,像上書救對頭這種事更是不屑於做不肯去做,這就是曾布地脾氣。當下他便詞鋒一轉,提到待時局穩定一些之後,自己想要外放的事情。

“是不是太倉促了一些?”曾布和高俅已經是多年的交情,言談間自然是毫無顧忌,“我知道你是擔心在朝中根基未穩,驟登高位可能招惹閒話,但是,在地方上很可能一待就要兩三年,很容易引起各方面的問題。伯章,你如今聖眷正好,固然是爲了從龍之功,但聖上畢竟還年輕,他日很可能有其他人奪去你的位置。依我看來,你還是在京城再待兩年爲好,等到地位穩固了之後再請郡外放。”

這一番推心置腹的話早在高俅意料之中,他當然也考慮過這些問題,但是,眼下他就算在京城再待兩年,要再進一步便很困難了。不過一年多功夫,他從七品的王府翊善一路竄升至正三品的寶文閣學士,已經引起了外界的頗多議論,若是再一舉入政事堂,恐怕會遭到來自各方的壓力,既然如此,他在京城地作用也有限。只要能夠事先打好基調,再和京城中地曾布互爲表裡,不見得會讓自己對趙佶的影響力減弱。

“曾老,多謝你的提醒,不過,此事勢在必行,我不得不冒一點風險。”見曾布還要相勸,他連忙又補充了一句,“再說,有曾老在政事堂中撐腰,我還怕有人翻了天去不成?比起韓相他們地手段來,曾老才能真正抓住聖上的心,不是麼?”

“好你個高伯章,算計打到我頭上來了!”曾布被這幾句恰到好處的恭維說得眉飛色舞,自然對高俅大生知己之感,“既然如此,你放心,京城中有我在,那些宵小之輩別想討得好去!”

離開了曾府,高俅登上馬車,立時流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如今看來,他當初最最明智的舉動除了攀上趙佶之外,便是抓住了曾布,從而一步步有了今日的局面。曾布好權,一生最大的願望便是入主政事堂,成爲尚書左僕射,朝廷首相;而他高俅需要的便是一個能夠不斷支持自己的宰相;年紀尚輕的趙佶更需要曾布這樣一個人來鎮壓朝廷局面,不使韓忠彥一人獨大。可以說,這三個因素共同作用地條件下,曾布纔可能從山陵歸而依舊爲相。

馬車在高府門前停下,高俅才跳下馬車,幾個隨從立刻上前打理,此時,管家高豐景三步並兩步地迎了出來,低聲稟報道:“大人,左諫議大夫陳次升陳大人已經在西花廳等候您多時了。”

“陳次升?”高俅眉毛一挑,立刻想到了那次在御史臺的相遇,然而,此時此刻,陳次升來拜訪自己只有一種可能,那便是藉此爲陳佑說情。主意是沒有打錯,可自己剛剛和曾布提起過此事卻遭拒,待會又該如何回答?

“我知道了。”他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言官不能得罪,尤其是那種向來有忠直之名的臺諫更不能得罪,這是他早就認識到的一點。他可比不上當時的章惇和現在的曾布,要是讓人彈劾一通就全完了。

踏入西花廳,高俅便看見了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的陳次升,連忙出聲打了個招呼:“陳大人,今日怎麼有空到我這裡來坐坐?”

他的話音剛落,只見陳次升立刻望了過來,隨後起身一振衣袍,疾步上前躬身一揖到地,態度竟是極爲恭謹。

“下官有一事相求,這才貿然過府拜訪,還請高學士能夠在御前爲陳佑陳司諫爭辯一二!”

見到此景,高俅頓時有些手忙腳亂,他還從沒有見過上門求人辦事竟這樣直截了當不轉彎抹角的。此時此刻,他答應也不是,拒絕也不是,只得趨前雙手將人扶了起來。

“陳大人,同是朝廷官員,無需如此客氣,有話慢慢說。若是能夠相助地,我一定盡力而爲。”話雖如此,高俅卻知道,陳佑得罪的不僅僅是曾布,更確切地來說,其一怒之下將奏疏傳遍三省的舉動是和皇權抗爭,因此才完完全全觸怒了年輕的趙佶。

陳次升見高俅態度和緩,誤以爲其答應幫忙,登時大喜過望,原原本本地將事情始末又說了一遍。“江公望江大人也準備上書爲陳司諫求情,還有其他言官也一樣,倘若高學士肯一同聯名……”

高俅心中一跳,急忙打斷道:“你的意思是說,大多數臺諫都準備上書爲陳司諫求情?”

“沒錯——”

高俅霍地站了起來,來來回回在陳次升跟前走了幾步,突然轉過頭來道:“陳大人,山陵使出外原本是慣例,你可知道聖上爲何對陳司諫的上書龍顏大怒?”

陳次升心中一凜,良久才面帶猶豫地道:“是爲了陳司諫擅自將奏疏傳遍三省?”

“這只是原因之一。”高俅慨然長嘆一聲,他知道,自己不得不攬下這個燙手的差事。)

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13章 觀相撲官家有感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8章 橫生波折第26章 禁宮火起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8章 橫生波折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13章 不解之緣乃前定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16章 懲治惡奴第11章 分而化之第28章 威逼利誘第38章 各奔前程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17章 因別情婚事生波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40章 臨行前夕第8章 巧手羹湯暖人心第35章 柔情蜜意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4章 危機重重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39章 隱瞞事實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8章 風雲突變第12章 諜影迷蹤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21章 一唱一和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5章 殿中論財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6章 風雨欲來第13章 明修道暗度陳倉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3章 錦繡帕內含玄機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34章 御前蹴鞠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0章 官商際野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36章 聞敗訊內外驚心第32章 所謂江湖第23章 明爭暗鬥第30章 美人恩重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21章 延帥之爭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3章 路遇貴人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30章 權臣能臣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9章 遼使告哀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
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13章 觀相撲官家有感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8章 橫生波折第26章 禁宮火起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8章 橫生波折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13章 不解之緣乃前定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16章 懲治惡奴第11章 分而化之第28章 威逼利誘第38章 各奔前程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17章 因別情婚事生波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40章 臨行前夕第8章 巧手羹湯暖人心第35章 柔情蜜意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4章 危機重重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39章 隱瞞事實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8章 風雲突變第12章 諜影迷蹤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21章 一唱一和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5章 殿中論財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6章 風雨欲來第13章 明修道暗度陳倉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3章 錦繡帕內含玄機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34章 御前蹴鞠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0章 官商際野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36章 聞敗訊內外驚心第32章 所謂江湖第23章 明爭暗鬥第30章 美人恩重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21章 延帥之爭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3章 路遇貴人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30章 權臣能臣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9章 遼使告哀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