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

“十萬大軍兵發遼東,想不到此次遼主竟有這樣的決心!”

御座上的趙佶臉色分外凝重,畢竟,以女真遏遼國乃是大宋施行了兩年多來的策略。倘若遼國一旦平了遼東之亂,那麼,他日遼國便再無後顧之憂,那麼,西北好不容易取得的優勢,恐怕又要拱手讓人。

此時此刻站在殿上的全都是中樞重臣,既有樞密使蔡卞和樞密副使安惇,也有政事堂的諸位宰執,人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看。就連高俅自己,思及這戰局心中也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要知道,這一次女真的揭竿而起比歷史上至少早了七八年,他豈能輕易斷定勝敗?

只不過,對於從遼國送來的線報,他看得比誰都要仔細,所以從中也察覺到了一絲端倪。見旁人都在皺眉沉思沒有開口,他便上前一步奏道:“聖上,遼國只是號稱十萬大軍,實則兵馬只有六萬餘人,而這些兵馬正是出自東京道。須知女真自從起兵以來,敗的都是東京道的守軍,斬殺的將領也全都是這一帶的契丹貴族,所以從士氣上說,女真人強過遼軍不止一籌。”

蔡京斜睨了高俅一眼,見其侃侃而談萬分篤定,便絕了出言反駁的心思。出乎他意料的是,就連一旁最喜歡和別人唱反調的張康國也沒有跳出來,提出異議的反倒是蔡卞。

“伯章相公說得雖然有理,但是,即使遼軍乃是新敗之軍,士氣上的分別仍然不能彌補數量上的差距。據報。女真在下寧江州之後,兵力增加到了五千餘人,但是。這仍然和遼軍相差不止十倍,若是如此亦可取勝。那契丹鐵騎豈不是徒有虛名?”蔡卞一邊說一邊朝御座深深一躬身,“以臣之見,我朝應該做好女真兵敗地準備。之前李乾順的求和使者已經被晾了許久,而西北戰事也已經暫時停歇。如今我朝要麼接受議和,要麼索性加大用兵力度。否則,等到遼國從遼東抽手出來,恐怕就來不及了!”

趙佶聞言不由萬分猶豫,從大局上,他當然希望遼東戰局能夠膠着,但是,從情勢上,他卻覺得這種可能性幾乎爲零。畢竟,就算女真兵卒再悍勇,那也應該有個限度。絕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少勝多。

“聖上,臣剛剛的話還沒有說完。”高俅含笑朝蔡卞點了點頭,又解釋道。”兵馬地士氣是一個方面,而統軍大將的素質又是另一個方面。此次奉命任都統地乃是蕭嗣先,此人乃是遼國皇后的嫡親弟弟,能夠領到這一次的任務。也是因爲其兄長蕭奉先一再力挺的緣故。論文韜武略,他是樣樣稀鬆,到遼東也只是想趁機撈到大功勞,然後回朝加官。而且,自恃有大軍在手的蕭嗣先絕對不會把女真人放在眼裡,也根本不會考慮什麼戰術戰略。但是,女真人世居遼東佔據地利,只要來一次奇襲,未必不能夠取勝。”

“伯章相公,你設想地情勢未免過於理想了。”蔡卞緊皺的眉頭絲毫沒有打開的跡象,反而是要了搖頭,“這幾天來,前來樞密院推演戰局的官員已經有了好幾十人,誰也沒能找到女真取勝的辦法,由此看來,女真此次至少是九死一生之局。至少,渤海遺民在起兵不久之後便偃旗息鼓了。”

所謂的渤海遺民,指得乃是當年渤海國的國民。渤海國乃是粟末靺鞨部所建,爲遼國所滅後,其子民流散各地,時時懷有復國之心。而女真的前身乃是黑水靺鞨,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些渤海遺民其實和女真人出自同支。

高俅沉吟片刻,當下便開口說道:“聖上,渤海雖然一擊之後便再無音訊,但恕臣直言,其中隱情我大宋一無所知,不能妄下推斷。不過,女真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敗了遼軍,聲勢已然大振,他們和渤海遺民本就是一脈相承,倘若招納這些人,許之以復國,那麼,女真便能在短短時間內聚集到更多的人。所以說,渤海那邊偃旗息鼓,對於女真而言不僅不是壞事,而且可能是更大的臂助。”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趙佶一時間真地沒了主張,最終只得把目光投向了蔡京。

見此情景,蔡京不好再旁觀下去,輕咳一聲便出言道:“聖上,如今沒有更多的消息,要下判斷着實不易,不如先應付西北這邊。西夏的使者到京城也已經有兩個月了,就這麼幹晾着也不是辦法。聽說李乾順已經頻頻使人前去遼國求娶公主,雖然前時因爲女真之事而耽擱了,但是,此次遼主必定會允准。再說,嚴均達坐鎮西北,恐怕也在等着朝廷地音訊。”

“遼東一片大亂,想必遼國更想籠絡住了西邊,此次聯姻肯定是定了。”趙佶見蔡京轉過了話題,心想女真之事並非迫在眉睫,也就順勢接上了話,“銀州城既得,如今正可兵迫石州洪州龍州,一旦下了這三城,則橫山幾乎全數爲我大宋掌握,即使要議和,也得等到那個時候。”

天子官家的態度一下子如此強硬,倒是讓在場衆人全都是一驚,但細細一思量,這卻也是應有之意。每每下了西夏城池之後,李乾順都會縱兵劫掠秦鳳路和永興軍路一帶,但是,倘若一步步用兵逼近,那麼,其縱深漸漸加大,西夏能夠活動的範圍就越來越小。兼且西北如今雲集了整個大宋最精銳的軍隊和最善戰地將軍,趙佶會接受議和纔是怪事。

提到西北,高俅又想起了前時王厚的奏報和那封書信,趁着這個時候便提了出來:“聖上,熙州王厚來報,已經投靠了西夏的多羅巴一心想要奪回青唐故地,趁着我朝的注意力集中在永興軍一帶時,他糾集了西夏卓邏和南軍司兵馬,仍然準備再度進犯。先前王厚西征的軍馬已經多數迴歸熙州,除此之外,湟州駐兵一萬五千餘人,廊州駐兵一萬餘人,西寧州駐兵一萬餘人,而除了西夏卓邏和南軍司之外,廊州的南面還有溪哥城,河州的南面還有臨洮城,皆爲羌人所居。所以,王厚的意思是,允許他繼續平羌。”一面伐夏,一面還要繼續平羌?趙佶的腦海中轉過這樣一個念頭,但轉念一想,王厚大軍既然在熙州不能隨意調動,不若先安穩了後院,然後才能放心出擊,當下他便肯定地點了點頭。

“也罷,既然平羌,臨洮和溪哥城又沒有多少兵將,索性一概取了也好。”

“聖上,臣並不是這個意思。”高俅見趙佶會錯了意思,又見其他人紛紛側目,只得上前一步解釋道,“當初之所以棄守西北之地,無非是因爲他們孤懸於外,易攻難守,況且,因爲我朝取了羌人故地,倘若再一味進兵,恐怕羌人之中仍會有不滿的情緒。據臣所知,溪哥城幾乎是空城,兵將人力都不足,溪哥王子臧徵撲哥又是色厲內荏之輩,其實並不足懼,所以,溪哥城若要取之,只需派一員統制引兵數千即可成功。而元符二年曾經邊軍曾經攻下臨洮城,棄守後雖然爲羌人盤踞,但是,要取得並不困難。”

趙佶一時聽得糊里糊塗,情不自禁地問道:“伯章的意思是……”

“臣的意思是,邊功固然該賞,但是,須得提防邊將冒領功勳。”

從王厚的信上,高俅敏銳地覺察到,這件事的背後有童貫在攛掇。須知樑師成剛死,他對閹宦的提防正在最高的時候,此時童貫跳出來,無非是撞在槍口上。”聖上可曉諭王厚繼續進兵,但不可再如當初下湟州以及鄯州那般厚賞,否則,對於永興軍路和秦鳳路的將士而言,便有不公之嫌。”

原來是這個意思!

除了趙佶之外,在場諸人臉色各異。要知道,古來邊功最重,之前下湟州鄯州廊州,除了邊將之外,得利最多的便是高俅蔡京,這一次高俅居然提出賞罰須得公允,在他們看來自然是一件奇事。倒是蔡卞執掌樞密院,略知一些內情,此時只是曬然一笑也就罷了。

“唔,伯章此議有理,若下空城和下堅城一概賞之,確實有失公允。”趙佶當然猜不出高俅打的是什麼主意,略一沉吟便點頭應了。

出了福寧殿,高俅深深吸了一口氣,目光落在了前面的蔡卞身上。

今天蔡卞和他雖然大唱反調,但是,他卻能夠隱隱約約感到,蔡卞似乎別有一番深意。否則,憑着蔡卞執掌樞密院這兩年多來的時間,決不至於如此泛泛而談。難道是,蔡卞已經有了別的心意?

晚間,他一到家中,管家高豐景便立刻遞上了一封信。”相爺,這是七公子命人捎來的,送信的人才走沒一會。”“小七送來的信?”高俅心中一奇,一邊走一邊信手拆開了彌封,看了幾行字便臉色大變。

黎陽盜禍,常平庫被劫,死傷軍士數十!

那可是黎陽,河北西路靠近京畿的縣城之一,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他來不及多想,連忙停住了腳步,匆忙朝下看去,臨到最後方纔露出了憂慮的神色。縣官猶如流水似的換,但胥吏卻沒有換,而一個不懂民政的縣令要治理好一縣之地,往往需要這些胥吏。而這一次與其說是盜禍,還不如說是吏禍!)

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3章 晴天霹靂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37章 國之大計第9章 人面獸心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0章 巧舌如簧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15章 兩虎相爭未必傷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1章 穿越時空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3章 生不逢時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1章 花魁雙姝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23章 明爭暗鬥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3章 不老神翁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31章 寶物無雙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33章 狹路相逢第9章 爭分奪秒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2章 疑霧重重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8章 橫生波折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28章 威逼利誘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8章 往事成灰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26章 驚聞隱情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
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3章 晴天霹靂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37章 國之大計第9章 人面獸心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0章 巧舌如簧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15章 兩虎相爭未必傷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1章 穿越時空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3章 生不逢時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1章 花魁雙姝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23章 明爭暗鬥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3章 不老神翁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31章 寶物無雙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33章 狹路相逢第9章 爭分奪秒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2章 疑霧重重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8章 橫生波折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28章 威逼利誘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8章 往事成灰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26章 驚聞隱情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