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

“大理國相國高泰明,致四川安撫大使高帥座下……”

望着這封正大光明投遞進來的文書,吳廣元不由和金堅焦恩仲面面相覷.可以說,大理對於朝貢進納向來很是熱衷,往往是新任帥臣一上任,他們的文書就隨之而來,這一次也絲毫不例外。若是按照常例,此事只要稍微點頭就要,橫豎一個朝貢的屬國對朝廷來說算不了什麼。然而,高俅事先曾經對他們交待過新君對於大理之地的重視,再這麼處理就有些不妥了。

“那個大理的使節帶了多少人前來,還有,他有沒有提過自己的身份?”

沉吟片刻,吳廣元還是擡頭向那個送信進來的小吏問道。

“回稟吳先生,來的總共有三個人,居中的那個似乎很年輕,大約二十來歲的模樣,不過看上去有些武者習氣。”

“嗯?”吳廣元聞言一驚,忍不住多打量了那個小吏幾眼,這才含笑稱讚道,”很好,能夠看得出這些,足見你用心之處。你去把那三個人先帶到客房,讓他們等候消息。”

那小吏被吳廣元的一句稱讚說得眉飛色舞,末了忙不迭地答應了一聲,急急忙忙地朝外間奔去。這新官上任的時節,誰不想好好表現以求得到飛黃騰達的機會?

“成夫,這裡的事先交給你了。”吳廣元鄭重囑咐了一句,見金堅微微點頭。便向焦恩仲說道,“穆方,你對大理那邊的情況比較熟悉,就隨我一起進去吧。”

竟是要求冊封!

通讀了整份文書之後,高俅得到地唯一訊息便聚焦在這兩個字身上.所謂“宋揮玉斧”的典故自然耳熟能詳,要知道,大宋立國以來,由於擔心重蹈唐時南詔的覆轍。所以一直對西南的大理採取異常謹慎的態度,也就是儘量減少接觸,所以大理縱有朝貢,也只是侷限在較低的層面上。但是,要求冊封便不同了,這意味着,大宋將多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屬國。而這對處於大理和大宋中間的西南少數民族又有怎樣地意義?

“你們倆也看看吧!”高俅知道吳廣元和焦恩仲還沒有來得及拆看,因此徑直把文書遞了過去,自己則站在窗前,心中百感交集。西南的蠻夷部族衆多,自己初來乍到,要做的除了總攬全局之外,還需要拉出一個典型,先前之所以拉攏那些村寨頭人也正是因爲如此,而白玲的那位義父更是重中之重。看來,大家和大理的雙重羈縻。使這些西南蠻夷完完全全變作了牆頭草。

“大人,大理要求朝廷冊封未必是壞事。”先看完的焦恩仲迫不及待地開口發言,臉上掠過了一絲喜色。“之前大理也曾經向歷任成都知府提過向朝廷轉達這一要求,但無一例外地被嚴辭拒絕,這不得不說是朝廷太過謹慎了。雖然大理國的軍力和唐時地南詔沒有多大區別,但是,大理王族和王公大臣都對中原抱有一定程度的好感,這一點,從仁宗年間的儂智高之變就可以看出來。得大理就相當於得到了一個西南方向的屏障。朝廷昔日在交趾尚且打了敗仗,如今不費一兵一卒便可讓大理臣服,何樂而不爲?”

“穆方想得太簡單了!”吳廣元聽到焦恩仲這種極度樂觀的語調,不由搖頭苦笑。“高帥,從這文書的封皮上就可以看出,此次的使節是由大理相國高泰明派來的,但是,大理名正言順的國主應該是段正淳纔對!”他放下了手中的文書。不無鄭重地強調道,“朝廷冊封地只有一個大理國主,而我聽說如今緬甸、波斯甚至崑崙國向大理朝貢的時候,往往是先謁見‘高國主’,然後纔會去見段正淳,如此主從顛倒,將來一旦冊封,很容易引起各種麻煩。”

吳廣元的顧慮無疑說到了高俅的心坎裡,他當初在唐家堡時就曾經對唐門三老說過這樣的話。只是沒想到自己到成都上任沒幾天,這大理使節就來了,要說其中沒有關係打死他都不相信。然而,人已經來了,文書也送到了,他至少也得給個回覆纔是。

“冊封有什麼難的,大不了朝廷也給那個高泰明冊封一個官銜,封他一個國公不就結了?”一旁的焦恩仲見吳廣元如此謹慎,而高俅又有附和的意思,不禁輕聲咕噥了一句,誰料正好被另兩人聽得清清楚楚。

“對呀,國公!”吳廣元突然一拍巴掌,連連點頭道,“段正淳是高泰明以父命捧上臺的,雖然其中既有政治上地原因也有宗教上的原因,但朝廷順水推舟給這位高相國加一個國公銜確實不是難事。換言之,大理穩與不穩和朝廷並無干係,相反或可從中取利。”

高俅聞言啞然失笑,自己這兩個幕僚真是越來越誇張了,旁人聽他們倆說話的語與,壞以爲朝過是自己家開的呢!不過此時他也沒功夫計較兩人的態度,隨手將那文書收了起來。“此物我會派人快馬送到京城,至於那個大理使節,我想還是吳老先接待一下,若有什麼其他重要的事再由我出面也不遲。”

“此事還是交給穆方吧。”吳廣元早就看到了焦恩仲躍躍欲試的樣子,哪裡不知道這個年輕的同僚正在想些什麼。“他對大理非常熟悉,遊學地時候甚至到大理八府四鎮轉過一圈,比我更合適。”

“那好吧。”高俅原本只是擔心焦恩仲不夠沉穩,聽吳廣元這麼說,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雖然往日也曾經獨立處理過不少事,但是,得到這樣在外獨當一面的機會,焦恩仲依舊是興奮非常,心中不免對吳廣元的大度感激萬分。

所以,當走進客房的時候,他不由着意打量起對面的那三個人來,這一看之下,他立時對那個小吏提到的年輕人上了心。

藍衫黑履,劍眉虎目,意氣風發,只是第一眼,焦恩仲便覺得此人英氣勃勃卓爾不凡,連忙笑吟吟地拱了拱手道:“在下焦恩仲,恭爲高帥幕僚。高帥公務繁忙,尊駕若有話可以先對我說,我自會對高帥轉達。”

年輕人連忙回了一禮,這才用流利的漢語回答說:“在下高明清,奉我大理國主和相國之命,前來拜會上朝高帥。”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焦恩仲心中大震,雖然高明清口口聲聲仍然聲稱是奉大理國主之命,但光是那個姓氏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他隱約記得大理相國高泰明地世子叫做高明順,那麼,從排行上來看,眼前這個年輕人一定是高泰明的兒子。想不到這一次高泰明竟會這樣大手筆,看來勢必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了。

“原來是高公子,失敬了!”他故作禮貌地欠了欠身,這才和高明清分賓主坐下。“高將軍,貴國一直以來始終不忘向朝廷朝貢,聖上於此自然是記得的。不過冊封一事非同小可,高帥勢必得向朝廷呈報,所以……”

“若得上朝冊封,乃是大理國上下官員百姓的榮幸,還請高帥能夠在朝廷爲大王美言幾句!”高明清恭謹地一低頭,臉上竟沒有絲毫年輕人的傲氣。“我國先是歷經二楊之變,吾祖在不得已之下暫代王位兩年,去世後仍不忘告誡吾父仍以段氏繼承王位。若是能夠得上朝冊封,一可安軍民之心,二可懾服蠻夷,三可宣揚上朝之德,不啻是一舉數得。”

話說到這個份上,焦恩仲只得暗暗讚歎高泰明生了個好兒子,能夠把一件簡簡單單的事說得八面玲瓏,就好像大宋朝廷冊封一個大理國王就能使天下萬民歸心一般。他一面連連點頭,一面微笑道:“高公子所言極是,我想聖上和朝中大臣也一定會體諒貴國的這番心意纔是。”

“希望如此!”高明清見四下無人,突然從懷中掏出了一個紅錦囊,雙手交給了焦恩仲。“這是一點心意,還請焦先生能夠收下。“東西一入手,焦恩仲便掂出了此中分量,剛想出口拒絕時,冷不防瞧見了高明清身後那兩人奇怪的臉色,沉吟片刻便收了下來。這……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這一番舉動無疑拉近了兩人的關係,接下來的半個時辰中,高明清也漸漸放開了態度,饒有興致地講起了大理國內的種種趣事,至於焦恩仲則利用自己去過大理這個契機頻頻搭腔,竟是賓主盡歡如同知交,剛纔還顯得客套萬分的稱呼全都丟在了腦後,幾乎沒有當場認了兄弟。最後,因爲焦恩仲年長高明清三歲,便當仁不讓地居了一個兄字。

“高老弟,你放心,這件事我自然會在當中爲你轉圈。”焦恩仲自信滿滿地認承道,“我們高帥爲人向來精明,這種事情不但無害反而有利,他一定會上書進言的。”

“有勞焦大哥了!”高明清大喜過望,起身深深一揖,“如果事情有成,我一定重重酬謝!”

“呃,都是一家人,哪還分得那麼客氣!”焦恩仲匆匆一抱拳,急急忙忙地告辭道,“那我就先告辭了,如果有消息,我自會親自來通知你!”

眼看焦恩仲已走,旁邊的一個侍衛立刻上前一步問道:“將軍,您真的相信此人會爲我們進言?”

高明清也收起了剛剛那張神采飛揚的臉,長嘆一聲道:“信與不信又有何用,該做的事情就要去做,至於成與不成,還得看那個高帥的決斷。”)

第21章 上陣夫妻母子兵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4章 百日抓週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4章 爾虞我詐第16章 初次交鋒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17章 略施薄懲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18章 鉅商雲集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16章 各顯神通第13章 觀相撲官家有感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15章 元旦大朝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25章 鬧劇連連第30章 巡河北希晏遇故第17章 風雲突變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37章 國之大計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27章 百般籠絡第8章 往事成灰第20章 遂寧郡王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10章 官商際野第14章 通風報信第31章 萬事俱備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14章 除夕紀事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14章 通風報信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16章 懲治惡奴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6章 駕幸王府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0章 美人恩重第30章 師生之誼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10章 謁見太后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4章 緊鑼密鼓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
第21章 上陣夫妻母子兵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4章 百日抓週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4章 爾虞我詐第16章 初次交鋒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17章 略施薄懲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18章 鉅商雲集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16章 各顯神通第13章 觀相撲官家有感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15章 元旦大朝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25章 鬧劇連連第30章 巡河北希晏遇故第17章 風雲突變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37章 國之大計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27章 百般籠絡第8章 往事成灰第20章 遂寧郡王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10章 官商際野第14章 通風報信第31章 萬事俱備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14章 除夕紀事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14章 通風報信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16章 懲治惡奴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6章 駕幸王府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0章 美人恩重第30章 師生之誼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10章 謁見太后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4章 緊鑼密鼓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