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

政和元年中秋,京東東路濟南府以李格非之女李清照純孝德高,才華橫溢爲由,向天子舉薦,各州府亦舉薦才女十八名。天子於文德殿召見後,諸女對答如流,尤以李清照爲最,天子擊節讚賞其詩詞,特封濟南郡君,其他諸女各封縣君,以爲德慶永慶諸公主師。

政和二年九月,遼靖和太后蕭奪裡懶崩,終年三十三歲。遼南京留守,魏王耶律淳檄文天下,稱仁和太后蕭瑟瑟妄自尊大,以庶欺嫡,逼死靖和太后,並質疑遼帝並非正統,並以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名號召各方兵馬齊起勤王。仁和太后蕭瑟瑟得知之後,立刻宣佈耶律淳爲叛逆,以耶律餘睹爲天下大元帥,召上京道、中京道、西京道各路兵馬討逆。而囤紮在上京道和原遼國東京道之間的重兵三十萬亦爲之軍心動搖,金國蠢蠢欲動。

由於顧忌金國趁虛而入,無論是仁和太后蕭瑟瑟還是魏王耶律淳,都不願意在內耗中把所有的實力都扔掉,因此在幾場大戰之後,雙方默契地停止了爭鬥,暗中派人達成了一致。以儀坤州爲界限,兩邊暫時息兵。而趙佶則在和一干大臣商議之後,和耶律淳約定次年將蕭芷因放回去。

政和三年開春,原遼國海陵郡王蕭芷因在五百宋軍護送下抵達宋遼邊境,然而,就在他即將抵達南京城時卻遭遇刺客身亡。七日之後,耶律淳以先帝遺詔傳諭遼國,中京道西京道兵馬各自收兵觀望,耶律餘睹只得以本部兵馬七萬人對抗耶律淳南京道十萬大軍。與此同時,金國趁勢進兵,遼東大軍敗退。

耶律淳聞聽遼東有變,遂遙拜上京耶律延禧次子趙王習泥烈爲帝,以出讓南京道,銀一百萬兩,絹五十萬匹的代價向宋國求兵相助。彼時大宋已兵定河西。興靈路和熙河蘭澶路俱已安穩,因此事先已調西軍精銳五萬於河北演練。

得到耶律淳急信之後,大宋君臣商議三日,趙佶以种師道爲帥,童貫爲監軍,發兵二十萬北上。而高俅又將劉琦送入种師道帳下聽用,此時,种師道麾下不但有姚平仲鍾達等昔日舊部。調防河北的西軍之中更有韓世忠等小將,可以說是彙集了年輕一代中的精英人物。

而高俅最大的遺憾就是史書上赫赫有名的岳飛是沒法參加這一次的大戰了,因爲,據他派人打聽下來的消息稱,岳飛現在還不到十歲……

儘管歷史上大宋在徽宗年間的北伐完全是一場笑話,那時地配置是童貫爲主种師道爲副,如今恰好顛倒了一下,而大宋也不是聯金抗遼而是聯遼抗金,所以他有足夠的自信得到一個不同的結果。

本作品16k小說網獨家文字版首發,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更多最新最快章節,請訪問www.16k.!种師道原本就頻頻上奏聯遼抗金,如今朝廷任命其爲主將。他夙願得償。心中自然暢快至極。大軍分三路,從定州、代州和霸州出發,先頭大軍三萬抵達南京城的時候。充當先鋒的姚平仲站在城門處佇立良久,方纔領兵進城。自從石敬瑭當年拱手獻燕雲十六州之後,中原兵馬還是第一次踏足這座古城,而且不是在激戰之後進入這座古城。

耶律淳志在整個遼國,因此儘管不少謀士苦諫這種行動無疑是引狼入室,他卻聽不進去。而聞聽大宋先頭兵馬入南京城後並未有人進城接收官府,他更是堅定了自己的決心。燕雲十六州可以還給中原人沒有關係,但是,若讓女真蠻子奪了根本,那麼遼國就全完了。他當然可以聽從某些人的意見和蕭瑟瑟妥協。可是,先頭的無數例子已經擺在那裡,那樣地妥協只會帶來給他帶來滅頂之災。

因此,他絲毫不擔心背後的宋軍會給他插刀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兵攻克儀坤州,然後直撲攻打上京臨潢府。由於他先頭傳檄天下的耶律延禧遺詔貨真價實,因此西京道和中京道的遼國宗室紛紛對他表示了支持。勢單力薄的蕭瑟瑟見無法倚靠耶律餘睹苦撐,除上京道之外,其他兵馬又不聽號令。只得棄上京往西北而去,希望能從西北路招討司調兵鎮壓叛亂。僅僅花了半個月,耶律淳就成功跨進了上京城門。此時,距他當初稱皇太叔已經過去了數年。

在暫時消除內亂之後,耶律淳自然不會忘記最大的威脅。由於習泥烈爲蕭瑟瑟耶律餘睹等人囊挾而走,他便自稱攝政皇太叔,集結大軍準備對抗金國,而與此同時,大宋號稱二十萬,實則十一萬的軍隊陸續就位,大戰一觸即發。

自恃女真滿萬不可敵神話的吳乞買卻並不把遼宋聯軍放在眼中,一來遼軍屢戰屢敗,二來他曾經到過宋國,親眼看見過宋軍極度疲軟的戰鬥力,因此儘管金國只有大軍五萬,而遼宋聯軍號稱七十萬之巨,但他仍舊信心滿滿。

然而,政和三年八月,已經準備了很久的高麗人終於露出了猙獰地獠牙,高麗王王俁調派精兵三萬,自西京出兵,在金國猝不及防之下,自桓州正州直撲黃龍府。由於先前高麗一直對金國保持了剋制地態度,自上一次犯境之後再未有挑釁之舉,金國自恃兵強馬壯,並不把疲軟的高麗放在心上,因此,此次出兵之後,領兵在前的吳乞買便被狠狠打了一悶棍。

當然,要想靠高麗那點人攻克黃龍府自然是不現實地,問題是,大宋還派出了水師,海船一直在蘇州萊州等地遊戈。由於船上裝載了火器,因此金國雖然派出了不少海盜出身的船隊加以應對,卻在精銳的火器下敗下陣來。於是,三面合圍的態勢漸漸明朗了起來。

遠在東京開封府的高俅得知一切按照計劃順利進行的時候,禁不住狠狠揮舞了一下拳頭。女真是戰力強不錯,但倘若沒有那麼多空子可鑽,倘若沒有了那麼一個睿智的領袖,它還會像歷史上那麼順風順水?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眼下的金國在出兵的時候沒有安穩後方地高麗,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失算之處:沒有正視遼國和宋國的聯手,這是第二個失算之處;而他們沒有想到大宋已經有了一支初見雛型的海軍,這就是第三個失算之處。

以少勝多固然在戰史上值得稱道,但是,於一個真正的將領而言,若是始終只想着如何用奇兵取勝,那麼永遠無法成就一個好將領。而作爲一個國家而言,如何打造出一支在質量和數量上都高人一等的軍隊,如何任用那些穩紮穩打善於打真正的戰役,而不是隻會打局部遭遇戰的將領,這纔是最最重要的。

已經結束了,自從完顏阿骨打地東南之行,自從女真和遼國兩次談和,自從大宋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這一場國之博弈就已經結束了。耶律延禧的早死讓遼國不再成爲大宋的威脅,李乾順的崇文讓党項遊騎威風不再,此消彼長之間,一切都已經註定了。

高俅走出都堂,卻突然停下了步子。此時夜色已深,天上繁星璀璨,皓月正散發着朦朧的銀暉。整個大內禁中卻仍舊像白天那麼熱鬧,穿着各色公服來回走動的人比比皆是,個個的腰桿都挺得筆直。看到這一幕,他不由微微笑了起來。

“伯章。”

轉頭見是嚴均,高俅便微微點了點頭,看得出來,這一位比他還要辛苦得多,眼睛中盡是一條條的血絲。雖說如今樞密院和天子給前方將士頒陣圖的慣例已經沒有了,但是,想必一次次的推演仍然少不了。即便是紙上談兵,那些樞密院的年輕官員卻依舊樂此不疲,而嚴均這個位在一品的樞相,也時常做和那些承旨主事同樣的事情。

“遼東戰局估計不會有多大變化了。”

“是啊,只是不能趁此機會滅了這個心腹大患,總歸還是有點可惜的。”嚴均輕輕嘆了一口氣,無可奈何地道,“困獸猶鬥,而且高麗對遼東畢竟有地理優勢,我軍剛剛收了遼國好處,如果突然發兵只怕會激起遼國子民同仇敵愾。唉,多好的機會,放過了實在可惜。”

高俅卻自得地捋了捋下頜的鬍鬚:“有什麼可惜的,北定燕雲西進沙州,你我已經看到了。我們如今還只是四十出頭,再活幾十年,又有什麼事情不可能?別心急,你這個樞相估計還有很長時間要當,到時候還怕沒有仗打麼?”

說到這裡,他便意味深長地看了嚴均一眼,恰逢對方的目光同樣掃了過來。片刻之後,兩人同時哈哈大笑,笑聲中流露出一股極其暢快的意味。

談笑間,插櫓灰飛煙滅,這揮斥方道意氣激昂的日子,仍然屬於他們。

政和四年十月,金國爲三國所敗,吳乞買敗死,其他死傷無數。勝者三國中,高麗三萬人只餘一萬二千,損失過半;遼國號稱五十萬大軍,卻由於正當金國鋒銳,收攏之後只得完好無損者十萬餘;而由於种師道用兵穩健,大敗金國右翼軍,損失最小,但戰死者依舊達到了五千多,傷者萬餘,但損失比起高麗和遼國的慘勝來說還是小的多。

戰後高麗得宣州、桓州、正州,退兵。在宋國的調停下,失去了國主吳乞買的金國不得不去國號帝號,重新向遼國稱臣,遼國則再次向宋國支付銀兩絹帛百萬。此時,遼國攝政皇太叔耶律淳得知奉爲皇帝的習泥烈已死,自然如獲至寶,立刻登基爲帝,奉宋主趙佶爲兄,並以燕雲十六州故土造籍冊獻上,趙佶欣然納之。

政和四年五月,趙佶冊鄭貴妃爲後。逾五日,下詔改原遼南京府爲幽州,稱燕京,功及朝廷衆官。諸臣以高俅功第一,遂拜太尉。)

第17章 風雲突變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7章 紛至沓來第12章 諜影迷蹤第3章 路遇貴人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17章 風起朝堂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18章 御前交鋒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26章 驚聞隱情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27章 百般籠絡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3章 錦繡帕內含玄機第33章 狹路相逢第32章 盛勢出巡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26章 禁宮火起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2章 初入高門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10章 東坡之約第11章 姻緣天定佳偶成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8章 往事成灰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20章 再見童貫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26章 狹路相逢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20章 重拳出擊第32章 得寸進尺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5章 柔情蜜意第7章 狂風驟雨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24章 弄虛作假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25章 三喜臨門第33章 未雨綢繆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20章 定立新君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
第17章 風雲突變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7章 紛至沓來第12章 諜影迷蹤第3章 路遇貴人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17章 風起朝堂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18章 御前交鋒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26章 驚聞隱情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27章 百般籠絡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3章 錦繡帕內含玄機第33章 狹路相逢第32章 盛勢出巡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26章 禁宮火起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2章 初入高門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10章 東坡之約第11章 姻緣天定佳偶成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8章 往事成灰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20章 再見童貫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26章 狹路相逢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20章 重拳出擊第32章 得寸進尺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5章 柔情蜜意第7章 狂風驟雨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24章 弄虛作假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25章 三喜臨門第33章 未雨綢繆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20章 定立新君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