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

李思訓前一刻還在堂中苦口婆心勸告雍王相忍爲國,然而下一刻就納頭便拜,其態度轉變之快簡直令人咂舌。

在堂同行諸朝士們見到這一幕後,雖然神情略顯尷尬古怪,心情也複雜至極,但卻並沒有因此而覺得李思訓趨炎附勢、全無底線筋骨。假使易地而處,換了他們自己面對雍王的連番詰問,也實在沒有更好的應對方法。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但神都革命、聖人履極以來,這兩者可以說是殊無建樹。

此前爲了維持朝局的穩定,削減邊患的壓力,割陝西授給雍王,西面徵戎諸事一應付之。而朝廷真正所主導的戰事,年前突厥南寇,以河東諸州爲無人之境,任性往來。雖然倉促聚集十萬大軍,但唯是望風而飽飲羶塵,全無功績可誇。

突厥退走之後,更進一步的征伐計劃還未實施,作爲計劃中反擊突厥力量一部分的契丹又叛亂於東北。如何定亂還未議定,接着又爆出欲與突厥議和的醜聞,以致河東民怨沸騰、海內爲之譁然!

戎事已經一塌糊塗,至於祭祀則就更加的一言難盡。最初是因爲革命新成,時局動盪不安,甚至就連西京長安都被亂民所佔據,面對這樣的情況,朝廷中樞自然不可能倉促西遷。

接下來長安動亂雖然被快速平定,但卻又邊釁頻生、關西戰事不斷。再加上當時掌權的宰相李昭德、狄仁傑等都不希望朝廷中樞過早的遷回長安,事情也就此擱置下來。

而當李昭德、狄仁傑相繼淡出時局之後,朝廷內部雖然也有了明確的希望重返關中的聲音,但行臺早已坐大,成了一個獨立於朝堂之外的強大勢力。

拋開這當中種種曲折不談,皇帝履極以來,始終無臨關中故業、不曾親謁皇陵,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今雍王據此發難,在場衆朝士們也頗有無言以對之感。

李思訓除了當朝宰相之外,更有一層宗家耆老的身份,面對這一問題,所感受的壓力自然更大。雍王以此問他,可以說直接將他擠兌進了牆角中去,不再有轉移話題的餘地。

若朝廷還有足夠的力量遏止雍王東行,這個問題自然不成問題,皇帝與朝廷又何懼返回關中。若朝廷無阻此勢,那李思訓膽敢施加阻撓、無疑就是宗家敗類、社稷罪臣、名教之賊!

朝廷眼下是個什麼情況,李思訓身爲宰相當然明白。特別是在驚聞狄仁傑死訊後,只怕實際的情況較之他所知還要更加惡劣。

面對雍王如此逼問,他的堅持可以說是全無價值、甚至除了給自己招來災禍之外,已經全無意義。

見李思訓還算識趣,李潼也點點頭,擡手示意其人歸席繼續談話。從現在開始,他這番東行便進入了第二個步驟,那就是迎皇統重歸關西、重修禮祀、以正國本!

“斗膽請問殿下,狄公薨於汾州,究竟是……”

李思訓歸席後便又壯着膽子詢問道,新年以來朝局變幻過於幽深晦澀,甚至就連他這個宰相都有許多觸及不到的隱秘存在。

比如說這一次突厥請降,就是在雍王於長安斬殺突厥使者並率軍東進之後,神都朝堂中才得知這一消息。甚至就連李思訓這個宰相,在此之前都被矇在鼓裡。

這件事如果要作深究的話,那意味着皇帝連滿朝臣員都不再信任,神都朝堂即刻便要崩潰。所以此前論事的時候,朝臣們都是極爲默契的避開這一點,不敢揭開這最後一層遮羞布,只是着重於商討如何阻止雍王東行。

至於狄仁傑北行,究竟只是單純的安撫河東情勢、還是兼領與突厥議和事宜,這自然也說不清楚。

聽到李思訓的問題,李潼眸子一黯,繼而說道:“汾州傳告,言狄公病臥靈石驛、懸樑自盡。但狄公社稷老臣,食祿近甲子之久,名滿天下,既受命而出,又豈會、豈敢作自棄自毀之想!此中必有隱情,唯今社稷所重需明正禮祀,大事克定之後,再嚴查此中兇隱!”

有關狄仁傑之死,李潼所知同樣不多,但他並不相信或者說不承認狄仁傑是自殺這一說法。無論真實情況究竟如何,他都會追究到底,只是事分輕重緩急,在正式抵達神都之前,別的事情都要先放在一邊。

李思訓等人聽到這話後,心中不免微有凜然,雍王如此嚴肅表態,就意味着未來都畿之內一定會因此掀起一番腥風血雨。

這樣強硬的態度,的確讓人心生畏懼,但除此之外,又隱隱有幾分安心。特別是跟此前朝廷處理崔玄暐一事相比,自有高下之判。所謂兔死狐悲,誰也不願自己一條性命丟得糊里糊塗、不了了之。

回答完這個問題後,李潼便又問起當下神都情勢如何。李思訓等人既然已經投向了雍王,自然也就無謂再作隱瞞。而且雍王既然敢率軍東出,對於神都局面肯定也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深刻的瞭解,眼下再問,無非稍取互補。

李潼靜靜的傾聽着李思訓等人的講述,大的趨勢上與自己所瞭解大同小異。因爲他出兵一事,如今整個神都已經混亂至極,人心浮躁,幾無秩序可言。朝會已經完全停止,皇帝只在深宮不出,除了有限的一些宰相併重臣之外,已經完全不見外臣。

聽到這裡的時候,李潼眉梢不禁一跳,心裡生出幾分不滿。如果說此前行臺與神都之間的矛盾還僅僅只在於權勢之爭,他對他四叔這個人並沒有什麼偏見,那麼現在則就是真的有些不爽了。

人生在世,從來也沒有一帆風順,困難在所難免,或是無計可施、或是一通亂忙,但最不可取的人生態度無疑就是消極怠事,佔着茅坑不拉屎。

特別他四叔如今仍然還是大唐皇帝、天下之主,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非但不積極的想辦法解決,反而乾脆窩起來逃避問題,實在是有欠擔當。哪怕是尋常人家,一家之主這樣的態度都會讓人看不起,更不要說一個身當社稷之重的皇帝!

李潼有這樣的感受,也不僅僅只是站着說話不腰疼,而是基本的人生態度與他四叔不同。雖然說他四叔所面對的困境與承受的壓力都是由他施給,但他之所以統軍東來,本質上也是爲了與整個朝廷進行對話,尋求解決當下困境的一個方案。

如果僅僅只是爲了奪取大位,李潼大可不必更作粉飾。他之所以只率少量精兵東行,並且在不同的階段提出不同的口號與主張,還是爲了能夠相對平穩的完成權位的遞交,儘可能保持朝廷權力結構與元氣,以應對接下來將要席捲整個河北的契丹叛亂。

畢竟他雖然權重陝西,但河北對他而言仍是一塊陌生之地,想要快速平定契丹的叛亂、避免事態繼續惡化,仍然需要朝廷與河北地方上的配合。

可現在由於他四叔消極怠政,如今整個神都朝堂已經是一盤散沙,這看似給他東行帶來了便利,但事實上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朝廷之所以能爲天下中樞,就在於這是一個能夠進行對話交流、解決大部分家國問題並獲得絕大多數人承認的場景與平臺。

如今朝廷情況已經混亂至斯,甚至都喪失了基本的運作秩序,那麼接下來就算李潼抵達神都進行什麼強硬宣稱,法禮性與說服力都會大打折扣。

換言之就這麼一盤散沙的局面,老子就連裝逼都覺得索然無味!那我還到神都來做什麼?直接西京稱帝,一路武力說服就好了!

他四叔這種消極躲避的態度,甚至還不如直接強硬宣稱他就是反賊逆臣,起碼能夠聚攏時局中大多數反對雍王勢力的人在身邊,從而將這些人事隱患一舉消滅掉。

在瞭解到神都朝廷如今上層混亂的實際情況後,李潼便又再次問起上陽宮宿衛情況如何。

雖然近年來他四叔搞了不少反智操作,但畢竟還有母子倫情這一層大義約束,李潼還不怎麼擔心他奶奶的安危。

可在瞭解到他四叔眼下都已經是一副自暴自棄的鳥樣子,乃至於都放棄了對朝情基本的把控,李潼突然對他奶奶的安全便沒了信心。

李思訓等人聽到雍王突然問起這個問題,也都不敢隱瞞,將上陽宮的宿衛情況稍作交代。

李潼在聽完後默然半晌,然後便由席中傳來隨行將領楊放吩咐道:“速揀五百精卒、換馬馳驛,先入神都,向皇太后陛下進獻陝西方物,並將歸程進告!”

如今神都已經沒有秩序可言,保不住就會有一些大聰明會把主意打到皇太后身上。

李潼此番入都是有一個周詳縝密的計劃,前路先鋒雖只五千人,但後路甲兵輜重仍在陸續調聚,畢竟在控制住神都局勢後,接下來便要直接面對河北的兵患,返回神都奪權只是整個計劃的一部分。

所以他是不能貿然改期、加快行程,必須要配合整個行臺的計劃。甚至返回神都奪權,本身就是陝西軍伍能夠投入河北戰場的前提之一。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畢竟河東戰事前後,行臺諸軍勞而無功給士氣帶來的損傷實大,必須要有所激勵,才能保證士氣得到恢復、足以進行勞師遠征。

五百甲兵先行入都,雖然算不上一股可觀的力量,但卻能夠將雍王的態度表現出來,讓一些蠢蠢欲動的時流不敢將陰謀直接指向皇太后。

做完了這些後,李潼便又望向李嶠並說道:“有勞李學士再執壯筆,助我撰寫奏書呈告朝廷,詳述諸樁事則。”

李嶠聞言後點點頭,並不無欣喜道:“殿下久在分陝外事,朝中已經長時不聞壯聲,盼殿下此行能夠定勢天中,使社稷再歸平穩!”

“希望如此罷。”

李潼嘆息一聲,然後便開始講述他此番東行的訴求。

首先朝廷必須要明正禮祀,這是雍王此番東行的根本訴求。凡在朝文武散階五品以上者必須要具表參議、由門下省收存,等到雍王正式歸朝之後,再決定一個尊駕重返關中的準確日期。

其次,雍王此行行期錄定、奏給朝廷,抵達陝州之後,朝廷必須要具給錢糧、送往陝州,以犒迎駕之師。若抵達陝州之日,朝廷無有錢糧供給,則迎駕之師易幟勤王,將要入朝殺名教之賊、誤國之奸!

李嶠自是文章聖手,在充分了解雍王意圖後,揮毫布墨,很快便將一篇雄文擬定。待到奏書呈交上來,李潼稍作閱覽後,不禁滿意的點點頭,將其王印加蓋於上,然後便又着人將這奏書送往朝廷。

在接見過一干投誠朝士後,李潼又於關城內招來了田少安等人,吩咐道:“大軍五日後便抵陝州,十日後入都。奏書入朝之後,廬陵若有異動,必在此旬日之間。你等先入神都,細心查訪,絕不能讓他遁入江湖!”

田少安聞言後便連忙點頭應是,並說道:“殿下請放心,僕等年前便入山南,已經與均州司馬裴伷先有所聯繫。此番廬陵出逃亦裴伷先使人密告,其人想來必也同行左右,前約神都坊間會面據點幾處,其人一旦入都、得機便會投信。”

“謀事細節,不需告我,去罷,小心安全。神都事了後,你等再不必投用幽隱,可以昂然於世、封妻廕子!”

李潼擺手說道,他之所以緩慢前行,乃至於將行期都明明白白告訴朝廷,除了要配合行臺整體的徵發進度,還有一點目的,就是爲了將他三叔這一條潭底鱷魚引發出來。

當然,他三叔還是其次,主要是那些陰謀構計、希望通過操弄他們李家子孫以搏求自身富貴前程的陰謀家們,讓這些人主動跳出來,從而一網打盡!

這一次神都之行,註定血流成河,如果說對於朝廷,李潼還存幾分容忍、不放棄對話的嘗試,甚至如果他四叔願意配合他的話,他都願意給他四叔保留一份體面與尊榮。

但是對於圍繞在他三叔身邊的一衆狼子野心之徒,則就是必須要趕盡殺絕,寧枉勿縱!既然你們敢孤注一擲豪賭一場,那老子就讓你們一鋪清袋、求死得死!

0029 李氏爲上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070 頌聖臺閣體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061 佳人再贈香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417 搶位政事堂0378 坐皇帝,立皇孫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008 聖母神皇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432 達則兼濟天下0251 不當大用0097 壯力當賞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20 諸用仰於國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093 被甲登殿0003 前途堪憂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037 春官武承嗣0164 官拜尚輦奉御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146 好狗戀舊槽0007 上陽宮官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172 薛師人間英豪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204 誰都別惹我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楔子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038 水漲船高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020 願此心同我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069 大麴《萬象》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278 鉅富驚人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046 京華遊仙窟0242 蜀女有才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
0029 李氏爲上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070 頌聖臺閣體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061 佳人再贈香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417 搶位政事堂0378 坐皇帝,立皇孫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008 聖母神皇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432 達則兼濟天下0251 不當大用0097 壯力當賞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20 諸用仰於國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093 被甲登殿0003 前途堪憂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037 春官武承嗣0164 官拜尚輦奉御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146 好狗戀舊槽0007 上陽宮官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172 薛師人間英豪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204 誰都別惹我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楔子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038 水漲船高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020 願此心同我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069 大麴《萬象》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278 鉅富驚人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046 京華遊仙窟0242 蜀女有才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