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橫爬順(紀實小說:十二)
母親不信哥哥的話,沒有多長時間村裡食堂真的成立,母親趕緊烙了一布袋幹餅。村幹部挨家挨戶搜查,誰家裡藏着糧食沒有交出來……收糧食那天,母親將幹餅搭在院子裡的繩子上,上面又搭了一條被子。心想着瞞混過去,農村裡的幹部們也是賊精賊精的,這些小伎倆哪能瞞過他們。
剛成立的食堂叫小食堂,有一百來人在一起吃飯。食堂設在一家的院子裡。糧食放在堂屋裡,大鍋設在西屋。天天的改善生活,吃麪條、餃子、饅頭……什麼好吃吃什麼。收來的糧食多得是,一時半會兒也吃不完。
農民收工回來,學生下學後,直接就去了食堂。組織了養老院,幼兒園。孩子們高興的,那邊的飯好吃就到那邊吃。走過的、路過的、南來北往的、天南海北的、認識的,不認識的,來者都是客人,進得食堂隨便吃喝。也就有了“吃飯不要錢,大竈就比小竈強。”的說法。
沒多久,新食堂建在村頭一塊四五畝的地上。寬廣的大飯廳,做飯的廚房也現代化的多。也有了打飯窗口。全村人都到了一個食堂裡,真真的大食堂成立了,幾百號人在一起吃飯,大人喊小孩鬧,那場面確實熱鬧非凡。那時還不知道有“吉尼斯紀錄”,要是申報幾百號大人小孩,在一起吃飯的記錄肯定成功。只可惜好景不常。
在食堂裡吃飯,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攤開肚子吃吧!喝吧!人吃飽了好乾活。也不知是誰發明了大兵團作戰的協作精神,農業社裡好幾個村子的勞力集中起來幹活。莊稼熟了時一天功夫,風掃殘雲般的就將一個村子的莊稼收割完畢,再到下一個村裡去。
刨紅薯時更是快的不得了,幹部們拿着紅、白旗,刨的快的第一名褲腰帶上插紅旗,在最後的就在褲
腰帶上插白旗。鑽幹一點的人精,一撅頭一窯紅薯的刨。只顧着拿紅旗,不管刨沒刨乾淨。刨出的紅薯原來一家一戶都有紅薯窖,現在也不可能再放到各家各戶去。
將紅薯放到了地裡的旱井裡,放紅薯是要撿囫圇的放在窖裡面,破的挑出來馬上吃掉,或曬成紅薯片幹了碾成面吃。現在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囫圇的破的全部倒到井裡去。人們都搞協作和鍊鋼鐵去了,曬成的紅薯片也沒有往年多。舊的糧食還沒吃完,新的糧食也下來,誰還會想着這些紅薯。
誰都相信共產主義很快就會到來。“電燈電話,樓上樓下。”“咱吃白糖蘸白饃,你看過的得不得。”“咱喝雞蛋麪疙瘩湯,看咱生活過得香不香。”的生活馬上就能實現。
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青年人賽趙雲,婦女賽過穆桂英,老年人賽過老黃忠,小孩個個賽羅成。”這麼多英雄好漢,在農田水利建設中人山人海的勞動現場,畝產千斤的農田裡,鋼鐵元帥升帳帶領的千軍萬馬的鐵爐邊,在“超英趕美摔日本。”的口號下,跟牛一樣的肥豬畫像旁,已進入大躍進式的建設社會主義高潮。
新社會有的是新氣象,鋼鐵元帥一聲令下,誰家裡凡是鐵的東西,都獻了出來。大部分人家,連家裡門子上用了上百年的,門搭鏈、鐵鎖子都拿了出來。人類追求了幾千年,“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歲月,終於現實的來到了人間。
人的思想也有質的變化,有一天開會,一個老漢去聽會,平時他愛好編個順口溜,大家讓他說幾句,他看正好是秋種的季節就說:
“麥收秋種要來了,種地的講究可多了。一畝地裡耩八戈,一步十安不能稠,稠了莊稼它不收。”
結果這一天是傳達上級要求密植的指示。會要散了,他又站起
來說:
“老長時間沒來聽過會,也不知說的對不對,兵多槍多,那個小孩不舉個骨朵【拳頭】”。
看看人的思想轉變有多快,不快就攆不上形式。當年有實話實說的被打成了“右派”不知有多少,有些幹部被雙開回了老家。農村從“地富反壞”四種人,有多出一種人,成了“地富反壞右”。
在報高產帶紅花,報低產受批評的精神指導下。一批保守的基層幹部被撤職,嘴裡胡亂報到畝產超千斤、萬斤的成了模範。高產量帶來了高徵收,一車車公糧的上繳,也完不成應繳的任務。完不成任務的,就引來了反“瞞產”運動。又是一批基層幹部倒掉了,這一批吃了嘴的虧。拼命的高產量彙報,完不成高徵收任務,也成了“右派”。
基層幹部換了一批又一批。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天不如一天。食堂的炊事員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剛成立食堂時,一輩子圍着鍋臺轉的婦女們誰都不願意去食堂。剛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的廣大婦女們,也有了極大的參加社會主義勞動的熱情。,這種熱情來的快去的也快。
現在的食堂成了香餑餑,全換成了清一色的幹部家屬。連碾磨糧食都要兩個婦女去,就這也害怕她們聯合起來偷着吃。
糧食越來越少,飯越來越吃不飽。做爲農民們的少半年口糧的紅薯在人爲的情況下,在旱井裡拾出來後也爛成了一堆。想到了去年刨紅薯時大兵團作戰,肯定掉到地下不少,趕緊去翻紅薯地。翻出來的紅薯比旱井裡的還多。
只可惜經過一個冬天能吃的不多了,但也比放在旱井裡留的多。真應了那句俗話“壞事可以變成好事”。誰也不會想到,留在地裡的紅薯成了第一種保住了我們那裡,在那個艱難時代的人們的性命。沒有象其他方那樣餓死那麼多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