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遠再一次回到木筏,他檢查了一下,發現木筏之所以能夠穩穩地停在橋邊那麼多年,除了這裡的水流可能一直很安靜外,德國人所用的繩子也特別牢固外,而且還用長長的鐵鏈將一個鐵錨沉在水裡。那木筏也不知是用的是什麼木做的,上面塗了一些好像防水的材料,泡在水裡這麼多年竟然沒有一點被腐蝕的跡象。
李志遠費了很大的氣力,花了約半個鐘頭的時間纔打開一個木箱,裡面是放着六件相同的行囊,李志遠拿出一個檢查了一下,裡面是一整套的野外生存裝備,跟李志遠以前在德國接受特別訓練時的野外生存裝備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區別,按照標準,至少可以在野外支持上15天,只是裡面多了一套國民黨士兵服和一件特製手電筒及6節電池罷了。
李志遠不禁一怔,心想:“這些德國人竟還想到要冒充中國軍人,那麼他們的行動看來是帶有一定的軍事或政治目的,並且不願任何人知道的。嗯,這件事是越來越有趣啦,無論如何,我都要搞個明白才行。不管如何,這裡怎麼說也是中國的土地,怎麼能夠任由德國人,蘇聯人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自己如果不幸,沒有機會去趕走日本鬼子,那麼在這裡,他一樣可以捍衛國家的尊嚴,只要活着一天,他就絕不允許那麼外國侵略者在這裡亂來。”
李志遠沒有去看別的箱子,他認爲裡面裝的應該都差不多。本來李志遠在沒看到那套國民黨士兵服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可以利用那些工具,至少可以重新回到摔下來時的那個地方,但是現在他改變了主意,雖說他只是孤單的一個人,但是他已有了充足的食物和武器,更重要的他沒有忘記自己是一箇中國軍人,所以他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找到那些德國人,找到伊萬上尉和馬化藤他們,如果他們活着,消滅他們!如果他們死了,就埋葬他們。
李志遠在飽餐了一頓後,在河水裡洗乾淨了身體,然後重新換上了一套國民黨士兵服。
按照手電筒上的簡單提示,手電筒可裝三節電池,連續工作時間長達16個小時,所以李志遠在他的行囊里加上了一支備用手電筒和24節電池,每一個電池都沉甸甸的,似乎裡面注滿了液體。
李志遠背上沉重的行囊,口袋裡裝滿了彈夾,然後在手電筒的照亮下,走向那個看起來比較高些的山體,因爲他想,這樣會離着地面更近些。
上了二十多個石階後,因爲左邊的臺階的方向向上,李志遠便向左手轉去。
爲了節約電,李志遠將手電筒的亮燈調至最低,同時也最快的速度向上攀登着。沉重的行囊將李志遠的腰都壓低了,而且他發現自己的體力明顯不及當年啦。
李志遠自嘲地嘆了口氣:“唉!老了!歲月不饒人啊!”
除了處於黑暗中外,李志遠覺得和平時爬山並沒有什麼區別,石階的左側是深不可測的深溝,李志遠之所以用了“深不可測”這個詞來形容,這是因爲從手電筒所發出的光來看,李志遠根本不能判斷出下面有多深,而石階的右邊是最低也有十幾米高的山體。
向上走了十多分鐘後,石階沒有了,眼前出現了一條沙石路,僅有半米寬,靠深溝的一側出現了護欄,每隔七八米就有一個石柱,石柱間用鐵鏈條連接着,但是大部分地方,不是石柱斷裂,就是鐵鏈條沒有啦。走在上面,風驟然變得猛烈起來,一陣一陣地,如果不是背了那麼重的行囊,李志遠懷疑自己隨時會被吹下深溝去。
李志遠不禁想起秦嶺的棧道,古人爲了解決崇山峻嶺裡的交通問題,尤其像秦嶺這樣的天然屏障而在懸崖峭壁上鑿孔、架木樁,最後鋪上木板而成的供行人和車輛通行的“專用”道路。爲了保障安全,在棧道靠河身一側及拐彎處,有的還裝有欄杆,以防人馬車輛不慎墜入河中。爲了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墜砸傷來往人畜,還在有些地方的棧道上加蓋頂棚。
這裡的情景就和那些修在崇山峻嶺裡的棧道一樣,十分的險惡,不過有一點好處,因爲看不見下面有多高有多深,反而心理上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在連續轉了幾道彎後,走了可能有三四個小時後,李志遠發現棧道越來越窄,必須身子緊貼着石壁才能通過。
李志遠將手電筒的光度調至最大,向前照去,發現石壁處隱隱閃光,走近仔細看了一下便發現石壁上釘着一種帶着圓形鐵環的釘子,而且每隔一米多就有一個,這是一種攀山用的特殊裝備,可以連接繩子或鐵鉤以保證安全。
這樣一來,李志遠知道那一小隊德國人一定曾從這裡走過。
李志遠脫下行囊,從包中取出工具,他先將行囊用繩子綁好,一頭連着行囊,一頭綁在自己的腰上,然後將攀山用的安全帶一頭在自己身上扣好,另一頭扣在石壁上的鐵釘的圓環上,將身子貼在石壁上往前走,每走幾步,便回過頭將行囊往前拉,這樣走了不過5分鐘,石壁上的鐵釘沒有啦,只留下了釘眼在上面,顯然德國人擔心前面的路還很遠,所有的鐵釘留在上面的話,後面會不夠用,所以儘可能地將鐵釘循環使用。因此李志遠必須花時間在石壁上用鐵捶釘鐵釘,如此一來所花的時間便更長了,這樣又走了不知多長時間,前面又出現了一道五六米寬的鴻溝,不過對面的山體上仍然綁着一條粗粗的繩子,李志遠用一條長繩掄過去,很快就將對面的繩子摟了過來,他將那繩子握在手上,試了試力道,覺得確實沒有問題後才蕩了過去。
過去後,山路變得寬敞起來,但是忽高忽低的,十分的難走,如同溯溪而上一般,要爬上爬下,十分的辛苦,以李志遠的體力,也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在休息了幾次後,李志遠終於站到了最高處,如同站在了山巔,腳下深不可測,風如同一個頑皮的孩子在在身體的前後左右時快時慢地掠過,發出時大時小的呼呼聲。整個山顛如同一個四方的平臺,如果再豎起一面旗幟,就儼然成了一個閱兵臺或者點將臺,可是除了上來的路外,再無路可走。
李志遠用手電筒向着四下照射,手電筒的光柱如同怪獸一樣,在四下裡亂竄着,可是除了陰森森的山體外和呼呼的風聲外,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
李志遠不禁發出喊聲,以發泄胸中的悶氣。
李志遠喊道:“我是李志遠!我是一箇中國軍人!我就一個人在這裡等着你們!來啊!伊萬!來啊!馬化藤!還有你們!德國鬼子!有我在,你們別想從這裡拿走什麼!”
李志遠不停地喊,不停地叫、不停地狂嘯,甚至還亂打了一通衝鋒槍。終於,他累了,在地上坐了下來。
李志遠心想:“經自己這一番胡鬧,要是這裡有人的話,一定可以聽到的,可是那些德國人去哪了呢?難道說他們從這裡飛到對面去了,或者說原路返回,走另一條路啦。”
“不對不對!”李志遠搖搖頭,自言自語地說:“石橋上的那具死屍一定是守護木筏的士兵,可是不知什麼原因他死了。如果那些德國人有回來的話,他們怎麼可能不管自己同胞的屍體呢?所以他們一定在這個方向,而自己一定是沒有仔細注意道路,中間走岔啦。”
“那麼會是在什麼地方走岔呢?”李志遠皺着眉頭,躺在黑暗中似睡非睡,一個勁地回憶着從石橋一路過來的情景:“看來,最有可能走岔的應該是由那條鴻溝後開始。”李志遠決定沿着原路返回。
在往回走時,李志遠走得很慢,他仔細留心着每一處走過的地方,生怕黑暗中一個不小心又犯錯。這一次他很幸運,只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時,他發現在在一塊石頭的背部,有一個不起眼的僅容一個人可入的洞口,如果不是洞口邊三個鐵釘上共同支持着一條繩子垂下洞口,李志遠可能又會錯過。
李志遠趴在洞口藉着手電筒向裡望,下面並不深,也就是十來米,顯得十分的中空,裡面到處是各種形狀的,高低不一的石頭,象柱、象獸、象人、象器具,地上反光的是條小溪。
李志遠順着繩子下到下面,下面溼漉漉,一踩就是一個腳印。那條所謂的小溪比李志遠想像中的還要小,就好像汗水從臉上順勢流下時的情景,一窪一窪的。
李志遠想從地上分辯一下以前德國人走過的痕跡,但是年代太久,根本無跡可尋,李志遠便沿着水窪向上走。
李志遠心想:“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會想到沙漠中一樣也有些巨大的天坑,天坑的下面存在着巨大的山體,而山體裡面又有着中空的空間,而人類的痕跡又隱藏在其中,真是不可思意啊!”
在走了一段時間後,李志遠發現裡面越來越亮,無數的光線不知從什麼地方擠了進來,不需要再用手電筒都可以看清楚路,同時遠處傳來了“嘩嘩”的水聲,越向上,水聲越大,在爬上一個約兩米高的一整塊巨石塊後,李志遠的面前出現了一個一人多高的山洞,洞裡並不黑,鑽進去,曲曲拆拆地拐了幾個彎後,雷鳴般的水聲就在耳邊,洞口一條白花花的“布簾”掛着,無數的水花不時地飛濺向洞內,打在李志遠的臉上。
李志遠呆了一下,他走近洞口,想透過水簾看到外面的情景,可是水勢太大,眼前白花花的一片,很久,一陣風吹過,水簾張開了一下,隱隱看見遠處是個清真寺模樣的建築。
李志遠向上望去,上面不高,不過六七米,而下面足有七八十米高,山石突出,水流飛速直下,被劈成數段。
李志遠忍不住大叫道:“吾乃八百年前花果山水簾洞曾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美猴王孫悟空是也!”然後不禁放聲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