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

“不急。”張遼不由笑道:“編戶不會停止,今日人多,緩一兩日也誤不得什麼。”

他看了看關平,又道:“嫂夫人,小弟看平兒聰慧而有勇力,留下家裡也是誤了他,何不如隨小弟去安邑,給他找個名師,讀書識字,也可習武,他日便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大才,能擔大任,造福一方。”

關平聞言登時眼睛發亮,急忙看向母親,眼裡露出渴求的神色。

胡氏身子一顫,看向張遼,雙眼含淚:“多謝使君。”

她當即便要行大禮,張遼忙讓關平扶起她,不悅的道:“我與雲長是兄弟,平兒便是我子侄,我照顧他理所當然,嫂夫人何必如此見外,只叫我文遠便是。”

胡氏只是抹淚道:“妾身只是心中歡喜,長生離家七八載,妾身將平兒帶大,卻一直愧疚不能教他許多,只恐誤了他,他日無顏見長生與關家列祖,如今使……小叔能教導他,妾身實是感激不盡。”

“此理所當然也。”張遼呵呵一笑,當即拍板:“如此,嫂夫人便與平兒一道隨我去安邑,我置一處宅院,也免得嫂夫人思子心切。”

胡氏感動的說不出話來,當即讓關平跪下來,恭敬的給張遼磕了幾個頭。

侄兒拜禮,張遼自然坦然受之。

接下來的兩日,張遼依舊留在解縣,每日就是微服出去走走,不過他並沒有干涉史阿的調查,最多還是停留在鹽池邊上。

鹽池北面有司鹽城,城池不大,破舊不堪,裡面有一些房屋,是鹽官收稅所在,和鹽工的一些臨時居處。

司鹽城再往北則是一片沼澤地,大約數十里之廣。

“主公,你爲何一直盯着那片沼地?”郭嘉看張遼在這一片沼澤地看了許久,不由好奇的問了一句。

張遼指着那一片沼澤地,道:“這裡可以建一座城池。”

後世的運城便是建在這一帶,只是運城建城很晚,直到了元朝才建起來,就是因爲這裡是一片沼澤地。

如今張遼卻想將它提早建出來,既可以加強對鹽池的管控,也可以收納更多的百姓。建城收納流民和百姓,在亂世並不少見。

郭嘉聽了張遼所說,愕然道:“要在這片沼地上建城,恐怕不易吧?一則這一帶水質鹹澀,百姓難以飲用,二來這沼地之水多從山上來,如何使之乾涸?”

張遼指着東北方向的山地,道:“所以要建城,便要先開渠。”

“開渠?”郭嘉一怔,隨即看着這一帶地形,沉吟起來。

張遼折了根樹枝在地上劃了起來,一邊解釋道:“河東境內,有兩大河流,一爲汾河,自幷州南下,繞臨汾而西,將河東郡分爲南北兩部分,且先不管汾河,只看另一條河流,涑水河,涑水河起自絳邑橫嶺關,流經聞喜、安邑、以及解縣北部的猗氏,而後過蒲阪,匯入大河,且經年常有水患。”

“而我們,”張遼在涑水河安邑一帶向南下劃了一個倒弧形,道:“可從安邑東北部的涑水河開始,向南開一道渠,分流涑水河的水勢,並收攏安邑東部山上各處水流,引向西面,繞過安邑南部,經過這片沼澤地,而後穿過解縣,向西南匯入蒲阪的伍姓湖,最後流入黃河。”

郭嘉看着張遼在地上的描畫,眼睛越來越亮。

張遼道:“此渠一通,一則可以防範涑水河爆發洪澇,侵害縣鄉農田與鹽池,二則可以引水灌溉,使南部原本貧瘠的大片旱地化作良田,三則可以新開闢一條鹽道,運輸鹽池所產之鹽進入關涼,免得耗費民力翻山運鹽,令更多的百姓去種田,四則可以導走沼地積水,以便於建城,五則可以爲新城供應甘甜之水……”

“足矣!”郭嘉振奮的道:“主公真有治世之才也,若此渠修成,河東之地將增數十萬畝良田,糧草更是充足,而鹽池亦在掌控之中矣,實是利國利民之大計。”

說到這裡,郭嘉頓了頓,道:“只是主公新到河東,不可過於疲民,事雖好,卻還需緩緩圖之,尤其是鹽池一帶,四面環山,山上多有河流,不易疏導,所耗人力必然巨大。”

“不錯,開渠之事,需要尋找行家仔細勘測。”張遼呵呵笑道:“不過這一片有不少廢渠,我等可將其納入新渠之中,便可事半功倍。”

事實上,開渠興修水利對農業生產有着決定性的作用,自秦以來,朝廷便注重興修水利,而在東漢一朝,官府已經在河東郡組織過數次開渠。只是由於黃河、汾河改道或是山洪水災,泥土渠不耐衝擊的因素,大多數水渠已經廢棄或垮掉,所以目前河東郡的水利狀況仍然不是太好。

泥土渠容易開裂,反覆修建,耗財耗力,但張遼卻知道一種手段,水泥。他對水泥的具體生產之法自然不知道,但他前世曾隨領導下鄉,知道一些,燒水泥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結合,好像還有一種天然石灰石能直接燒成水泥。他不可能一下子製出水泥,但既然知道能燒出來,那就簡單多了,只要令人反覆嘗試,總能把水泥搞出來。

只要水泥一出來,到時候再修渠,便簡單了許多。

當然,修渠還有一個難處,正如郭嘉所說,需要人力,若是用了百姓,便會耽擱種田,只靠勞役,也難免令百姓不滿。

不過張遼自然有手段,他看着郭嘉,正色道:“修渠所需人力,便全靠奉孝了。”

郭嘉一怔,連連搖頭:“非是嘉推脫,實在難以尋那麼多人來。”

張遼手臂一伸,虛劃過河東郡西北、北面和東北方向,嘿嘿笑道:“西北有羌氐,正北有白波與匈奴,東北有黑山,只要俘虜過來,皆是勞力。”

郭嘉一呆,隨即拊掌大讚:“主公妙思,誰人能及?如此,那些勞力便交予郭嘉了。”

張遼哈哈大笑。

第三日下午,張遼剛回到解縣常平裡,便看到史阿趕來,面色難看。

他心中暗歎了口氣,道:“阿衡,如何?”

史阿沉聲道:“那宋方果然是個虛僞奸狡之徒,他夥同功曹史收了柳家、呂家、方家、樑家共四家豪強錢財,故意耽擱政令,任由那些田地荒蕪,而後低價賣與了這幾家豪強,妄圖矇混過關。”

張遼皺眉道:“還有呢?”

史阿恨聲道:“那宋方更是個無恥之徒,徒有孝名,家中老母卻是賢妻照看,而他本人卻暗中夥同功曹,暗中與縣裡民婦私通,被僕在夜裡捉了個正着,如今已經將他們二人打入縣牢。”

張遼看向史阿:“你認爲該如何處置?”

“此人該殺!不過,”史阿遲疑了下,看向張遼:“他畢竟爲一縣之令,而且平日名聲頗好,還是請使君小心處置爲好。”

張遼點了點頭,道:“那個縣丞如何?”

史阿道:“僕已仔細查過,縣丞卻是個正直之人,只是被縣令和功曹打壓,難以做事。”

張遼沉吟了下,道:“如此,將縣令與功曹交由郡府決曹審理處置,由縣丞代行縣令事,至於縣令的孝名,可將他的賢妻廣爲宣揚,張貼縣鄉,同時將縣令之罪佈於縣鄉,也令百姓知道督郵明察與公正,震懾其他縣鄉。”

史阿又道:“只是那四家豪強中的柳家,與賈決曹的孃家有些干係,宋方與功曹知賈決曹正受使君重用,以爲柳家有倚仗,纔敢肆意妄爲。”

“哦?”張遼眉頭一挑:“賈逵的妻家姓柳,莫非正是這個柳家?”

史阿搖頭道:“只是同宗,有些關聯,賈逵的妻家並未參與。”

張遼當即道:“那便不管賈逵的事,儘管交由他處置便是,我相信他能公正處置。”

史阿當即點頭,他對張遼這種用人不疑的胸襟一向很是佩服。

第四百四十二章 決定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橫推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七十章 朦朧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十一章 堅定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五百九十二章 北渡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六百零一章 得償第五百七十九章 背信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四十章 離開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一百八十五章 搏虎!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三百一十七章 潛心發展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五百二十八章 什麼是屠殺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四百七十四章 麴義到來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二百二十三章 錯過第一百七十八章 好!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見董卓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護府第六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五章 營房外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
第四百四十二章 決定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橫推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七十章 朦朧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十一章 堅定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五百九十二章 北渡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六百零一章 得償第五百七十九章 背信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四十章 離開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一百八十五章 搏虎!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三百一十七章 潛心發展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五百二十八章 什麼是屠殺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四百七十四章 麴義到來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二百二十三章 錯過第一百七十八章 好!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見董卓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護府第六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五章 營房外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