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視察

在遼國君臣,因爲日顯不利的戰局以及愈見窘迫的形勢而感到進退失據,苦思求變之時,他們真正的也是最大的對手,劉皇帝,正按照既定的計劃,處在出巡途中。

由於處於戰時,劉皇帝此番出巡,力行節儉,制止任何鋪張浪費,隨行人員的規模也得到壓索,包括后妃、皇子、宮人、官吏、軍隊在內,合計人數也就五千餘衆。

算是出巡動靜最小的一次,哪怕乾祐元年,劉皇帝登基不久的那一次西巡,動靜都比這一回大,畢竟沒有那一次大量的宣傳造勢。

此番出巡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河北大名府。作爲藩鎮時代最強悍的節度魏博鎮的發源地,大名府也延續了數百年的輝煌了,雖然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被取消了“陪都”的地位,但仍舊是大漢河北的政經軍文中心。

從大漢開國始,經杜重威之亂後,得益於日漸安定和平的局面,作爲河北首府,大名府的發展,也是大跨步向前的。

尤其在第一次北伐,盡復幽燕關山之後,軍事上的壓力再度減輕,使其徹底成爲腹地,不虞契丹之患,其各方面的發展更呈現井噴式的狀態。

而在大漢北方,大名府更是毫無疑問,爲東西兩京之下的第一府,綜合水平遠遠超過太原、幽州、長安三城。

此番北伐,大名府也是作爲輜需轉運的一大中轉樞紐,負責大軍水陸轉運事宜張美,就駐治於此,統籌調度。

劉皇帝的到來,給地方上的官員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尤其是在這種忙碌之時,各項事務運轉調度壓力極大,越忙就越容易出錯,出錯不要緊,要緊的是被出巡的皇帝撞見,那就很可能影響仕途了。

南樂碼頭,乃是大名府乃至整個河北最大的碼頭了,滿負荷時足以同時停靠八十艘貨船。時值清秋,涼風瑟瑟,洪波涌動,堅固寬闊的棧橋筆直地延伸到運河中,大量官船、商船頻繁進出,碼頭上,密密麻麻的民工力夫進行着裝卸工作,熱火朝天,整個一副忙碌的景象。

平日裡,碼頭根據官用、民用以及貨運、客運劃分,但值戰時,只有軍民兩用的區別,軍需用船大量壓縮着南樂碼頭的吞吐量。

此時,在轉運使張美以及少量官員的陪同下,劉皇帝對南樂碼頭進行巡視。滿目的熱鬧景象,劉皇帝並沒有隨便開口,也沒有發問,只是默默地走着、看着、記着,這樣反倒讓張美等人心中壓力大增。

聽在一道棧橋上,望着兩側拋錨停泊着的幾艘的槳動官船,艙門大開,上百名民夫正像螞蟻一般,朝着船上搬運着貨物。

終於,劉皇帝指着那大包小包的貨物包裹,開口問道:“這些船裝的是什麼?軍需被服?”

早有準備的張美當即答道:“回陛下,正是前線大軍所需冬服,北方天氣漸涼,北伐行營也有移文,因此兵部採購被服,輸往遼東,以備冬季作戰!”

“這才初秋,你們就已經在爲冬季作戰考慮,提前做準備了,未雨綢繆,好啊!”劉皇帝露出了點笑容。

察言觀色,注意到劉皇帝表情不那麼生冷了,張美心中微微鬆了口氣,立刻應道:“回陛下遼東戰事,難料何日終結,秋季既至,冬日也不遠了!

王師遼東作戰,所面臨最大的困難,還在於冬季的嚴寒,因此,不得不早作籌備。除被服之外,木炭、石炭、油脂、手套等禦寒消耗物料,也在大量向遼東輸送!”

“萬事慮於前,冬季作的艱苦,朕是親自體會過的,感觸尤深。遼東苦寒之地,自不能讓大漢的將士,冒着雪冷風寒,與契丹人作戰!”

點着頭,劉皇帝直接點了兩名民夫,讓他們將一捆被服擡到面前。拆開包裝,隨意取出其中一件,劉皇帝拿在手裡捏了捏,面色平淡,說道:“這些都是棉服吧!”

“正是!”張美答道:“這些棉服,都是由大名府內的工場製造,根據大名府彙報,如今本地工場可每日已可製作出一千套棉衣棉褲!”

“一千套,這可數目可不大!”劉皇帝瞧向一旁的大名知府陶鄑:“偌大一個大名府,又值戰時,日產千套?是缺人?還是缺錢?”

劉皇帝的問話,令陶鄑頗感壓力,有點戰戰兢兢地稟道:“陛下,錢款府庫尚有,只是缺少熟練的手工藝人,再加上棉布、棉絮等用料不足,是以產出不足。若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產出將會大增!”

“哦?那你打算如何解決?”劉皇帝直接問。

“這......這......”陶鄑有些支支吾吾的。

見其窘迫,張美開口給他解了圍,道:“陛下,軍用棉服,主要生產至兩京以及河南道,大名府這邊,只佔很少一部分。朝廷這些年雖大力推廣棉花種植以及棉物使用,但總體產出不多,此番北伐,軍用棉服,多產自河南,那邊可以就近取材,並且通過海運輸抵遼東!另外,幾十萬大軍冬季被服,也非全部使用棉服,絲麻織物也仍佔一大部分!”

“看來,仍需大力推廣啊!”劉皇帝嘆道。

事實上,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大漢國內對棉的使用,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民間棉紡織技術在提升,官民對於各種棉紡織物也開始熱衷,各類產品也屬於供不應求的階段。但是,制約其發展的,還在於產量不足。

點了點頭,劉皇帝算是接受了這個說法,沒有就此事爲難陶鄑,讓那兩名被耽誤的工作的民夫繼續去忙,轉而問道:“在此港口參與搬卸的民夫有多少人?”

陶鄑明顯有所遲疑,在劉皇帝的注意下,顫聲道:“回陛下,約有數千人!”

“數千人......”劉皇帝臉上露出了點冷測測的笑容,看向張美:“張卿,你可知,是幾千人啊?”

張美對於陶鄑的表現,也不禁有些無語,但聞問,不敢怠慢,稟道:“碼頭上民力,來源複雜,轉運司、大名府所轄以及商民僱傭勞力加起來,目前當有四千五百餘人。”

“這麼多人?”劉皇帝眉頭一挑。

張美道:“若是平日,自然不需這般多人,不過值戰時,勞力需求巨大,需要保持裝卸速度,節省時間,願意前來掙錢的百姓也多。”

“張卿,你負責大軍後勤調度,事務繁重,就不用陪着朕了,去忙吧!”聞言,劉皇帝揮了揮手,對張美道。

“臣告退!”皇帝發話了,張美恭敬告辭。

離開前,同大名知府陶鄑交換了一下目光,給了他一個自求多福的眼神,陶鄑則苦着一張臉,內心更是忐忑不已。再是遲鈍,也能感受到劉皇帝對自己的不滿。

“坐!”張美離開後,劉皇帝直接坐到了棧橋邊,拍了拍身邊,示意陶鄑。

“臣不敢!”若是平時,自然是榮幸之至,但現在,陶鄑萬分緊張。

“讓你坐,你就坐!是嫌這棧面太髒了,污了你陶知府的袍服?”劉皇帝輕聲道。

“陛下言重了!臣不敢!”陶鄑面紅耳赤,額冒冷汗,慌慌張張地陪着劉皇帝坐下,兩腿微軟,差點跌到水裡。

對其不堪表現,劉皇帝眉頭明顯地蹙了下,但嘴角仍舊帶着少許的弧度,平淡問道:“陶鄑,你在大名府任上,多久了?”

“回陛下,快三年了!”

“三年,那可不算短了!”劉皇帝淡淡一笑:“大名府轄下,有多少官吏?多少人口?男丁多少?多少田畝?今年夏稅多少?商稅多少?”

面對劉皇帝這一連串的問題,大概是太緊張了,陶鄑支吾個半天,嘴脣直顫,就是答出話來。

見狀,劉皇帝笑意更甚,沉聲道:“你這是,一問幾不知了?”

不待其接話,劉皇帝悠悠道:“你父親是大漢的老臣了,效忠朕二十多年,今年他辭世,朕頗爲感傷。你操勞大名府幾十萬百姓的生計安康,連盡孝的時間都沒有,有點不合適了!聽說你爲了支持北伐戰事,都沒有回鄉服喪?朕覺得,你可以先卸下差事,到你父親墓前祭奠一番......”

“陛下,臣,臣有罪!”陶鄑幾乎是哭喪着一張臉,很是無所適從。但見劉皇帝那已然變得冷淡的表情,卻也知道,自己的仕途大概到終點了。

陶鄑,乃是已故宣慰使陶谷的長子,陶谷今年病逝。

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94章 減稅難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89章 談話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33章 西征!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95章 玩陰謀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339章 那一腳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59章 睡王上位第412章 二王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347章 談話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09章 在長安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6章 進士樓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31章 鳴沙匪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24章 辭表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95章 遼帝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7章 貴戚解權第2章 王、鄭二公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25章 頌公亭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淺談兩點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61章 “龍宮”第14章 外戚第95章 玩陰謀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44章 堂審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8章 殿議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
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94章 減稅難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89章 談話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33章 西征!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95章 玩陰謀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339章 那一腳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59章 睡王上位第412章 二王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347章 談話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09章 在長安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6章 進士樓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31章 鳴沙匪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24章 辭表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95章 遼帝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7章 貴戚解權第2章 王、鄭二公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25章 頌公亭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淺談兩點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61章 “龍宮”第14章 外戚第95章 玩陰謀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44章 堂審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8章 殿議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