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

離席告辭,各回各營,醉醺醺的耶律璟竟然選擇“酒駕”,在僕侍衛士的嚴密簇擁下,朝遼軍歸去。

“南朝謀我之心,昭然若揭,遼漢之間,必然爆發一場大戰,避是避不了的,即日起,大遼必須做好應戰準備!”耶律璟眼眶有些泛紅,但目光卻顯得清澈,說話的語氣很沉重。

耶律賢適策馬跟在其身邊,聞言,表情也格外嚴肅,應道:“漢帝已然將我大遼,當作最後一個敵人了!”

“倘若兩國交戰,勝敗如何?”沉默了下,耶律璟問。

耶律賢適思考了一陣,說道:“不好說!”

“不好說?”耶律璟忍不住瞟了他一眼,說道:“適才在漢帝面前,你可是剛毅直言,從容應對,不墮我國威啊!”

聽耶律璟這麼說,耶律賢適也不藏着了,實話實說:“不瞞陛下,時至今日,遼漢兩國之間,強弱已然分明,南朝國力軍力,已然遠勝過我朝!”

對於這一點,耶律璟心裡怎能不清楚,因而,憤懣的語氣中,帶着幾分嚴厲:“朕沒問遼漢強弱如何,你且說,倘若漢軍北伐,大遼能否應對?”

深吸了一口這秋日間的涼氣,耶律賢適應道:“陛下,如論國力之盛,軍力之衆,錢糧之多,大遼永遠也比不過南朝!

但是,大遼自身的優勢,同樣不能忽視。漢軍若北伐,要面臨的是我萬里疆域,在大漠草原間交鋒,我大遼將士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任他兵雄器堅,也可不落下風。

唯可慮者,在於遼西、遼東,此爲大遼錢糧賦稅之所出,人口半之,不可捨棄之地。城戰交鋒,本爲我軍之不足,漢軍又有水師之利,隨時可跨海來襲,這大大提升防守遼東的困難。

不過,遼東之地,畢竟僻遠,道路交通不便,若堅持守勢,仍舊佔據天時、地利......”

耶律賢適分析了一通,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說。最終,嘆息了一句:“一旦兩國大戰,生死相拼,軍情局勢之變化,非臣三言兩語所能述之,唯有隨機應變!”

耶律璟也沒有真爲難耶律賢適的意思,如他所言,涉及到兩大帝國之間的交鋒,哪裡是能輕易就說清楚的。

沉默了一會兒,耶律璟低沉地說道:“不論如何,一旦戰起,定是天崩地裂,生死相搏,關乎到家國社稷之存亡,再無遲疑退避之理!”

“臣還是那句話!漢軍若敢來犯,臣等誓死討滅之!”耶律賢適鄭重道。

言罷,耶律賢適想了想,又主動道:“南朝國力雖強,卻也不是沒有弱點,這些年他四面擴張,吞併了一大片疆土,在臣看來,其勢已極。

所謂盛極而衰,其西北四道,就屬於統治薄弱的區域。倘若戰起,大遼也不可一味的縮守對抗,河西地區,或可爲破局所在......”

耶律璟整個人慢慢地放鬆下來,身體微微佝着,良久,對耶律賢適說道:“接下來,大遼一切軍政事務,都將放到對漢備戰上來,你等當好生籌謀,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來!”

“是!”

回到軍陣後,遼軍便保持着戒備,緩緩撤去,退避十里後,安營紮寨。等一切安置妥當,夜幕已降。

由於有漢帝行營在南邊,遼軍行營的戒備比平時森嚴得多,而耶律璟呢,受酒精影響,還是睡了一個多時辰,方纔甦醒。

夜黑風冷,殿帳倒是燈火通明的,一覺醒來,耶律璟心中的苦悶卻沒有消散多少。不管態度多堅定,對於與大漢交戰,耶律璟這心裡,實則並沒有太多底氣。

二十多年了,自大漢崛起開啓,大小戰也不少了,遼國從來沒有討得多少便宜,遼國的國運,就彷彿被吞噬了一般。

有一說一,在耶律璟當政期間,慘遭那次漢遼大戰的敗績,損失慘重,但整體而言,國力對比耶律德光時期,尤其是其統治後期,是有不小提升的。

到開寶六年,僅人口方面,轄下部民百姓加起來,也突破五百萬人。這相比於大漢而言,算不得什麼,但對遼國而言,已經十分難得了。

但是,大漢崛起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在底蘊方面,遼漢之間更沒有多少可比性。

耶律璟對大漢並不畏懼,只是現實情況,使他倍感壓力,當年的慘敗情形,歷歷在目,再同大漢來一場國戰,耶律璟難免心虛。

如果可以,耶律璟也是願意做一個太平天子,打他的獵,喝他的酒,睡他的覺。只是,劉皇帝與漢帝國明顯不願意成全他,他也沒有任何退路。

一旦開戰,便是轟天動地。也正因爲對此有着清晰的認知,心中的彷徨苦悶方纔難以消散。耶律璟也是讀史的,不管是漢時匈奴,還是唐時突厥,最終的結局都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裡。

雖然,耶律璟自認爲,他們契丹人的遼國遠強於匈奴、突厥之流,但每每南顧,看到那個如同巨人一般屹立在華夏的帝國,則時時感到心悸。

耶律璟苦悶着,心情低落,面目深沉,兩名近侍垂首躬身,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端着酒食入內,擺於食案上。午後同劉皇帝的聚飲,根本沒有盡興。

眼皮微擡,耶律璟看了看這兩名內侍,那畏畏縮縮的表現,讓他心中憑生出少許暴躁,劉皇帝關於近侍的評論忽然浮上心頭。

目光一凝,耶律璟冷冷地問道:“你們爲何如此束手束腳,是怕朕責罰,還是怕朕殺了你們?”

耶律璟這一問,兩名內侍,頓時慌了,臉上的緊張畏懼之情溢於言表,連連叩頭:“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這些年,因爲近侍伺候得不好,抑或犯錯,耶律璟已經打殺了太多人了。有一些小過重懲,有些則是純粹的泄憤殺戮......

“看來是真的了!”耶律璟略顯失神,喃喃道。

面對二者的求饒,耶律璟非但沒有露出任何寬容仁慈,反而更添煞氣。瘮人的目光落在二者身上,耶律璟嘿嘿冷笑:“倘若真讓你們這幹賤婢,長久待在朕身邊,朕只怕真就安危難料了!”

言罷,耶律璟則叫來帳前的侍衛,冷酷下令,將那兩名近侍拉出去,打殺。不只如此,緊接着,又把隨行侍候的十幾名近侍全部抓起來,拷問是否有犯法犯罪......

耶律璟此舉,近乎癲狂,顯然,他是被劉皇帝的話刺激到了,論誅心,劉皇帝可是個中好手。當然,也是耶律璟在積壓了太多負面情緒後的一種發泄。

皇帝又殺人了!這個消息,快速地在殿帳周圍傳開了,人人噤聲,不敢多言,同樣人人自危。不只是那些近侍內侍了,哪怕是那些貴族、大臣、衛士,心裡又豈能沒有想法,沒有擔憂顧慮?

身邊的侍從,被清洗一空,但皇帝身邊,也不能沒有伺候的人,於是耶律璟又命人從軍中選拔了幾名清白忠誠之士,以作侍從。

然而,再忠誠的人,在面對這種精神狀態下的耶律璟時,又何以自安。耶律璟根本沒有意識到,也沒那個覺悟,問題不是出近侍們身上,根子還在他本人。

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24章 辭表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9章 公府密議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7章 謀算無用,危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96章 反響第162章 薨逝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53章 交代後事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278章 軍務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340章 定論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18章 棉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772章 處置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12章 兄弟第170章 河東改制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9章 獨眠孤館第62章 緊鑼密鼓第417章 輕狂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9章 寫得不錯!第97章 隰州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5章 瑤華春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25章 頌公亭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751章 結束了第406章 調任第317章 修法第3章 田畔問對第199章 出宮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52章 對峙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74章 互揭其短
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24章 辭表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9章 公府密議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7章 謀算無用,危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96章 反響第162章 薨逝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53章 交代後事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278章 軍務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340章 定論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18章 棉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772章 處置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12章 兄弟第170章 河東改制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9章 獨眠孤館第62章 緊鑼密鼓第417章 輕狂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9章 寫得不錯!第97章 隰州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5章 瑤華春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25章 頌公亭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751章 結束了第406章 調任第317章 修法第3章 田畔問對第199章 出宮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52章 對峙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74章 互揭其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