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

bookmark

隨着州縣歸附,節鎮獻誠,鎮州以南諸道州的局勢相繼穩定下來,不過真定這邊,聚集起來的難民流民卻是越發多了。許多人,都是聽說了這邊的情況,把真定當成了避難求生之所,陸續來投。

這些流民中,大部分來自於北面的定、莫、泰、易、定四州。這些州縣此前一直屬於兩國拉鋸交戰處,常年受到戰爭的侵襲,田疇荒蕪,人口流失,本就沒有多少人,但粗略的統計下來,此次南投的竟有六萬餘口,這幾乎佔諸州三四成的人口數量。

雖然人口一直在不斷流失,但出現這種突然集中南奔的情況,顯然是有異常的,並且不用怎麼費腦子,便可猜測到,定然與契丹人有關。

根據細作探查與瀛州何福進那邊的彙報,再加自流民口中得,劉承祐發現,上萬胡騎分掠諸州,墮城池,焚房屋,毀農田,一副放棄這些州縣,向北收縮勢力的樣子。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回契丹人沒有擄奪漢民丁口以爲奴,甚至沒怎麼殺人,只是搶錢搶糧,驅逐漢民。

契丹人的行動中明顯透着蹊蹺,經過手下文武集中商討,羣策羣力下,得出了一個結論,契丹人這是在防禦,針對劉承祐這支軍馬做御備。在幽州與鎮州之間,清理出一片無人區,以防其北上襲取幽州。

隨着各州的胡兵陸續北撤,幽州慢慢地集結起了大股軍隊,耶律阮也有些撫慰軍心的手段,士氣有所恢復。在這種情況下,該感到緊張的應該是劉承祐纔對,然而耶律阮下此命令,顯然不簡單。

耶律阮準備領軍北上奪取遼國帝位了!這是郭榮、魏仁浦幾人的判斷,劉承祐也是這麼想的,這也可以解釋其破壞四州的奇怪舉動了。

原本,若是耶律阮能完全接手契丹滅晉之師,幾十萬軍在手,他便有足夠的實力掌控河北局勢,保持威壓的同時,還能調動兵馬北歸上京,奪取帝位。

但是,經過欒城一戰,契丹損失慘重,兵力大減。以耶律阮此時手中所握實力,再想要兩面兼顧,那是不可能的。如欲北去,兵馬是少不了的,那麼幽州的防禦必然受到空虛。

雖然觀天下形勢,劉軍北上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又不得不防。在耶律阮等人看來,劉承祐敢以八千兵襲契丹十幾萬軍,還有什麼是他不敢做的。劉承祐派何福進去瀛州,哪怕採取的防禦姿態,仍舊刺激到了幽州的契丹人。真定距離幽州,不過四百餘里。

當然,爲了集中力量奪取帝位,耶律阮或許可以選擇放棄幽州。但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些年,遼軍能夠充分發揮出其騎軍優勢,縱橫馳騁,肆意掠奪,便是佔了幽燕地利、居高臨下而南攻的便宜。

這等戰略優勢,契丹人中的有識之士又哪裡看不出來。這麼些年,契丹騎兵基本上都是摁着晉軍的頭打,騎臉輸出,怎麼可能輕易放棄到手的優勢。

或者,心念家國,顧全大局,爲了維持國家穩定,耶律阮可以無私一點,向上京表示臣服。但顯然,耶律阮並不能做到,故他只能在爭奪帝位的同時,儘量保證幽燕的安全。

耶律阮的心思如何,劉承祐管不着,但猜到了其大致行動方向,卻是有些欣喜的。雖然作爲敵人,但劉承祐是很支持耶律阮,北上奪取帝位的,對此,他甚至一直心心念唸的。

但不得不說的是,契丹人在易、定、莫、泰四州的破壞行動,確是給劉承祐添加了極大的麻煩。大量難民來投奔,給真定帶來的極大的壓力,尤其是糧食壓力,多了幾萬張嘴,想要滿足他們,可沒那麼容易。

在迎接劉承訓之前,劉承祐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其間,管軍、管民、管政。

不是沒有人提議劉承祐,驅散投奔之民,由其自生自滅,這等事情,在這個亂世並不少見,但劉承祐還是選擇了頂着壓力,收容之。

雖然過程會很難,但一旦熬過去,收穫必然是巨大的。不說名望之類,就衝着那“活人”之恩,此事過後,他劉承祐便能增添數萬擁躉,影響的會是數十萬人。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小看民心這種看似縹緲的東西。

當然,若不是此前繳獲了大量物資,使得劉承祐心裡有點底氣,他可不敢這麼搞。畢竟,巧婦也難爲無米之炊。

即便如此,真定的糧食消耗也加速,哪怕地普通百姓,一直是緊巴巴供應的。爲此,劉承祐也是操碎了心,節流的同時,劉承祐是絞盡腦汁地收集糧秣。

除了組織流民上山下水覓食之外,便是協調其餘各州刺史、守將運糧支持,雖然各地日子同樣不好過,但總歸能給真定這邊一些支持的,新歸附的各州將吏,大多識趣地給劉承祐面子,支援了些。同時,於民間塢堡、莊園那些大戶人家括借錢糧。

哪怕經過胡人的盤剝搶掠,地主家,總歸是有餘糧的。沒有三五處秘密錢糧儲庫的,不是一個合格的地主。相比於胡人的粗暴搶掠,殺人越貨,劉承祐的手段自然很柔和,很講道理,並且只要糧食。

說是括借,那便是借。派出了好幾名“因糧使”,拿着蓋着劉承祐印鑑的借條,尋大戶而借。因借條乃是空白,括借之時填寫數目,時人呼之“白條”。

不過,以耶律德光此前的“括借民財”政策,各州百姓深受其苦。劉承祐又來這麼一遭,雖說是借,總歸是讓人不樂意的。因此,出現了很多“抗借”的情況。

在這個過程中,也很是自然地發生了一些士卒強搶欺壓的情況。對此,劉承祐早有準備一般,十分果斷將那些違反軍紀的士卒全部抓起來,斬首。其後,大加宣揚,此事傳開之後,官民贊之,解糧之事,果然容易了許多。

這件事,劉承祐做得很漂亮,可謂一舉數得,借得糧,安得民,立得威。同時,再次肅正軍紀,震懾三軍。此前的擴軍,雖然加整飭,但龍棲軍的整體素質絕對是降低了的。

那些晉兵,雖然原本是石晉禁軍,但軍紀可談不上好,被吞併的短時間內雖然有所改善,但遠談不上嚴明。此前爲穩軍心,劉承祐但以撫綏,待局勢穩定,藉着括糧的事厲行整飭,三軍由此肅然。

家有餘糧心不慌,在文武臣僚的協助下,真定始終維持着平穩的局勢。在這個過程中,劉承祐的理政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雖然很累,但劉承祐甘之如飴,將十數萬軍民協調理順的那種感覺,他很享受。

鎮州不治,何以治天下,這是劉承祐此前一直堅定的想法。在真定,他是刷足了經驗。

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375章 少林寺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465章 遼奸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446章 流光園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416章 尾聲第97章 隰州第89章 破財贖罪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半島史話·桓王第324章 交代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59章 不知死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41章 納降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83章 敞開談第88章 秋後算賬(續)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11章 舊識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27章 派系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章 何謂開寶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779章 四王畢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51章 壽國公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97章 再臨六合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53章 削藩第79章 勢孤危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406章 調任第18章 詔議國策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
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375章 少林寺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465章 遼奸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446章 流光園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416章 尾聲第97章 隰州第89章 破財贖罪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半島史話·桓王第324章 交代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59章 不知死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41章 納降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83章 敞開談第88章 秋後算賬(續)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11章 舊識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27章 派系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章 何謂開寶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779章 四王畢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51章 壽國公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97章 再臨六合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53章 削藩第79章 勢孤危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406章 調任第18章 詔議國策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