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在長安

盛夏的長安,各處都透着些熱烈留,熾熱的陽光,將整座城池,照耀得異常亮堂。最炎熱的季節,即將降臨,而長安士民,似乎也做好了度過炎夏的準備。

自關中亂起之後,長安動盪了一陣,人心的動盪,民間議論紛紛,不過更像是一種吃瓜談資。雖然王順“義軍”在京兆鬧得很厲害,殺官掠民,兇焰滔天,但對於長安士民而言,還不足爲懼,或許是大城的自信吧。

也就在櫟陽、渭南相繼亂起之後,纔有了那麼些微的緊張,不過都指揮使趙弘殷率軍迅速將之平滅,再加府衙的宣撫,人心盡安。其後果然,掀起兵亂的賊首王順,也沒能逃過官軍的剿殺,首級至今懸於西門,警示世人,朝廷威嚴不可侵犯,造反作亂死路一條。

長安,千年古城,漢唐舊都,一座讓人聞之就無限感慨與嚮往的城池。當年繁華猶可追憶,雖幾經戰火離殤,但歷史的底蘊猶在,並隨着時間的推移,越是沉澱,越顯厚重,整座城池也增添了諸多唏噓與慨嘆。

更讓人嘆惋的,是長安不可避免的衰退,幾乎是整個關中的縮影一般。究其根源,戰爭的破壞,氣候的變遷,絲路的衰落,人口的銳減,軍事地位的下降,都是要因,但更重要的,還得屬於政治與經濟中心的東移。

但即便百年沉淪,持續衰落,長安在關中乃至整個大漢西部的地位與影響,仍舊是舉足輕重的。十數萬人口的城池,在當今之大漢,仍是排得上號的大邑。

劉承祐之至,同樣的,有所唏噓,有所感慨。而隨着天子的到來,似乎將整座城池埋藏許久的熱情,都給引導出來了,上至官吏將佐,下至工商百姓,都抱有異常積極的態度,恭迎天子的駕臨。

鑾駕臨城之日,全城泰半的百姓,都至城關、街道迎奉觀禮,人潮洶涌,沸反盈天。並不是官府下令,而是百姓自發而來,想要一瞻天顏,恭拜於道,山呼萬歲,場面十分熱烈。

並不是長安的士民,對大漢天子當真有多大的忠誠與敬仰,或是從衆,或是獵奇。另外,不知有多少年了,長安城沒能迎來一位正統天子的臨幸,劉承祐之至,似乎將長安百姓那根植於骨子裡的自豪與榮耀激發出來了......

這裡是,長安!

對於長安臣民的熱情歡呼,劉承祐感到喜悅的同時,也不禁訝然,初來乍到,他還是以十分的熱忱對臣民們表示回饋,身現鑾駕之外,招手相應。並親自接見了多名士民代表,其中還有一名人瑞老者,直接被他賜以勳官、粟祿。

有個小插曲,就是接見的一干士民代表,向劉承祐請願,希望能夠恢復陪都的地位。對此,劉承祐含笑掠過,作爲一個多疑多思的皇帝,這等提議背後,若沒人推動,他是決計不信的。

當然,也不會同意,至少暫時不會同意,再設長安爲輔都,就是和洛陽在爭地位,於劉承祐而言,實在沒必要生此波瀾。要知道,大名府元城的鄴都名分,才被劉承祐廢置不久。

如今,大漢是三京制,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北京晉陽,足以鎮壓天下,保證朝廷的權威得以張揚。

臨長安的第一日,除了接見京兆官員、將吏、百姓之外,便是查問此番變亂的損失與恢復情況,這也是他此來的初衷之一。

經過初步統計,已經有了個粗略的結果,受亂十幾餘縣,官民死者達八千餘人,這是直接的人口損失,也是最大的損失。至於經濟財產的損失,受限於統計手段,難以估量,總歸是不少,就那損毀的大量田畝、房屋以及耽誤收割的夏糧,就是一大筆。

當然,對於官府而言,平亂、撫民之所出,罹難縣鎮財稅的蠲減,後續當有個確切的數據,那將是最直觀的損失數據。當然,賊軍自百姓所掠錢財,那屬於官軍的戰獲,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是不會還與百姓的,也沒法還。

說到底,治亂之間,受苦受難的,總是普通百姓。

到劉承祐駕臨長安爲止,各地基本已經安定下來,亂軍亂民,基本被肅清,趁亂作惡的宵小,仍在打擊。在官府宣慰之下,逃難避禍的百姓,陸續還鄉,夏收也在抓緊之中。在皇帝巡視的情況下,各地官府沒有敢不盡力的,同時,亂事之後,也是出政績的時候,官吏們少不了心懷期待,上達天聽。

進長安,劉承祐下榻於雍王府。

夜間,王府大堂之間,叫上劉承勳一家,舉行了一場家宴,氣氛還算融洽。二十三歲的劉承勳,已然完全褪去青澀,整個人變得愈發沉穩,留着點略顯性感的小胡茬,也越發有威儀。作爲皇帝嫡親的弟弟,大漢雍王,享受着無上的尊榮。

吳越公主,也是長大了,恬靜而溫雅,不再是當年的幼婦,並且,順利地給劉承勳誕下了一名王子,取名劉淳。

“會說話了嗎?”劉承祐看起來很開心,親自抱着皇侄,逗弄了下,問劉承勳。

“才一歲多,牙牙學語!”劉承勳俊朗的面龐間,初爲人父,對自己第一個兒子,十分喜愛,談及他,臉上是斂不住的笑容。

“叫伯父!”劉承祐一臉和煦的表情,盯着小劉淳那明亮的瞳子。

“伯...伯...”似乎天生就知道討好抱着自己的這個陌生男人,皇侄囫圇地喚道,勾得劉承祐大笑。

“此子,甚是聰明啊!”心情愉悅,劉承祐對劉承勳道。

“應該是二哥恩澤感化,讓這小兒,也開竅了!”劉承勳說。

“三郎啊!你也學會恭維你二哥了?”劉承祐莞爾道。

劉承勳嘿嘿一笑,倒自在了許多。

“週歲之時,試晬之禮,他抓的什麼?”劉承祐看起來似乎很喜歡目前唯一的皇侄,關心道。

劉承勳:“一隻筆!”

“好啊!沒準將來,我皇室之中,就出了一名文壇大家呢?”劉承祐輕笑道。

“那我就替這小兒,謝二哥吉言了!”

關愛了一番皇家血脈,劉承祐方纔放下,並賜了塊玉,家宴繼續,幾個皇子對尚在搖籃的堂弟很感興趣,分外驚奇,輪番觀看調戲......

婦人婦言,劉承祐兩兄弟,也同案,飲酒敘談。在府是兄弟,但君臣總歸是大於兄弟的,劉承祐也不可能只與其弟談些家長裡短。

“你在京兆也有些年頭了,遠離京師,孃親那邊也時常想念。此番,你就隨我回東京吧,侍奉一番孃親,也讓她看看惦念已久的孫兒!”與劉承勳碰了一杯,劉承祐平靜地吩咐道。

“是!”聞言微訥,但面對皇兄的吩咐,一點反對的念頭都不敢有。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遲疑了下,劉承勳聲音都低落了些:“二哥,此番關中之亂,尤其是京兆重創,我有失察之責,讓你失望了......”

“這與你無關,不必自責!”瞥了他一眼,劉承祐淡淡道:“治事理政的,另有其人,你不必有負擔!”

遲疑了下,劉承勳說:“這些年,京兆治安,典政理事,太傅竭有其力,興教育民,造福鄉梓,口碑向來不錯。希望,希望二哥能夠從輕發落......”

“誰說我要發落李崧了?”聽其言,劉承祐玩味道。

“我猜的。”稍頓,劉承勳說出心中想法:“關中逢此亂事,道司變動頗多,京兆豈能倖免!”

“看來,這幾年,你確是成長不少!”劉承祐對弟弟的變化,似乎很是認可,抿了一口酒,悠悠道:“你能顧念師生情分,我能理解。不過,有些事情,朝廷這邊尚無定論,不要妄自揣測,以免引得人心騷動,怠政誤事!”

“是!”劉承勳張了張嘴,低聲應道。

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8章 下獄第173章 日常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42章 殺肥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93章 楊邠案(1)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97章 重拾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8章 巡視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1章 禍從口出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273 王晏鎮洛第1693章 安西王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77章 耶律妃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7章 新政第5章 堂議第97章 隰州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714章 百姓苦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86章 籠絡人心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98章 山道第177章 小賢王第150章 聽政第1775章 調整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00章 城戰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12章 整風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47章 德勝渡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87章 兄弟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3章 楊業述職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49章 降表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24章 辭表
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8章 下獄第173章 日常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42章 殺肥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93章 楊邠案(1)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97章 重拾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8章 巡視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1章 禍從口出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273 王晏鎮洛第1693章 安西王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77章 耶律妃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7章 新政第5章 堂議第97章 隰州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714章 百姓苦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86章 籠絡人心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98章 山道第177章 小賢王第150章 聽政第1775章 調整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00章 城戰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12章 整風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47章 德勝渡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87章 兄弟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3章 楊業述職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49章 降表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24章 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