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治安

“爹說得是!”劉暘自然是附和的態度,道:“看來,今後北疆沿邊州縣的工作,要放到治安維穩上了,要儘快將那些部民化爲朝廷真正的治民!”

“這是自然!”劉皇帝言辭堅決而肯定:“朝廷擬策施政,初衷都是好的,但出問題的,往往在上情下達,在執行的過程之中。

此番化夷入漢,雖然不少波折,但總算是開了個好頭,至少目前是按照朝廷的目標在推進。但是,這絕不意味着官員們就可以放鬆了!

推行此政,也絕不止於將那些部族蕃民打散編戶分置,可以說,現在只是完成了一個初步階段,要達到理想中的效果,還要看朝廷、看沿邊官府進一步的治理撫慰,這也是更困難,也更考驗治才的!

對此事,你要上點心,讓政事堂再議一議,多聽取一些沿邊主事官吏的意見,深徹瞭解當地情況,擬人出一份指導性條制,發傳諸邊州縣!

繁瑣的編制安排工作既然已經做完了,那就要邁入下一個階段,要求與目標也要與時俱進,跟着調整!”

“是!”劉暘應道。

言罷,劉暘也跟着發表看法:“要化夷入漢,既需要官府的包容與引導,教育王化,也需要邊民蠻民的配合與理解,對夷民中有威望的人還是可以任用,但是,若任用,又忌其難以與朝廷同心,難免反覆......”

聽劉暘在那裡糾結,劉皇帝當即指教道:“你能有這一層顧慮,很好,不過,漢夷終究有別,朝廷此番也是以強權手段,打破其部族結構藩籬,強行化爲漢制,想要讓其徹底歸化,認同大漢,與朝廷同心,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就目前而言,我們需要做到的,只是保持目前的形勢與狀態,只要他們能夠做到安分守己,遵規守紀,服從官府的管理,承擔應盡的義務,更多的,倒不需過多苛責,朝廷需要時間來調整治策,他們同樣也需要時間來習慣大漢的統治!”

“還是爹視野開闊,胸襟豁達......”劉暘開捧。

劉皇帝當即阻止他:“你就不要再吹捧我了,邊上就一個霸圖,做給誰看呢?”

說得劉暘都有些尷尬,劉皇帝又繼續道:“以我看,純以漢官漢吏治之,也不現實,隔閡總是難免存在的。對於蠻族夷民,能用的還是儘量用,多少能減少些阻礙!

不過,霸圖說得不錯,對於那些貴族、首領、酋長,就不能再用了,非但不能用,還得防着,暫且供起,以免生事。官府要做的,就是徹底切斷他們對原屬部民的聯繫,消除他們那根深蒂固的影響。

至於要用的,還當從那些部民中長者、有威信者挑選,另外,對於大漢有功的人士,軍中也有不少來自各族的蕃兵,可以從中選拔,擔任管理歸化部民的鄉鎮職吏,這些人,長時間經受軍法的管束,有一定的紀律性,對大漢的認同與服從度也高,可以更放心地任用!”

北疆的部族雖然被拆撒,分置各地,但也沒有變得徹底零落,而是以三十戶到一百戶間,分批分置爲鄉村聚落,落實地具體,仍舊是集中管理,剝奪的只是原來首領、酋長們的治權,打擊其凝聚力。而對這些基層部民的治理,顯然,還是需要從他們本族人中挑選人來幫助管理的。

“爹真是真知灼見,兒記下了,改日當讓宰相朝臣一併學習!”劉暘道。

但見劉皇帝眉毛一挑,醉眼一瞪,劉暘又趕忙改口,換上一副嚴肅的表情,說:“既然談到此事,兒正有一議,望爹斧正!”

“什麼斧正不斧正,又不是做文章,再說了,你文章可比我寫得好多了,直說,左右也只是隨便聊聊!”劉皇帝一副渾不在意的態度,實則談的都是嚴肅要緊的軍政事務。

劉暘道:“這些年,對於朝廷錄取之觀政進士,每到外任之時,大多放置於偏鄙窮僻之所,用以磨鍊其意志,鍛鍊其爲政之能,前前後後,北疆沿邊諸道州,已有上百人。

以兒之見,如今北方正在推行夷部新政,正是要緊時候,爲求治安,對當地理事的主官還需以吏能出衆、經驗豐富並熟悉夷民事務的官員爲主。

朝廷的士子,雖然都是精挑細選的有才之士,又在京中諸部司觀政察事歷練,但在地方事務上,終究還是稚嫩了些。經朝廷大政整飭後,北疆的情況將更加錯綜複雜,不是那些觀政學士能夠應付的。

因此,兒以爲今後數年乃至十年,暫時不要將觀政進士派往北疆,該遣其他道州!”

聽完劉暘的話,劉皇帝一時沒有作話,而給三個人倒滿酒,邊飲邊思考,過了一會兒,方纔說道:“你的考慮,不無道理,但終究有失偏頗,也過於保守!當然,我明白你的用意,北疆情況複雜,爲求治政之通達周至,用熟諳民俗民情、爲政經驗豐富的能才老吏,確實有助於此。

但是,大漢諸邊的情況,又豈止北疆複雜?甚至於,就是內地道州,中原、兩湖、東南,難道就是一片和諧清平,治理起來就容易了嗎?不盡然!

再者朝廷所錄進士,可不都是隻會埋頭苦讀的文人士子,他們之中,可有不少人在參考前,便爲吏做事,本就有一定基礎,其中,同樣也有來自北方邊陲的士子,你能說他們對當地的情況不熟悉,不瞭解嗎?他們,甚至比從其他地方抽調的官吏更熟悉人情!

另一方面,朝廷既增加進士錄取的難度,有花費時間觀政培養,目的是什麼,還不是希望他們能成爲朝廷出類拔萃的精英、棟樑,而外放任職,就是最後一道考驗,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北方既然有事,那就非但不能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正該讓他們去歷練!

若是連北疆邊陲事務都能處置對付了,那其他地方,何足掛齒!要練,就要去最困難、最具挑戰也最有意義的地方,這樣纔有效果!”

“是!”聽劉皇帝這番論調,劉暘略感尷尬,多少帶着點強詞奪理,體現的也全是劉皇帝那強悍的意志與風格。

當然,尷尬得多了,也早就習慣了,不過,這心中的異議卻是不敢繼續發表了,再說下去,怕是能吵起來。

但劉皇帝彷佛從劉暘的話音裡聽到了異樣,瞥了他一眼,又道:“不過,你說的話也確實有道理,務於實際,基於實情,可以採取一個折中的辦法!

這樣,今後凡外放北疆州縣任職之觀政士,一律依常制降一級任用,主官怕其難當大任,那就去做左官,擔副職。

做不好,就貶,就留在北邊給我戍邊,做得好,有成績,升遷調動,就多提一級,多給待遇!

還有,就疆民的治理,傳詔諸邊道府州縣,警告他們,今後,管得好,有功績,朝廷給賞賜,給提拔,但是,哪裡出了亂子,朝廷有律制,有刑罰!”

聽劉皇帝這番話,劉暘心中默默嘆息一句,劉皇帝又是在給臣下施壓了。毫無疑問,今後北疆的道府州縣,會是用武之地,最容易得到升遷,同樣,在那裡當官也該是最不容易的,對官員的考驗將會更大,更嚴格,或許還要看運氣。

但爲官嘛,能夠一路闖到上面的,永遠只是極少數的人,同樣的考驗,同樣的要求,能夠邁過的,才能算是成功者,纔是朝廷的棟樑。

第115章 瀛州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474章 立場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480章 “新對策”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72章 太子妃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347章 談話第33章 東京城內第337章 特權第73章 解決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17章 潑冷水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330章 小市民第1690章 拼圖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74章 補漏匠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461章 癲狂?第304章 楚州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1章 黃袍加身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章 田畔問對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36章 母、妻、子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82章 瓦橋關第141章 祭關公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01章 捐資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6章 “座談會”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50章 落幕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38章 回宮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70章 立場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75章 恩威齊下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773章 質問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693章 安西王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41章 西域戰況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8章 詔議國策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5章 名單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27章 延州事
第115章 瀛州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474章 立場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480章 “新對策”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72章 太子妃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347章 談話第33章 東京城內第337章 特權第73章 解決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17章 潑冷水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330章 小市民第1690章 拼圖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74章 補漏匠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461章 癲狂?第304章 楚州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1章 黃袍加身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章 田畔問對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36章 母、妻、子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82章 瓦橋關第141章 祭關公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01章 捐資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6章 “座談會”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50章 落幕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38章 回宮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70章 立場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75章 恩威齊下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773章 質問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693章 安西王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41章 西域戰況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8章 詔議國策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5章 名單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27章 延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