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立場

一場軍事會議,開了足足一個半時辰,主要是劉暘與趙匡胤之間的問對,其餘將領,除涉及相應軍務者外,基本屬於旁聽。

隨着劉暘起身,含笑宣佈散會,堂間原本嚴肅的氣氛頓時輕鬆了下來,尤其當提到已經準備好的酒宴後,更引得一干將領們歡喜。畢竟,茶喝了不少,沒滋沒味的,總歸沒有酒肉更得人心。

與會的高級將帥們,都是大漢的貴族階層了,這些年也都開始向上流社會進化蛻變,但終究是武將,很是有些人都是發跡於微賤,骨子帶有武夫的粗豪。

劉暘呢,則沒有直接去參與宴會,而是命慕容德豐引趙匡胤、高懷德、曹彬以及郭廷渭四人前往書房,這顯然是另有要事相商。

室內很安靜,幾人落座,似乎也都知道太子要談什麼。沒有多廢話,劉暘直接看着他們,沉聲道:“行在所傳備戰高麗詔令,諸公想必已然知曉,方纔會議未曾提及,我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從劉暘那稍顯凝重的表情來看,對此,他是持保守態度的。聞言,將帥重臣四人,無不露出了類似的表情,都有所遲疑,只是不知道是針對高麗展露出的野心,還是對皇帝毫不妥協的態度。

面對着太子沉凝的目光,也並沒有沉默太久,郭廷渭首先開口了:“小小高麗,狼子野心,竟敢覬覦我天朝國土,欲行趁火打劫之事,必需予以教訓!臣建議,先下手爲強,趁其瞻前顧後、遲疑不決之際,先行遣軍南下,破其軍,略其地,打消其妄想!”

郭廷渭的態度可謂鮮明瞭,他有這種想法,也不奇怪,畢竟,自從蘇州港海戰之後,他所率東海水師,作用便直線下降了,這幾個月來,幾乎徹底淪爲遼東大軍後勤補給的護衛。

那麼多水軍艦船,要麼停留在軍港,要麼就只能作爲護衛,更過分的是,此前韓徽前來溝通,希望能夠分出些戰船給他們當運輸船用,這如何能忍。

接下來,不論遼東戰局朝哪個方向發展,東海水師的作用都微乎其微了,戰船是不能開到陸地上作戰的。

而如果能夠對高麗開戰,那水師的地位,就一下子凸顯出來了。畢竟,想要打高麗的話,陸上進軍,受阻明顯,而通過海路,則可直接略高麗西部沿海地區,那可是他們的精華地帶。

因此,郭廷渭的腦筋裡,已經直接跳過了提防備戰,而是直接考慮起主動進攻的問題,可謂激進了。

當然,這等大事,也不是郭廷渭說了就算的,一要看皇帝,二要看太子,三還要看這些將帥大臣。

“郭將軍勿要急躁!”果然,對其激進建議,趙匡胤首先開言安撫:“事情尚未到那一步,陛下也未有明令出擊,只教我等備戰,我們身負遼東戰局之重,北伐勝敗之要,不可操之過急。高麗如今,終究懸而未發,並且主動遣使陛見,我們也不好貿然挑起戰端!”

“話雖如此,高麗人如今既然已經表露野心,若不達目的,豈肯罷休!”郭廷渭道:“南邊已有消息,高麗的水師已然集結待命,鴨綠江南岸,七萬餘高麗軍更是蠢蠢欲動,隨時可能渡江北上,攻略遼東南!高麗人已是虎視眈眈,大漢王師,還要看其眼色行事嗎?

陛下既然着遼東備戰,那便證明,不惜一戰,以回擊高麗。末將認爲,與其坐等高麗動作,不如採取主動,否則,我軍若是投鼠忌器,即便做好後手應對,也難免在失了先機的情況下,陷入窘迫!”

“郭將軍言過了!”曹彬平靜地指出:“以高麗此前坐望的表現來看,他們未必敢真的與大漢爲敵,時下東南一線,形勢日漸微妙,高麗國那邊按捺瞭如此之久,仍舊舉棋不定,可見他們對大漢還是心存忌憚,不敢輕易插足漢遼戰爭的。

這種情況下,若是我們舉措過當,刺激到高麗人,一旦高麗當真舉兵北上,漢麗戰爭爆發,那最終得利,就是契丹人了。

高麗雖小,但畢竟是能舉二十萬軍的國家,貿然引發敵對戰爭,必定導致遼東戰局變化,若有反覆,甚至影響到東北大局乃至整個北伐大業,不可不慎!”

說着看了眼眉頭鎖得更緊的太子,曹彬繼續以他平緩的語調道:“遼東如今的形勢,來之不易,若能不生差池,還當儘量避免。”

“若依曹樞密之言,那乾脆放棄遼東南,主動退卻,滿足高麗的饕餮野心!”見曹彬的保守態度,郭廷渭當即冷笑兩聲,駁斥道:“倘若那樣,高麗就能滿足了?讓高麗順利接收開遠、來遠幾城,將遼東的丘陵山嶺,形勝之要,拱手相讓?屆時,讓高麗大軍,毫無阻擋,直接威脅遼河平原?”

曹彬雖然已位至樞密副使,並且背景深厚,但該掃面子的時候,郭廷渭也是毫不客氣的。當然,也是知道曹彬性情醇厚,沒那麼多鋒芒。

不過,即便如此,聽郭廷渭這麼說,曹彬表情也不由生出了些慍怒,面色發紅,看着郭廷渭:“海安侯,你知我非此意,何以如此相逼?”

“郭老將軍,言過了!”看曹彬這“老好人”都快被激怒了,劉暘趕忙出言安撫,板着臉,對郭廷渭道。

見狀,郭廷渭立刻收起了咄咄逼人的姿態,拱手道:“殿下,是臣情緒激動,一時失言。不過,老臣還是認爲,面對高麗挑釁,我軍當積極舉措,佔據主動,先下手爲強!陛下詔令,臣也仔細研讀過,對高麗,絕無妥協後退之理!

此前,高麗隱而未發,也就罷了,如今見機而動,窺伺遼東城土,已成禍害,我們必不能使這個禍患擴大!”

“老將軍之意,我明白!”聞言,劉暘嘆道:“陛下剛強難欺,我知道,高麗此舉,已然觸怒了聖躬,否則也不會有此令。只是,如今遼東未穩,遼軍餘部尚存,東北紛爭不斷,這個時候,再開啓同高麗的戰爭,只怕牽一髮而動全身啊!”

“殿下,臣以爲,若是在我軍同遼軍鏖戰正酣,相持不下之時,高麗軍北上,即便不遣使求請,臨高麗土地、城池,被他們佔了也就佔了,我們縱然不滿,也拿其沒有辦法。但他們選在如今這個時機,卻實在不夠聰明!”一直沒有作話的高懷德,開口了:

“眼下,遼東乃至東北大局,已盡在我軍把握,高麗那十萬軍隊,在如今的形勢下,所能發揮的作用,造成的威脅,也大大降低。

既然陛下詔令已達,我們不妨做好備戰,按照兩國開戰的情況來進行,只要準備充分,應對及時,大漢仍舊立於不敗之地。”

“大漢與遼國之間的戰爭,不是區區高麗,所能插手左右的!”高懷德說着,眼神中閃動着寒意。

趙匡胤略感詫異地瞥了眼高懷德,畢竟,他也是不怎麼贊同直接與高麗撕破臉皮的,考慮的角度不同。作爲東路軍實際上的主帥,趙匡胤自然更希望能夠平平穩穩地,協助劉暘收取遼東,平定東北地區,順順利利將功勳戰績囊獲。

最不想看到的,自然就是意外了。而高麗雖然也不被放在眼裡,但那畢竟算是個“小強”了,拿得出十萬大軍,這樣的變數,可不小。況且,兩國過去,大部分時候還是睦鄰友好的,這說便就變了,還直接變成交戰敵國,大漢要是主動破壞關係,發兵進攻,也顯得草率了。

高懷德呢,則沒有趙匡胤那麼多的心眼,那麼重的心機。比起趙匡胤,也更瞭解留皇帝這個小舅子,皇帝態度擺在那裡,再加上對形勢的分析,即便同高麗交惡乃至開戰,問題也不大,遼東形勢翻不了天,於是果斷認同。

再加上,他這皇親國戚,東路軍右帥,自北伐以來,可一直被趙匡胤死死地壓制着,心裡怎麼能沒點想法。

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4章 巡遊第385 禮賓館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18章 商賈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8章 殿議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4章 驚陶谷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240章 城塌了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349章 邊情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368章 榮寵第8章 楊蘇還京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55章 符氏姐妹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75章 按*不動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23章 鬥法第321章 矛盾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98章 追捕第207章 還京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74章 萬歲呼聲第59章 元臣多鄙第6章 “座談會”第93章 班師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3章 楊業述職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23章 鬥法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45章 移鎮之議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35章 瑤華春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25章 邢州事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51章 聽政2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世宗篇51 皇太孫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37章 覆滅在即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474章 補漏匠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50章 喜訊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15章 瀛州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75章 按*不動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36章 虒亭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92章 萬歲殿宴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
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4章 巡遊第385 禮賓館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18章 商賈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8章 殿議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4章 驚陶谷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240章 城塌了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349章 邊情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368章 榮寵第8章 楊蘇還京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55章 符氏姐妹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75章 按*不動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23章 鬥法第321章 矛盾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98章 追捕第207章 還京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74章 萬歲呼聲第59章 元臣多鄙第6章 “座談會”第93章 班師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3章 楊業述職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23章 鬥法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45章 移鎮之議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35章 瑤華春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25章 邢州事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51章 聽政2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世宗篇51 皇太孫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37章 覆滅在即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474章 補漏匠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50章 喜訊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15章 瀛州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75章 按*不動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36章 虒亭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92章 萬歲殿宴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