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捐資

郭榮離開崇政殿後,並沒有直接回樞密院,而是循出宮之路,追上常思。

常思這老兒,面聖之後,得免其過,如釋重負,腰直了,腳步也輕快了。見到追上來的郭榮,當即笑道:“郭郎,天子寬仁啊,果然未罪於老夫。”

說着,表情上流露出少許的可惜之情,道:“只是,我以潞民積欠之券進獻,天子何以焚之?那可是足足七萬緡吶!”

聽常思之言,郭榮麪皮不由抽搐了一下,對於常思這老兒的無知短淺、貪鄙習性,可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王景崇何以盯上常思,還不是因爲他在鎮守潞州的這些年中,斂聚過甚,以致政廢民貧。天子對此,是心知肚明,前些年聽聞類似的情況,只是下詔警示,時機不到,未加整治。

而今放出王景崇,明顯就是刻意針對,常思既然感到危機,進京活動求救,自身卻不知反省。郭榮勸他獻上家產,竟然拿出那一疊借據、債券,簡直是自曝其短,自承其惡。

那一疊券,如何來的,潞民怎麼會欠他那麼多錢?獻給皇帝,讓皇帝派人拿着券紙去潞州收款?以天子的性情,直接燒了,沒拿着當證據問罪,已經是剋制了。

可笑常思這老兒,渾然不覺,危機未解,還在這邊可惜那“七萬緡”。

心中愈加鄙薄,但郭榮仍耐着性子,只是表情肅重,說道:“常公以爲此事,到此爲止了?”

“郭郎何意?”常思一愣,不解道。

“開封城建,大缺錢糧,三司、開封府,皆在籌措,公上任之前,認捐錢糧!”郭榮直接說道。

眉頭一凝,常思說:“我已經進獻七萬緡了啊!”

對此,郭榮已經不想再多說什麼了,微一擺袖,對着常思,語氣有些嚴厲:“常公若還欲安享晚年,保一家富貴福廕,就不要捨不得!否則,縱今朝得免,翌日必取其禍,悔之莫及!”

察覺到郭榮轉變的態度,常思面色不悅,但考慮了下,道:“你覺得,我該捐獻出多少?”

“公自潞州,聚斂有多少,就捐多少!”郭榮直視常思的眼睛,說道。

郭榮的話已經有些不客氣了,聞言,常思老臉上也不由露出一抹不悅之色。但見其狀,郭榮微微一嘆,壓抑着心中的輕蔑:“我言盡於此,如何抉擇,還請常公,認真考慮。我還有公務處置,先回司衙了!”

說完,郭榮拂袖而去。在後邊,常思蒼老的面容間,增添了許多不愉,輕哼一聲,不滿地嘀咕道:“郭家子,如此傲慢,殿中未替我發一言,還教育起我來了!郭文仲都不敢如此怠慢我......”

對於常思那轉變的小心思,郭榮顧及不上,不過縱然知道了,也只會哂笑一應。郭榮性情嚴重剛正,對於常思的爲人爲官,十分不屑,若不是礙於郭威的情面,他絕不會幫他。

在郭榮看來,對常思,他郭家已是仁至義盡。郭榮也知道,皇帝絕對不希望他插手此事,方纔殿中劉承祐的態度,郭榮也感受到了,平淡之中,略帶不滿。

當日,郭榮便命人攜家書一封南下,交給郭威,將常思之事以及他的處置與態度,告知其父。

......

開封府衙,中門大開,今日未有獄案過審,堂前,在一名府衙職吏的指揮下,擺弄着席位,一共四排,共有二三十座,再依次擺上茶杯。

如此動靜,明顯是要招待什麼人,並且人數不少,又不似聚會,就簡單地準備着一座一茶杯。

秋晨很冷,府衙之中,尤其是堂前,權威之下,則更添幾分涼意。一直到深秋之陽高升,氣溫稍微回暖了些,客人們終於現身了。

開封府衙前,幾十駕車,陸續趕來,一名名衣着華麗,穿金戴銀的人,老實地投上請帖,恭順地走入衙中,在衙吏的引導下入座。

這些人,都是東京城內,叫得上名號的商賈,無不是豪富之家,用家財萬貫,都不足以形容之,操持着各行“賤業”,掌握大量資源。但是,開封府一封請帖,都得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親上府衙。

本就心存疑惑,見到這等場面,巨賈齊至,更讓人增添添幾分焦慮,開封府尹慕容彥超可不是個善人,搞出這等動靜,只怕不是什麼好事。

有相熟者,或生意往來者,都低聲交談,相互通報商量着情況。嗡嗡的議論之聲,對府衙的肅靜有所影響,但在旁的職吏衙差,都沒有制止,只是安守自己崗位。

何福殷,東京城內的大商,早年背靠燕王趙匡贊,這些年在東京下血本結交權貴,靠山硬了,再加爲人精明,生意是越做越大。

到如今,他手中產業,覆蓋有陶瓷、糧面、藥材、絲綢、酒樓、妓院,攤子倒也不小。雖有商人之奸,但這個很聰明,除了攀附權貴,對朝廷很恭順,關注朝廷政策。

徵淮之前,朝廷籌措藥材、鞋服等軍需用品,他將自己手中所屯,盡數上賣;東京缺糧之時,花錢自各地購買輸入,平價賣之;近來朝廷準備伐蜀,又將手中的商隊,往關中派......

基本上,就是跟着朝廷的腳步走,在朝廷身上,不打算賺取太多錢,對何福殷而言,薄利即可。他想要的,是一份穩當。

在衆人討論間,何福殷主動走上前,悄悄地掏出幾塊銀窠子,往負責的職吏手裡遞。

小吏兩眼一亮,異常麻利地手下,丟入袖中,面無異色。何福殷趁機道:“敢問上吏,不知慕容府君召我等而來,所謂何事,能否透個風,讓我等有所準備!”

小吏掃了這些商人幾眼,陪着笑:“好事!”

就吐露兩個字,沒有多言的意思。見狀,何福殷手又往袖子伸,職吏見了,兩眼愈亮,輕咳了一聲,輕聲道:“府君有何打算,非我這小吏所能知。不過,近來府君,專注於東京城池擴建之事......”

話點到即止,何福殷卻也回到座位,暗自琢磨着,情況與他的猜測差不多。

“府君到!”隨着一聲唱告,在座的商賈們立刻嚴肅噤聲。

人未現,慕容彥超洪亮的笑聲卻先傳了出來,待其露面,一干人等,趕忙起身,齊聲道:“拜見府君!”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諸位免禮!”慕容彥超大馬金刀地當中坐下。

命人倒茶,慕容彥超黑臉上帶着少有的“慈祥”,說:“先喝茶!這些茶葉,可是江南貢品,天子賞賜本府的,本府平日裡都捨不得喝,今日,拿出來招待各位!”

“多謝府君盛情款待!”

雖然只一杯薄茶,但與天子掛鉤,沾上了龍氣,一干人卻不得不做出受寵若驚的反應。

見所有人都喝了他的茶後,慕容彥超黑臉上再度露出笑容,環視一圈,說道:“本府是個粗人,說話不喜歡繞彎,現在且直言!我召諸位來,是有要事相商,需要你們出力的地方,還望積極配合!”

“敢問府君,所謂何事?”一人問道。

“開封東城外的情況,諸位耳聰目明,想來也都知道了!”慕容彥超說:“天子命本府,負責東京城的擴建修築事宜,自敢責任重大,不敢懈怠。但如今,朝廷開銷甚大,國庫撥不出太多款項,本府苦於錢糧不足......”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基本都明白慕容彥超的意思,不過都未吭聲,等他說完。

“擴城乃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你們都是東京的豪商大富,城建之後,對於你們的貨值生意,也有好處。召你們來,就是希望能夠集資,以紓官府之困。你們應邀而來,又喝了我的茶,應該會給我面子,不至於讓我失望吧!”

“當然,本府也不白承你們的情,天子說過一個詞,叫合作共贏。所有捐獻的人,都可得到‘乾祐義商’的名號,這是天子允許的。另新城擴建結束後,你們可各自內城之中挑選府邸,新市之中也有鋪面補償,並且接下來一年半載,可有稅收減免。當然,這些就要看爾等捐資如何了。

另外,你們中有不少人,都參與了城建輔料的生意吧,此後,本府可做主,將石料、磚瓦、木料等建城所需,都從爾等手中才買......”

“本府話就說這麼多,給你們一炷香的時間考慮!”慕容彥超語氣中透着強勢,手一揮:“準備好認捐簿!”

邊上,衙中文吏立刻攤開一本簿子,備好筆墨。而在場的商賈們,都認真地考慮起來,神色難以從容,這貢茶,似乎不怎麼香啊......

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45章 了結第79章 父子問對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4章 外戚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28章 下獄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98章 溫柔鄉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94章 楊邠案(2)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43章 總結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74章 帝崩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353章 信使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84章 虛了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180章 博弈第80章 進攻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88章 後續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73 王晏鎮洛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70章 同州之戰第59章 元臣多鄙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17章 附議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07章 殿試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9章 王峻歸來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344章 打個賭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757章 勳貴子弟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51章 耿淑妃薨第94章 寬仁的處置
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45章 了結第79章 父子問對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4章 外戚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28章 下獄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98章 溫柔鄉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94章 楊邠案(2)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43章 總結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74章 帝崩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353章 信使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84章 虛了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180章 博弈第80章 進攻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88章 後續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73 王晏鎮洛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70章 同州之戰第59章 元臣多鄙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17章 附議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07章 殿試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9章 王峻歸來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344章 打個賭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757章 勳貴子弟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51章 耿淑妃薨第94章 寬仁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