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漢軍北撤的消息,在第一時間便飄過大江,傳至金陵,唐主李璟聞訊之初,自病榻上驚坐而起,不過這回是驚喜。向報告的信使一連確認了幾遍,當得知漢帝鑾駕並東京禁軍,押送着戰獲及貢償,浩浩蕩蕩,沿運河北上,李璟是徹底鬆了口氣。

立刻降詔,讓南唐朝廷,將最後一批茗茶、糧食裝船,運往江北。然後,李璟發現自己病症似乎減輕了,也不提遷都,也不提退位了。

其後,解了韓熙載的禁,升其爲文理院大學士、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又將敗軍之將陳覺,單獨拎出來,批判問罪,斬首於宮門。又將樞密副使李徵古、諫議大夫魏岑,一併貶斥,最重要的,是楚國公宋齊丘,被罷了所有職,押往九華山“休養”

北漢南征,結果南唐大敗虧輸,痛失半壁江山,屈辱求和,這樣的結果,對於李璟還是有極大的觸動的。李璟這番動作,是痛定思痛後的決定,不想再使南北黨爭,將朝廷鬧得烏煙瘴氣,以致敗國。

陳覺處死,李徵古、魏岑遭貶,宋齊丘移居,可以說南唐朝廷盛極一時的“宋黨”徹底倒了。而李璟也有意地,想要重用江北士人,提拔良臣賢將,除了韓熙載之外,劉仁贍、林仁肇等寥寥幾名將才,也俱有賞拔。

不過,曾經作爲宋黨中的中堅力量,甚至可以獨樹一幟的人物,馮延巳,卻在此次政治風波中保全了下來。官職無所削減,爵祿反增,並且其弟馮延魯,被李璟升爲金陵府尹。

作爲一個君主,搞平衡,是一個基本技能。從李璟的調整動作就可看出,他是真幡然悔悟,欲重振國力。但,事到如今,不亦晚乎?

更重要的,黨爭之禍雖然暫時消除,但儲位之爭,又再度爆發了。那燕王李弘冀,在此次國變之中,野心可徹底膨脹起來了。

......

在南唐朝堂之間,發生鉅變的同時,劉承祐鑾駕已然北渡入淮,轉到向西。隨駕的,只有鐵騎、龍棲、小底三軍。

這一路走來,也是在視察州縣情況。戰爭結束不久,雖不至於滿目瘡痍,但城鎮村墅之間,也是蕭索一片。運河之上,除了公船軍舟之外,更上行船。

但是,可以明顯感覺到的是,人心雖然不穩,秩序正在慢慢恢復。雖然換了統治者,在這春耕時節,鄉野黎庶們,已然在插秧稼苗了,不管天塌不塌得下來,飯總歸要吃的。

泗州,盱眙。

整個淮南都被唐廷獻給北漢了,但盱眙城仍舊堅守着,城頭之上,高高豎起的,仍是唐旗。城外,漢軍僅立一寨,盯防着這座被郭廷渭“竊據”的城池。

郭廷渭有其將才,但在郭榮復還,調動兵馬,憑着更多軍力,更精銳的士卒,更多的資源,也被牢牢地封鎖在城中。

原本,泗州水師是郭廷渭手中一張大牌,但在向訓奉命,率領靖江軍主力東來支援後,很快便失了效用。水陸夾擊,將盱眙水寨順利攻破。

郭廷渭也是個十分有膽略,行事果斷的人,察覺到勢危,直接將水卒全部撤入城中,並將水寨及戰船了焚燬,以阻漢軍。

其後,便加固城防,做足了一副困守孤城,死守盱眙的姿態。並且,郭廷渭及時地,將城中兩萬餘百姓口糧物資搜刮殆盡,留其精壯,其後將剩下的人盡數趕出城池,將盱眙徹底打造成一座軍事堡壘。

對於郭廷渭的做法,就是郭榮,也不禁感慨,對其多了不少欣賞之意。他下令,將那些被驅趕出城的盱眙士民,送往北邊的臨淮暫作安置。

就這般,足足一個月的時間,郭榮與郭廷渭,兩個郭姓人之間的攻防博弈,圍繞着盱眙城展開。連上強攻,也算是手段齊出,不過都被郭廷渭牢牢地守住了。

但是,大勢難逆,郭廷渭一個人的堅持,在兩國議和,唐廷臣服的消息北傳之後,也都沒了意義。盱眙城中人心渙散,軍心動盪,可算是一支遺棄之軍,若不是是郭廷渭頗具威望,早就潰亡了。

盱眙城頭,郭廷渭面無表情,照常巡察於防備,能夠明顯感覺到士氣之衰弱,遙望城外,漢軍營壘仍舊是那般嚴整。

“使君!”

“使君!”

所遇之會下軍校,都向郭廷渭行着禮。終於,還是有一名軍官,向郭廷渭問道:“使君,朝廷都與漢軍求和休戰了,我等何必苦苦堅守?若是激怒了漢軍,城池墮毀,將士們也要陪葬啊!”

若是早些時候,有麾下這般向郭廷渭進言,他必會以動搖軍心,將之處死。但如今,卻已沒有必要了。

城外的漢軍,已有好些時日沒有異動了,郭廷渭乾脆招呼着附近的軍士,繞着自己坐成一圈,說道:“你們都是這等想法?”

另外一名指揮使,直接道:“使君,北漢南征以來,我們盡心抵抗,奮力廝殺,濠、泗兒郎,死傷頗多。堅守城池,寧死不降,對朝廷,也算盡其忠誠了。而今,兩國都和議了,何必再苦苦支撐。而今之計,除卻投降,別無出路啊!”

見狀,郭廷渭苦笑了一陣,說道:“爾等所率,我又如何不知?只是......”

面色間閃過一抹猶豫,郭廷渭說道:“罷了,事到如今,我又豈會帶領將士們蹈死地。城外漢軍,許久未曾攻城,爾等可知爲何?那郭榮也在等我們卸甲投誠了!”

“那使君?”麾下急問。

“你們說,投降北漢一淮東經略使好,還是直接向北漢天子投降好?”郭廷渭只是淡淡道。

此言落,若有所得。

而在城外漢營,漢軍的將校們,也多有不解。似武行德,一直想着戴罪立功,結果卻只在盱眙漢營中混了一個月。急匆匆地,奔至帥帳,尋到郭榮,卻見到他正與向訓那兒悠哉遊哉地,品茗弈棋。

“郭使君與向都將好雅興!”武行德說道。

“武公請坐!”郭榮說道:“來人,上茶!”

“使君!”武行德顯然沒那個興致,直接亮明來意:“而今淮南諸州,盡成漢土,唯有此城,爲這些唐軍餘孽佔據,傳出去,有傷我軍威名啊。

盱眙城中,已是人心渙散,只要再攻他一攻,定能破城。龍舟已入淮,陛下將至,屆時如何向陛下交代?”

“武公莫急!”郭榮態度平和,說道:“待陛下駕臨,盱眙也就破了。大局如此,能全城而下,輕取城池,自是最好,何必再耗費我軍士卒性命,作那意氣之爭。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武行德有些發愣,看着郭榮:“郭使君何以如此篤定?”

郭榮沒有解釋,同向訓相視一笑,朝武行德說道:“武公若實在難耐,可去準備迎駕事宜!”

見狀,武行德沒有多少猶豫,當即就應下了。此公而今所想的,就是儘量在天子那邊留個好印象,以消此前敗績之過。殊不知,劉承祐那邊,並無苛責他的意思。

至於郭榮這邊,如此淡定,卻是前番收到了郭廷渭的一封信。信上說,非他不願降,只是其家小盡在江南,恐降於江北,家人受害於江南。

同此前唐將徐象等人,差不多的考慮。對此,郭榮報與劉承祐,答覆只有一句話:已悉,待駕解決。

而盱眙這邊,二郭之間,似乎也保持着一種默契。

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96章 缺人了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9章 寫得不錯!第265章 楊無敵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446章 流光園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27章 冬至宴3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45章 剝削者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381章 功臣閣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76章 雍王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07章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50章 蜀亡第151章 聽政2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0章 老將出馬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7章 父子座談第480章 “新對策”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65章 舊邸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6章 相形見絀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18章 蒲陰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391章 暗箭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02章 絕境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8章 澧陽之戰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22章 睡仙第52章 幽燕變故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93章 楊邠案(1)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102章 絕境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93章 楊邠案(1)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52章 後蜀君臣
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96章 缺人了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9章 寫得不錯!第265章 楊無敵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446章 流光園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27章 冬至宴3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45章 剝削者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381章 功臣閣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76章 雍王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07章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50章 蜀亡第151章 聽政2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0章 老將出馬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7章 父子座談第480章 “新對策”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65章 舊邸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6章 相形見絀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18章 蒲陰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391章 暗箭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02章 絕境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8章 澧陽之戰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22章 睡仙第52章 幽燕變故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93章 楊邠案(1)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102章 絕境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93章 楊邠案(1)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52章 後蜀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