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皇孫歸來

宮城東南,一道宣惠門將大內與東宮連接起來,這是東宮與大內最主要也是最大的一個通道,太子及東宮妃嬪平日進宮覲見問安,都是自此通過。

尋常時候,一般的東宮屬官、內侍都無資格走此門,這也是環大內守備最爲森嚴的宮門,常駐兩隊大內衛士。

又是一年夏季來到,炎日當空,盡情的釋放着光芒與熱量,將宣惠門肅立衛士的影子直射在地。除了威風凜凜的衛士,宣惠門還候着一波人。

幾名內侍宮娥,是東宮中人,一名長相清秀、身姿挺拔的少年乃是皇孫劉文濟,傘蓋之下狹小的陰影中,是衣着華麗、徐娘半老的趙妃,所有人中數她最爲望眼欲穿。

能讓他們在宣惠門前如此鄭重以待的,正是皇孫劉文渙。去歲,談及支援安西之事,劉文渙適逢其會,劉皇帝偶來一念,讓劉文渙帶隊,押運一批重要軍械物資西去。

只一個折返,便是近一年的時間,方纔於今晨抵京。且剛進城,便被劉皇帝派人接到宮去問話,爺孫倆在垂拱殿一敘談便是整個上午。

對於劉文渙的歸來,最高興的毫無疑問是其母趙妃了,兒行千里母擔憂,劉文渙這一個往返何止萬里,再加上又是去兵兇戰危的安西。

趙妃牽腸掛肚了一年,時時祈福祝願,如今愛子平安歸來,雖然消息通報的是完好無失,但不親眼見到人,豈能徹底安心。

趙妃在宣惠門前,已經等待了快兩個時辰了,耐心十足,既然期盼着能快些見到劉文渙,同時又對老皇帝接見這麼久滿懷希望與遐想。

相比於趙妃矛盾的心情,倒是候在一旁的劉文濟,安安靜靜的,尚帶稚能的面龐能讓人一眼看出年紀,但那股低調內斂的氣質卻也讓人容易心生好感。

當然,劉文濟親自前來宮門等候兄長,卻也離不開他那聰明的母親蕭妃的建議。且不提應該表現出的兄友弟恭,就衝劉文渙不辭辛苦跋涉萬里、履至西疆,這份精神就值得劉文濟學習。

一直到午後,日頭西移,連宮人們都露出辛苦忍受的表情之際,劉文渙的身影終於出現在眼簾。西行僅一年,但劉文渙的成長卻是成倍的變化,人顯得精瘦了些,但精神卻彷彿得到了洗禮,由內而外散發着一股自信的氣質。

遠遠地便望見宮門下的那行人,尤其是母親熟悉的身影,劉文渙立刻提起了速度,朝宣惠門飛奔而去,近前,直直地跪下,撲在迎上來的趙妃懷裡。

母子重逢,自是一番思念之情的宣泄,劉文渙眼含淚花,趙妃也是喜極而泣,低頭看着懷裡的兒子,眼淚更是止不住。

人雖然完好歸來,但那被染黑的面龐,讓趙妃看來實在心疼,顯然,劉文渙此次西行之旅,並不是去享福的。

“我兒受苦了!”趙妃嘴裡唸叨着。

逐漸平復下心情的劉文渙聞言,卻是爽朗一笑:“再苦,也不如戍守邊關的官民與浴血西征的將士,倒是此行耗時頗久,讓孃親擔憂,兒深感不安!”

見狀,趙妃欣慰地擦了擦眼淚,激動地道:“回來便好!回來便好!是否用過午膳,娘已吩咐人備好......”

“多謝孃親!”雖然劉皇帝已經留他吃過午飯了,但劉文渙還是體諒母親的一番心意,微笑着順從其安排。

母子簡單敘話畢,劉文濟也終於走了上來,恭恭敬敬地向劉文渙行禮道,連山露出溫暖的笑容:“大哥,你終於回京了!”

聞聲,劉文渙這才把注意力轉移到劉文濟身上,目光似鷹隼一般銳利,在這個弟弟身上審視了一圈,也迅速回之以笑,上前給了他一個擁抱:“二郎,一載未見,你也長高不少啊!”

雖然都是十幾歲的少年,但兄弟倆之間也確實有些年頭沒有如此親熱過了,劉文濟都有些愣神。不過很快眉開眼笑,衝劉文渙道:“大哥,離京這般久,我們都很是想念。聽聞你歸來,趙娘娘驚喜萬分,在此已等候兩個時辰了。”

聽劉文濟這麼說,劉文渙表情一正,再度看向母親,鄭重向趙妃拱手行禮,語氣真摯地道:“讓孃親擔心了!”

“大哥,我還從未離開過京城,你已經西行萬里!”劉文濟興致勃勃,緊跟着問道:“你可要好生與我們講講這西行見聞,西北應當如先生所說那般廣袤壯麗吧!大哥你見過黃河九十九曲嗎?走過沙漠嗎?狂沙漫卷是不是很震撼?”

劉文濟的臉上,除了濃濃的好奇,還有深深的敬佩,兩眼就差冒星星了。見狀,劉文渙嘴角也不由露出點自得的笑容,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拍了拍他肩膀:“這些,在大西北實在太常見了,我也都見過,先回宮,我慢慢給你說......”

聞言,劉文濟的表情由眉開眼笑轉變爲眉飛色舞了......

心情同樣逐漸平復下來的趙妃,注意着這兄弟倆的交流,雖然劉文濟對劉文渙是一副謙遜禮敬乃至有幾分殷勤的態度,但趙妃心中就是有些彆扭。

見兄弟倆越發熟絡,趙妃忍不住輕輕咳嗽了一聲,衝劉文渙道:“文渙,你確實要好好給娘講講你這一路的經歷!”

“是!”劉文渙恭敬地道。

似乎感受到了來自趙妃隱隱的排斥,劉文濟也迅速收斂了下來,嘴上還掛着笑容,像個跟班一樣隨趙妃母子回宮,眼瞼垂下,目光平靜落在腳尖前的方寸之地,默不作聲。

回東宮路上,劉文渙爲表孝順之意,親自攙着趙妃,輕聲笑談:“還有一則好消息要告知孃親,適才垂拱殿上,祖父已給兒賜爵了,封爲一等萬年侯......”

對劉文渙之歸來,最高興的莫過於趙妃,其次便是太子劉暘了,畢竟爲人父母。不過,與趙妃相比,劉暘是穩得住的,一直待在廣政殿,執着於國事,一切如常的樣子。

但自劉文渙入宮之後,便遣人關注着了,並且今日離開廣政殿的時間,也比平常早了半個時辰。而在下午,劉暘還專門把趙德芳、慕容永仁召到廣政殿,親自問詢劉文渙西行的情況,這二人可是劉暘專門給劉文渙選的隨從官員。

東宮,弘德殿。

一場家宴是理所應當的,宮人們有序地忙碌着,準備着給皇孫接風洗塵的各項物什。殿左,太子劉暘單獨接見劉文渙,自回宮以來,劉文渙是有些飄的,哪怕在劉皇帝面前,也是自信滿滿的,但此時,迎着父親打量的目光,得意之情方稍稍澹去。

平靜地注視着劉文渙,見他身子挺直、不敢鬆懈的模樣,劉暘終是笑了,這一笑也讓劉文渙鬆了口氣。或許是錯覺,劉文渙覺得,自家的太子父親,比皇帝祖父還要威嚴,令人敬畏。

“我問過趙德芳與慕容永仁二人,他們對你的評價很不錯,說你性情堅毅,能經磨礪,可擔大任!”劉暘緩緩道。

聞言,劉文渙心中微喜,面上則謙虛道:“兒不敢當,只是久受祖父教誨,不敢忘懷,一心只爲完成身負使命罷了。”

見狀,劉暘又搖了搖頭,澹澹道:“趙與慕容二人,也未經大事,他們的評價,有多少恭維之處,暫且不論,我只希望,這一趟出行沒有白費,親身經歷,所見所聞,能夠記住,成爲你真正的見識!”

“是!”聽劉暘這麼說,劉文渙沉靜了下來,順從地應道。

第8章 巡視第381章 功臣閣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81章 內外變動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章 乾祐滅佛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無題第11章 請教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5章 坐不住了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481章 行宮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53章 遁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465章 “教匪”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32章 郭氏之慮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403章 抓起來!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41章 祭關公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91章 暗箭第385 禮賓館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11章 籌議北伐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49章 醫政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70章 同州之戰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341章 向錢看第38章 賞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60章 皇后進言第96章 言官第180章 博弈第9章 公府密議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44章 揣測者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75章 在滑州第1761章 新問題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2章 郭氏之慮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8章 濮州案(1)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36章 盡伏東北
第8章 巡視第381章 功臣閣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81章 內外變動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章 乾祐滅佛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無題第11章 請教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5章 坐不住了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481章 行宮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53章 遁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465章 “教匪”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32章 郭氏之慮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403章 抓起來!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41章 祭關公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91章 暗箭第385 禮賓館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11章 籌議北伐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49章 醫政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70章 同州之戰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341章 向錢看第38章 賞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60章 皇后進言第96章 言官第180章 博弈第9章 公府密議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44章 揣測者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75章 在滑州第1761章 新問題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2章 郭氏之慮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8章 濮州案(1)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36章 盡伏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