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立場

聽完宋雄的意見,劉暘擡眼注視着他,太子的目光大概少有如此威嚴過,以致於並不相熟的老臣都下意識垂下頭。

很快,劉暘便收回了目光,陷入思考。關於東北如今噴薄欲發的局勢,宋雄的態度很明確, 秉持着求穩求安的思想,這一點並不出奇,也無可指摘。作爲一方主政官員,身肩當地福祉,要對治下的生民百姓負責。

當年大漢北伐,雖然盡取遼東, 但是在那長時間的交鋒之中,在漫天的戰火之下, 整個遼東都幾乎被摧毀。

如今, 殫精竭慮之下,好不容易有所恢復,正走在平穩正確的發展道路上,似宋雄這樣的主政官員,自然希望能夠穩定持續,追求祥和與安寧,不願再起紛擾。

海東地區的複雜紛擾,給遼東或許帶不去太大影響,但完顏女真則不同了,其所據之地,與黃龍府接壤。

他們與室韋人進行戰爭,那麼勢必影響到遼東邊境的穩定,這是宋雄所擔憂的。哪怕大漢在遼東駐紮的邊軍, 有足夠的實力將混亂與兵災擋在黃龍府之外,但是唯恐意外。

宋雄的想法,或許偏於保守, 但他的考慮,也不是沒有道理, 並不難以理解。然而,問題就出在,關於東北局勢,朝廷這邊早已擬定了政策,那就是隔岸觀火,挑動部族勢力紛爭,增強其消耗,磨滅其野心,爲大漢在當地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統治打基礎。

支持完顏部北上,固然有當年允諾土地的原因,更主要的,還在於這是朝廷在東北政策方針下的具體舉措。

此前已經做了那麼多準備,繩索給女真人鬆了,舞臺也讓給完顏部了,這個時候,宋雄作爲遼東主官提出異議,顯然也是不合時宜的。

沉思幾許, 劉暘臉上露出他招牌式的溫和笑容, 說道:“宋公之慮,也是胸懷遼東, 老成謀國之言。關於你的意見,我會同相公們進行商討,你也擬定一份章程上奏,以備諮詢!”

“是!”劉暘的迴應有些敷衍,宋雄也不急不躁地,拱手稱是。

笑意更加濃厚,劉暘道:“宋公一路奔波,還請暫作歇息,關於遼東之事,大典之後,我還有請教的地方!”

“殿下言重了!老臣自當知無不對!”宋雄表示道。

老臉之間的疲憊是掩飾不住的,宋雄這一路來,也是頗爲折騰,又是漂洋過海,又是跋山涉水,總之舟車勞頓。

“殿下,看來這宋使君,對於朝廷在東北諸族上的政策,是持反對意見啊!”宋雄離開後,如今已職任給事中的慕容德豐看着一臉沉容的劉暘,輕聲說道。

“在其位,謀其政,宋雄的考慮大抵也是立足於遼東,可以理解!遼東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終於維持如今的局面,他自然不希望被打破。”劉暘輕嘆一聲:“只是,大政既已定下,又豈能輕易改弦易轍。

完顏女真與突呂布室韋之間的戰事,怕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也不是輕易能夠叫止的。宋雄如今提出異議,也爲時已晚了!”

說到底,並非晚不晚的問題,關鍵在於這是劉皇帝牽頭擬訂的策略,始終貫徹的也是劉皇帝的意志,劉皇帝那邊態度不鬆動,下面的人也無能爲力,包括他這太子。

而劉暘考慮的,則還要多一些。完顏女真要打鐵驪府的事情,朝廷這邊早有應對準備,從去年完顏跋海來京請援開始,就一直期待着。

在這其中,且不提朝廷的東北戰略,秦王劉煦那裡,也就此事做了不少的努力。就等着東北那兩條狗咬起來,等着出成績,宋雄要是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唱衰拖後腿,於他本人而言,未必是好事。

從遼東的角度出發,宋雄的立場是沒有問題的,但既與朝廷的政策方向相悖,那就有問題了。

“臣看宋使君其意甚堅,恐怕不會罷休,還會向上進言的!”似乎摸準了劉暘的心思,慕容德豐又道:“以臣之見,宋使君也是作杞人之憂,有馬巡檢及遼東駐軍拱衛,何慮女真、室韋之爭對遼東會有侵害?”

“我們畢竟是坐在京內的,就遼東具體事項,比起地方的當政者,難以知悉洞徹,難免有我們忽視疏漏之處,遼東意見,朝廷還是該適當聽取的!”劉暘嘆息一聲,中肯地說道。

“在遼東的恢復治安上,宋公是有功勞的,這點不容抹殺。想要遼東持續恢復,走向安治,需要保證其政局穩定。”想了想,劉暘繼續道:“就怕他固執己見,於局勢無改,反倒給遼東的安治陡添變數啊!”

又琢磨了一會兒,劉暘對慕容德豐吩咐道:“日新,你親自走一趟,將東平王請來!”

“是!”慕容德豐很聰明,一聽此令,也大概猜到了劉暘的想法。

宋雄可是當年幽燕方鎮中的核心成員,乃是東平王趙匡贊在幽州時的心腹幕僚,通過趙匡贊對宋雄進行一番示諭與勸說,或許效果會更好些。

說起來,在大漢的諸多政治派別中,幽燕集團一向是比較低調的,甚至連這個派別,都是其他人給其定性稱呼的。

這支由原幽州軍政要員組成的政治勢力,其核心便是東平王趙匡贊,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徹底繳權的十餘年間,爲了打消皇帝與朝廷猜忌,也素來安分,並不積極參與朝政,更別提權力鬥爭了。

當初的幽燕集團,尤其是燕軍,更是被徹底打散消化,分佈各方。但同樣的,經過十多年的蟄伏,這股勢力在大漢的權力場間,也越發不容忽視了。

東平王趙匡贊自不用說,在逐漸打消劉皇帝猜忌的同時,也成功攀上了婚姻關係,也越發受到重用,開始參與國家大事。

而像宋琪、宋雄者,更各自成爲道司主官,宋琪更有登堂拜相的履歷。而分佈在大漢軍政間的原幽燕文武,也在更爲廣泛的地方發揮着作用,施加着影響。

當然,這股集團凝聚力或許並不強,尤其到了宋琪、宋雄這種地位,顧慮也多,也不可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但是,真到關鍵時候,趙匡贊開口,這二宋又豈能不給些面子,有些關係,是怎麼也擺不脫的。

而劉暘,顯然也是看準了這一點,他找趙匡贊,也是準備對宋雄進行一番保護性的建議,雖然與之並沒有什麼深厚的交情,但並不妨礙對他在遼東政績的認可。

在劉暘眼中,在東北亂事將發、走向不定的情況下,遼東更需要保持安穩,作爲遼東的主政大員,需要承擔其責,這種情況,不該再糾結於朝廷既定政策,更加不能與朝廷的指導方針對着幹。那樣,不管是對遼東,還是對宋雄本人,都沒有好處。

或許劉暘自己都沒有發現,經過這麼多年的鍛鍊與成長,他的眼界與思維也越發開闊,凡事往往着眼於大局,在爲政處事上,手腕也更加靈活,也學會了妥協與退讓。而這些素質,是劉皇帝教不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性情中的踏實與溫和,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這也算是難能可貴的地方了。

第149章 降表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158章 善後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416章 面試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296章 缺人了第86章 發落南臣第47章 誘其北上第49章 醫政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64章 監國第345章 剝削者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761章 新問題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96章 楊邠案(4)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87章 “驚喜”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25章 邢州事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08章 井陘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9章 寫得不錯!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381章 功臣閣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9章 新官上任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67章 劉煦娶親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1章 西巡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773章 質問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65章 楊無敵第180章 躊躇滿志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38章 破寨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62章 薨逝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6章 異見第62章 奸宦昏主第86章 駕臨渦口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35章 坐不住了
第149章 降表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158章 善後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416章 面試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296章 缺人了第86章 發落南臣第47章 誘其北上第49章 醫政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64章 監國第345章 剝削者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761章 新問題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96章 楊邠案(4)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87章 “驚喜”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25章 邢州事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08章 井陘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9章 寫得不錯!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381章 功臣閣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9章 新官上任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67章 劉煦娶親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1章 西巡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773章 質問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65章 楊無敵第180章 躊躇滿志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38章 破寨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62章 薨逝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6章 異見第62章 奸宦昏主第86章 駕臨渦口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35章 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