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

當明確表明接納之意後,劉皇帝與蕭思溫談話的氛圍,交流起來,也少了些套路,多了幾分真誠。劉皇帝進入了一個傾聽者的角色,認真聽取蕭思溫關於遼國內部的一些情況。

大漢不乏王昭遠這樣的契丹事務專家,更有武德、軍情兩司對遼國內部無孔不入的刺探收集, 但那終究有侷限,一些機密的情況也是難以盡知,再加上政治文化上的差異,對一些事物的認知,多少有些偏差。

蕭思溫則不然,他既是血緣親厚的契丹貴族, 又是遼國大臣,還通曉漢遼文化,對於遼國的情況,自然要更加了解,也更加透徹。

而蕭思溫顯然知道劉皇帝想知道什麼,或者說他明白自己投漢的價值所在,因此,關於遼國內部的底細,尤其是那些要緊狀況,悉數告之。

包括遼國的軍事力量,部族狀態,平亂情況,國家戰略,事無鉅細,都毫無保留。甚至於,蕭思溫還此前耶律璟遇刺以及耶律賢登基前後遼國內部的鬥爭細節,都給劉皇帝講了一遍。

蕭思溫畢竟是深入參與當年那場奪位之爭的關鍵人物, 從他嘴裡說出,也使得劉皇帝對遼國宗室內部的一些矛盾有了更清晰的瞭解。

經過這番交談,蕭思溫投靠的誠意,劉皇帝算是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 因此,這面上洋溢的笑容也越發親切與真誠,喜悅之情,油然而發。

尤其是,當收到蕭思溫呈現的那份禮物之時,劉皇帝更是大加讚賞:“蕭卿這份禮物,很是貴重啊,比起金銀珠玉,更加有價值!”

“朕也不瞞蕭卿,大漢對塞北的偵查刺探,是不遺餘力的,可惜草原遼闊,部族紛亂,交通不暢,諸多消息情報也顯雜亂,難辨真假價值。

於大漢而言,塞北的情況,就彷彿始終籠罩着一層迷霧,朝廷知其亂,知契丹形勢惡劣,卻難有一個真正清晰的認識。

蕭卿這份圖,有助於瞭解遼國形勢,可以說替朝廷在對遼事務上解決了不小的難題啊!”劉皇帝感慨着說。

蕭思溫所獻之圖,上邊詳細地描繪着當下遼國內部各部族的勢力分佈圖,也包括遼國的軍力部署,以及平叛形勢概述,這是一份極具價值的寶圖,若非蕭思溫這樣的遼國上層重臣,旁人是難以盡述的。

蕭思溫當然知道這份圖的價值,見取悅到了劉皇帝,也不由心喜,面對劉皇帝的讚揚,態度謙順道:“能有用於朝廷,臣也就安心了!”

“有勞蕭卿費心了!”劉皇帝笑道,繼續捧着蕭思溫:“不過,比起這份圖,朕還是更喜蕭卿來歸。圖終究是死的,而形勢是變化的,有蕭卿在,朕也不怕喪失對契丹事務瞭解,今後,只怕還需多向蕭卿請教啊!”

“臣不敢當!”蕭思溫老臉上保持着謙卑,應道:“陛下但有所問,臣必知無不言!”

微微頷首,顯然對於蕭思溫的態度很滿意,略加思索,劉皇帝又問:“關於漢遼和議之事,朕雖主意已定,不加更改,但對於遼主請和的想法,仍舊抱有一定好奇,蕭卿想來也當有所瞭解,還請指教!”

“朕想知道,朝廷若準和,遼主做何考慮,若不準,又有何應對?”

將遼國,蕭思溫已然賣得徹底了,因此聞問,也是坦然述之:“就臣所知,不論朝廷準允與否,都將先安內,而後攘外。

遼廷已然做好準備,集中力量,在今歲之前,剪除漠北叛亂部族。這數月以來,在維持着漠北局勢的同時,遼廷已在徵調糧秣軍需,做好對叛軍的深重一擊。

時已入秋,只怕草原之上,已在調動兵力,此番,遼主的決心很大,縱然無法徹底掃除漠北叛亂,也要將幾個大族徹底擊垮!

朝廷在塞北當有暗間細作,過不了多久,應當有消息傳來,即便動作隱秘,也當有些徵兆與跡象顯露!”

聽蕭思溫這麼說,劉皇帝眉宇略微一陰,很快就轉晴,微笑道:“如此說來,耶律賢遣卿南來議和,只是虛晃一招,意圖籍此迷惑朝廷?”

蕭思溫頷首,緊跟着道:“不過,就臣所觀,朝廷若允,那契丹當竭力應付朝廷,以示恭順,悉心避免朝廷猜忌,施以打擊,給平定漠北部族,創造一個寬鬆的局面。

如今漠北雖然動亂,諸族舉兵相抗,但其勢力分散,且人心不齊,契丹在朝廷征伐打擊之下,雖然損失慘重,國力衰弱,但遼廷所擁實力,仍舊不是漠北叛族所能比擬的。

遼廷所畏懼忌憚的,還是大漢,北伐以來,大漢陳兵漠南,蠢蠢欲動,雖未大舉北進,仍舊牽制了契丹大量的精力。

若朝廷能允和,那對遼國的形勢而言,將是一個巨大的緩解,也是遼國主臣最爲期待的!”

“看來耶律賢也做好了朕拒絕和議的打算?”劉皇帝道。

蕭思溫:“正是!臣南來之前,臨潢府便有傳言,若事不可爲,遼廷當行遷徙之事,移都漠北,將所有力量集中在平定漠北事宜上,以避大漢兵鋒!臣以爲,這並非流言,遼主或許已然有這個準備了!”

聞此,劉皇帝頓表訝異,說道:“契丹定都臨潢府,可已有五十餘年了,這等舊都,興業之城,耶律賢能捨得?就不怕遼國人心,徹底消散?”

蕭思溫答道:“陛下當知,奚人歸附大漢之後,遼京痛失南面防禦依託,如今的臨潢府,已不再如過往那般安全無憂了!雖有潢水可依,然去歲王師北上,險些遭破,今春以來,董將軍數度提兵北上,飲馬潢水,雖遠隔百里,亦能感天兵之鋒利,臨潢府也是數驚。

遼國已是內亂不已,上京雖爲都城,然長受大漢威脅,久留難安,遼廷也擔憂,倘有一日,王師大舉北上,屆時必定難守。

與其落到可見之危局,莫若早作決斷,及時捨棄,轉移漠北,既可遠避大漢兵鋒威脅,也可全力平定漠北!”

“遁至漠北,就可得安了嗎?數千裡外,就可躲避大漢的兵鋒了嗎?”劉皇帝冷冷道。

蕭思溫道:“縱然大漢能夠千里遠征,但在漠北作戰,朝廷所面臨的困難以及可能付出的代價,也將更甚於前番兩度北伐,漠北作戰,於契丹而言,勝算也將更大!

遼主近臣韓德讓曾說過,若事到關頭,漠北將是遼國最後賴以興復之地,遠避大漢,平定內亂,休養生息,蟄伏以待他時,便是韓德讓給遼主的建議!

陛下或許不知,韓德讓雖是漢臣,但遼主十分信任他,並且此人,也是遼廷諸臣中,極具見識與能力的人,有其輔佐,遼主最終的抉擇,可想而知!”

聞言,劉皇帝沉吟幾許,終是輕輕一嘆:“若遼主真有其志,那朕就更加不能放過了!他想學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但朕可不是夫差!”

“陛下英明遠略,漢師所向無敵,契丹縱然遠遁,臣堅信終將臣服在大漢鐵蹄之下!”遲疑了下,蕭思溫再度吹捧。

“不過,真有那麼一日,那這契丹,可就真被打回遊牧政權了!”劉皇帝又不由調侃道。

當日,劉皇帝同蕭思溫聊了很多,後來甚至把趙普等軍政重臣叫來,一併聽取蕭思溫對於遼國內情的彙報。並且,當場封蕭思溫爲內閣學士,待詔宮門,以示恩遇,隨時召見聽取意見。

而不久後,隨着遼國更多的消息傳來,也證明了,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偏離蕭思溫的那些意見與預測。

遼國那邊,果然緊鑼密鼓,調兵遣將,對漠北進行一次強力的平叛行動,同時,遼上京那邊,也隨之而動,遼主耶律賢遷都了,脫離宮室,重歸殿帳,遠遁漠北。

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28章 皇子戍邊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56章 彌月之喜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4章 君臣同心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41章 納降第336章 怪圈第79章 勢孤危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61章 “龍宮”第95章 大洗牌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8章 下獄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43章 總結第80章 京觀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339章 那一腳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36章 趙都帥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41章 向錢看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43章 總結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79章 大獲全勝第416章 面試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380章 投漢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65章 楊無敵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80章 博弈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2章 天子上門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89章 趙大述職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50章 下定決心第84章 滅佛伊始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82章 不手軟第117章 機會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361章 “龍宮”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86章 邢州事了
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28章 皇子戍邊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56章 彌月之喜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4章 君臣同心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41章 納降第336章 怪圈第79章 勢孤危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61章 “龍宮”第95章 大洗牌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8章 下獄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43章 總結第80章 京觀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339章 那一腳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36章 趙都帥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41章 向錢看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43章 總結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79章 大獲全勝第416章 面試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380章 投漢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65章 楊無敵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80章 博弈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2章 天子上門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89章 趙大述職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50章 下定決心第84章 滅佛伊始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82章 不手軟第117章 機會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361章 “龍宮”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86章 邢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