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心照不宣

距離盛夏過去,還有二十餘日,蒼穹之下,只要白日高升,必然盡情釋放它的熾熱,烘烤大地萬物,而無一點偏私。

高牆厚堵,森嚴規矩,束縛着宮人的自由,似乎也將這盛夏炎熱束縛在其中。乾祐五年的夏季,於皇帝劉承祐而言,似乎格外地悶熱,身心之間,充滿了燥火,在政殿之中,加多少冰塊,都難以消除。

閒暇時分,劉承祐不止一次向內侍吐露,懷念冬季的冰涼。當然,去歲徵淮軍前,寒冬臘月之際,他也說寧願享受夏日的酷熱。

暮色降臨,宮苑之間,已有流螢紛飛,起舞於林蔭花圃,路過之時,劉承祐倒也停下腳步,欣賞了一會兒這夏夜之景。

秋華殿,劉承祐進入,不令通報,並伸手示意內侍宮娥噤聲。隔着珠簾,隱約能夠望見,軟椅上的那具嬌軀,輪廓起伏......

輕輕地掀開簾幕,有意地放慢腳步,劉承祐靠近。他的賢妃,折娘子正在小憩之中,嬌容玉體之間,明顯增添了幾分肥,氣息平緩,額脖之上,有些細汗。

身上只簡單地穿着一件寬鬆的輕紗細綢,甚至可以用罩來形容,紗裙之下,褻衣私褲,隱約可見,這種朦朧的誘惑感,是很少折娘子這邊感受到了。以往,只有貴妃高氏,喜歡這般來勾引劉承祐。

面對嬌娘美景,即便其孕肚高起,劉承祐仍舊有些可恥地雞動了。

大抵是劉承祐的目光太具穿透力,折娘子有所感,悠悠醒來,睜開了眼眸,有些迷濛,待看清是皇帝站在面前,大腦似乎終於恢復了運轉。

起身欲禮,劉承祐按住她,輕言細語地:“你有孕在身,不必多禮。再者,你我之間,也不需如此。”

感受着皇帝的關懷,折娘子輕輕一笑,膚色之間,浮上一抹紅潤,問道:“官家怎麼突然來了,也不提前通報,好做迎駕準備。”

“我來看看你,再看看朕將要呱呱墜地的皇子皇女!”劉承祐一隻手,很自然地放上了那圓潤的肚皮,輕輕撫摸着,似乎能感受到其間生命的律動。

被皇帝摸得,有些臉紅,當然,也可能是殿中有些悶熱。左右看了看,劉承祐問:“天氣如此燥熱,殿中爲何不添冰塊降溫。”

轉過臉,劉承祐目光即變得犀利,語氣更帶有不悅,似乎在責怪宮侍們沒有將賢妃照顧好。被劉承祐掃過的侍御,誠惶誠恐地應道:“娘子恐冰石之寒,影響腹中貴子,故禁令加冰!”

聞言,劉承祐偏過頭,看着折娘子,手在其肚子上畫了個圈,溫聲道:“辛苦了!”

折娘子並未露嬌柔態,顯得平靜而堅強,說:“聽說官家想要個公主?”

劉承祐意態輕鬆地應道:“我的皇子已不少了,也該給他們,添個妹妹了......”

這段時間,漢宮之內,實則是喜訊不斷,符惠妃、高貴妃也查出有孕了,回朝之後,劉承祐耕耘播種,也算得上勤快了。

“對了,婦翁已過潞州,按其腳程,三日左右,可至東京!”劉承祐向折娘子說道。

聞言即喜,忍不住大動作地坐起:“當真?”

將她安撫好,重新躺下,劉承祐說:“我已派人去迎了!”

“好些年,沒有見過爹爹了!”這娘子情緒難得有些失態,說着眼眶竟然泛紅。

這可不是他的本意,趕忙說道:“正因如此,我纔將婦翁召至東京,讓你們父女見面,一抒思念之情。說起來,這麼些年,我與婦翁竟未謀面,也當見見。此番,讓他在東京多住一陣子......”

聽皇帝這番話,折娘子瞧向劉承祐的目光,很是溫情脈脈,主動地靠向他懷裡......

與劉承祐那岳丈折德扆,同時奉詔進京的,還有楊業以及李萬超。不過比起楊業與李萬超的麻利,奉命即南下,折德扆似乎要端着點架子,拖延了一段時間,方纔動身,並且不疾不徐的。可以理解,畢竟大牌總是後出場的。

乾祐五年,六月八日,豔陽高照,開封城西祥符驛,寬闊的官道,已然被佔據,禁軍、巡檢兵以及開封府差役散開戒備,維持秩序,一個個甲服鮮明。

道路被佔,想要從此而過的內外百姓,都不得不繞道而行。不過,更多的人,選擇駐足圍觀,湊熱鬧,即便被無情往戒嚴區域外驅趕,仍舊無法打消其熱情,在外圍張目而眺,興致盎然,議論紛紛。

館驛前,以中書宰相李濤爲首的大漢朝堂高官們,在熙攘之中,安靜地等候着。迎候規格很高,中樞各司衙,都有代表在。

“這是要迎接什麼人,竟然擺出這等陣仗!”有人疑問。

“或許是有外國使節進京吧!”有人猜測。

“西南只有蜀國,與大漢交惡,才經一場大敗,怎會出使?”有人反駁。

“遣使求和啊!”有人解釋。

“就算是蜀使者,那也不會用這樣的禮節迎接!”繼續反駁。

......

事實上,擺出這等陣仗,所迎接的,身份地位高貴之臣,鳳翔、彰義、保大三節度。趙暉、史匡懿、藥元福三人,是關中諸節度中,資歷、名望、實力最強的,這三人若是拿下了,關中無大患。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所幸,朝廷詔令下達之後,三個人,沒有刻意拖延,主動地卸下軍務,一同東來京師謁見。與他們同來的,還有三百餘此番御蜀的敵軍俘虜,精挑細選,以軍官爲主,用以詣闕獻俘。

待三節度隊伍至時,禮樂已然奏響,趙暉三人,下得馬車,並列而立。望着祥符驛前,彩旗之下,恭候的官員、士卒、百姓,趙暉嘴角微翹,衝藥元福與史匡懿道:“朝廷以此禮迎待我們,受寵若驚啊!”

藥元福身着他並不怎麼喜歡的官服,覺得繁瑣,不如一身武服輕便。聞言,哈哈一笑:“不自菲薄,我等當得起!不過,皇帝如此厚禮,也當承其心意!”

在二者之旁,是彰義軍節度史匡懿,他年紀要輕上些,但人看起來要更加蒼老,不過,整個人稍顯內斂,頗有城府的樣子,聞二者之言,老臉上只是淺淺一笑,並不多言。

李濤紫服金帶,深受權力洗禮的他,自帶一股威嚴,雖帶着笑,卻不卑不亢的。掃了三使一眼,拱手道:

“在下李濤,奉陛下之命,恭迎三位使君來京。陛下降令,此御馬,讓三位押送俘虜過定鼎門,經玄武天街,至皇城獻俘,陛下已親臨城闕以候!”

“有勞李相公!”趙暉當先,應了句。

望了望人羣之外,那巍峨的開封城,稍整衣冠,三個年紀加起來將近兩百的關中老帥,登上御馬,神情嚴肅地,朝着入開封,過長街,至皇城。

劉承祐做得很到位,親下宮闕,降階以迎,賜御酒,酬其戍邊破敵之功績。這番作態,讓趙暉三人感動的同時,也安心不少。

除了關中三帥之外,劉承祐還朝已來,奉詔進京的,還有前襄州節度安審琦、成德節度張彥威、滄州節度王景、鄧州節度使劉重進。

隨着趙暉三人的到京,一場可以在預料之中的解權行動,由上到下,由內而外,逐步展開。對此,君臣之間,心照不宣。

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5章 襄陽第216章 馬政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7章 附議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99章 又窮了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43章 不自知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82章 尚敢北顧?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39章 長沙第58章 回師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5章 春闈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82章 不手軟第270章 立場第84章 夏州降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76章 拷問第178章 會獵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361章 安東國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775章 調整第227章 延州事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60章 河東風雲(7)無題淺談兩點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81章 下蔡大捷第396章 天花板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
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5章 襄陽第216章 馬政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7章 附議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99章 又窮了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43章 不自知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82章 尚敢北顧?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39章 長沙第58章 回師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5章 春闈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82章 不手軟第270章 立場第84章 夏州降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76章 拷問第178章 會獵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361章 安東國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775章 調整第227章 延州事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60章 河東風雲(7)無題淺談兩點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81章 下蔡大捷第396章 天花板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