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

東京這邊,御駕還未起行,下蔡大捷,連帶着渦口之戰的戰報,由驛騎飛馬,傳入開封。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悉之,天子與滿朝公卿大悅,喜不自禁,齊向劉承祐賀。劉承祐又命中書舍人陶谷,將軍報中的戰果,稍作加工美化,而後製成官榜,又着開封府宣示全城,提升民氣。

根據官府告文,下蔡一戰,唐軍援淮主力十萬,全軍覆沒,主將劉彥貞授首。渦口一戰,濠州三萬水陸大軍大敗,折兵過半。而大漢軍隊這邊,損傷幾乎可以不計,俘虜、繳獲無數。

樞密院中,比起往日的肅穆,諸房職官、主事,難免有些議論,關於下蔡大捷與渦口大捷的事。王峻那邊,打了個大勝仗,雖然驚喜,但還不算出奇,畢竟主力所在,精兵強將甚多,只能說其用兵有方。

但渦口那邊,憑藉着兩三千團練及水軍,對數倍於敵,竟然取得了全勝,趙匡胤之名,頭一次在朝廷內唱響。

郭威在他的公案,審閱着文書,簽發着軍令,淮南前線兩處大捷,到朝廷中樞這邊,有將有不小的調整反應。

“樞相,宮城來人傳諭,陛下相召!”副使鄭仁誨入內,稟道。

郭威的身影,路過衙署諸房,周遭立刻肅重如常。有種威勢,不需強壓,羣情肅然。

崇政殿內,一干年輕人,後起之秀,正在暢所欲言,指點江山。

“下蔡一戰,三萬唐軍精銳,毀於一旦,淮南局勢大變,我朝勝勢已成,接下來,淮南再無餘力,抗我天兵!”趙延進聲音洪亮。

“不然!”安守忠提出反對意見:“仍不可小視唐軍,據報,壽春城中,何敬洙與張全約收容了近萬的軍民,守軍兵力破兩萬,又屯有足夠的糧草,其若死守,只怕不好輕下!”

聞言,趙延進立刻反駁說:“一干聞風喪膽的敗軍,還有何威脅?只怕他們,反會影響未參戰的其他守軍!如何能擋我大勝之師?”

“聽聞那何敬洙乃唐軍宿將,一生戎馬,起於毫末,經歷豐富,以善守聞名!不可小覷,就此前報,面對我大軍,應對十分從容!”張永德開口了:“當然,畢竟是一老朽,花甲之年,能堅持多久?”

“幾位將軍說的是!”新科狀元李昉,此時也參與進來,道:“僞唐少良將精兵,君主也無識人用將之能,確實難擋我大漢攻略。不過,下蔡一戰,雖大展我軍雄風,大挫唐軍,削其兵力。”

“但以僞唐的國力實力,也非一戰便可下,以下官之見,還需打幾仗,再弱其國力。不過如今,湖南形勢糜爛,已困唐軍數萬兵,此番又損三萬禁軍,淮南各州鎮,也只能坐守,天氣漸寒,金陵那邊,短時間內恐怕是難以調集一支足夠的軍隊北渡支援!”

“不過,既已入冬,天氣只會愈加寒冷,天寒地凍,實不利於我軍作戰,尤其是攻城之戰。如淮南州鎮唐軍守卒,皆死守頑抗,我軍想要擴大勝勢,再取得大的戰果,也沒有那般容易!”

聽李昉這一番話,幾個人在這風度翩翩的狀元郎身上打量了幾圈,趙延進眨了眨眼睛,道:“沒曾想,我們的狀元郎還有如此見識!”

李昉摸着自己的短鬚,笑得很溫和,謙虛道:“下官隨口言之,書生之見。”

張永德則點了點頭,認真地說道:“狀元郎之言,確實有理。尤其是時節,如今只是初冬,尚可堅持克服,一旦至深冬,作戰且不利,糧草、軍械、禦寒之資轉運的難度與損耗,將大大提高......”

“如此一來,想要借勢,一舉鯨吞淮南之土,還真沒有我等想象中的容易!”趙延進也忍不住說道:“朝廷選秋末動兵,真不是個好時機啊!”

“那也沒辦法!”安守忠道:“畢竟前番南北形勢,非我一朝可決,畢竟受制於人!不過,值寒冬,我將士作戰雖則辛苦,卻也免北方胡虜之擾!”

趙延進等人談得歡,王著也在其間,他雖不通軍略,卻也聽得津津有味的。

劉承祐在御案上邊,仍舊研究着壽州前線上呈的捷報,聽着大漢良才們的談論,心情還是比較放鬆的。

擡眼,輕咳了一聲,幾人立時便安靜了下來,看向劉承祐這邊。

劉承祐的目光,落在張永德身旁,一名丰神俊朗的青年將校,問道:“仲詢,衆人談軍,可謂熱火朝天,你何以枯坐於此,不置一言?”

被點到名的小將,就是潘美了,不知爲何,劉承祐對這個在《楊家將》中被醜化得過分的青年,就是有些莫名的好感,將之提拔到大內軍,擔當殿前供奉官。

潘美素有大志,少年時便聞名鄉里,算是被郭榮簡拔於微賤,培養了兩年,舉薦東京,在禁軍中又當了兩年多的軍校,一直表現不錯,每歲的評比都是上佳,位於同級前列。

今歲以來,被劉承祐提拔到殿前,激動的同時,也難免小心了些,爲免犯錯,做人行事,都比較謙遜謹慎。

此時聞劉承祐問,不由道:“陛下,末將見識淺薄,不敢妄言!”

“誒......”劉承祐擺擺手,道:“朕把你們叫來,就是讓你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見解不分對錯,關鍵是要講出來!說說看,你對淮南前線,有何看法?”

聽天子這般說,又迎着劉承祐鼓勵的眼神,潘美這才說來:“陛下,末將以爲,大軍雖已渡過淮水,並且取得了下蔡大捷,但在淮南之地,仍未有一個穩固的立足點。以末將之見,接下來,或奪壽州、取廬州,或攻濠州、佔滁州乃至揚州,將淮南之地徹底切割爲東西兩塊,則唐軍必難守之。”

“經前後幾戰,我軍損傷也不小,需整頓待機,補充軍卒兵備,陛下親征,幸淮南之後,便是發起下一步攻勢的時機。只是,我朝要做好冬季艱苦作戰的準備!當然,如欲穩妥,最好等來年春,再行大舉進攻!”

聽完潘美的話,劉承祐指着他,朝左右誇道:“看到了沒,朕的眼光,又豈會錯,有如此見識者,大漢軍隊中,這個年紀,又有幾人?”

“恭喜陛下,又得一良將!”見劉承祐心情好,王著機靈地賀道。

未己,張德鈞來報,郭威、魏仁浦奉命來覲,劉承祐讓殿中的俊傑們退下,單獨接見二人。

“朕召二卿來,是有兩事,想要問問你們的意見!”落座,看着郭威與魏仁浦,劉承祐直接說。

“陛下請講!”兩人目光小小地接觸了一下,由郭威問。

劉承祐臉上,看不出什麼表情,更已失下蔡大捷的喜色,只是很平靜地說:“王峻給朕上了一密奏,責宿州團練使趙匡胤,自作主張,擅自出擊,讓朕問其罪!”

聞言,郭威與魏仁浦眉頭頓時便皺了起來,郭威道:“趙匡胤以寡敵衆,大敗唐軍,大解淮南水師的威脅,實乃大功!王秀峰,何以如此?”

思及王峻的個性,郭威有所猜測,心中琢磨着是否是王峻怪趙匡胤搶了他的風頭。但只是心裡想想,沒有說出來。

劉承祐則道:“我們的王都帥,可是振振有詞,有理有據。他給宿州軍下的命令,是穩守渦口,趙匡胤出擊之時,正值下蔡大戰一觸即發,唐軍入套之時。渦口雖斬獲頗豐,但趙匡胤貿然出擊,若是時間早些,消息南傳,很可能驚跑了劉彥貞!”

“按王峻的說法,若非時機正巧,渦口一戰,則必影響壽州的戰事,讓大軍苦心準備,盡付流水......”

聽完劉承祐的描述,魏仁浦卻是不由道:“王都帥此見,卻是過爲己甚。趙匡胤明析敵情,膽略過人,臨機果斷,方有渦口一勝。並且戰果頗豐,成功阻止濠州唐軍西進!如此大功,自當賞拔,豈能不功反罪!”

“郭卿以爲呢?”劉承祐問:“朕當如何回覆王峻!”

郭威都無意看劉承祐的臉色,左右也看不出什麼,只是想了想,應道:“陛下莫若暫時忽略此事,權當未聞,不置一詞,另外再下詔褒獎王峻,厚賞之,派專人先行前往前線大營,代替陛下犒賞有功將士!”

劉承祐不假思索,便允了此事:“就這麼辦,就讓王樸,親自走一趟,先替朕看看前線局勢!”

“另外!”魏仁浦也拱手,向劉承祐:“陛下,御駕幸淮南,刻不容緩了!”

第47章 戰略所向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58章 河東風雲(5)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674章 爆發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74章 厚葬之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45章 了結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75章 少林寺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707章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417章 輕狂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7章 小張探花第141章 雌威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68章 二次北巡第450章 落幕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54章 聘納郭女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85 禮賓館第9章 王峻歸來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67章 遺表第1736章 試炮第261章 大捷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17章 潑冷水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76章 去鄴都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80章 京觀第148章 教誨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674章 爆發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98章 事泄了第28章 澧陽之戰第98章 追捕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34章 交待第138章 從長計議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720章 靜默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304章 楚州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27章 延州事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73 王晏鎮洛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8章 封疆大吏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440章 惶恐難已
第47章 戰略所向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58章 河東風雲(5)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674章 爆發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74章 厚葬之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45章 了結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75章 少林寺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707章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417章 輕狂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7章 小張探花第141章 雌威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68章 二次北巡第450章 落幕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54章 聘納郭女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85 禮賓館第9章 王峻歸來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67章 遺表第1736章 試炮第261章 大捷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17章 潑冷水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76章 去鄴都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80章 京觀第148章 教誨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674章 爆發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98章 事泄了第28章 澧陽之戰第98章 追捕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34章 交待第138章 從長計議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720章 靜默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304章 楚州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27章 延州事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73 王晏鎮洛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8章 封疆大吏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440章 惶恐難已